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林毅夫教授在其新书《论中国经济:挑战、底气与后劲》分享会上所做的发言。
今年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因为中国共产党在今年庆祝建党100周年。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中一个初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很高兴在今年这个目标成功完成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全面脱贫,这个目标在去年年底就顺利完成了。消除贫困可以说是我们千百年来的追求,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是非常了不起的,并且消除贫困也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追求。
在前面100年努力的基础之上,现在我们开启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个新征程分成两个阶段目标:到2035年,中国初步建设成一个中等的发达国家;到2049年,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当中,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一、为什么会出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驾驭变局?
为什么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是基础。
比如说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这八国是当时的八个列强,包括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及奥匈帝国。这八个工业化国家的GDP,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占当时全世界的50.4%。
一战之后,奥匈帝国解体了,退出了列强,加拿大崛起了;二战以后,形成了所谓的七国集团,后来俄罗斯加入了,变成八国集团。这八国集团(美、英、德、法、意、俄、日、加)在2000年的时候GDP加起来占全世界的47%,相比1900年的50.4%,下降了3.4%。
一战时民族主义风起云涌,因为当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是这八个国家的殖民地或是势力范围内的半殖民地;二战以后,这些发展中国家纷纷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地位,开始追求它们自己的工业化、现代化。可以说,通过一百年的努力,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只上升了3.4个百分点。
换言之,整个20世纪就是被这八个工业化国家所主导。当中尤其是美国,美国在19世纪末经济规模就已超过英国,一战之后英国国力逐渐衰退,二战之后美国就变成在全世界范围内占有主导权的国家,至2000年,美国的GDP已占到全世界的1/5以上。
但到2018年,这八国集团的GDP从47%降到34.7%。过去国际上有什么事情,它们开个会,做个决定,全世界就跟了。但从20世纪后期开始,这八个国家发现自己的经济在不断下降,主宰世界逐渐力不从心。最明显的是2008年出现了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八国集团就被20国集团所替代了。
为什么八国集团的经济规模会下滑这么快?我想最主要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尤其是中国的崛起。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1949年刚建国时,经济规模只占全世界的4.2%;到1978年年底开始改革开放时,我们的经济规模只占全世界的4.9%;但经过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的高速增长,在2014年我们的经济规模超过美国,变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随着经济规模的提升,我们在全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要趋向一个新的稳定的格局,也需要中国继续保持相对快速的发展,才能够驾驭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我们还有哪些增长潜力?如何发掘?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从1978年到2020年连续42年,我们平均每年增速达9.2%,这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我们当然还是生活在这个奇迹的时代里。
但展望未来,很多人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太乐观。一种看法就是认为,过去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我们落后,我们在追赶;但到2019年,看最新的统计数据,按购买力评价计算,我们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4128美元。
有些学者研究认为,这样的中国已经是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了。其他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如德国,人均GDP达到14128美元之后的16年,它的增长速度平均每年只有2.3%;日本于1975-1991年,同样16年,平均每年的增长率只有4.4%。即使是日本、德国这种发展较好的国家,它们在同样水平下的增长速度只有2%点多到4%点多,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我们未来的增长大概顶多也就是4%多。
另外,就是人口老龄化。可以看到世界上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经济化程度很慢。像日本,这些年它的经济增长就在1%左右。因此,也会有人认为说,我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了,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比前面的更低,跟过去每年9.2%的增长相比,这是一个幅度非常大的下滑。
但我个人跟这些学者的看法不太一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能够比发达国家快,因为一般发达国家的发展,通常是人均GDP平均每年增长2%,加上人口增长,可以达到3%~3.5%——如果人口增长1%,它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可达3%;如果人口增长比1%多,那人均GDP增速可达3.5%。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后能取得连续42年平均9.2%增长的成绩?靠的是在追赶阶段的后来者优势。
