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什么是哲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411 次 更新时间:2020-12-04 22:23

进入专题: 哲学   反思   认识论  

冯友兰 (进入专栏)  


什么是哲学?

研究哲学史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所谓反思就是人类精神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思之。人类的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是认识,所以也可以说,哲学是对于认识的认识。对于认识的认识,就是认识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认识之,这就是认识的反思。


01 哲学并不等于认识论

有人认为,哲学就是认识论。这是看见了事情的一部分。认识的反思是认识反过来以己之见为对象而认识之。认识论也有这种情况。但哲学并不等于认识论,不就是认识论。

认识论讲的是认识的一般形式,其中包括认识的能力、认识的对象、认识的程序、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等问题,但不包括认识的内容。讲认识论的人也有偶尔谈到认识的内容的。像贝克莱那样的主观唯心论的认识论就认为,一个桌子如果不被感觉,它就不存在。在这个辩论中,桌子就是认识的内容,但这里提到桌子,仅只是举以为例,以为说明。他要说明的是“存在就是被觉知”。他举别的例也可以,不举例也可以。

认识的内容叫知识。知识这个词,有时也兼指认识的形式。例如认识论也叫知识论,但是它主要的是指认识的内容。例如物理学是一种知识,不能说是一种认识。如果说它也是一种认识,那指的就不是物理学中的原理公式等,而指的是认识这些原理公式的能力和方法。那就是认识论而不是物理学。

认识论是不问认识的内容的,而对于人类精神生活的反思则必包括这些认识的内容。例如,科学研究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对于这部分精神生活做反思,那就必须包括科学研究在不同科学中的内容以及一门科学在不同时期的内容。

列宁说:哲学史,“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全部知识领域的历史。希腊哲学已指示了所有这些环节:各门科学的历史,儿童智力发展的历史,动物智力发展的历史,语言的历史,心理学,感觉器官的生理学。认识论和辩证法应该从这些领域中建立起来”。

列宁在这里说:哲学史是“整个认识的历史”,又说是“全部知识领域的历史”。这两句话好像重复,又好像分歧,其实不然。第一句话是就认识的一般形式说的;第二句话是就认识的全部内容说的。第一句话说的是认识;第二句话说的是知识。认识和知识是不同的,所以这两句话并不重复。照上边所讲的,人类精神的反思,本来是包括认识的形式和认识的内容,包括认识和知识,所以这两句话也不分歧。列宁的两句话是从两个方面说明了哲学史是什么,也就说明了哲学是什么。

所谓知识的全部领域,包括什么呢?列宁说:看看希腊哲学吧!希腊哲学已指示出来了这些环节,那就是引文中所列举的那些知识。然后列宁总结说:“认识论和辩证法应该从这些领域中建立起来。”怎么样从这些领域中建立起来呢?那就是从对于这些领域的反思中建立起来。认识论和辩证法不是超乎这些科学之上的太上科学,也不是从这些知识中拼凑出来的科学大纲,而是对于这些知识的反思所得出来的结论。这个反思就是人类精神的反思,就是哲学。


02 所谓精神的自觉,也就是精神认识了它自己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说,都是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他讲的确切就是精神的反思,不过他颠倒了自然和人类精神的关系,以致成为头脚倒置的唯心主义哲学。唯心主义本来都是头脚颠倒的,但因为《精神现象学》的形式明显、旗帜鲜明,所以这种颠倒就更加突出了。这个突出,只说明它是唯心主义,并不说明它不是哲学。作为一个哲学体系,《精神现象学》讲了人类精神发展的全部过程。

人类精神经过了艰苦的斗争、曲折的道路,最后达到了自觉。好像玄奘往西天去取经,在路上经过了许多艰险,战胜了许多妖魔,终于到了雷音寺,见了如来佛。可是如来佛就是他自己,见了如来佛就是认识了他自己。所谓精神的自觉,也就是精神认识了它自己。如果黑格尔把他所说的精神确定为人类的精神,《精神现象学》不失为一部人类精神发展史。但他把他所说的精神说成是宇宙的精神,把自然界说成是宇宙精神的“异化”,那就头脚倒置了。这种倒置是可以再颠倒过来的,马克思就做了这样的工作。

