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北大国发院牵手“SAP 成长型企业社区”,共同推出“国际风云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中国企业如何备考答卷”线上直播,不仅为众多企业家解读了大变局和大战略中的企业突围发展新路径,更分享了企业和管理者如何通过释放数字化转型的新动能,构筑“双循环”新格局之下的企业数字化生存之道。受邀做客本次直播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余淼杰教授围绕以下三点做了分享:
第一,双循环背景:大变局中的新挑战
第二,中国经济发展双循环的优势
第三,如何落地实现中国经济“双循环”?
一、大变局中的新挑战:美国不断加码全面打压中国
中国和美国是全球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发生经贸摩擦,势必对经济全球化产生深刻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至今,美国对中国的制裁或者打压已超过22项。从最早的301调查、337知识产权调查,到232钢铁调查、双反一保的反倾销反补贴,再到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会涉及国家安全调查,美国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予以管制等经济制裁手段层出不穷。
同时,美国又频繁干涉我国内政,驱逐中方主流媒体,拒绝承认中国南海的主权,撤销中国电信在美国的牌照,推动英国等盟友禁用华为及封禁中国的抖音、微信等。甚至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污蔑中国是帝国主义国家,7月底又关闭了中国驻休斯顿总领馆,还在尼克松图书馆发表演说,完全否定过去近50年来的中美关系,表示对华接触是失败战略。
以上所有事实都指向一个问题:中美关系越来越差。可以说,中美关系不止是经济摩擦,已经开始从经济上升到外交,甚至未来有可能上升到军事方面的冲突。
二、如何应对:用双循环开局中国经济下半场
就在中美关系不断恶化,经济全球化受到严峻挑战下,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通过双循环在大变局中开新局,那么,如何理解“双循环”的问题,首先余淼杰分享了几个关键节点。
首先,在今年5月14日的政治局常委会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竞争优势是超大规模的生产优势跟内需潜力,目标是要构建一个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局面。
其次,在7月12日企业家座谈会上,再次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到最近的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并将“逐步”变成“加快”,一字之差,也反映中美格局不断变化的真实情况。
事实上,“双循环” 中的内需外需要相互促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代表我国要闭门造车,促进“双循环”格局也不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转向,更不意味着我国发展的内向化,而是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和优势,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同时通过畅通国内的大循环来推动国内和国际的双循环,更好地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更高水平阶段。
三、如何发展:中国发展双循环的优势
首先,中国拥有规模巨大的市场优势,并且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中国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劳动力比较便宜,而是因为我们具备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与此同时,不管是在贸易、企业、资本、人员、数据、技术等都已经深度融入到全球的价值链中,这是我们提出‘双循环’的原因之一。”余淼杰说。
第二,目前全产业链的比较优势客观上只有中国拥有。一般来说,一国能生产的产品品种越多,说明产业链越齐全。如果按照我国海关8位码的编码来计算,中国2019年有超过七千种产品出口,如果按照美国更细的10位码编码来计算,中国出口的产品数目更多,这些都在说明中国全产业链的比较优势非常明显。
第三,中国的产业集聚链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过去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涌现出了众多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例如,东莞的电子产业群,汕头的玩具产业群,廊坊的家居群等,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张产业集群的“名片”,产业集聚有利于专业化的分工,降低交易成本,产业集聚的效应带来的价值,也是让中国的全产业链具有十分明显的比较优势。
第四,交易成本优势。中国有巨大的市场规模,14亿人口中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且这个群体未来会越来越大。以这个为基本前提,外资撤离中国,是不符合企业利润最大化要求的。首先,劳动成本因素。中国的劳工成本平均在750美元一个月,差不多是5000人民币一个月,劳动力成本上,中国仅仅是美国的1/5。其次,交易成本因素。产品生产出来要销售,如果产地接近市场,运输成本就会下降,交易成本也因此会下降。中国作为最大的市场,产品要卖到中国,肯定在中国生产更好。
所以,尽管全球化的结构与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与趋势并没有发生改变,而这也正是中国发展“双循环”的优势所在。
四、如何做好中国经济“双循环”?