但是,看后来者优势,我认为不是看我们现在的绝对水平有多高,而是看我们跟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所以,从后来者优势这个前提来讲,我觉得我们应该还存在9%的发展潜力。
另外,中国跟德国、日本、韩国还有不同,那就是新经济给我们的优势。因为新经济——像互联网、移动通讯、新能源这些——有个特性,它产品的研发周期特别短,而且以人力资本投资为主。
我们跟发达国家比,发达国家从工业革命以后就开始发展经济,所以它资本积累了上百年,它的人均户籍金融资本比我们多了很多,这是它的比较优势。对于新经济这种研发周期短,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的,金融资本在这块用的是不多的,我们在这种产业上其实跟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而且我们跟发达国家比,首先来讲人力资本上基本没有什么差距,而且可能还有优势。因为人力资本有两个,一个是先天的聪明才智,一个是后天的教育学习。
先天的聪明才智,它是常态分配的,大人口中可能有1%是天才,这个比例在任何国家都一样。我们是14亿人口的大国,所以我们天才多。在研发上面,只要有突破,那就是突破了。
后天的教育学习,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研究所,其实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小,尤其这种新技术研发最主要是属于工科范畴,而我们学习工科的人数在全世界是最多的。所以,从人力资本来讲,我们跟发达国家比,可以讲没有任何劣势,可能还有优势。
同时,我们还有大的国内市场的优势。新研发的产品出来以后,马上可以进入到中国这样一个大市场;如果它需要硬件,我们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配套。所以,我们在新经济上跟发达国家比至少可以并驾齐驱,实际上还有换道超车的优势。
表现在独角兽上面,根据胡润独角兽榜,在全世界相关创业还不到十年的2019年,还没上市市场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全世界有484家,中国206家,美国203家;2020年,同样是胡润独角兽榜,全世界586家,美国233家,中国227家。所以中国跟美国是不相上下。
因此,从后来者优势和换道超车的优势来看,我们在未来应该还有相当大的快速发展的潜力。
人口老龄化到底会有多大的影响?确实到现在为止,发生人口老龄化的国家经济发展都很慢,像我们隔壁的日本,它现在经济增长大概位于1%~2%之间。但我们知道人口老龄化一般发生在发达国家,我前面提到发达国家在过去一百多年平均每年的人均GDP增长率是2%,如果人口有1%的增长,相应的增长率就会变成3%,如果人口增长率像美国那样高一点,有1.5%,人均GDP的增长率就可能达到3.5%。
所以,如果出现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增长了,它的经济增长当然就从平均3%、3.5%变成2%了;再加上如果当中还有一些社会经济问题,可能就更慢一点。
在发达国家,它的技术进步必须全部靠自己发明,如果没有新技术发明,没有新产业出现,它就没有产业升级的空间;靠自己发明取得的成功当然回报很高,但绝大多数发明是不成功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GDP平均每年增长2%。
中国现在还处于追赶阶段,还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我们即使人口不增长,也可以把人口从劳动力附加值较低的产业配置到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那还是有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的空间,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快。
同时,我们的退休年龄在全世界可能算是最早的,男的60岁退休,女的55岁退休,而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普遍在65岁以上。如果说因为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的供给少了,我们可以延缓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供给。更重要的是,劳动力对生产的贡献不仅是数量的贡献,还有质量的贡献,我们可以用提高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所以,这样讲起来,我不能说人口老龄化对我们没影响,但影响可能没一些人设想的那么大。
德国从1946年到1962年,平均每年GDP的增长率是9.4%,它当时的人口增长是每年0.8%;日本于1956-1972年平均每年GDP的增长是9.6%,人口增长每年是1个百分点;韩国于1985-2001年,GDP平均每年的增长是9%,人口增长是0.9%;我们在2019年人口增长是0.3%,将来可能会降到零,即使把人口因素考虑进去,我想对我们增长潜力的影响顶多也就是1个百分点。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我经常在各种场合讲,中国在未来到2035年之前还有8%增长的潜力。就是这么论证来的。
了解增长潜力,其实就像我们买新车,要看这辆车子设计的最高时速是多少,你这辆车子的最高时速理论上可以跑200或250公里,但是不是要开那么快呢?那不见得,你要看你碰到的天气状况、道路状况、你驾驶时身体是不是疲惫等等,这些都要考虑进去。所以,你有8%的增长潜力,也不见得要开足马力,每年达到8%的增长。
尤其现在在新增长上面,我们追求的不是速度,而是高质量增长,高质量增长要用绿色增长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如“碳达峰”、“碳中和”问题;我们还要在增长过程中实现共享,我们要解决城乡差距、东中西部的差距,这些都要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GDP的实际增速会比增长潜力要慢一点。
到现在,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只占全世界的18%,中国的人口也占全世界的18%多一点。所以,当我们跨过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要翻一番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同时,如果我们有8%的潜力,只要实现6%左右的增长,到2035年我们的人均GDP就可以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2020年我们的人均GDP应该是11000美元多一些。这样一来,“十四五”规划跟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所提出的,让我们的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这样一个目标就能够实现。
并且,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是14535美元,如果我们的人均GDP达到23000美元,应该可以讲中国就是中等水平的高收入国家了。这当然是我们把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要做哪些改革?
