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沈湘平教授主持的"非常状态下的生命政治反思"网络会议,收益颇多。晚上是学生专场。有同学主题讲演结束后,最后说的一句是"感谢聆听"。对此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天俊教授讽喻般地写道:"今天又听到两回`感谢聆听',近些年每年都得听上十来回。
今天早上醒来猛然想到昨天晚上马天俊提到"感谢聆听",已引起同学们注意,但还须深思之。"感谢聆听″ 这个表述近来常见,初听怪怪的,继而见怪不怪了。为什么怪?甲讲演,作为听者的乙向甲表示说自己"聆听",此乃乙向甲表尊敬之意,含谦逊之旨,在讲者-听者结构中,看似讲者主位,其实听者主位。那么,讲者能否顺坡下驴,"感谢聆听″?不能!讲者如何作答为宜?乙说"聆听",甲说"感谢聆听",表面似无问题,但稍加分析,则甲肯定了乙的状态(聆听),而非乙本身,而甲应该感谢乙,非乙之状态。正确说法应为"感谢″,或"感谢大家",如此则讲者主位,以示谦虚,对听者表尊重。一是"(乙)聆听(甲)″,一是"(甲)感谢(乙)",结构遂对等。"感谢聆听″为何泛滥今日?似直接来自英译"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如此,则为英译汉而造成汉语世界之语言失原先雅致之例。
由"感谢聆听"忽然想到前年有人批判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这个大吹中国已超美国的清华大学国情院院长,当时网上惊现他多年前赠送给别人的一部著作。按惯例,他应在书的扉页写上"敬赠xxx",或"xxx斧正″,"xxx惠存/存念″之类,以表作者谦逊,对受赠者敬重之意。然这位大名鼎鼎的胡鞍钢先生却在自己的书的扉页上赫然写着"惠赠xxx"!一改中华文化之惯例!为何惊现"惠赠xxx"?大约抽象地继承了传统的"惠″,而失去了其内在精义,原先以对方为主转为现在以我为主,"惠存"变"惠赠"!此似古典文化转现代文化之畸例。
——魏敦友,匆草于南宁广西大学东高1-3001,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