如果说过去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指“对外开放,对内改革”,那么目前这个阶段,应该可以称之为“对内开放、对外改革”,即搞活中国经济“内循环”,重在对内开放,而要做好中国经济“外循环”,则重在对外改革。
那么,针对中国经济的“内循环”,余淼杰提出了六点想法。
第一点,中性竞争原则推进要素的市场化。
今年4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化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各种要素,既包括我们传统的资本劳力、能源还有中间品,也包括新兴的一种要素,比如数据等。那么,这种要素如何完善市场化,通过中性竞争原则来推进就非常有必要。中性竞争原则意味着公开、公正、公平,那么,也意味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样重要,在市场中发挥各自的优点和特点,实现要素市场化。
第二点,要通过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来推进贸易的自由化。
目前中国有18个自贸试验区,除了西部以外,只有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湖南、贵州这6个省份没有成立自贸试验区,这意味着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6省份中可能至少会有4个省份新增自由贸易试验区。北京比较特殊,河北自贸区包含大兴机场片区,大兴机场也有一部分在北京,但毕竟不够大。所以,北京也有可能发展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我们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一个新举措,就是六月份出台的《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它分两步走,一个叫早期收获,一个叫全面开放,在2025年实现早期收获,早期收获他主要内容包括两个,一个就说商品的自由贸易,另外一个是要素的自由流动,包括我们平时所讲标准意义上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这是贸易的便利化。
长期中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叫做制度集成规则的创新,制度集成规则创新我觉得这里面最重要一点是税收,通过税收管理推进社会治理、法制建设,当然里面一个新的关注点就是风险管控一定要做好,包括贸易、金融、公共管理、公共卫生等一系列安全,这是海南自贸港构建的情况。
第三点,改善营商环境推进投资的便利化。
余淼杰对国务院办公厅在8月5号出台了15点具体的举措做了说明,同时也总结了三个重点方向,第一个是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第二个是加快对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从东部转到中西部去;第三个是提升通关的便利化水平以及对外资重点项目的扶持。
第四点,以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提升居民的消费。
双循环内循环很重要一点叫做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提升居民的消费,那怎么样促进内需,余淼杰认为,通过两条腿走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聚焦在三个方向。第一点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第二点是,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第三点是,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上半年,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减税降费,保证可支配收入的上升,扩大消费。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减租降息,让中小企业能够活下去,他们活下去,就保住就业,保住就业老百姓就有钱,也就能够促进居民扩大消费。
第五点,以发展“两新一重”,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三化融合。
所谓“两新”指的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一重”是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国家投资1.6万亿用到“两新一重”的目标,就是通过城镇化来带动投资需求的上升,推动城市化都市圈一体化的发展。
为什么“两新一重”跟“三化融合”有关系?“两新一重”目标是为了服务城镇化的发展,而发展城镇化一定要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具体理解就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相互依存的,彼此离开都无法持续,那么,当工业化和城镇化有机结合之后,信息化就要通过 AI、5G 等手段更好融入到工业化和城镇化中,所以,三化融合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也是推进中国经济落地中国经济内循环重要的工作。
