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风险共担——市场变革中的因应之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50 次 更新时间:2018-12-16 20:47

进入专题: 金融风险  

巴曙松 (进入专栏)  


对于全球金融界来说,纳西姆·塔勒布并不陌生。有“黑天鹅之父”之称的塔勒布,无疑是位金融市场的特立独行者,从华尔街的期权交易员到“不确定性”理论界的专家,自2001年《随机漫步的傻瓜》一书出版以来,他就成了华尔街的一个引人关注的协作者。他先后出版了不确定性五部曲:《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随机生存的智慧》、《反脆弱》和本书,更是在书中经常对华尔街极尽戏谑和调侃,例如,2009年的达沃斯论坛上,他对雷曼兄弟的破产表示“开心”,表示是雷曼兄弟公司罪有应得。当然,在各种争议中,塔勒布更让市场印象深刻的仍然是他对不确定性的深刻思考。

在《非对称风险》这本书中,塔勒布十分强调知行合一,他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发表观点,你首先要入局(skin in the game),要使自己成为风险收益对称的风险共担者,空中楼阁式的夸夸其谈或宏篇大论毫无意义。在现实世界中,塔勒布笔下的非对称性,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因此,在本书中,塔勒布涉及的视野宏大,从安泰俄斯之死到墨丘利的拒食海龟,从罗德岛上的出售粮食到罗伯特·鲁宾所在的华尔街销售金融产品,从3800年前的汉莫拉比法典中的对称性到现代社会财富的巨大不平等;塔勒布在知识的海洋中纵横,掬取合适的材料,勾勒知识的不确定下形态各异的非对称性,以及对称性的风险共担必要性。或神话、或宗教,或正史或杂记,透过这些形散神聚的故事集,塔勒布的核心观点聚焦到一点:没有“风险共担”就一事无成,真正的理性在于避免系统性毁灭。

在资本市场层面,风险共担更为关键,本书中作者也批判得最为尖锐。从被作者批评为“对金融风险几乎一无所知的伯南克”,到“罗伯特·鲁宾的勾当”,再到“信口雌黄的宏观政治经济学家”,被视为现代资本市场代表的华尔街,在作者笔下几乎成了骗子们炫耀骗技的舞台,非对称风险的高发地。在作者看来,无论是什么市场主体,都应充分认识无处不在的信息非对称性,并在此基础上,就像作者明确指出的,“将灵魂投入到‘风险共担’中去”。用作者那句有点绝对又不无启发的结束语:没有“风险共担”就一事无成。

当然,就像英国卫报专栏作家佐伊·威廉姆斯(Zoe Williams)在本书书评中所指出的,尽管本书的核心观点非常有吸引力,但在细节上存在多处瑕疵。比如书中提到的“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皇室成员安德鲁王子驾驶着直升机在前线作战时,承担了比普通士兵更多的风险”;以及,在英国的清真食品比例等细节,在威廉姆斯看来,都是与真相有所出入。

另外,本书中,作者以嘲讽的口吻批评道,“2010年,对金融风险几乎一无所知的伯南克连任美联储主席”,早在2009年的达沃斯论坛上,塔勒布就曾直接呼吁:“美国政府‘绝对必须’对银行实施国有化,以阻止其给金融系统带来更多损失。”(2009,路透社)我们不知道如果美国政府对银行实施国有化的真实后果,也暂且不论伯南克的政策从长期看,是否恶化了美国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至少从十年后的今天回头去看,纵向上对比,这轮金融危机的结局相比肇始于1929年的那轮大萧条的结局要好得多;横向对比欧洲、日本的银行业,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国银行业发展也没那么差。至于伯南克任职美联储期间,与时任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一起推出的危机应对政策,虽然在作者看来,“政府主导的救援行动,使得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脱离了‘决策者承担后果’的风险匹配原则,使得市场的受益者、决策者和参与者可以脱离‘风险共担’,在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并攫取利益”,但是伯南克以及保尔森受到的好评绝不只是来自华尔街的那些“利益攫取者”。比如巴菲特就曾在2014年接受CNBC采访时明确指出:2008年的时候,我们的金融系统被几个人所拯救,如果不是汉克-保尔森和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我们现在将是生活在一个相当不同的国家里。当然,在作者眼中,巴菲特不过是一个随机游走状态下运气特别好的傻瓜(2010,CNBC)。不过,退一步说,哪怕伯南克真的像作者所揭露的,真的对金融风险一无所知,但无论是伯南克还是保尔森,对紧急救援措施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都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在《行动的勇气》一书中,伯南克这样写道:“无论大家是否理解,我们采取救助措施确实可以避免金融体系出现灾难性的崩溃,有利于保护美国经济,符合每个人的利益……2008年9月,我绝对相信,在一场重大的金融危机期间,一味强调道德风险,会产生误导作用,也是非常危险的。”

最后,我也想对本书英文书名的Skin in the Game谈点个人理解。在翻译中,本书译者似更为看重全书内容的重点,把书名意译为“非对称风险”。如果用直白一点的译法,似乎可以直接翻译为:入局。金融是一门具有很强现实性和操作性的专业,站在旁边看的,终究只是个看客,入局,并共担风险,才能更为贴切地理解这个变动不居的市场,实际上这也是本书作者一直强调的。

是为序。(完)




进入 巴曙松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金融风险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400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金融读书会 ,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