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国经济与中美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955 次 更新时间:2019-11-15 22:13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中美贸易战  

林毅夫 (进入专栏)  


2019年,中美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中美关系在经济、政治等领域触发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局面出现。在这一广阔的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投融资都面临着挑战。在创新工场十周年的投资者年会上,我有幸邀请到了一位我非常敬重的朋友——经济学家林毅夫博士发表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他在演讲中详细解读了中美关系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现在,并且对未来的发展给出了积极的预测,在此我想分享给大家。他的思考富有深度,值得认真品读。


以下全文根据林毅夫先生演讲内容整理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在创新工场10周年的时候,应邀来谈中美未来新的局势跟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前景。今年对于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中美建交40周年,在开始今天的主题之前,我想先对新中国70年,尤其是中美建交以后的发展做一个回顾。了解了过去、现在,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


一、中国经济七十年:从贫穷到领先世界


70年前,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1949年后,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民富国强的愿望,中国政府和百姓都付出了很多努力。60年代,中国试爆原子弹;70年代,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些科技工业取得的成果标志着中国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但是,在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的时候,中国还是非常贫穷的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的指标,当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56美元,这是什么概念?我们一般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1978年的时候,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平均人均GDP是490美元。当时中国的人均GDP连世界上最贫穷非洲国家的1/3都没有达到。当时中国经济的体量是2119亿美元,在全世界当中排名第9,只有美国GDP的9%。而且当时中国对外贸易非常少,每年只有206亿美元,对美国的贸易只有9.9亿美元。而且当时中国外汇储备非常少,1978年的时候,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


为了改变中国经济落后的面貌,1978年,邓小平开始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这40年间,中国每年经济增长达到9.4%。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中国对外贸易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14.5%。在这个高速的GDP和贸易增长的基础上,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超过日本,变成第二大经济体。同年中国的出口超过了德国,变成了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而且出口的产品当中,97%是工业制成品,所以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2013年,中国的贸易总量超过美国,变成第一大贸易国。2018年,我们的人均GDP达到9608美元,是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中国的经济规模从1978年只有美国的9%增长到现在相当于美国的65%。并且,中国有8亿人摆脱了贫困,对过去40年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如果把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这8亿减少的贫困人口刨除掉,世界的贫困人口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在继续增加。


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美建交,中美贸易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一般有三架马车:出口、投资、消费。从1978年到1984年,中美之间的贸易基本平衡,中国从美国进口多,出口少。但是1985年开始,中国对美出口开始增多,当年获得了6000万美元的顺差。此后贸易顺差一路上升,2018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就达到了3200亿美元。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从1985年只占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0.3%到现在变成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大约45%。由于贸易之间的顺差、逆差的变化,中美两国最近关系紧张,出现很多争端,我想大家都看到了。


二、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为何能奇迹式增长


要了解未来的发展,我想,必须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改革开放中美建交以后,中国的经济能够取得这样奇迹式的增长,了解了其中原因才有办法判断未来中国经济可能发展的态势。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靠的是劳动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水平的提升一方面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的创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附加值更高的新产业不断涌现,资源配置得到优化。这是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两个机制,适用于任何发展水平的国家。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高,技术在世界前沿,只能靠自己研发新技术来获得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靠这种方式从19世纪末以来发达国家取得了平均每年3%-3.5%的增长。但是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水平和技术水平有很大差距。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懂得利用跟发达国家的产业跟技术差距,来取得技术创新跟产业升级,它的成本跟风险就会比发达国家自己发明低多了,这样就有可能比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跟产业升级更快,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后来者优势。利用这个可能性,发展中国家可以比发达国家发展得更快。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200多个发展经济体当中有13个懂得利用跟发达国家的产业跟技术差距,基于后来者优势加速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取得了每年7%或者是更高,是发达国家两倍甚至三倍,持续25年或者是更长时间的经济发展。中国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后,变成这13个经济体当中的一个。