黑格尔的《逻辑学》是《精神现象学》的更抽象的缩本。列宁论黑格尔所讲的逻辑说:“逻辑不是关于思维的外在形式的学说,而是关于‘一切物质的、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关于世界的全部具体内容及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规律的学说。换句话说,逻辑是对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

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英译本作“是对于世界的知识的历史的全部结论”。“对于世界的知识的历史的全部结论”就是人类精神的反思的全部结论,这不是认识论,因为认识论不讲认识的内容。


03 关于“真”“善”“美”这三个方面的批判,就是对于人类全部精神生活的反思

康德的三个“批判”联合起来也是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它也是一个完整的人类精神的反思。“批判”这个词表明反思的意思。现在很有些人把批判当作否定,批判一个什么东西就是否定它、打倒它。这不是“批判”的原来的意思。这个词的原来的意思是思考、分析、审查。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就是对于“纯理性”的思考、分析、审查,就是“纯理性”对于自己的反思。

康德的哲学和黑格尔的哲学,其内容是不同的,康德的哲学是主观唯心主义,黑格尔的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但都是对于人类精神生活的反思,不过反思的方法也有不同。黑格尔的方法是从历史的角度讲人类精神的发展所走过的路程、所经历的阶段。

康德是从问题的角度,就人类精神生活中所有的重要问题加以分析和发挥。有三个重要问题:一个是关于“真”的问题,这是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所讨论的;一个是关于“善”的问题,这是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一书中所讨论的;一个是关于“美”的问题,这是他的《判断能力的批判》一书中所讨论的。关于“真”“善”“美”这三个方面的批判,就是对于人类全部精神生活的反思。


04 《周易》、王充《论衡》、周惇颐《易通》等都可以说是“精神现象学”

在中国哲学史中,《周易》这部书可以说是一部“精神现象学”。不过这一部“精神现象学”不是一个人作的,而是经过许多年代,通过许多人的发挥才完成的。历代为《周易》作传、注的人,都是对于这部“精神现象学”有贡献的。不过,在战国时期出现的易传中,这部“精神现象学”之为精神现象学的面貌,就已经确定了。《周易·系辞》说:“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这就是说,《周易》这部书,包括了宇宙间的各方面的事物,了解贯通于其间的道理(“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又能用各种公式把这种道理表示出来,可以应用于自然、社会和个人的人事而不陷于死的条条框框(“神无方而易无体”)。

王充的《论衡》也是一套人类精神的反思。“论衡”两个字有康德所谓“批判”的意思。他自己说:“惟人性命,长短有期。人亦虫物,生死一时。年历但讫,孰使留之?犹入黄泉,消为土灰。上自黄唐,下臻秦汉而来,折衷以圣道,析理于通材。如衡之平,如鉴之开。幼、老、生、死、古、今,罔不详该。命以不延,吁叹悲哉!”(《论衡·自纪》)这是《论衡》的最后一段话。这一段话概括地说明了《论衡》的内容是一套精神的反思。最后四个字说明了精神于反思后的感叹。

不一定长篇大论才可以成为精神现象学。短篇小说也是可以的。例如周惇颐的《太极图说》和《通书》,不过几千字,也可以成为一部“精神现象学”。他的这些著作也名为《易通》,他也讲到了自然、社会和人事各方面,是一部简明的《周易》,也就是一部简明的“精神现象学”。


05 大哲学体系都是一套人类精神的反思

哲学史中的大哲学体系都是一套人类精神的反思。它们不必用“精神现象学”这个名字,也不必有“精神现象学”这种形式,但都是包括自然、社会、人事各方面的广泛的体系,所以在内容上都是一套完整的“精神现象学”。柏拉图的《对话》是一部“精神现象学”,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是一部“精神现象学”,朱熹对于四书、五经的注解,也是一部“精神现象学”。

