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泽:经发、人发、环发:三线拓展东北亚合作机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06 次 更新时间:2020-04-17 00:12

进入专题: 东北亚合作机制  

常修泽 (进入专栏)  

中新网辽宁新闻4月16日电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正在恢复。但同时,国际疫情持续蔓延,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在此背景下,4月10日下午,东北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以“全球‘战疫’下的东北振兴”为主题召开专家线上座谈会,就“全球‘战疫’下的东北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全球‘战疫’下的东北亚经贸合作与东北振兴”“新形势下东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任务和突破性举措”等议题进行讨论交流。

以下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的发言实录:


今天讨论中国东北战略问题,离不开2020全球抗“疫”后的新形势和大格局,尤其离不开东北亚国际合作体系。我想从这个视角谈一点意见。

我先说明:我这里还谈不上“底线”思维,这些天一直在思考,中国的“底线”到底在哪里?“水很深很深”,还没探到底。今天只能按照一般的思维来讲。三点:第一,为什么此时我提出要“拓展”东北亚合作机制?第二,沿着什么“思路”来拓展,或者说怎么拓展?第三,拓展的“启动点”放在哪里?


一,为什么要拓展东北亚合作机制?有这么两个大的方面:

一个方面,从2020年全球抗疫后大格局来看:东北亚合作机制需要拓展。

此次全球疫情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从全球抗疫情况看,东北亚几国的实践颇令人关注,其中,日韩被人称之为“东亚模式”;俄罗斯粗糙一点,近几天中俄边境口岸绥芬河、满洲里吃紧;朝鲜情况了解不多;蒙古国在中国抗疫最紧张的时候,其总统来华访问,体现彼此之间的密切关系。

从现有迹象看,大疫之后,世界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一则,“逆全球化”趋势明显,当然“逆”到什么程度我们还可以再观察,但是逆全球化会有所加剧,听到有国外学者甚至谈到“城邦国家”问题;二则,原有的某些大区域合作受到重创,在此背景下,不同区域力量对比将发生变化。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会不会包括中日韩朝俄蒙在内的东北亚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随着东北亚地位的变化,就我们国内几个大的区域板块来说,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在未来可能也会进一步凸现、进一步强化,成为一个很大的支撑点,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科学界有报告显示,随着气候变暖,北极与南极及周边相关地区,冰山融化加快,一些长年冰封的动物尸体显露,有可能造成某种潜伏的或变异的病毒侵袭。东北亚这个板块是人类毗邻北极圈和北冰洋的重点地区,恰好处在前沿上,这种客观情况也要求东北亚六国应该团结合作,在原有基础上,以新的思维拓展东北亚域内合作机制。


二,沿着什么样的思路来拓展:“三线拓展”东北亚合作机制的考虑


一、从“经发”方面拓展东北亚合作机制

经济合作是东北亚合作机制的基础。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中日韩三国,按去年年底态势,需推进FTA(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从《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文件内容看,“三国”已经确定合作的方针,原定今年要落实“曼谷共识”,就FTA达成协议,现在看来可能有些推迟,但是总的来讲,对中日韩三国的合作,还是应给予期待。而且它不仅仅是一个FTA的问题,还有一个支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的问题。

全球战“疫”之后,根据新情况,除中日韩外,应向更多国家和更多产业领域拓展,一个是国家更多一点(特别是俄罗斯、朝鲜),一个是产业更“硬核”一些,如:石油天然气合作、矿产资源开发合作、装备制造业合作、粮食生产合作等(这些方面东北都有一定优势)。前不久,中改院开过中日韩产业发展会议,我在《经济参考报》看到成果之一《携手维护中日韩制造业供应链的安全》,关键词是“维护”,“安全”,防止链条中断。

二、从“人发”方面拓展东北亚合作机制

确保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和自身发展,是东北亚合作机制的核心。从2020抗击疫情的战斗来看,东北亚六国相互帮助,已经形成较好基础,但是很遗憾,没有机制化。

下一步建议以“人的生命健康和自身发展”为宗旨,建立东北亚“六国互保合作”机制,如:跨国预防与救治: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与重大疫情的救治体系等;再如,健康养老与养生:包括应对“老龄化”与“少子化”的保健养护体系,中日韩俄都存在这个问题,有共同需求。近几年,中改院与日本、韩国相关机构等进行了合作,可以扩展到区域更高层面。

顺便说一下,后疫情时代,中国可能在“自强不息”的同时,也需要“休养生息”,原有的GDP至上的“惯性思维”要调整。既然要休养生息,人的生命健康、人口生育、就业社保、教育训练等更为迫切,这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从人的自身发展来看,要突出讲的是“文明发展”问题。此次全球抗疫,既展现了人类“人性善”的一面(如好多国家白衣天使),也暴露了某些人群的文明素质低下乃至“性恶”的一面;既展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守望相助”,也暴露了当代世界相当程度的文明不和谐乃至“撕裂”。就东北来说,在武汉抗疫中,辽吉黑三省的白衣战士表现很亮丽,但是地方上也有令人痛心之处,比如说某粥店的横幅事件。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节点、在这个地方出现这种事情?尽管它是个别的,但是它的背后深层的东西令人警醒,现在恐怕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应解剖这个东西。至于国外出现种族主义等“反人类”问题,更值得警惕。

从“文明”方面拓展东北亚合作机制,两条建议:

第一,考虑到东北亚区内多数国家(如中日韩朝)属于“东亚文明圈”,对此,应该挖掘东亚文明中宝贵的“仁爱、正义和诚信”等优秀传统,补上现在世界上一些地方“不仁、不义、不诚信”的“短板”。这是增强我们东北亚凝聚力的共同价值之所在。

第二,考虑到东北亚文明的多样性:如俄罗斯的“弥赛亚文化”(救世文明)以及蒙古国的“草原文明”等,应该加强文明的包容性,建立“东北亚文明共同体”,使之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示范区。中国东北现在不少地方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好的,但,我认为,欲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建设,第一步是否先参与“东北亚文明共同体”之建设?

三、从“环发”方面拓展东北亚合作机制

反思此次全球疫情,一个重要教训,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界关系上出现失误,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善待自然,天人合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

现在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的,特别是在疫情肆虐时,更为迫切。但是从长远上说,仅仅讲“人类命运共同体”又是不够的。痛定思痛,用中国哲学的语言,还应创建“天地人生命共同体”。现在,“人有生命”已经引起重视,如提出“人类健康至上”,很好;同时天也有生命,地也有生命,世上万种生物皆有生命,是否也可提出“天地人皆健康至上”?应有“天地人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东北是中国的“绿色屏障”,也是东北亚的“绿色屏障”之一。从”经发”来说,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从“人发”来说,绿水青山是环境人权;从“环发”来说,绿水青山是“天地人生命权”。东北能不能从这个角度来拓展与东北亚其他五国的合作内容?


三,最后,简单谈谈拓展东北亚合作机制的现实启动点

基本思路是,建议以创建“大图们江合作核心区”为现实启动点,进而逐步推进 “大图们江— 日本海”的湾区建设。对“大图们江”地区,联合国当年曾有过开发计划,笔者也曾在香港《经济导报》发表一篇《积极创建“远东跨国经济特区”》的文章,近年六次到图们江口做过调查。以此为起点,大家能否抱成一个”团“,来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



进入 常修泽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东北亚合作机制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089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辽宁,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