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敦友:家门何处寻?——为《魏氏源流》一书而作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03 次 更新时间:2021-05-16 08:19

进入专题: 魏氏源流  

魏敦友 (进入专栏)  


犹记得去年岁末腊月的一天下午,突然接到山东大学法学院魏治勋教授从山东济南打来的电话,治勋教授在电话中告诉我有一帮魏姓兄弟著了一部《魏氏源流》的书,希望我为这部即将出版的书写一个序,以为是书之绍介。这使我甚为感念,同时也触动了我心中的一个深深的迷惑。

这时的治勋当然不可能知道,他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我正好在送别岳父从仙桃市陵园皇河故园中出来回家的路上。和治勋的电话结束,我不禁想起岳父一生的际遇来。岳父熊姓,少年时在熊家锦衣玉食,众星拱月,被视若珍宝一般。后来方得知其父亲乃江西吉安罗姓人,年少时逃乱过来湖北沔阳县在熊家帮佣,因聪慧而作了熊姓家族的赘婿,且在自己出生之后不久父亲因病返乡在路上死去。我想岳父一生为此耿耿于怀吧。在我初识岳父时,他就经常跟我谈到三代归宗的事。然而天不遂人意,儿子曾经从熊姓改了罗姓,后来又因故改成了夏姓。岳父一直很焦虑,但终于让孙子姓了罗,三代归宗未成,四代归宗也算是一个补偿吧。岳父去世前前提出归葬吉安老家的意思,但毕竟与老家数十年少通音讯,多有不便,终于安葬在儿孙辈近处,但我想,虽则如此,岳父到底还是魂归故里了吧。不过我依然有些迷惑,岳父距家数千里,相隔越百年,可否寻得罗姓自家门而入?

不久即到了新年正月,期间邻市天门市一位彭姓兄弟盛情邀聚,相谈甚欢,还记得餐宴时乃父与我谈及其先人经商,百年前曾行至湖南某僻地,其地彭姓家族聚集甚多,彭姓族人获知有彭家人远道而来,甚为欢欣,一一延至其家款待如节日。十数日不得不离去,竟有强留不让走者多家。此事在天门彭姓家族里至今传诵不绝。我闻之心动不已,彭姓先人真可谓寻得其家门矣!

我没有彭姓先人的幸运,深切体会到进入家门的欢欣,另一方面,我也没有深藏在岳父心中那样浓烈的“家门意识”。作为一名魏姓子弟,我当然心中也会有“家门意识”,然而我在数十年来的人生路途中对于家门的感觉却是十分暗淡的。唯一的一次例外,大约是2006年5月间,我应邀参加在山东大学举办的理论法学博士生论坛,当我抵达济南的时候,不期而遇魏治勋教授,因为同为魏姓,相见即感亲切异常,及相谈无隔阂,更感真家门兄弟也。因为年稍长,竟忝为了兄长。一晃十五年过去了,期间兄弟似仅谋面过一次,但十五年前那瞬间绽出的家门感永生难忘!不过我的家门感更多是暗淡无光的。我自小生活的村子,虽然隔壁左右都是魏姓,但算来算去不过十家,且村子叫王桥村,大约我所居住的村子是王姓人最早建立的吧,魏姓人家可能是后来者。这些都不可考了,或者没有人愿意去考。我在读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时候,我会经常想起我曾经居住过的江汉平原上的那个小小的村子。但我更会想到一位叔叔多次问过我的话,“敦友,你说说,为什么我们魏家很少有人在报纸上露脸?为什么国家一些重要岗位上没有见到姓魏的?”这当然是一种家门意识基础上的家族忧思。我还记得那一年我成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回村时这位叔叔专门跑过来十分高兴地对我说我给魏家争了光。我连忙说这个中央委员不过是一个虚名而已。而且汉姓中以魏姓笔划为最多,共十七划,往往居于末位,甚不起眼。但老人家坚持说不管怎样,咱们村的魏姓也算露脸了呀。看着老人家得意的笑,我心酸不已。而转瞬间,老人家去世已多年了。

数十年来,我也算走南闯北,东游西逛,人生的阅历不可谓不丰富,但我的确在生命的历程中极少见到魏姓人。四十年前高中同学中没有魏姓人,三十多年前大学同学中没有姓魏的,硕士博士阶段也未见魏姓人。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学生中很长时间里没见姓魏的,只是近来开始有几位。同事中极少姓魏的,朋友中也甚少。根据国家人口统计,魏姓不算僻姓,我因此常常疑惑不已,魏姓人到底在哪里呢?

非常感谢治勋教授给我传来由魏成刚先生担任总主编的《魏氏源流》一书,让我有机会获得关于魏姓的整体历史知识,魏姓族人时空上的分布,以及魏姓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灿烂成就。这些都让我多年来的“家门困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舒解。我当然知道,天下中华本一家,万姓分流多偶然。姓什么不姓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既然有缘得姓,则应倍加珍惜之,知所自来。但我同时也想到,为什么我们的先人具有浓烈的家门意识,而我们近几代人却淡薄得很甚至越来越淡薄以至于没有?当我们反省人类的知识系统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为这样的现象迷惑不已,当代知识系统中为什么没有姓氏学的踪影,而源远流长的家谱撰写为什么只是民间行为,隐而不彰甚至常常受到打压?这里面当然涉及到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分野。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个人意识,更加强调主体构建,反客为主,这固然给人性的解放带来了巨大的希望,然而其所引发的现代病如孤独、空虚、无意义感与日俱增。当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当下正盛行的种种现代病时,我们可能会想到有必要重新思索我们的身份。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应当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关于人自身的根本问题大概没有哪个时代象今天这样令人纠结。人作为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本来就应该有这样一种能力,我们不应当只具有个体意识,我们还应当有家国意识,更应当有宇宙意识。唯其如此,才能真正达到人与万物共生的境界吧。我想,《魏氏源流》一书的编撰应该从属于当代人类寻找家园的一部分吧。

祝《魏氏源流》一书走进千家万户!祝福天下魏姓人!


魏敦友

匆草于武汉沙湖之畔,湖北大学四区4-2-5-601

2021-5-15



进入 魏敦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魏氏源流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百姓记事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6501.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