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胜利 方寅旃:美日对华安全政策是铁板一块吗?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14 次 更新时间:2019-05-02 18:25

进入专题: 美日关系   中国外交  

凌胜利   方寅旃  


一、美日对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的认知分歧


面对中国实力的增强,美日对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认知都有所增强。美日都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尤其强调中国军事现代化带来的威胁,这为它们共同行动提供了依据。不过,在看到美日在对华安全威胁认知上存在共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两国的对华安全威胁认知存有分歧,主要体现在安全威胁的来源及其影响两方面。


对美国而言,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源于中国军力的不断增强。美国非常关注中国国防开支的持续增加和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在美国看来,中国安全威胁增强的主要影响在于会削弱美国在亚太安全领域的主导权,但不会对美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美国相对于中国的优势在降低,美国在国际事务上追求利益的能力将受到中国限制,美国对其是否能在亚太地区保持军事优势有所担忧。基于对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认知,美国将中国视为其在亚太地区面临的主要威胁。


从日本的各种官方表态中可以发现,日本对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格外关注。日本认为这种安全威胁主要源于中国海空作战力量的增强和对外政策趋向强硬。中日之间在民族主义、台湾问题、地区秩序方面的分歧也是日本视中国为威胁的重要原因。对于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的影响,日本的心理更为复杂。一是关注对中日海洋争端等安全问题的直接影响。日本和中国存在领土(岛屿)争端,近年来争端态势更加激烈,日本对此比较担忧。二是日本不断指责中国军事不透明。基于对中国军事不透明问题的担忧,加上日本对中国的信任程度较低,导致日本在实力和意图两个方面对中国形成双重怀疑,对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认知可想而知。三是关注对地区安全秩序的影响。日本非常担忧中国会利用不断增强的经济力量来寻求政治、安全等影响力,谋求地区主导权,影响地区秩序调整。


综上所述,美日对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认知主要源于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但是相较美国而言,日本应对中国安全威胁的紧迫感更为强烈。对于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的影响,日本的认知更为复杂,它除了关心中国军力增强可能带来的地区安全秩序变化外,还担心中国军力增强对其构成直接安全威胁,损害其领土主权利益,甚至认为在海洋争端等问题上中日之间存在军事冲突风险。美国则主要关注中国军力增强对其亚太地区安全主导地位的挑战,美国基于维护亚太安全主导权的考虑,在不同的安全议题上对中国都采取了针对性政策措施。


二、美日应对来自中国安全威胁上的分歧


在应对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上,美日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一是两国都在官方文件中督促中国军事透明化。无论是在美国的《中国军力报告》还是在日本的《防卫白皮书》中,中国军力发展的“不透明”均被着重强调。二是美日同盟加强安全合作应对中国。通过联合军事演习、加强同盟机制、调整军事部署等方式,美日不断加强合作来应对中国军事力量增强。


尽管美日双方在对华政策上拥有类似的思路,但在应对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上,美日也会因各自的考量而采取不同的政策。美国采取的是限制和防范相结合的策略,而日本则采取更为强硬的孤立和制衡策略。所谓“防范”更多呈现出合作为主的一面,在中国对美国还未构成重大威胁时,美国应保持关注和预防。“限制”则意味着美国对中国的某方面、某领域力量的威胁认识加剧,甚至认为有必要采取举措予以削弱,其更多体现了中美关系竞争与对抗的一面。与“限制”相比,“遏制”的对抗成分相对要强一些,“遏制”意味着采取积极行动尽可能地打压和削弱对手,有时甚至是不择手段。


在应对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上,美国总体上采取限制和防范并存的策略,一是增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部署;二是推动同盟调整以增强美国亚太同盟的力量;三是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伙伴关系等同盟体系之外的军事力量建设;四是在南海问题、台湾问题等涉华具体安全问题上不断施压;五是增加中美军事交流以加强危机预防与管控,尽管这方面存在不稳定性;六是在朝核问题等地区安全问题上寻求中国支持而保持一定的合作。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限制中国军事力量增强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尽量避免中美爆发军事冲突。