对于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从1978年底开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能够经济发展这么快”,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充分利用后来者优势。但是,过去的40年中,每隔几年就有一个声音说中国的经济即将崩溃,但实际上中国是这40年当中唯一没有出现系统金融危机的国家。这是为什么?原因跟另外一个问题相关。其实,后来者优势1978年以前就存在了,但是那时中国主动放弃了后来者优势。当时中国实行的发展战略是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要马上发展跟发达国家一样的产业跟技术,才能够快速赶超他们。发达国家的技术都有专利保护,并且,许多跟国防军工有关,即使想付专利费也买不来,所以中国只能自己发明,这意味着中国放弃了引进技术引进产业的后发优势。重工业资本密集,当时中国属于一穷二白的农业经济,在资本很密集的产业上没有比较优势,企业在这种环境下只有依赖国家保护补贴才能够把产业建立起来。这种保护补贴就造成经济的扭曲、资本的错误配置等问题。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才走上一条新的道路,按照中国的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在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经济主要发展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沿海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的加工业。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跟中国的比较优势相同,所以就能够把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可以占领国际国内市场,创造很多的利润,迅速积累资本,产业升级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后来者优势,而取得快速增长。


在80年代转型的时候国际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认为过去社会主义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好,是因为政府的干预太多,市场不能发挥作用,如果要向市场转型,必须要把市场必要的制度安排一次性建设到位,用休克疗法落实《华盛顿共识》里所讲的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的改革措施。而中国在1978年底改革开放之后,并没有按照这种方式,推行的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原来优先发展起来的重工业继续给各种保护补贴,由政府来配置资源、动员资源等等,另外放开市场准入,让过去受到抑制的劳动力密集市场能够发展起来。


这种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造成政府跟市场在经济当中共同配置资源。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最糟糕的转型方式。会出现寻租、收入分配等问题。80年代的时候,中国最时兴的产业就是“倒爷”,这是有时代背景的。


现在反思起来,80至90年代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改革,发展中国家也在改革。大部分的国家是按照当时主流的“华盛顿共识”的休克疗法改革,其经济是崩溃、停滞、危机不断,跟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中国是稳定快速地发展,不断缩小跟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是因为休克疗法忽视了一点,转型前的政府干预扭曲是为了让违反比较优势的产业能够存在的必要制度安排,如果把那些保护补贴都取消掉的话,那些原来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就会全部垮台,垮台以后造成大量的社会失业、政局不稳定、社会不稳定,这样怎么发展经济?而且,电力、电信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是经济运行之必要,资本密集的国防军工相关的产业,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即使私有化以后,还要给它保护补贴。私有化以后给它保护补贴,通常私有老板跟政府寻租的积极性更大,因此腐败现象还更普遍,收入分配差距更大,中国那种渐进的双轨改革是最好的改革方式,因为对那些老的国有企业继续给它补贴保持稳定,对新的产业允许进入利用后来者优势快速发展,快速发展以后还积累资本,慢慢就把原来违反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符合比较优势,保护补贴从雪中送炭变成锦上添花。补贴对企业来讲是好的,但可能造成腐败、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因此这也就是中国在2013年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作用,潜台词就是要把各种保护补贴都取消掉。但是,由于中国没有把市场有效运行所需要的制度安排一次性的改革到位,因此,只要经济一慢下来,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说法就在国际上此起彼伏。


三、中美贸易格局为何发生巨变


第二个必须理解的问题是为什么中美两国的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国逐步占据有利地位。


理解格局的变化,首先要知道中美巨大贸易逆差出现的原因。一些媒体分析认为是因为中国违反知识产权,中国强迫美国或者是外资企业技术转让,或者是中国人为的操纵汇率造成的,我认为这些都不正确。真正造成中美贸易逆差巨大的原因是中国跟美国的比较优势不同。美国从19世纪末以后成为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它的工资水平在全世界最高,所以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就没有比较优势。东亚经济相对落后,收入水平低。所以,东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有比较优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所需要的劳动密集型的生活必需品,一般都是从日本进口的。美国对日本就有很大的贸易逆差,到了六七十年代日本收入水平也上涨了,当时亚洲四小龙,包括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刚刚开始发展,工资水平低,相较于日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有比较优势。所以日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转移到亚洲四小龙来,美国的贸易逆差因此从日本转移到亚洲四小龙。


