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润秋:“碳达峰、碳中和”艰巨任务,“十四五”如何布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59 次 更新时间:2021-04-10 00:59

进入专题: 碳中和   碳中和   十四五  

黄润秋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大的五年,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认识程度之深、政策举措之实、投入力度之大、群众满意度之高前所未有

当前我国距离实现碳达峰目标已不足10年,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目标仅有30年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时间更紧、幅度更大、困难更多,任务异常艰巨。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潮流,代表了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代表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方向。”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14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这在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时,黄润秋说,“在这一进程中,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也就是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格局是我们一直在探索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在黄润秋看来,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将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中的一大发展理念,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黄润秋说。

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瞭望》:“十三五”规划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发展理念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五年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黄润秋:过去五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实践到认识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均圆满超额完成。其中,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7%(目标84.5%);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相比2015年下降28.8%(目标18%);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83.4%(目标70%);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0.6%(目标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均在2019年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基础上继续保持下降。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七大标志性战役取得决定性成效,生态环境部量化调度的54项任务指标全面完成。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有效管控。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人民群众身边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明显增多,环境“颜值”普遍提升,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总体上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大的五年,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认识程度之深、政策举措之实、投入力度之大、群众满意度之高前所未有,为“十四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不懈奋斗者。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就是环保人努力的方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在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三是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抓环保不负青山,促发展不负生态。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破解发展与保护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现实路径。

四是必须坚持推动形成大环保工作格局,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推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管发展的、管生产的、管行业的,都要按“一岗双责”的要求管好环保,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五是必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运用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统筹强化监督等手段,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六是必须强化作风和能力建设,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旗帜鲜明讲政治,狠抓作风和纪律建设,着力打造规范化、专业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环境治理效能。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尚未根本缓解

《瞭望》:厚植绿色发展的底色,“十四五”更加强调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更是为国内外广泛关注。这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黄润秋:“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都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设专章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今年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都提出,“十四五”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这些为我们谋划“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我们正在积极推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将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持续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我们正在加快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专项规划,下一步,将抓紧研究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顶层设计,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瞭望》:要实现新目标新要求,我国面临着哪些艰巨的任务?黄润秋:对照新目标新愿景新要求,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主要体现在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仍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全面绿色转型的基础依然薄弱,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最突出的是“三个没有根本改变”,即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

特别是当前我国距离实现碳达峰目标已不足10年,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目标仅有30年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时间更紧、幅度更大、困难更多,任务异常艰巨。

以减污降碳为主抓手推进绿色转型

《瞭望》: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聚集哪些重点来推动绿色转型?

黄润秋:面对复杂形势和诸多挑战,我们将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一道,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减污降碳为主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推进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大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壮大节能环保等产业,激发绿色低碳的新动能,不断增加绿色发展韧性、持续性、竞争力。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气”,就是要实施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降碳”,就是加快推进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强生态”,即统筹开展各类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监管。“增水”,就是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开展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继续增加好水,提升水生态安全。“固土”,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受污染土壤的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以及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治理。“防风险”,就是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生态环境风险,加强监管,确保核与辐射安全。

三是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加大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制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项目建设和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加快建设国家自主贡献项目库。

四是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购等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创新完善自然资源、污水垃圾处理、用水用能等领域价格形成机制。

五是广泛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提升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完善绿色产品推广机制,扩大低碳绿色产品供给。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推动生产方式和供给绿色转型。

《瞭望》: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表,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黄润秋: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建设清洁美丽世界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广泛参与。

一是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全球海洋治理等领域国际合作。我国将继续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取得积极成果,筹备办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扎实推进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二是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共同维护全球化进程,共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稳定的全球产业链,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低碳绿色产品装备研发应用,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担当绿色低碳发展引领者。应共同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支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全面有效持续实施,共同推进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向更加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方向迈进。


    进入专题: 碳中和   碳中和   十四五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595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瞭望》新闻周刊2021年第14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