在应对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方面,日本在制定对华安全政策时姿态更为强硬。因为在日本看来,中国的军事力量增强后和日本之间形成零和博弈状态,而日本军事力量逐渐不如中国,因而不得不抓紧孤立和制衡中国。与美国相比,由于历史原因、国内法律、同盟关系等多重原因,中日两国在军事方面的沟通与合作较少。在具体做法上,日本立足内外并举,通过增强军事实力、同盟关系、地区合作等方式来限制中国军力增强带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美日在应对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分歧:一是在战略选择方面,尽管美日都寻求制衡或限制中国,但日本相比美国而言,制衡强度更强,同时与中国之间的安全对话与合作更少。二是在主要战略目标设定方面,美国主要寻求限制中国军事力量对美国亚太地区安全主导权的冲击,日本则首要考虑维护自身海洋权益,削弱中国对其造成安全损害的能力,其次才考虑限制中国的地区安全影响。三是在战略手段运用方面,美国比日本更为丰富和灵活,在制衡中国的同时也注意美中双方之间的危机预防与管控,而日本则更多偏向制衡中国,尽可能地联合其他国家来孤立中国。


三、美日对华安全政策分歧的原因


由于对来自中国的安全威胁的共识、同盟关系等原因,美日的对华安全政策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不过,美日与中国实力对比的差异、美日战略选择的不同以及美日国家利益的差异也导致了美日对华安全政策的分歧。


一是美日在与中国的实力对比上存在差异。实力差距的大小会影响大国之间的威胁认知,实力差距越小,对威胁的认知会越强烈。目前来看,中美两国经济实力差距有所缩小,但中国在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实力仍落后于美国。客观而言,美国目前主要是将中国视为对美国的经济威胁,中国的军力发展对美国构成的威胁有限,其虽然引起美国的警惕,但尚未导致美国采取军事手段与中国对抗。美国在安全上更多是对中国进行防范,通过联合盟友与伙伴共同限制中国。


与之相比,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实力差距在过去十年间发生了巨变,2010年中国更是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对日本的心理产生了较大冲击,也影响了日本的对华战略与安全政策。中日两国实力差距的缩小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在安全领域也是如此。两国实力对比的结构性变化导致日本对来自中国的威胁认知增强,也削弱了日本的对华战略自信,引发日本的战略忧虑,担心自身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下降,也促使其更有意愿采取强硬政策以制衡中国。


二是战略选择上的不同也使美日对华安全政策产生分歧。美国主要是基于霸权战略的视角来制定对华战略与政策。基于维护霸权的目的,美国需要加强对中国的防范与限制。然而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也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冲突将导致两败俱伤。因此“防范”与“限制”并存对美国而言是适宜的对华安全政策。


日本主要从地区主导权视角来制定对华战略与政策,其战略思想具有强烈的等级政治特点。在日本看来,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显著提升,将影响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中日在地区主导权问题上存在很强的零和性,因而战略妥协空间较小,这也促使日本更倾向于采取孤立和遏制中国的战略。


三是不同的国家利益导向也导致美日对华安全政策上的分歧。美日两国在对华安全政策上的分歧与两国的国家利益导向不同有关。美国的国家利益导向主要是尽可能地维持霸权、维护霸权利益。在对华战略方面,确保中国难以危及美国霸权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所在,为此美国在安全领域主要谋求限制中国军事力量的投射和影响力的增强。日本不仅与中国存在地区主导权竞争,还存在领土争端、历史问题,因而日本的利益导向是在维护其领土争端中的既得利益的基础上寻求地区主导权。日本采取“翻案”、修宪、扩军的方式不断为自己军事松绑,通过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和激化对亚太地区海洋权益的争夺等,制衡中国。美国的霸权利益导向使其对华安全政策所关注的议题更为广泛,涉及南海问题、台湾问题、朝核问题等方方面面;而日本更多关注自身安全利益,主要是海洋争端和地区安全秩序。


总之,日本与美国在对华安全政策方面虽存在分歧,但是不宜夸大这种分歧的影响,毕竟日本的对华安全政策也无法完全摆脱美国的影响。中日关系虽然有竞争,但两国毕竟是邻国,无法完全根除地缘政治的影响。日本对华安全政策趋向强硬是其在中日实力对比发生巨变情况下的战略焦虑的产物,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与中日两国的实力变化具有一定关系。中国也不必将日本视为安全上的强劲对手而与之展开激烈竞争。鉴于目前美日对于亚太地区安全秩序的共识较强、但具体议题上存在温差的态势,要加强对亚太安全议题的切割,削弱美日同盟的共同安全利益基础,减弱美日在地区安全问题上针对中国的一致性。


    进入专题: 美日关系   中国外交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614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日本学刊》2019年第2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