八十年代刚好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美国的贸易逆差以相同的原因转移到中国。美国跟亚洲四小龙跟日本,由逆差变成顺差,逆差都集中在中国,这是比较优势变化的结果。美国这种贸易的形态实际上是二战以后就形成了,并且在80年代的时候美国对外贸易逆差80%以上是来自于东亚经济,最高的年份还超过100%。现在美国对东亚的贸易逆差从中国角度来讲0.3%变成45%,好像增加了很多,但是它对整个东亚的贸易逆差从原来80%多,甚至超过100%降到现在只有60%左右,这样看,美国对外的贸易逆差扩大并不是中国造成的。


中美贸易两国之间的贸易逆差,是两国之间的比较优势不同。美国在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有优势,中国在劳动密集型有优势。这是长期以来中美存在贸易不平衡的原因。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结构性问题。美国的政府消费跟百姓消费非常多,储蓄非常低。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消费多、储蓄低,国内生产满足不了国内需要,就要从国外进口,那就会有逆差。


绝大多数国家这种逆差顶多维持两到三年就维持不下去,美国长期维持这种贸易逆差是因为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可以印钞票买东西。所以,这些年美国的贸易逆差绝对量不断的扩大,是因为它的消费越来越多,靠美元印了以后可以买世界产品来维持,这当中中国比重比较大,无非是把亚洲那些原来对美国的逆差转移到中国大陆来,但是整个东亚的贡献其实是在下降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美国政府对中国的产品增加关税于事无补,反而会加重贸易逆差。2018年,特朗普政府为了缩小贸易逆差,对中国、日本、欧盟、韩国都增收关税。但是2018年美国的逆差跟2017年比总体增加了12.1%,对中国的逆差增加了11.7%。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美国的问题是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源,找错了原因,采取的措施不仅不利于中国,不利于世界,也不利于美国。


四、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为何仍能年平均增长6%


在了解这些背景后,我们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中国未来的发展情形以及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中国过去依靠后来者优势,经济增长迅速,这种后来者优势到底还有多大?有的人认为,经过了40年,这种优势大概没有了。我对这个看法不太同意。后来者优势不在于已经用了多少年,而在于跟发达国家还有多少的技术差距。怎么样衡量技术差距呢?最好的衡量指标是看人均GDP,人均GDP代表平均技术水平和平均的产业附加值水平。根据著名经济史学家Angus Maddison编制的跨国数据,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是美国的21%,相当于日本在1951年跟美国的差距,也相当于新加坡在1967年、中国台湾在1975年、韩国在1977年跟美国的差距。这些东亚经济体利用跟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都实现了20年平均每年8%-9%的增长,他们是二战以后利用后来者优势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13个经济体当中的几个。东亚经济体利用后来优势实现20年8%-9%的增长,这代表什么?这代表中国从2008年以后应该有20年8%增长的潜力。


从2010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节节下滑,2010年是10.6%,去年是6.5%,今年第一季度是6.4%,第二季度是6.2%,第三季度是6.0%,一路下滑。增速下滑的原因存在各种争论,有的说是因为中国渐进式双轨的改革还留有很多的扭曲,政府有很多的干预,国有企业太多,人口老龄化等造成的。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我认为它们不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主要原因。2010年之后所有金砖国家经济都在下滑,下滑的幅度比中国大。不仅金砖国家,连东亚的新兴高收入经济体,包括台湾、韩国、新加坡同样在2010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下滑的速度都比中国大。这些经济体都没有中国存在的那些问题,所以这种现象只能从一些共同的外部原因才能够解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从发达国家爆发,到现在发达国家还没有完全复苏,前面谈到发达国家长期的增长速度是3%-3.5%,在发达国家当中美国表现最好,去年的增长速度也不过2.9%,今年可能是2.3%,明年达不到2%。欧洲国家从2008年以后长期在2%上下波动,日本从1991年以后到现在都在1%上下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的GDP占全世界还能达到50%。他们的经济增长疲软,需求增长速度就慢,导致整个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下滑,现在国际的贸易增长速度比国际经济的增长速度还慢。


