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燕: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92 次 更新时间:2019-02-22 10:37

进入专题: 经济全球化  

张宇燕 (进入专栏)  


积极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应探讨建立面向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政策制度体系,努力让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这两个驱动经济全球化的轮子有序转动起来,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谋划发展所要面对的时代潮流。深入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历史逻辑和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生产方式从手工业生产迈向机器大工业生产,引起广泛社会分工,进而引起商品交换的扩大。商品交换在世界范围扩展形成了世界市场,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各国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国际经济交流合作日益广泛。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经济全球化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会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都能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愈益凸显,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不仅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成为推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艺术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经济全球化在新的领域以新的形式加速推进,把各国经济和各国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人才等在全球广泛频繁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科技进步和创新。

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是驱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的两个轮子。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经济全球化最基本的形式。贸易增长促进了世界经济增长与繁荣,也使得国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相互依存度日益提升,从而将经济全球化推向新的水平。贸易增长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发展与完善相辅相成。国际贸易规则的普遍适用性不断提高,是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之一。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石,在推动全球贸易发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与此同时,区域贸易安排显著增多,区域合作进程加快,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大活力。

经济全球化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不平等发展,引发了一些新的风险和挑战。当前,全球存在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解决和应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全球性问题,不应去全球化或者逆全球化趋势而动,而应不断加强国际经济合作,进一步在全球范围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形成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的合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对此,习近平同志作出“我们正面临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刻转变”的重大论断。他指出,“过去数十年,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同时,面对形势的发展变化,经济全球化在形式和内容上面临新的调整,理念上应该更加注重开放包容,方向上应该更加注重普惠平衡,效应上应该更加注重公正共赢。”

积极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应共同探讨建立面向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政策制度体系,营造国际合作环境,让科技创新成果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所及、所享、所用,依靠科技进步来解决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应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同时发挥自由贸易区对贸易投资的促进作用,让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这两个轮子有序转动起来;应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将与各国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为经济全球化注入强大正能量。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进入 张宇燕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全球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516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