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南半岛互联互通的实践与构想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608 次 更新时间:2018-05-23 00:40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互联互通   中南半岛  

张建平  

内容提要:自古以来,中国与中南半岛关系密切。近几年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基于中国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构想,中国与中南半岛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在铁路与港口建设、能源、通信设施联通和技术合作等领域先后达成多项合作成果。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市场中,鉴于目前中南半岛在交通、信息通信技术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巨大需求缺口,同时受中国的资本输出、产能输出、海外工程承包、政府相关支持政策等供给侧因素的影响,可以预期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与中南半岛仍具有坚实而必要的合作基础。“互联互通”是中国与中南半岛在“一带一路”发展新时期双边都值得期待的合作目标。

关 键 词:中南半岛  一带一路  互联互通  基础设施建设


中南半岛与中国领土相接,自古以来交往密切,文化风俗相近。中南半岛国家近年发展需求旺盛,在基础设施、能源网络建设、经贸互通等方面与中国交往密切。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在发展战略、资源配置上具有高度互补性,有助于深化共识与加快合作步伐。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构想中,中国与中南半岛互联互通建设将提升我国向南开放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以地区枢纽建设拉动西部大开发整体进程,促进我国与中南半岛及附近区域加强经贸合作。北京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南半岛在整个“一带一路”发展项目中的互联互通进程处于中上水平,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指数”综合排名靠前①,合作潜力巨大。


一、中国与中南半岛互联互通构想与行动方案


2013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由习近平主席在外访期间提出的重大倡议,得到国内外积极认可与响应。近年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项目进展迅速。一批综合性、多层次的互联互通网络与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欧亚大陆与海上沿线国家进行发展战略对接,加强互信与沟通。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中南半岛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是沿线国家构建经济走廊的重要通道。中国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以南宁和昆明为起点,联通了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并最终到达新加坡,为区域经贸文化交流提供中介,也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自构想提出以来,中国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在协议政策与项目实施上取得了初步成果。中国与老挝和柬埔寨政府先后签署了“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中国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马来西亚宣布成立首个“一带一路”中心,加强双方政策联通;2016年,中国与越南宣布将共同构建“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建设,加强产能合作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构想对接,双方合作建设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雅加达至万隆(雅万)高速铁路。总体而言,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各有优势,都具备加快发展呼求;同时,不可忽视国家在发展水平上具有差异与不均衡性。在推进互联互通过程中,要促进不同国家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地制定合作战略,推动“一带一路”均衡稳健发展。


二、三年来的重大进展和重点项目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已经成为“一带一路”的六大战略支柱之一,主要承担国际投资和贸易等职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交通、能源、通信互联互通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推动了一大批重大合作项目建设。

(一)铁路与港口建设合作

首先,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促进了中国与中南半岛之间的互联互通与共同发展。

作为“一带一路”早期建设项目的雅万高铁目前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中老铁路已经全线开工建设。中国和印尼全面合作的印尼雅加达至万隆高铁(雅万高铁)作为印尼和东南亚地区的首条高铁,是中国高速铁路全方位整体走出去的第一单。2015年12月21日,雅万高铁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三年建成通车,其全长150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00公里,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2017年4月4日,雅万高铁总承包(EPC)合同在印尼雅加达签署,标志着雅万高铁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中老铁路项目北起中国老挝边境磨憨/磨丁,南至老挝首都万象,途径老挝孟塞、琅勃拉邦、万荣等多个主要城市,全场418公里。2016年12月中老铁路全线开工,项目总投资额近400亿元人民币,建设期为5年,预计将于2020年建成通车。中老铁路是老挝“八五规划”中的国家1号重点项目,将促进老挝从“陆锁国”向“陆联国”转变,带动老挝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中老铁路也是促进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将极大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此外,2016年8月,中越快速铁路防城港至东兴段规划选址专家论证会在南宁召开,中越快速铁路防城港至东兴段快速推进,并将与越南规划铁路相连。中泰铁路持续稳步推进,也正在为开工创造条件,中国企业接连中标马来西亚南部铁路、东部沿海铁路等。这些铁路项目的建设,将加快泛亚铁路网建设,对于深化我国铁路与东南亚相关国家铁路合作,促进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在港口建设合作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促进了水运网络的互联互通。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于2015年11月正式移交给中国运营,2016年11月,瓜达尔港正式开航,首艘中国货船出海;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二期等集装箱码头建设进展顺利。

