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本文:中国社会学五十年回顾与前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85 次 更新时间:2018-07-24 22:32

进入专题: 社会学   综述  

孙本文  


中国社会学在名义上始于前清光绪二十二年即西历1896年,当时学人著作中初见“社会学”之名。但实际上介绍社会学的内容入中国,则在六年之后,即光绪二十八年,西历1902年,彼时严复所译的《群学肄言》全部脱稿,章炳麟所译的《社会学》出版。四五十年来,渐渐由迻译各国书籍,进于自己著述;由翻译初步教本,进于编著参考用书;由少数普通读物,进于各部门专精书刊。总计已出版的译著数逾千种。此从著作文献方面,看到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此其一。

再就学校教育言,社会学课程始见于前清光绪三十二年即西历1906年,其时《奏定京师法政学堂章程》中,始设社会学科目。四十年来,渐渐由少数大学科目,推广至一般大学课程;由大学选教科目,进而为专设学系;由理论讲习,进而为实地应用。专系毕业学生历年来数逾千人,现时执修于大学社会学系的教师数逾百人。此从社会学教学方面,看到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此其二。

更就学社组织言,中国社会学界之有组织,始于民国十一年。中因参加人少,无形解散。但自民国十七年另行组织后,扩展至全国性组织。十九年来,全国社会学者在此唯一的学社中分途研究,表现一致团结的精神。此从学社组织方面,看到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此其三。

这是从五十年来中国社会学整个发展史上所得的印象,事实上,中国社会学比较发达的时期,只在近二十余年中。在这时期中,我们更可以看出几种显著的发展趋向:

第一,注重实地调查与研究。近二十年中各大学社会学系无不重视“社会调查”或“社区研究”等课程,又无不把“统计学”或“社会统计”列为基本科目。而关于实地调查的报告,无论农村或都市调查,概况或部分调查,初步或详密调查,方法渐臻完备,内容渐趋充实。例如:李景汉氏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可比之美国“壁芝堡调查”或“春田调查”、陈达氏的《云南呈贡县、昆阳县户籍与人事登记报告》,可比之美国或英国经常户籍报告;燕京许仕廉、杨开道诸氏的《清河调查》,可比美国之嘉尔宾的“农村社会解剖”;陶孟和氏的《北平生活费之分析》,可比之美国劳工统计局的生计调查。他如吴泽霖氏等的《炉山黑苗的生活》,费孝通氏的《禄村农田》,柯象峰氏的《西康社会之鸟瞰》,徐益棠氏的《雷波小凉山之锣民》,以及社会部统计室主编的《成都社会概况调查》、《北碚社会概况调查》等等,都是极有价值的实录。此外各大学及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等处发表的调查报告,为数甚多,均可表明此种倾向。

第二,注重本国资料的分析与引证。这二十年中在著述方面有一重要的发展,就是大家注重本国各种实际的社会资料。初期的社会学大都译自日文,继而译自美国及英、法,而尤以从美国书迻译者为多。即有自著之书,也是根据欧美的材料。惟晚近期间,渐渐采用本国资料,这显然是著作方面的进步。譬如:陈达氏的《人口问题》、许仕廉氏的《中国人口问题》与《人口论纲要》、柯象峰氏的《现代人口问题》与《中国贫穷问题》、吴景超氏的《第四种国家的出路》、李景汉氏的《中国农村问題》、乔启明氏的《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学》、吴泽霖氏的《世界人口问题》等书,大抵引用本国统计或历史材料,内容均相当充实。其中除标明中国问题者专论本国资料外,其余亦多重视本国事实,以与外国资料相比较。如以陈达氏的《人口问题》言,其中至少有十分之三四专论中国的材料。有用历史材料者如第一章引证墨翟、杜佑、苏轼、洪亮吉诸人的人口理论;第十四章论“自然选择”,引我国历代灾荒资料,非常丰富。其用统计材料者为第七章论“中国人口的估计”,尤为切实。
此外,如本书著者的《现代中国社会问题》一书,全部讨论中国四种社会问题,所有近十余年中各种有关的统计资料,其重要者几无不网罗在内。即有论及欧美各国统计资料者,也系为与本国问题作比较之用。至于拙著《社会学原理》与《社会心理学》二书,其中引证材料,取之于本国历史、时事及统计者为多。凡上各种著作,都可表明同一趋向。