怎样把可能变成现实,实现2021-2035年平均每年6%左右的增长,以及2036年至2049年、2050年平均每年4%左右的增长?
我想最重要的事情,是认清我们自己的潜力,同时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深化改革,深化开放。我现在倡导新结构经济学,经济增长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而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是靠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
前面讲,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上我们有两个优势:一个是后来者优势,在传统产业上面,我们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处于追赶阶段,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后来者优势;而在新经济方面,新的产业革命上面,我们有换道超车的优势。
在发展过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充分利用我们的比较优势。要把比较优势发挥出来,在新结构经济学里面有很多论证,需要有效市场跟有为政府两只手同时用,“市场有效”以“政府有为”为前提,“政府有为”以“市场有效”为依归。
根据这个原则来看,我们现在国内实际市场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有哪些?政府要有为的又是在什么地方?
激励机制
一方面是产业升级中要给申请者激励,要帮申请者克服一些软硬基础设施的不足,同时也要知道我们是一个转型中国家,尤其中国的转型是采取一种渐进的双轨的——开始的时候是老人老办法,继续给它保护补贴,新人新办法,放开准入,政府招商引资,设立工业园区,因势利导把它发展起来。
所以,在过去这40多年,我们从原来只有计划经济只靠政府一轨,进入到计划跟市场两轨同时在用。随着改革开放,我们在产品市场上面基本上都放开了,但是在要素市场上,实际上还有很多堵点、淤点,因为政府为了保护补贴老产业,对要素市场还有很多干预。
资金价格
这里面的干预,从金融角度来讲,金融一个很重要的价格就是资金的价格。
本来贷款的价格跟储蓄的价格都很低,用这种方式来补贴资本很密集的国有企业。现在随着资本的积累,原来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国有企业大部分也符合比较优势了。所以,我们把贷款的利率都放开了。
但存款利率还没放开,存贷差还有3%——在全世界,我们的存贷差是最大的。这一情况的好处是金融银行的利润特别高,但这也是抑制我们一般储蓄者收入的来源。因此,利率市场化除了放开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也要放开。
配置资金
还有一项很重要,那就是配置资金。除了银行之外还有股票市场,而股票市场我们走的是审批制,当然在改革开放初期有它的必要,但是合适的方式是注册制。我们现在也提出了注册制,但是注册制怎么样有序进行,这还要继续探索推动前进。
金融结构
金融方面,除了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很重要的就是金融结构。
目前我们能发展的金融里面主要是银行跟资本市场,还有一些公司债——只有大企业才能够用公司债。
大银行主要服务大企业,股票市场是服务大企业跟创新型企业,而我们80%的就业来自于农户、微型、小型、中型企业,但它们得不到金融支持——金融应该服务实体经济,这是实体经济的大头,但它们在当前的金融结构下得不到金融的支持。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用互联网技术、新的金融科技满足这些微型、小型、中型企业的资金需求。
但是,金融科技的渗透还是有限的,因为只有在网上有金融交易的这些企业才有可能得到服务。所以,我们还要发展能够给农户、微型、小型、中型提供金融服务的这种金融安排。其实这种金融安排是比较传统的,是地区性的中小银行,我们在这方面有短板,在金融改革中应该补上服务农户、微型、小型、中型不足这块短板。
土地市场
土地是一个很重要的生产要素。我们城市的土地是国有招拍挂,这是一部分,而相当大的部分是让农村的集体土地能够入市,能够得到更好的配置。政策是有的,但是怎样来推行、落实,还要再探索前进。
人才
要素市场里,人才也很重要,要让人才真的在市场中流动起来,能够让每个人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目前在人才流动上面碰到的一个制约就是户籍制度,再来就是房价,房价太高了,不利于人口流动。所以,我们既要改革户籍制度,同时要让房价回归——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产权
产权,我们有两块,国有经济跟非国有经济。按照政策上面讲,不应该有产权的歧视,应该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增长的潜力。
新发展格局
我们现在提出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我们是大经济体,当然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个有好处,我们就像一艘航空母舰,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管外面风吹雨打,我们都可以稳定。
但是,过去讲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个道理还是正确的。所以,我们还要让国内循环跟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开放,既是我们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是化解美国想跟中国脱钩的一个最好的办法。
总的来讲,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新征程中,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中国还有快速发展的潜力,只要我们保持定力,深化改革,深化开放,在这种状况下,我想我们就能够驾驭这个变局,并且就像李白的诗里面所讲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到2049年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时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能够实现,而且到那时候全世界都会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格局。
林毅夫新作《论中国经济:挑战 、底气与后劲》,中信出版社202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