(二)能源、通信设施联通和技术合作

我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在能源基础设施联网建设、通信跨境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等领域均展开了广泛合作。在跨境油气管网运营方面,中国与相关国家加强合作,共同维护油气管网安全运营,促进能源优化配置。中缅天然气管道于2013年9月30日全线贯通,开始输气。中缅石油管道于2015年1月30日全线贯通,开始输油。2017年3月27中缅输油管道闲置两年后将重新开通。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运输通道,它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它也能加强缅甸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缅甸国内对能源的需求,推动管道沿线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能源合作与经济发展。此外,中国已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多个中南半岛国家实现了电网互联互通。2015年9月,老挝230千伏北部电网EPC项目成功投运;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区域电力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取得一系列实质性进展。

在跨境电缆等通信网络建设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推动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中缅、中越跨境光缆项目全线完工,对于改善跨境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国与东南半岛国家通讯质量,推动区域通信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在通信技术应用领域,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不断加强相关合作,在标准体系、统计信息、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领域加快对接互认,促进信息经济发展。


三、中南半岛国家的需求分析


中南半岛主要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这五个国家和马来西亚的西部,除了泰国和马来西亚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其余四国都是东南亚地区相对落后的国家。然而,上述几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能、森林、生物、热区、旅游和矿产等资源。因此,无论在中南半岛六国、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协议还是在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中,发展中南半岛国家资源优势、增强地区互联互通经济走廊建设都是具体发展的首要目标,这就催生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特别是相关东盟国家为了加快工业化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已经是当务之急。而东盟如果成为中国之后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对各种基建的需求也将迅速上升。

2010年东盟首脑会议通过的《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对交通基础设施、信息通信技术和能源基础设施都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划。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与中南半岛国家紧密相关的有东盟公路网(ANH)和新加坡—昆明铁路(SKRL)。目前,东盟公路网亟待建设的主要路段位于缅甸境内,路程大致长达227千米;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和越南6国有超过5300千米的公路低于III级标准,在东盟规划的过境公路网上也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如下表1)。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6国境内有4069千米路段缺失或需要重建,资金和技术是其建设中的主要障碍。在内河航运方面,水路网络欠发达、内河港口配套设施差、缺乏联运。在海运方面,中南半岛上沿海的国家多数门户港都已经“相对饱和”,急需投资扩展港口能力。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囿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中南半岛各国对此普遍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在能源基础方面,统一的东盟电力网建设急需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的内陆网络连接;与此同时,各国的跨境天然气管道建设同样面临着巨大的需求缺口。

中南半岛上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和缅甸都属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的成员,在这一次区域的经济合作进程上也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根据刘闯等(2009)②的相关分析研究,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已经启动和计划启动的81个项目中,交通项目最多,能源项目次之。但是,在后十年的建设中,旅游、环境、卫生等项目陆续跟随启动。这也表明了中南半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需求层次的提升。

由于各国具体国情各不相同,经济发展中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优先程度不同,故而投资需求与相应的建设规划也有所差异。以下分国别简单列举一下:

泰国:根据泰国所做的2015-2022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主要分为城际铁路网、跨境交通网、曼谷大都会区公共交通网络、航空运输能力提升、海上航运发展五大部分。具体规划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升级和完善国内的铁路网络,完成6条直达边境地区的双轨铁路建设项目;建立连接泰国主要经济区域和边界地区的4条道路网络;采购3183辆NGV巴士;建设与修缮泰国湾和安达曼海沿岸的相关海港;进一步提高机场的航空运输能力,逐步建立、发展周边的航空工业区。除此之外,泰国还强调了经济特区的开发,包括促进边境发展的边境经济特区和利用优势产业集群优势发展的超级集聚经济特区。

越南:近年来,越南相继发表了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运输、海港系统和南北交通连接的一系列规划。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具体需求如下:到2020年预计投入134亿美元到其航空运输领域,对其国际机场进行升级;有计划建设从河内到胡志明市的高铁,但由于预算和安全等问题被国会驳回,目前没有进展;用BOT或PPP模式发展高速公路网络;到2020年时,拟在河内建成5条地铁,在胡志明市建成6条地铁;到2020年建成20个海港;2007年规划拟开发24个具体电力项目;到2020年增加可再生资源占比到5%,2050年达到11%。

缅甸:缅甸的主要需求在电力、交通、电信和建筑基础设施上。根据缅甸近年来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规划,政府将着重完善和升级城乡公路网、跨境公路网、港口建设、提高仰光—曼德勒—密支那部分、巴格—穆斯林部分和新加坡—昆明铁路(SKRL)项目铁路的质量、增加两个国际机场。此外,缅甸还将着重建设迪洛瓦、皎漂、土瓦三个经济特区。根据麦肯锡的估计,如果缅甸要实现每年8%的经济增长将需要投资32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在房地产、发电厂、水处理厂和公路、铁路网络建设上。