第三,注重名篇巨制的迻译。在这时期中翻译西洋著作,注重篇幅较长或著名权威的文献。例如:黄凌霜氏译沙罗坚的《当代社会学说》与阿尔柏的《德国系统的社会学》,高达观氏译蒲格烈与赖佛尔的《社会学原理》,胡泽氏译霍伯浩的《社会正义论》,廖凯声氏译霍氏的《社会进化与政治学说》,王力氏译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张世文氏译麦其维的《社会学原理》,钟兆麟氏译爱尔华的《文化进化论》、鲍格达的《社会思想史》、沙罗坚的《社会变动论》与卫史莱的《社会人类学》,吴泽霖、陆德音二位合译白、季二氏的《社会学大纲》,费孝通氏译乌格朋的《社会变迁》、马凌诺斯基的《文化论》与费思的《人文类型》,杨堃氏译狄亚德的《法国现代社会学》,李安宅氏译孟汉的《知识社会学》等。这些书的原本都是脍炙人口、推重一时的名作。

第四,重视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探讨。这时期中尚有一显著的特点,就是社会学者渐渐重视社会学的思想体系。例如:朱亦松氏的《社会学原理》、应成一氏的《社会学原理》、拙编的《社会学大纲》与自著的《社会学原理》等书,内容都相当充实,而且系统亦极为清晰。著者所发表的《社会学体系发凡》及《社会学的基本观点》二文,应氏的《一个社会学思想之体系——我对社会学的见解》,林耀华氏的《人与人关系的研究》及《近代社会研究的综合观点》,赵承信氏的《社会学方法论上的几个问题》等论文,均表明重视方法论与理论的体系。

第五,重视新学说的介绍。这时期中的另一特点是重视新学说的介绍。最初著者在《社会学上之文化论》中,介绍美国乌格朋教授一派文化理论,在当时是崭新的发展。后来文化学说引起国内社会学者浓厚的兴趣。先后出版的有黄文山氏的《文化学的方法论》、陈序经氏的《中国文化的出路》、许仕廉氏的《文化与政治》与著者的《文化与社会》、《社会的文化基础》、《社会变迁》等。这是偏于介绍美国方面的理论的。介绍欧洲的文化理论者如叶法无氏的《斯宾格勒的文化史观及其批评》(《社会学刊》一卷三期)、张资平、杨逸棠二氏合译的《文化社会学》(日人关荣吉原著)、卫惠林氏译的《文化的要素及其形态》(法人Mauss原著)等都是。近时介绍英国功能派人类学者的理论,吴文藻氏厥功甚伟。吴氏的《功能派社会人类学的由来与现状》与《布朗教授的思想背景与其在学术上的贡献》二文,引起社会学界密切的注意。费孝通氏译的《文化论》与《人文类型》二书,更为功能派大张其目。此外如黄文山氏的《三民主义与知识社会学》、李安宅氏的《知识社会学》、拙著《近时社会学上一种新理论——S学说》等都是介绍新兴学说的。

第六,重视社会事业与社会行政的研究。在最近七八年中,社会学者鉴于实际需要与学生出路的关系,渐渐注意于社会事业与社会行政的研究,这确是国内社会学界一种新发展。姑无论社会学与社会行政的关系究竞如何,由于社会部的成立,国内顿感社会事业与社会行政人才的缺乏,而需要造就大批工作人员。这种训练自以社会学系为最适宜,所以大学中社会学系大都添设社会事业与社会行政的课程。有关社会事业的著作,如吴榆珍女士的《社会个案工作方法概要》、林良桐氏的《社会保险》、柯象峰氏的《社会救济》、言心哲氏的《现代社会事业》等;有关社会行政的著作,如曾友松氏的《战时社会行政研究》、社会部主编的《社会行政概论》等都是方面的重要书籍。至于《社会建设》月刊,全系讨论此类社会事业与社会行政的文字,更为近年的新贡献。