第六点,通过重点发展都市圈、城市群来推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中国的城镇化率2019年是60.6%,美英国家的城镇化率都在75%以上,有的甚至在80%以上,所以我们还有一定距离,提高城镇化率也是未来工作重点之一。那么,余淼杰指出,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以及长江中游城市带这五大城市群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
那么,针对中国经济的“外循环”,余淼杰也提出了自己看法。
经济全球化核心是贸易自由化,然而,去全球化、贸易单边主义的时有发生,使得经济全球化面临很多冲击,在这样情形下,余淼杰也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即经济全球化没有终结,只不过呈现一个新的形态。
为什么这么判断?余淼杰说,一切都源于贸易全球化两个基本特征,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生产地区化以及贸易多边化没有发生改变。
生产地区化是说,每个产品从简单的铅笔到 iphone 手机,都遵循每一个零部件由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国家的专业化生产,再经过另一个地方加工装配,卖到全球各个地方去,这一核心特征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而 WTO 的举步维艰使得地区经济一体化正在取代了多边经济合作,虽然地区经贸合作这种多边机制不断加强,正在取代全球多边机制,但贸易多变化的本质也没有改变。
基于此,中国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经济外循环,余淼杰也提出了两大工作重点。
第一个重点,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切实落地。
中国的“一带一路”分成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现在官方数据有65个国家,如果从广义上讲数量会更多。通过我们的两条腿走路,“一带一路”的外贸已经占中国外贸的31%左右。余淼杰重点说明,虽然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从目前情况来讲,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前景应该会优先于陆上丝绸之路。
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是我们的东盟10+1自贸区,东盟10国已经成为取代美国和欧盟以外最大的贸易伙伴,所以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余淼杰建议优先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第二个重点,是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一共覆盖16个国家,包括东盟10国再加上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自从在2010年建立东盟10+1自贸区之后,东盟10国已经成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也使东盟成为我国外贸的后花园。余淼杰表示,对外开放要经历改革,如今中美关系紧张,对外改革的意思就是说,不要再一味的依赖美国,因为中美关系不断紧张之后,对美国外贸一定是下降的,那么中国的价值链就有必要通过东盟10+1自贸区和日韩产品来进行完善和补充,出口到欧盟和其他新兴工业国家,继而继续利用全球化的经济特征,持续做外贸生意,所以,中国未来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积极参与并主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
RCEP 不仅要求参与国之间实行90%的货物贸易零关税,实施统一的原产地规则,允许在整个 RCEP 范围内计算产品的附加值,还放宽服务贸易跨国投资准入,增加电子商务便利化的新规则,而电子商务将是国际贸易新的重点,尤其后疫情时代,电子商务新的业态将愈加重要,RCEP 会继续往前推进。
五、双循环下,中国如何巩固全球价值链中心节点的位置?
余淼杰强调,双循环不是说只有内循环,也不是说不要外循环,相反是要加强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心节点位置,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心节点位置并不会因为我们面临几个大挑战而被取代。
那么,如何重构中国中心节点的全球价值链?第一点,是要提高国内产品的附加值,第二点,是要发展数字导向和知识密集型的全球价值链是中国发展的重点。
六、双循环下,如何发展数字贸易?
这次疫情中全球贸易下降11%左右,但是数字贸易却逆势上升,那么,我们该如何发展数字贸易,余淼杰认为有两个重点方向。第一是,要跟“一带一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结合在一起,通过数字的新形态,体现在商品贸易中;第二是,要跟服务贸易结合在一起,通过落地自由贸易试验区来实现。
在余淼杰看来,中国要发展全球价值链,就是以数字贸易为先导,通过知识密集、数字密集的方向实现,而且从数字角度来讲,5G、AI 等产品,我们跟发达国家基本上处在同步起跑线上,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我们拥有后发优势,可以实现弯道超车,所以,数字贸易是中国未来国际贸易以及发展中国经济的一个重点。
在分享的最后,余淼杰对中美关系再次阐明观点。余淼杰认为,对于中美关系,我们不能做乐观的估计,中美关系中,美国已经把中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进行全面打压,所以,长期竞争有限合作将是未来十年中美关系的基本定调。
七、双循环下,企业如何数字化生存?