柬埔寨:柬埔寨的基础设施也面临着很大的缺口,只有一半国道和15%省道的公路覆盖率;铁路系统发展不足;只有6%的人使用互联网;电力供应仍然有限和昂贵。柬埔寨急需在公路、铁路、能源供应和互联网接入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投入。

老挝:老挝基于自身的发展需求状况,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主要包括:开发基于电力和机械的农业灌溉系统;建设水力发电厂;扩展中压输电线并将电力输送到农村和偏远地区;扩展连接大城市—城镇—乡村—农村的公路网络;航空运输部门每年增长8%-10%;电信业务网络扩展到全国90%的农村;电话连接全国80%的人口。


四、中国的供给能力分析


近年来,由于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政府政策鼓励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积极开展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活动,其运行的基本模式是:将国内巨额的外汇储备作为投资本金,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在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相关的投资项目,从而将国内过剩产能出口国外。有专家指出,当前中国积极推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方面可以为中国过高的外汇储备提供消费出口,另一方面可以借着对外投资的机会释放国内的过剩产能,并在这一过程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这意味着,要分析当前及未来中国在基建方面的供给能力,应当紧紧把握这一基本情况。

(一)资本输出

自2005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流量增长迅猛。200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FDI)流量规模为122.6亿美元,而2015年已经达到1456.7亿美元,前后增长13倍多。而2016年1-9月份,受“十三五”规划开局以及“一带一路”深入推进的带动,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已逾1342.2亿美元,同比增长53.7%④,投资总体规模已经超过2012年。显然,目前中国资本输出的规模与日俱增,正如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所指出的,从能源和自然资源到基础设施领域,中国目前是区域和全球并购(M&A)活动增多的一个重要推动力(a major driver)⑤。

图略

图1 2005-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规模变动趋势图(货币单位:亿美元)

曾有学者分析指出,近年来中国持续对外资本输出的强大动力受益于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然而,自2016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实际上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进入2017年后甚至跌破3万亿美元的关口。关于外汇储备规模下降的情况,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外汇资产价值的变动和资本外流的情况。不过,考虑到2016年全球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日本的外汇储备规模仅为1.1万亿美元,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依旧庞大。故而,从当前情况看,中国资本输出的增长趋势依旧乐观。

图略

图2 2014-2016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变动⑥


(二)产能输出

早在201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产能过剩问题就已经受到国家高层领导的关注。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指出,“产能过剩问题尖锐,需要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进行艰苦调整”⑦。根据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公布的统计公告,在已统计的24个行业中,22个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在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中,产能利用率通常充当经济学家判断市场是否存在产能过剩情况的直接指标⑧。根据一般的研究经验,当市场中的产能利用率低于75%时,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鉴于当前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并未公开的现实⑨,本文只能转而寻求中国人民银行会发布5000户工业企业设备能力利用水平景气扩散指数,以作进一步分析。根据2010年以来相关指数的变动情况,2011年之后我国工业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韩国高(2014)⑩曾测算我国部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指出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产能利用率均在75%以下,显然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在去产能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进行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无疑有助于消耗国内生产过剩的部分钢铁、水泥等产品,为中国的“去产能”提供一条可行路径。2015年,由于对外承包工程实施而带动的相关基建设备材料出口规模可达到161.3亿美元(11)。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中国的过剩产能将有助于解决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建筑材料问题。

图略

图3 2010-2015年中国5000户工业企业设备能力利用水平景气扩散指数趋势(12)

(三)海外工程承包

积极鼓励国内相关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是中国政府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以来,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规模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2015年商务部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完成金额共计1540.6亿美元,同比增长8.2%(13);新签合同数额达2100.7亿美元,同比增长9.5%。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额增加至1594.2亿美元,新签合同额2440.1亿美元,两项数据相较于去年均有明显的增幅。此外,我国相关海外工程承包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根据2014年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的评选结果,国内企业有65家跻身该年度全球最大的250家国际承包商名单,占据榜单26%的名额。在这些企业中,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较高。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和中国电建等国有大企业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国海外基建投资的主力军。以高铁为核心的相关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则是中国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核心要素。中国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无疑仍将不断促进相关领域技术的研发和更新。显然,目前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可以预期短期内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供给能力仍有较大空间的提升。

图略

图4 2005-2015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规模变化趋势(14)

(四)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

除了资本、材料设备和工程承包能力之外,中国政府对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活动持鼓励态度,而目前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中国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环境和政策支持。特别是在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互联互通成为各国期望实现的目标,“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相当广阔,倡议中涉及的“五条通路”和“六大经济走廊”建设项目涉及物流、园区、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此外,非洲的“三网一化”、中国与拉美建立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机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达成的合作中期规划等均涉及一系列基建项目。这要求中国基建领域的企业不断提高自身实力,积极推进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特别联系到中国国内“十三五”规划的践行,基建投资将是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重点支持的领域。故而,未来几年内中国的基建供给能力无疑仍旧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五)干扰因素

