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森: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59 次 更新时间:2020-04-15 01:21

进入专题: 市场经济  

彭森 (进入专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实现了有机结合,商品市场发育比较充分,市场决定商品价格基本实现全覆盖。

但是,目前仍然存在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特别是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仍较突出。因此,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任务。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长期以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配置资源要素的主体,市场体系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价格机制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核心。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进程,关键是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重点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一是要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毕竟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公平竞争;二是要加强各项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同。各项政策的出台,都不能忽视和动摇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产业政策应尽快转型为创新政策,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创新引领和创新驱动的导向;三是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现统一高效的市场监管。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土地作为最为基本的生产生活要素,其市场化程度相对滞后。要积极推进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加快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实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建立公平合理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在明确界定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共利益征地的相关制度规定。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要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调整完善产业用地政策,创新使用方式,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研究完善促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税费制度。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推进土地制度改革,要完善土地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推动土地计划指标更加合理化,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负责。探索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增强优势地区用地保障能力。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迅猛发展,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大幅提高。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

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协调衔接的劳动力、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交流合作机制。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依法纠正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现象,保障城乡劳动力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进一步畅通企业、社会组织人员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渠道。


完善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


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要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推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

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要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统一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标准,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探索对公司信用类债券实行发行注册制管理。加强债券市场评级机构统一准入管理,规范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要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银行机构体系,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推动信用信息深度开发利用,增加服务小微和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

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要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逐步推进证券、基金行业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有序推进期货市场对外开放。


作者: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彭森  来源: 《经济日报》2020年04月14日


当前形势下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判断

2020-04-14 08:24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南南合作发展学院院长 林毅夫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发展机构已经多次下调今明两年世界各国的增长预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和石油价格的闪崩,导致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在3月份出现4次熔断,和一个月以前的最高点比,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已经断崖式下滑超过三分之一。在美国股市崩盘的带动下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股市也纷纷下跌,有的甚至已经下跌了40%或更多。

自1月份以来中国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的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并为世界各国防范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和时间窗口期,但是绝大多数国家并没有足够重视和采取得力措施。目前疫情的国际传播在迅速加快,多国进入暴发期。世界卫生组织在3月11日将新冠肺炎正式确认为全球“大流行”疾病。

疫情扩散,影响最大的是像伊朗那样医疗条件较差的发展中国家,但发达国家面临的风险也很大。表面上看,发达国家医疗体系很发达,不过国家动员能力弱,当疫情在某些城市或州县扩散时,集中收治面临巨大挑战,很可能因为缺乏有效治疗和隔离措施而增大疫情全面扩散的风险。

意大利、西班牙已经采取和我国一样的“封城”措施,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也已经采取隔离措施,甚至像我国及意大利一样采取“封城”措施。不过,目前新冠病毒尚未研发出有效疫苗,发达国家的隔离措施难于像我国那样有效,并且,治愈后还可能复发,发达国家的新冠疫情有可能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同时也可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像击鼓传花一样接连集中暴发,给世界各国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发达国家的经济本来已经走软,新冠疫情带来的隔离或封城措施,对已经在下滑的经济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现在的利率已经是零利率或者负利率,除了采用非常规的数量宽松外已经没有多少其他货币政策手段可用,政府财政积累的负债率也已经很高,财政政策的空间很小,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出现经济衰退已经是必然。根据摩根大通银行之前发布的预测,今年全年美国的增长率可能下滑到-1.8%,欧元区下滑到-3.4%,日本下滑到-1.3%。随着疫情的不断恶化,新的预测越来越悲观,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詹姆斯·布拉德认为美国第二季度的失业率可能达到30%,GDP可能下降50%,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陷入像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已经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新冠肺炎疫情正处于上升期或暴发期,我国的疫情则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当前我国除了要防控输入病例,以及和其他国家分享防疫的经验外,急需开禁开封,支持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利用我国强大的口罩、防护服、测试盒、呼吸机等防疫必要物资的生产和供应能力出口支援其他国家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同时,在外销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疫情和经济衰退甚至萧条的不利影响而断崖式下降时,我国政府应该利用近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创造的有利政策空间,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稳定金融体系,增加信贷资金帮助实体企业渡过难关,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新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受到疫情不利影响的低收入和贫困家庭提供必要的生活资助,以扩大内需,维持社会稳定,消除未来经济增长的瓶颈,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相信我国有能力在国际经济一片肃杀声中维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经济衰退甚至萧条时,仍可以像2008年以来一样,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和复苏的最主要动力源头。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动荡,导致全球经济进入历时10余年的衰退调整期,深刻地改变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内部的力量格局。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石油价格闪崩所带来的经济下滑压力和不确定性,已经触发了发达国家由长达10多年的宽松货币政策支撑起来的股市崩盘,往前看,很有可能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我国只要应对得当,在危机中保持稳定和增长,不仅有利于我国2020年脱贫攻坚等目标的完成,而且,还能以我国的防疫经验和物资帮助其他国家防控疫情,以我国的增长助力其他国家走出衰退或萧条,也将像2008年那场国际金融危机一样,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比重、地位和影响。



进入 彭森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市场经济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2085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