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臻:产业兴旺的含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647 次 更新时间:2018-08-01 11:32

进入专题: 产业兴旺  

朱启臻 (进入专栏)  


产业兴旺有多种解释,但大多是从经济和市场价值角度来解读,把产业兴旺等同于农业现代化。我们认为,对农业而言,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保证国家农业安全的农业,作为国家公共产品来体现,是由国家调控和支持的农业,以保证国家农业安全为目的。如,谷物类农业生产和供应就属于国家投入和保障的农业。这类农业可以与乡村发生关系,也可以不与乡村发生关系,如国营农场、农业产业园区等规模化农业。另一类是与乡村发生密切关系的农业,除了为国家农业安全作贡献外,还要立足于满足农民自身需要,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整体进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不应理解为追求乡村产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的提升。因此,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兴旺有不同含义。产业兴旺是乡村多元经济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一种状态。具体来说,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有三个特性。

第一,产业构成的多样性。谈到乡村产业兴旺人们自然联想到春节期间贴出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条幅。乡村的产业兴旺是指乡村生产充满活力,这种活力来自乡村各类生产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一家独大不是兴旺,增产不增收也谈不上兴旺。外出打工挣钱再多也不能称为乡村产业兴旺。单一生产我们一般不用兴旺来形容,因为兴旺所蕴含的生机与活力是通过多种产业的此消彼长或竞相发展体现和表达。产业兴旺的前提是生产的多样性,乡村产业的多样性源于农民生活需求的多样性,农民不仅要吃五谷杂粮,还需要蔬菜和肉蛋奶等,去货币化的自给自足消费方式,造就了“小而全”的生产方式。恰恰是这种被认为落后的生产形式,成为维系乡村繁荣的重要条件。首先,生产的多样性有助于乡村资源的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种瓜种豆,见缝插针、精耕细作等都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实现的。其次,多样性有助于满足低碳生活的需求。多样化的乡村产业构成减少了村民对市场的依赖,就地生产、就地消费,免去了长途运输和贮存、保鲜等过程的能源消耗。其三,是实现有机循环的重要条件。特别是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乡村生产与生活之间的有机循环是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内容。其四,有助于分散和化解农业风险。片面理解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结果导致产业单一,生产者过分依赖市场,当市场遇到问题后,农民损失惨重,增产不增收成为常态。而多样化产业构成,可以减轻自然风险,分散市场风险,农民称之为“东方不亮西方亮”。多样化不仅符合生态学原理,比单一化的产业构成更符合乡村的特点和农民需要。

在这种意义上说,产业兴旺是农民视角和乡村视角的产业。产业兴旺所追求的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效用最大化。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专业化与多样化的关系,处理满足市场需要和自身需要的关系。

第二,产业内容的综合性。产业兴旺不仅要求产业内容的多样性,还要求具有综合性。这里的综合性不是指技术的综合,而是指每一个产业要素都不是纯粹的、单一的,而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表现为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综合功能体现。如,种植业,同时也体现与养殖业的密切关系,不仅要为养殖业提供饲料,也为禽畜的排泄物提供消化空间,实现种养业的有机循环。再如,农业除了提供农产品这一传统功能外,还具有生态价值、提供景观和休闲环境,在此基础上可以衍生出诸如观光、休闲、度假等产业形态。乡村产业的综合性还指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如农业收获物的粮食用来食用,加工粮食的渣、皮、糠以及作物秸秆可以用作饲料、燃料,还可以作为手工艺品的原料,发展乡村手工业。乡村产业的综合性不仅实现了废物利用,也延伸了产业链条。

在产业兴旺语境下,农业不是单纯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包含着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农业不仅活态传承着有机循环文化,还承载着一系列农业制度文化和丰富的乡土知识,体现着农民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很多宝贵的乡土知识甚至成为现代科技新发现的重要源泉。同样,乡村文化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单纯文化,它广泛渗透于生产与生活中,与生产结合成为乡村产业的组成部分,如农产品品牌的建设离不开文化要素,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与生活的结合形成乡村特定的生活方式,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诸方面,也是地方民俗、习俗的重要内容。乡村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又可以成为现代乡村产业的重要元素。因此,在理解乡村产业振兴时,切忌单纯片面的农产品观念,认为没有所谓的现代农业条件就不可能实现产业兴旺,这是一种误解。

第三,产业要素的整体性。整体性强调的是乡村产业要素之间的关系,各个产业要素不是分离的、独立的、互不相干的,而是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协同性和非线性关系。这些要素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环境、生态、土地、水资源、物种、村落、民宅、劳动力、传统文化、生活方式、民间信仰与习俗等,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形成了乡村特定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过去的乡村发展过程由于忽视乡村整体存在,发展农业和建设乡村过程走过不少弯路,碰到过挫折。如把本来不可分割的农民、农业、农村人为割裂开来,重视农业的同时伤害农民利益,致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受阻;当我们重视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外出打工时,忽视了农民与农业的关系,忽视了农民的多种需要,以至于未来谁种地成为农业潜在的威胁;人们机械地理解了农业的专业化,人为割裂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关系,致使循环农业难以为继,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单纯的重视粮食生产,致使手工业失落;过分强调商品化生产,农民的多样化需求受到限制。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多在于人为割裂乡村整体性,乡村整体效益难以发挥。

维护乡村产业要素整体性,首先,不要用线性思维方式制定乡村产业规划,而是要树立立体产业思维模式。把乡村的所有产业要素都纳入其中,彼此渗透、叠加,继而产生整体效应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农户的多种经营对时间的利用以及空间的利用远远优于其他生产形式。其次,不能用封闭的思维方式设计乡村产业。封闭性和闭合性是传统乡村产业特征之一,优点在于环境以及内在循环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缺点在于整体运行效率不高,难以满足现代生活方式对生产的需求。因此,要在保持乡村生产整体性和闭合性优点的基础上,引进外部能量,为乡村体系注入活力。


来源:北京农村经济2018第五期


进入 朱启臻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产业兴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产业组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129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