虽然中国对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供给能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然而依旧存有部分阻碍因素。首先,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本身就是一项风险较高、收益预期较难确定的投资活动,特别是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社会稳定与否、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工程实施情况等均会影响到投资的最终收益。其次,中国国内目前仍处于继续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依旧是中国目前的关注焦点。过多地将注意力放置海外无疑会引发国内的相关异议。再者,纵然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存有广大市场,然而仅凭中国一己之力显然还不足以解决当前全球发展问题,是故加强多边合作是相当必要的。“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则有助于团结和整合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从而为中国保持持续的基建投资输出提供重要基础和保障。


五、政策建议


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互联互通建设与中南半岛的发展需求相契合,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与能源、园区、交通等方面的市场相当广阔。特别是着眼于中南半岛国家正在承接来自中国的产业转移,基建和互联互通需求强劲,中国供给能力突出,合作潜力巨大。建议:

1.要进一步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和规划衔接。全方位推进双边与多边务实合作。由于中南半岛国家间存在发展差距较大、基础设施不足、资金技术缺乏等瓶颈,要把交通设施、航运港口、能源运输以及通信网络等领域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巩固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共同推进沿线国家运输便利化,让合作成果实实在在惠及所在国家人民。此外,加强双方技术标准对接、资金管理、实践理念创新等工作,为发挥国内企业技术成本优势创造条件。

2.加强政策沟通,提升互信,为基建互联互通创造条件。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贸易格局并不均衡,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双方贸易关系将面临国际贸易摩擦与互信降低、国内经济运行风险等问题,各国国内利益集团的对立与冲击,以及域外大国与中国争夺市场等问题。我们要积极推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优先发展照顾双多边利益的项目,以一批高质量示范性工程引航,切实提高沿线民众获得感。要尊重各国利益关切以及文化风俗,在民心畅通与民间外交等领域加强沟通理解。针对国家内可能出现的地缘政治风险,及时进行预警与防范,保障互联互通重点项目安全运营。积极响应绿色发展趋势,加强基础设施等项目的低碳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3.注重发挥所有利益相关方的作用。中国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的工程,能够吸纳不同主体参与,要加强中央与地方的政策协同,加强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行动协调。要优化西南省份与边境地区的经济布局,统筹规划“一带一路”发展项目,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与资源特点,优化调整贸易结构与布局。此外,在旅游、环境、卫生等项目领域推动深化合作,重视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支持企业参与海外研发。在“一带一路”进程中,通过统筹协调与深化沟通,打造互利共赢的互联互通网络,把区域间经贸合作带入新领域。

注释:

①北京大学“一带一路”五通指数研究课题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五通指数报告》,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第二部分。

②刘闯,王晋年,曾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二十年投资及其地域分异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9年第2期。

③刘闯,王晋年,曾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二十年投资及其地域分异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9年第2期。

④好贷网:《2016年中国海外投资风风火火,2017年又有哪些机遇和挑战》,2016年12月27日,http://www.haodai.com/zixun/151989.html。

⑤[菲]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中国基础设施投资走向海外》,何金娥译,《英文文摘》,2015年第10期。

⑥数据来源:(1)搜狐:《2014-2016年中国外汇储备数据详细表》,2016年07月19日,http://mt.sohu.com/20160719/n459980484.shtml。(2)凤凰财经:《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回到5年前水平,9400亿美元去哪了?》,2016年12月19日,http://finance.ifeng.com/a/20161219/15086139_0.shtml。

⑦新华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2012年12月18日。

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一步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研究”课题组:《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及对策研究——基于实地调研及微观数据的分析》,《管理世界》,2015年第4期。

⑨新华网:《工业产能利用率调查待完善》,2017年03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chanye/2017-03-22/c_1120669037.htm。

⑩韩国高,王立国:《我国工业投资、产能过剩与通胀通缩转换分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年第21期。

(11)搜狐:《2016年度部分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分析》,2016年10月21日,http://mt.sohu.com/20161021/n470894911.shtml。

(12)转引自韩国高:《现阶段我国工业产能过剩及去产能的形势分析》,《科技促进发展》,2015年第5期。

(13)搜狐:《商务部:2015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540亿美元》,2016年01月20日,http://money.163.com/16/0120/11/BDP4A6KB00252G50.html。

(14)主要参考中国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司、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等相关统计结果。



    进入专题: 一带一路   互联互通   中南半岛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1007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东岳论丛》 , 2017 , 38 (9) :117-124,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评论(0)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