从上述各种趋向看来,中国社会学发展到今日,已经有了相当的根柢。不过这根柢还是很薄弱,如何扶植这已有的根柢使加速发育成长,则有待于全国社会学者的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兹将数年前所著《五十年来的中国社会学》一文中末后关于今后所应从事的工作一段,摘录如后,以作本书的结束。

第一,中国理论社会学的建立。今后社会学者应致力于中国化的社会学之建立,其重要工作有三:

一、整理中国固有的社会史料。我国旧籍中极富有社会学资料。其可资研究者有五。

(一)关于社会学说者。凡古人对于社会生活或社会问题的各种思想,均应加以搜集与整理,依历代顺序,编成有系统的中国社会思想史。

(二)关于社会理想者。古今贤哲所发表有关社会组织及社会生活的各种理想与计划,亦应加以搜集与整理,编成一部中国社会理想史。

(三)关于社会制度者。历代社会制度的性质、功能状况与变迁,以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均应加以分析,以期编成各种社会制度史。

(四)关于社会运动者。历代社会运动的性质、起源、范围及其对于社会所生的影响等,均可加以分析与整理,以期编成一种中国社会运动史。

(五)关于一般社会行为者。历代伟人哲士所发表的嘉言懿行有足供社会学或社会心理学的参考与印证者,极为丰富,可分别加以搜集,编成社会资料类书,以供采用。

二、实地研究中国社会的特性。除整理历史材料以供研究我国社会的特性外,尚应从多方面对现实社会作详尽精密的调查与研究,藉以彻底了解我国社会的本质。故今后应就各地重要区域,从事于有计划的都市与农村调查,编成各种调查研究报告,以供各方参考。

三、系统编辑社会学基本用书。我国社会学虽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但有关社会学理论与应用方面比较充实而完善的书籍,尚属无多。且有若干部门尚无一足供大学教本之用者,例如:西洋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思想史、近代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发展史、社会制度、民族学、都市社会学、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社会立法、近代社会运动等部门,除有少数译本外,尚无国人自著适当的参考用书,故编著基本用书,实为急要之图。

从上述三方面的工作,我们希望能充分搜集并整理本国固有的社会材料,再根据欧美社会学家精审的理论,创建一种完全中国化的社会学体系。

第二,中国应用社会学的建立。除理论社会学的研究外,同时应即从事建设一种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应用社会学。其重要工作有三:

一、详细研究中国社会问题。已往我国社会学文籍中,以社会问题一类为最多。但此类书籍大都讨论西洋社会问题,其专论本国问题者,为数甚少。今后全国社会学者宜各就所长,对各种范围较小的问题,分别作详尽的研究,以期彻底了解本国社会问題的特质及其可能解决的途径。

二、加紧探讨中国社会事业与社会行政。我国社会学者向来不重视社会事业与社会行政的研究,似不必讳言。自社会部成立后始引起一般社会学者的注意。今后宜有一部分社会学者专在此方面努力,藉以研究我国社会事业与社会行政的实际状况及其可能发展的途径。

三、切实研究中国社会建设方案。今后全国社会学者应根据上述有关社会问题、社会事业与社会行政的材料,从社会组织、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运动各方面,详细探讨当前及今后全国的需要,审慎拟订各种社会改革方案,藉供政府参考。

从以上所述各方面的努力,希望今后社会学者能根据社会学理论与本国社会事实,创建一种适合于中国社会需要的应用社会学,藉以促进国家民族的向上发展。

第三,社会学人才的训练。最后,我们对于社会学人才的训练,亦感觉非常重要。我国社会学者大多数集中于全国各大学社会学系,极少数分布于中央及各省市行政机关。近年因大学课程加多,社会事业发达,人才殊有缺乏之处。今后一面尚应勖励年轻有志的社会学者赴国外深造,一面在国内各大学中人才设备比较充实的社会学系及社会学研究所中,培育青年学者,使能各专一门,展其所长,以应全国迫切的需要。能如此,则中国社会学的前途,当有无限希望。

(本文选自孙本文《当代中国社会学》下编第二十二章“结论:回顾与前瞻”,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进入专题: 社会学   综述  

本文责编:lim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分层与流动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112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当代中国社会学》,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