作为 SAP 中国首席数字化专家,孙惠民同样“感同身受”。对企业来说,在这样全新的格局之下,如何把握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模式将成关键。以工业4.0为例,核心就在于消费互联网快速发展,消费者对个性化的需求被激发,那么过去“闭门造车”式的、以管控为核心的线性生产方式会“难以为继”,取而代之的则是“平台+价值伙伴”这样一种生态型的模式,而背后的支撑将是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以及个性化定制。
事实上,这次疫情告诉企业一个扎扎实实的道理,那就是数字化转型已经不再是“可选项”,而是成为“必选项”。那么对企业而言,未来的数字化转型,就需要充分把握数字化技术红利、利用软件手段重塑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由此打造一种全新的能力,即通过技术创新能让客户的价值最大化。
具体如何构建这种数字化新型能力呢?孙惠民也从“创新思维重塑、产业生态分析、商业模式变革、管理体系再造和系统支撑”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创新思维重塑,是指企业要对跨界思维、平台思维、用户思维、迭代思维等进行重塑;产业生态分析,是指开放、融合、赋能、重塑和共享会成为生态发展“主旋律”;商业模式变革,即以客户为中心重新定义商业模式;管理体系再造,是指打造扁平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体系;系统支撑,即构建智能交互平台,最终让企业进入全数字化阶段。
同样,站在“双循环”新格局的新起点之上,SAP 也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中的时代新定位。孙惠民说,SAP 的新定位是“新基建”的参与者、工业互联网领军者,以及数字化转型赋能者。
作为工业4.0的发起人、推动者和供应商,SAP 的目标将是助力企业打造智慧型企业,最终帮助企业从传统模式转向全数字化的阶段,构筑全局数字化的新型能力。
目前,SAP 为企业打造出了端到端完整的智慧商务套件,同时提供以新一代 ERP 为数字化核心,以云端数字化平台为支撑的全新技术栈,能够全面满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从在线化到云化、再到整个价值链数字化的全过程。
在此基础上,SAP 持续聚焦产业发展,并跨越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帮助产业和企业迎接数字化转型挑战,更携手各地政府部门建立赋能中心,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
SAP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企业应用软件公司,始终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核心战略 ,并为中国供给侧改革赋能,持续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让更多企业在‘双循环’的新格局中,能够通过数字化转型领先一步,决胜未来。
八、双循环下,中国企业如何备考答卷?
当然,对于众多的企业而言,接下来如何融入“双循环”新格局之中,并扬长避短提升竞争力也至关重要。
对此,余淼杰表示,企业首当其冲要做的,就是看准大方向、瞄准新方向。所谓大方向是指对中美关系持续下滑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新方向是指要把目标转向一些新兴工业体及新兴市场,尽管这些市场目前的规模仍然比较小,但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敲牛皮糖”方式一块一块敲下来,由此寻找到更多的商业合作机会。
其次,是走得远。无论是传统的劳力密集型产业,还是过去几年兴起的互联网产业,可以把自身的触角延伸得更长远一些,积极发展包括东南亚乃至非洲等市场,通过加大投资,输出中国技术、中国模式,为全球各市场带来更多的经济优化价值。
第三,是挖得深。企业要大力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特别是通过技术创新做好新产品的创新,由此提升企业竞争力。此外,从更大的范围来说,发展知识密集、数字密集等全新的数字经济,实现弯道超车也是未来的趋势和重点。
最后,是到西部去。目前,国内的经济体系正逐步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来帮忙实现梯度的转移,那么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向国内的中西部转移,这样不仅能对“西部大开发”起到更多的作用,也能够重塑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而孙惠民则从中国企业出海的角度认为,目前很多企业已从过去单纯的销售和贸易为主,开始转向强化产业链的链接能力,以至于某些企业已成为部分细分行业的“链主”,那么,在企业出海过程中,就需要注意两大问题。
一是,要注重数据安全,企业要更加积极地遵循国外的游戏规则;二是,要打造敏捷能力,未来企业可以把商业模式逐渐从线下转向线上。针对此 SAP 也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跨境电商的所有解决方案,包含从研发、生产制造到销售各个环节,不仅为他们的出海之旅提供“保驾护航”的能力,也为更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持续贡献出更高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相关中国企业出海的所有跨境电商解决方案,均可以到 SAP 成长型企业社区进行免费下载。
总的来看,在“双循环”新格局、大战略的背景之下,中国一定会从长期增加有效供给,打造经济新增长点的布局之中,培育出更多新经济、新模式和新产业,而对中国企业来说,未来以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抓手”,同样也是实现企业竞争力提升,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以及赢得更加广阔市场空间的关键和新动能所在。
本文来源:SAP成长型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