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勇:市场经济才是三农的阳光大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08 次 更新时间:2023-04-17 23:31

进入专题: 乡村振兴战略   市场经济  

周天勇 (进入专栏)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鉴于外部贸易冲突的影响,内部需求不足和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要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多用改革办法扩大消费。并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会议提到以改革的办法去扩大消费。但消费是有支付能力的消费,有支付能力就要让乡村居民和回乡人员创业和就业,提高他们的收入,而最关键的是推进和深化农村各类土地、城乡户籍管制、农民自主建设等体制的改革。


振兴农村,土地要素配置,提高农民收入,增强他们的消费能力,是搞计划经济,还是走市场配置农村土地和其他资源的道路?这是思路、战略、改革和政策的出发点。


十九大和2018年机构改革后,一些中央部门为了自己获得更多的权利,强调耕地资源稀缺、城乡建设规划、农业生产标准等等,实质上在向计划经济复归。世界一些国家曾经计划管理的理论由来和实践证明:短缺是计划经济的一个理由,而计划经济则造成更严重的低效率、短缺、乱象和贫困。


土地要素计划分配和控制的后果:(1)粮食进口和耕地缺口,成为耕地红线和建设用地指标管理的一个理由,而对耕地的红线管理和土地建设用地指标的调控,造成了更严重的耕地撂荒、敷衍耕种,粮食生产效率下降,致使粮食进口量更大。


(2)耕地既不能规模化而有高效率、低成本的产出,也不能向高价值的其他作物种植配置,农民不能如从事荷兰高附加值农业那样富裕起来。


(3)土地的计划配置、极低价行政征收、行政寡头垄断拍卖,更是导致了地价不断推高,收入房价比扭曲,建设占用平地耕地,居住楼向几十层发展,微社区、微商业、微创业、微就业和中小微企业被一扫而光等经济社会后果。


从人口和劳动力看,中国农村的劳动力可以向城市流动去务工,但是农村的人口不能流动去城市成为市民;每年农村的数万亿元储蓄可以流向城市让城市居民去炒房用,但是城市的资金不能流向农村;城市可以从农村低价征用后获得建设用地,但世世代代农民自己的土地,却不能自己用来建设,建设用地指标根本分配不到农民用地需求上,既使有指标,因太昂贵,农民也购买不起。


城乡建设必须要有规划,为的是交通、供排水、耕地、林地、居住、工业、商业等功能的大体分区。但是,在农村中,目前实施的先规划、后建设,使农民想翻建自己的住宅,也不准许;翻建面积多大、层数多高,由政府规定了;即使有村旁边荒地、坡地闲着,也不让农民建设住宅;农民以地为本进行创业,如建设大棚、农业生产其他设施、农家乐、小加工厂等等,都需要报批,程序相当繁琐和冗长,几乎到了不可能进行建设的地步。而自己建设,就会以擅自违建而禁止和拆除。目前在农村,已经到了垒个鸡窝、围个羊圈、盖个仓库都需要报批,否则违法,也要拆除的地步了。


现在农业部门又在搞什么农业生产标准化,如果还是以计划经济的思维去进行,由部门按照繁杂的标准去审批项目、产品、生产过程等等,形成文件去督查问责,则又会把一大批农民的创业焖死在所谓的农业标准化之中。


在资源和要素配置上,资金、劳动力和技术三大要素要求市场化配置,而唯独土地要素还要坚持计划经济,由政府部门来调控;唯独人口不能向城市流动成为市民,唯独城市资金不能向农村流动,唯独农村农民没有在自己土地上的建设权。这样的体制,并不是范围上完整、要素间协调的市场经济;而是半市场和半计划的扭曲经济,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方向背道而驰。


与世界其他国家不一样的是,全国人民几乎都要整齐划一地住在几十层,甚至有可能上百层的住宅楼里,这就是中国土地、规划、建设部门和地方财政计划经济、通力配合的杰作。这就是典型的计划经济!


城市中创业,有资金、有智力、有技术、有商业办公场所、有信息、有交通便利等。农民有什么,农村有什么?农民就剩下土地,如果农村的土地不是资产,不能为本,不能自己投资、建设、创业、置业,仅让农民种粮食种菜,就能致富?我们的部门、地方政府天天在开会、宣传,要振兴农村,要扶贫攻坚,要鼓励回了乡的农民创业,他在自己仅有的一点可怜的土地上创业,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大棚和农家乐都被拆违了,农民的宅地和农村的其他建设用都被政府拆了,低价征用、高价倒卖,最后盖了几十层住宅,让农民购买。没有地了,没有创业环境,也没有产业,住在高楼上没有就业,农民收入能够提高吗,农民能够有消费能力购买工业品吗,农民能够富裕起来吗?


沉思一下,呜呼哀哉,农村衰、农业弱、农民苦和城镇居民住房难贵,三农和房地产领域,实际上是中国计划经济阴魂不散、惯性十足、花样翻新、连续不断的重灾区。


需要彻底放开户籍管制,推进市民化的城镇化,人口在城乡自由流动;取消耕地红线和建设用地指标管理,土地要素配置要向市场化方向改革,形成城乡统一、公平和竞争的土地市场;中央推动,水利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配合,实施调节水资源分配、改造未利用土地、增加耕地建设用地重大战略,彻底堵死计划配置和管理土地的理由;城乡土地建设下放由城市政府自己进行规划管理,但不宜过细,效率要高,规划和建设审批要有时间办结要求,超时村民可以视为同意开建;农村土地由生活和生产资料转变为有价值的资产,农民土地可以交易、入股、抵押、出租、建设、创业,吸引城镇资金向农村流动;大幅度优化农村建设的营商环境,农民可以以地为本和为基础,有自己的创业、投资和建设权,使农民从无产者变成有产者,通过以地为本和为基础创业置业,提高收入,富裕起来。


(本文作者介绍: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公众号天勇看经济zhouty-tjj)


进入 周天勇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乡村振兴战略   市场经济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758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新浪财经2019.8.5,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