近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整个的马克思主义体系,也都是人类精神的反思,所以也都是“精神现象学”。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是人类精神对于人类宗教生活的反思。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人类精神对于认识及政治生活的反思。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人类精神对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反思,都是“精神现象学”中应有之义。

每个时代的大哲学家的哲学,都是以当时的包括科学在内的、各方面的知识为根据而建立起来的。这个建立并不是驾于那些知识之上的太上科学,亦不是从那些知识之中拼凑出来的“科学大纲”,而是人类精神对于那些知识的反思。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以他当时的自然科学为根据的,但它并不是“太上科学”,也不是“科学大纲”,它是对于当时科学的反思,从反思中得出辩证法。“太上科学”是没有的,也是不可能有的。“科学大纲”是可能有的,但是没用的。


06 哲学与科学不同

哲学与科学是不同的。在历史中,在许多大思想家的思想中,有一部分是科学,有一部分是哲学,这两部分的精神面貌完全不同。例如康德的星云说是讲天体的起源,这是他的科学思想。他的《纯粹理性批判》讲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他的《实践理性批判》的目的,是证明他所说的“上帝存在”“意志自由”和“灵魂不死”。这是他的哲学思想。这两部分是各自独立、不相混淆的。

又例如朱熹看到有些山的岩石中有些蚌壳之类的东西,他由此得出结论说,这个地方原来是海的一部分。这是讲地质的。这是他的科学思想。他所讲的太极、阴阳、理气等理论,是他的哲学思想,而二者也是各自分别、不相混淆的。如果看出来这些各自分别、不相混淆的特点,就可以看出来哲学和科学的不同。

其所以不同,固然是由于关于星云和海陆的学说,只涉及事物的一部分,而没有涉及事物的全体。这固然是一个理由,但不是其主要理由。其主要的理由是,这些学说都是对于自然界的研究,而不是人类精神的反思。对于自然的研究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但这不是人类精神的反思。它所得到的结果是科学;人类精神的反思所得到的结果才是哲学。上边已经说过,康德的那三个“批判”是人类精神的反思,这是他的哲学。朱熹的理气说也是从分析人类的认识中得来的,这也是“批判”,这才是他的哲学。

人类精神的反思是人类精神生活达到很高的阶段的产物。对于认识的认识,即认识的反思,是人类认识达到很高阶段的产物。能够反思是人所以高于其他动物的一个特征。其他动物都是有感觉的,都有感性认识,但大概不能把感性认识升高为理性认识。它们的认识大概不能有这样的飞跃。它们大概不能有概念,因此不能思,至于反思,那就更不能了。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说:“本能的活动分散在无限多样的材料中。”相反地,“智力的和意识的活动”把“动因的内容”“从它和主体的直接统一中”分出来,使之“成为它”(主体)“面前的对象”,“在这面网上,到处有牢固的纽结,这些纽结是它的”“生活和意识以之作为依据和指导的据点”……

列宁解释说:“如何理解这一点呢?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就区分开来了。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

人类和自然是对立的统一。但是在开始的时候,人类还不知道他和自然是对立的。他没有把他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所以他和自然界的统一是直接的统一、原始的统一。在这个阶段,人类精神还没有自觉。人类不知道他自己和自然之间的对立,并不等于没有对立。经过长时期的对立和斗争,人类逐渐把他自己同自然界分别开来。人类精神开始自觉了。自觉的开始就是认识世界。认识世界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认识这种“认识”,是人类精神更进一步的自觉。

人类的精神生活是极其广泛的。人类精神的反思必然要牵涉到各方面的问题,对于广泛的问题做广泛的讨论。概括地说,有三个方面:自然、社会、个人的人事。人类精神的反思包括三方面以及其间互相关系的问题。这些都是人类精神的反思的对象,也就是哲学的对象。



进入 冯友兰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哲学   反思   认识论  

本文责编:wangp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学人与经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378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