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有之人按]中国正在内忧外患中迅速发展,崛起之势引人注目。西方发达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中国学界则应对以“和平崛起论”。前些时间央视大型史论片《大国崛起》热播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然而,该片展示的历史视角不够全面,结论有些片面,于历史和逻辑都值得深入探讨。近些日子,我们乌有之乡网站已经转发了一批讨论“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的文章,从诸多角度进行了初步讨论,包括了对该片赞扬和批评的声音,并于12月10日下午组织了一次讲座,正面阐述了一些关于“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为了更为深入地探讨这个话题,我们又于2006年12月17日星期日上午9:00在北大资源宾馆写字间三层1308号举办一次专题研讨会,应邀的专家学者围绕“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由央视史论片《大国崛起》引发的思考”这个主题发表各自见解。
下面是潘维老师的演讲,经演讲人审阅:
潘维:我谈三点看法。
一、《大国崛起》是个非常成功的商业运作。什么原因?首先是重要的政府官员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知识界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社会大众对这个话题也有兴趣。其次是商业运作。我原先只看过解说词。看过后感觉很难读下去,一片混乱,没留下什么印象。可刚才看大屏幕放映,感受到很强的视听效果。这部片子仅用几十页文字就描绘了九个大国崛起的历史,平均一个国家不到十页,加上剪裁出不少著名学者的谈话,再加上各国风情画面和音乐,片子就有了强大的宣传效力,对受众有很强的冲击力。不过,九大国的兴衰史是不可能这样描述出来的。学者的观点也不可能用这种办法表达。比如沃勒斯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学界很清楚,但他在片中的言论并不体现他的观点。说得不好听些,只是“断章取义”,借学者之名推销片子。所以说,这部片子是个很成功的商业运作。
二、《大国崛起》表达了一个相当简单的意识形态。真是写出来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啊。从九大国几百年的历史中,现代人随便挑出些什么,就能很容易地“证明”自己对现代世界的观点。编者并非学者,严肃的学者也不会去编这样的片子。但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意识形态看法。一个百页的脚本,要叙述九大国的兴衰,只可能给出个很简单的,粗糙的意识形态理解。要是用这种简单粗糙的办法,可以把九国的崛起描述成科技史、帝国史、殖民史、扩张史、掠夺史、阴谋史、军事史、制度史、英雄史、反抗史、大屠杀史、社会动员史,等等。比如近代强国屠杀人类的规模和办法是前所未有的。换句话说,对大国崛起的原因,你可以随意想,而且都很容易剪裁出事实根据。但不管是军事史、科技史、阴谋史等等,大国崛起肯定不仅是制度史,更不是民主史。若仅就制度史来说,正如马克思把亚洲一些制度称为“东方专制主义”,欧洲各国的崛起明显与“西方专制主义”兴起有关。所以说,片中观点并不精致,不过反映了简单粗糙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很重要。印度在崛起,中国也在崛起。印度向何处去我们相当确定,但中国向何处去我们并不确定,世界其他国家也不知道。在中国的十字路口上,意识形态左右我们的发展方向。
三、若就意识形态来谈,我想在座的人会存在很大分歧。对不少人来说,片中立场恐怕是个相当扭曲的意识形态。总体而言,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界对这西方大国崛起的历史,是持严肃批判立场的;至少不会羡慕和津津乐道。在被压迫民族崛起的时代,这历史是不可能被重复的,也是我们中国不能允许其重复的。大国崛起与近代西方帝国主义的兴起密切相关,与抢夺殖民地和殖民密切相关,也与我国惨遭蹂躏密切相关。日本步了西方帝国主义的后尘,但日本太晚了。一位东京大学的教授对我说:“其他西方国家都抢占殖民地,都掠夺,你们怎么不逼着他们道歉?而我们日本不过是效法西方道路,你们中国就骂个不停,还不断让我们道歉。这不公平,是欺软怕硬。”我回答说,“你们搞殖民扩张太晚了。你们去搞殖民扩张时正赶上反帝国主义的时代。搞现代殖民主义,现代帝国主义,这条路中国就不让你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崇拜美国,我们反对美国搞霸权主义。要说崛起道路上的创新,苏联有创新,中国肯定有创新。比如对于“人民”,片子中用的是市民,什么“市民”?就是“burghers”,这个词也就是英语中“资产阶级(bourgeois)”的词根。所以“市民”阶层的兴起就是“bourgeois(资本家、资产阶级)”的兴起。片子中把“市民”改换成“人民”,贵族与国王的斗争也改换成人民与国王的斗争,这就荒唐了。谁是“人民”?从苏联开始,“人民”这个词出现了根本的创新。社会主义是伟大的创新,生产资料的全民占有,人民当家作主,是个伟大的创新。中国充实了“人民”的本意,不是有钱有势的人才是人民,不是发你一张选票你就成为人民。中国的崛起也是个伟大的创新。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不靠殖民扩张,不靠占领人家的土地,不靠搞搞新帝国主义欺负别国,还能高速发展,成了世界上的大国,强国,而且在苏联垮台之后。
按照通常的学术模式,讨论大国崛起应是讨论国家是否有一定的规模、经济实力、军事能力、技术创新、社会动员能力、是否建立了有公信力的稳定政体、有激励成就和希望的有效机制、有坚强的核心价值观,等等要素。这个片子并不展示学术的成论。而是用一个视听作品传播一个简单的意识形态,一个欣赏西方国家崛起的意识形态,却有非常的冲击力和宣传效果。它冲击的是谁?第一是决策层。第二是一般受众。第三是学术思想。主流的学术成论被一个简单的意识形态冲垮,被一个成功的商业运作冲掉。看来,如果没有能力做商业化的运作,在意识形态的战场上,主流注定要输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