所以,发展中国家出口少了,三架马车少了一架。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每个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基础建设等等来启动需求、创造就业,现在这些项目都建成了,可是国际经济还没有复苏,所以民间的投资就减少,除非政府再进行新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这是共同的原因,共同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


展望未来,我对发达国家比较悲观。发达国家到现在还没有做它应该做的结构性改革,所以结构性的矛盾还在那个地方,因此,发达国家可能步日本的后尘,出现长期的增长疲软,展望未来它的发展速度会是慢的。对于中国,如果对外出口这驾马车快不起来,经济增长就必须靠内需增长,即依靠投资和消费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的体量大,旋转的空间大,可用的手段多。


就投资而言,首先,中国还是一个中等发达的国家,可以在中高端产业上面去升级,好的投资机会有很多。其次,基础设施,中国这些年做的基础设施大部分是城市之间,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内部基础设施还是很不足。再来,环保也要投资,城镇化也要投资。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不一样,在经济疲软时,其他发达国家也应该搞投资,但是它的产业已经走到世界前沿,如果产能过剩不太容易找到好的投资机会。它们的基础设施是好的,无非比较老旧,环境是好的,城镇化已经完成了,这是中国跟发达国家不同的地方。


投资要有钱,中国的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不到60%,民间储蓄达到45%左右,占全世界最高,可以用政府的钱撬动民间投资。另外中国还有3.1万亿美元储备,投资要进口机器设备,中国有钱。这三点又是中国跟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地方。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时候也应该加大投资,也有很多的机会,但是,可能政府的财政不好,储蓄不足,外汇储备不足,而无法投资,中国没有这种情况。


展望未来,中国可以维持一个合理的投资增长速度,有投资就会创造就业,有就业了家庭收入就会增加,家庭收入增加以后,消费就会增加。所以,在中国到2028年或者是宽松一点到2030年,还有8%的增长潜力,利用国内的有利条件,我判断实现6%左右的增长没有问题。


今天我刚看到哈佛大学国际增长研究中心的最新经济发展报告,认为中国有可能到2030年之前平均每年维持6%的增长速度,这是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中国能够实现每年6%左右的增长,应该到2025年的时候中国就可以跨过12700美元的门槛,变成一个高收入国家。当然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超过30%,并且也可以为缓解中美关系打下一个物质基础。随着中国的收入水平提高,当中国变成高收入国家以后,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业就会从中国转移到越南、柬埔寨甚至是非洲国家,像60年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日本转移到亚洲四小龙,80年代从四小龙转移到中国一样。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也会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中美之间贸易美国可能会有顺差,中美之间紧张的关系原因之一就消除了,这种情况之下就有可能出现中美关系的新局面。


总之,中美建交这四十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这个成绩跟中国推行渐进式的改革,并且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来充分利用后来者优势有关。如果中国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在未来十年或者是更长时间,每年有可能实现6%左右的增长,中国会变成一个高收入国家,并且每年对世界增长的贡献将超过30%。这样的一个发展态势,对在座每个人也会创造很多机会。很多产业要升级需要投资,中国现在有一些产业已经达到世界的前沿需要创新,并且中国也有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来抓住新科技所给予的机会,像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我相信会给各位的发展创造一个一个巨大的空间,谢谢!


进入 林毅夫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中美贸易战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政治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903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李开复 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