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关于中美贸易战的十点认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309 次 更新时间:2018-09-15 17:32

进入专题: 中美贸易战  

范恒山 (进入专栏)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七次专题研讨会于2018年8月26日在北京召开,围绕“中美贸易战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会长范恒山同志应邀出席本次会议并做了题为“关于中美贸易战的十点认识”的发言,现将全文刊登如下。


关于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在比较公开的场合我讲过两次,一次是今年3月23日在中国电力协会年会上做经济形势报告时简要的谈了一些看法,那个时候美国刚刚提出来要打“贸易战”,还没有正式开始打,但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我的观点是不要怕、不能怕,更不能轻视,要沉着应对。第二次是7月12日在参加中国政策专家委员会形势分析会的时候让我发言,我谈了一些看法,核心意思是我们不主动出击,但应有力还击,不要过于担心,重在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重在挖掘内需,依靠内需我们也能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时间关系,我就不详细复述了。但下面的看法也会包含当时谈到的一些观点,关于中美贸易摩擦或者中美贸易战,我有这么十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美国今天挑起的贸易战只是中美战略对抗的一种形式,是美国遏制或围堵中国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贸易战的背后是中美的战略对抗。事实表明,贸易战不是今天打起来的,今后也还会打下去。贸易战也并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唯一形式。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国的围堵和打压,采取的形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军事方面的,包括派侦察机侵入我国领空、在海南上空撞我们的飞机、用导弹轰炸我国驻外使馆等;有意识形态的,利用一批人歪曲事实、造谣惑众,搞“颜色革命”;也有其他方面的。经济方面的几乎一直就没有断过,动不动就跟我们发起这个调查那个调查,或者跟我们这个产品那个产品征收高关税。关于贸易逆差的问题也时常给我们发难,大家还记得为贸易逆差的问题我们领导人去美国做过说明吗?只不过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比较正式,规模比较大、火力也比较猛。美国对中国各种形式的围堵不是今天发生的,也不会随着这次贸易战的结束而截止,因为根子在于中美的战略对抗,而美国始终围堵中国的原因在于,第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中国是迅猛发展中的新兴大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的大国。如果像梅新育同志所说的那样中美贸易战是一场持久战的话,我则认为中美间各种形式的战斗是持久的,准确的说美国采取各种形式围堵中国这种战斗是持久的,贸易战会打但不一定是连贯的打。打不打不取决于我们的意志。有人说这次美国对我们发起的贸易战是因为我们太高调,发了中国制造2025的文件、播出了《厉害了我的国》、还要走进世界舞台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如此等等惹了人家,这是不对的,怎么把握好我们自己的确是需要研究的,但把握好了我们自己并不能避免美国对中国的各种形式的围堵,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你是社会主义国家、你是快速发展中的大国。


第二,我们不想打,但是我们也不能怕打;我们不主动出击,但是一旦打起来了就要有力还击。实践已充分证明,对美国不能服软,服软没有出路。美国是世界第一军事和经济强国,这种位势决定了他会欺软怕硬。中国的特殊情势也决定了我们不能服软,硬可能见到光明,硬可能找到出路,但服软一定会没有前途和出路。这应该是我们要把握的一个战略考量。打贸易战我们并非无牌可出,我们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我们应保持定力,沉着应对,坚信天塌不下来,并努力打好,在根本问题上坚守底线。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区域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各国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美经济贸易关系更是联系紧密,可谓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贸易战对双方都会形成不利影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灭敌一千,自损八百”。比如在贸易战中,美国大豆产地价格大幅下跌,为近十年来最低,美国政府不得不给予补贴。打芯片战也是如此,会对美国芯片企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贸易战表面看是双方阵营的直接对抗,细看则是一种混打,美对中国高征关税的许多产品实际上是美国在中国的企业生产的。美国人应该也是懂得这个道理的,贸易战是否无休止的一直打下去并且愈演愈烈?美国也会做权衡,不会像一个疯子那样随便乱撞,现在边打边谈就体现了这种权衡,而一些谈判是美国要求进行的。到今天,中美已进行了四轮谈判,并且对未来继续谈判都持开放态度,都留了空间。中美贸易战是否打到贸易额归零,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估计。


