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来明: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43 次 更新时间:2021-02-10 22:39

进入专题: 新发展格局  

张来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国内外新发展趋势、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面向我国新发展课题提出来的,关系“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聚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重大战略任务,不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我国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从全局高度来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面向未来,从现在到2035年,我国的发展全局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发展全局中,构建新发展格局居于什么地位,是一个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的重大问题。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懂得这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经济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物质基础,是国家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这个结论不仅具有科学的理论逻辑,而且具有坚实的实践逻辑。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现代化进程不断前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伊始就明确指出:“要加紧经济建设,就是加紧四个现代化建设。四个现代化,集中起来讲就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行。科学技术主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强调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面向未来的抉择。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所在。经济现代化在国家现代化全局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经济现代化的具体路径在我国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对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讲,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进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而也就成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我国经济现代化路径选择的极端重要性。

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历史必然性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发展是一定历史背景下的发展,不能超越客观条件推进。同样,发展格局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既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是发展格局的生机活力所在,也是发展格局有效服务发展大局的关键所在。

回顾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发展格局经历了顺势而为的历史演化过程。简要言之,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之前,国际大环境决定了我国经济以国内循环为主,进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很小,我国在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格局下发展经济,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握国际形势新变化和我国发展新要求,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日益融入国际大循环,逐步形成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国际经济发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们党敏锐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明确提出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努力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国内循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上升,对外贸易依存度已下降到2019年的31.8%,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已下降到现在的1%左右,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多数年份保持在90%以上,有的年份超过100%。可以说,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定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

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时期,无论从需求看,还是从供给看,我国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的特征都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只要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握规律、积极作为,我们就一定能构建起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繁荣昌盛,形成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在实干

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胜利都是干出来的。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要完成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紧紧盯住着力点和突破口,实干、实干、再实干。

抓好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我们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贯通,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着力抓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等方面工作。

抓好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我们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着力抓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工作。

抓好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这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有效释放内需潜力,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着力抓好加强需求侧管理、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等方面工作。

抓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抓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工作。

抓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我们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着力抓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等方面工作。

构建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完成这项重大战略任务,关键在党,必须提高党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奋力推进我国经济现代化,不断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物质基础。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人民日报》2021年2月8日


    进入专题: 新发展格局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507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