进入21世纪,基于长期对外援助和南南合作的深厚基础,中国成为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一带一路”倡议、中非、中拉、中阿等区域合作机制以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中国不断夯实国际发展合作的基石。
2021年7月6日,来自世界上160多个国家500多个政党和组织逾10000名代表,在线出席中国共产党主办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加强政党合作 共谋人民幸福》的主旨讲话,强调政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要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担起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倾听人民心声,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各国加强协调和合作,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行。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契合全球发展变革进程
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0%,全球南方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推动全球发展格局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近年来,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越来越多地借鉴南南合作经验,全球南方正在成为塑造平等、包容、可持续的新型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力量,一个更为多元化的多极世界正在加速成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逐步转型,将东亚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非西方行为体的发展经验整合到全球发展规范体系的进程中。经济合作组织也最终接受将不同国家的发展经验与知识带到国际发展合作进程中,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通过对话和协商促进共同发展;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上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发展的核心议程。这一系列的变化体现了南方国家塑造国际发展体系的能力获得显著提升。进入21世纪,基于长期对外援助和南南合作的深厚基础,中国成为国际发展合作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一带一路”倡议、中非、中拉、中阿等区域合作机制以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中国不断夯实国际发展合作的基石。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全球生产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了全面冲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共振,推动国际格局变革加速进行。在全球应对疫情的国际合作中,鲜有国家向西方超级大国寻求援助,却有80多个国家向中国请求援助。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疫情尚未结束,但各国应对疫情的政策效果却呈现出巨大反差。中国抗击疫情的出色表现,推动中国对国际体系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能力的显著提升。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这场重大灾难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全球共识。
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既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与此同时,全球深层次矛盾突出,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发达国家内部发展的失衡,引发了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倒行逆施,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引发全球极端贫困人口20多年来首次反弹,发达国家丧失了引领全球发展的动能,全球发展体系面临重大变革。
中国成为国际发展的重要贡献者与引领者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是全球减贫与发展事业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2020年,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按世界银行有关标准,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国家,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中国减贫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在致力于实现自身发展、消除贫困的同时,中国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开展对外援助60多年来,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60多万名援助人员,700多人为他国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先后7次宣布无条件免除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到期政府无息贷款债务。中国积极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大洋洲的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先后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2018 年,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成立,意味着中国对外援助正式开始向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升级。2021年,中国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系统展现了中国在国际发展领域的核心理念、政策主张、行动进展和未来展望,表明了中国高度重视全球发展。
国际发展体系变革凸显中国方案与实践路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如何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实践,中国参与国际发展治理的进程提供了行动方案与有效路径。
1.发展自主性是国际发展体系变革的基石。
传统的国际发展以发展援助为主要抓手,但长期以来国际发展援助成效备受质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机构主导下,全球发展援助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奉为圭臬,并在提供援助时将西方的标准和政治条件强加于发展中国家,援助国和受援国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南北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因此出现扩大的趋势。相较于传统的发展治理模式,在60多年对外援助进程中,不干涉内政、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是中国发展援助最突出的特点。中国始终尊重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基于自己的国情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中国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自主性,在国际发展合作中注重与当地经济发展计划相对接;只有充分享有发展自主性,才能真正还原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体地位,激发发展的能动性,实现发展的有效性目标。中国始终主张平等相待和互惠互利的双向互助模式,成为南南合作以及变革国际发展体系的基石。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逐步塑造和引导着全球发展体系的变革。通过南南合作,扶持和激发发展中国家在面对国内和国际压力时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工具,是变革国际体系、塑造公平均衡的国际发展体系的基石。
2. 重视发展能力建设是国际发展体系变革的关键。
在南南合作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注重“授人以渔”的理念,注重技术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等能力建设,尤其是支持提升发展中国家的治理能力、规划水平和行业发展能力。2015年,中国宣布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设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其宗旨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性,培育与强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能力。截至2018年,中国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30多个国家实施了200余个有关救灾、卫生、妇幼、难民、环保等领域的发展合作项目。世界银行将成员国之间“知识分享”视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发展能力、应对全球挑战的有效方案。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在于突破了西方国家对发展知识、规范的垄断和主导地位,中国发展以及中国减贫取得的巨大成就成为全球发展知识和实践的新来源。在国际体系中,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地位相同、发展进程和发展命运相似,在全球南方的视域下,中国的发展经验和知识传授对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能力更具参考意义。当下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更加凸显。中国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引领者,有能力且有意愿为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 “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向沿线国家以及全球合作伙伴明确传递出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理念与路径。 “一带一路”建设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根本议题,注重将“一带一路”的话语和实践体系带入国际发展合作的话语体系中,注重凸显国际发展合作对于“五通”建设的贡献,丰富了全球层面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政策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各国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共同应对世界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越是深入发展,人们越是能够深刻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对解决当前全球发展治理的失灵、失衡和失序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4. 多渠道参与塑造全球发展机制。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推动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速整合,国际社会发展联动、机遇共享、命运与共的发展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日益凸显。没有国际合作以及协同治理,经济全球化就无法继续前进,就无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全球公认的发展目标体系,一方面,中国在消除贫困、提升粮食安全、推动卫生发展、保障优质教育、促进性别平等、改善基础设施、推进可持续创新经济增长和支持生态环保等维度,实现了与联合国发展体系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中国也越来越重视各种区域性合作机制,如中国既重视与既有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的融入与参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求体制和机制支撑,也在积极寻求变革国际发展体系的制度创新。变革与融合殊途同归,共同推进现存全球发展体系朝更公平均衡以及开放包容的全球发展共同体演进。
【本文系教育部区域国别项目“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条件与有效路径”(H09200040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