第四,极而言之,即便是打到中美贸易额归零,中国也不是无路可走。过去有些年份,我们对外依存度很高,如199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了80%,但这些年大幅下降,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状态,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降低,2013、2015、2016年都是负增长,但中国经济增长仍然保持了较高水平,2011年至2017年平均增长超过7.6%。这一点也说明,外部环境的恶化并不会给我们带来灭顶之灾,只要我们把内部的事情办好,实现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不成问题。在不少外部环境严峻的时刻,我们都顺利的走过来了,这就是有力的证明。顺便要说的就是,今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开放程度的提升,我们与外部市场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但是否对外依赖程度会更高,这还值得深入研究、有待进一步观察,我认为这两者间是能找到平衡点的。


第五,应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我们既要有定力,又要讲技巧。2017年,中国自美进口为1552亿美元(美方统计是1298.9亿美元),而美国自中国进口43亿美元(美方统计是5054.7亿美元),在整体数量不对等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有合适的对战策略。中国难以按照受让型的办法来应对美国的贸易战,需要打数量,更需要打质量。


第六,从现实情况看,美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我国今年1到7月份的数据表明,不光是进出口,还有我们实际使用的外资、对外投资、对外合作的状况都比较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当然也有一些影响,特别是外贸顺差有所收窄,7月份收窄的幅度比较大,这要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对策。但从整体上说,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目前还是有限的。至于说贸易战下美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而中国经济濒临危机的判断是站不住脚的,尤其是在微信圈里,这种观点有一定市场,所以有些人呼吁中国要服软,要跟着美国走。美国经济从去年起的确有所恢复,今年增长势头更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中国的经济不行了。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为6.8%,这个速度并不低。并且一些关键的指标如就业、人民收入、财政税收等都是增长的,物价增幅比较平稳,社会总体也很安定,说明我们总体形势是好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存在问题,对问题我们要正视和重视。最近看到环球时报登载的美国人写的文章,谈到了关于中国经济的三种错判,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要看到,我们这个增长速度是在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能、转变发展方式的环境下实现的,是在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这么一个要求下实现的,应该说是可观的。如果像前些年一样放开金融和房地产,放开各种产能,搞到7%—8%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一边搞转型和改革,一边促经济发展,在这么一个状态下还能达到6.8%,应该说中国的经济差不到哪儿去。存在着一些微观问题和整个大盘要出问题,是两码事。


第七,我们最大的潜力来自我们内部,我们真正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把着力点放到挖掘内需潜力上,这不仅是应对国际贸易战的需要,也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需要。恰恰在这方面我们下的功夫还不够,怎么解决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问题,怎么加快弥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差距,怎么推动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我们研究的不够,措施跟进也不够。说到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我们仍然是一个总量大、人均低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行为方式,包括宣传的模式都应符合中国的实际。外国有个统计说,近些年中国对外的援助已经超过美国,它提供的数据我没有核对,不知是否真实,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与我国国情是不相符的。


第八,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们应当始终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不能因为美国跟我们打贸易战而中断或退缩。但从贸易战中我们应得到启示,即便是拓展外需,并非只有扩大对美贸易一条路。东方不亮西方亮,中国可以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外部市场,特别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创造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经贸活动。这样拓展的外需才是有质量的,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第九,我们不怕打贸易战,但要谨防美国借贸易战打组合拳。这一点我早前就谈到过。我们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得更严峻一些、准备得更充分一些,不能就事论事。目前已经有一些迹象,如果美国把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连起来,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对此要有深入的思考、周密的准备,真正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做到严密无缝。


第十,通过贸易战我们对一些问题要认真加以反思,通过反思警醒我们提高思想理念、优化发展思路和路径。比如我们实行最大限度的对外开放是正确的,但我们不能全部依赖外部市场。应该把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外部市场与依靠自力更生解决关键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一味依靠外部市场,一味崇尚“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是要吃亏的。通过我们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攻克难关,曾使我们在一些重大科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十年来,我们却有所弱化了,导致了许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别人一卡脖子我们就出问题,这个教训我们应该认真吸取。

这就是我关于贸易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



进入 范恒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美贸易战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政治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230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 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