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政府宣布,根据美国对华“301调查”的结论,将对每年高达6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征收一揽子关税,并在WTO起诉中国,还要推出限制中企在美国投资的措施。这一举动立即引发中国商务部公布对自美进口的部分产品加征关税的报复方案,中国媒体也陷入激烈讨论,许多人认为这是特朗普精心设计的对中国经济的绞杀计划,或曰要借此打掉中国的“国运”云云。还有一些名家甚至称中美已经进入了“新冷战”时期。
如果中美真的陷入“新冷战”,那对整个世界都是不祥之兆。冷战的意义,就是在意识形态和物质利益上基本对立的两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政治和经济对抗的格局。双方建立各自的国际体系和平行市场,很少进行经济上的往来,而旨在运用占自身综合能力极大比重的经济、军事、政治和其他资源对对方进行削弱、围堵、遏制和打击,最终目的是消灭对方的政体。
所以,就冷战状态下对抗双方的经济关系而言,我们可以得出一点基本认识:冷战双方的市场在物理上是隔绝的,货物、服务和其他生产要素很少互相流通,否则就会产生“资敌”的效应。两个经济上高度相互依赖的经济体之间不可能进入冷战状态,因为这种相互依赖产生的可能性就是这两国处于同一个国际体系之内,接受同样的交易规则,而且明白相互依赖的结果就是自身的经济福利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方经济的健康发展。证之以现实,稍微了解世界经济的人都可以明白,中国与美国是有史以来相互依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彼此在经济上以及与经济相关的社会文化领域已经难解难分,更不要说双方在世界和平与安全领域必不可少的相互合作。
特朗普对中国抡起的贸易大棒,毫无疑问一个直接目的是为了减少中美之间极其巨大的贸易逆差。但在此之上有没有其他的企图?会不会要借此遏制住中国的发展势头,甚至是打垮中国,使中国面临“国运”被破的危机?
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困境就是国家之间无法确定对方的意图,所以任何对“意图”的言之凿凿的确定性说法都无异于猜想,也必须被当作猜想对待。分析国家行为时,更重要的是看政府的政策和行动。分析特朗普政府发动这次“贸易战”,我们可以初步认为这在目前看来仍只是一次气势汹汹的高压要价行为,尚说不上是一招旨在扼杀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棋。
首先,特朗普政府缺乏“精心设计”此种方案的个性和人力条件。自上任以来,特朗普的政策行为,虽然多有翻云覆雨甚至惊动全世界之处,但多是特朗普本人随意的个性化的决策,几乎没有哪一项政策看起来是高瞻远瞩的精心规划。再者,美国目前能够进行此类长远精心战略规划的政策精英不是在各个智库,就是在政府的文官队伍中。但众所周知的是,以“旋转门”方式贴近政府政策的各个智库,几乎和特朗普政府已经脱离了接触。美国战略学界从2015年开始对华政策大辩论,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以中国为主要对手的共识,这一点应该是特朗普政府本身所认同的。但是,发起这次对华“贸易战”时候的特朗普政府,除了和传统基金会有个别接触之外,和美国智库整体上相当隔绝,也完全没有重用盘踞在各个智库的战略人才为自己出谋划策和设计方略。文官系统内的政策设计人员,也没有被发动起来。如《纽约时报》一篇评论所指出的,“如果我们认为特朗普总统这次对中国产品施加一揽子关税的行为是受到某种宏大的意识形态或是什么‘思想战’的驱动,那么我们就是跟自己开玩笑。”
其次,如果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企图绞杀中国国运的宏大计划的第一步,那么至少在准备充足度、打击力度、团结盟友共同对付中国等方面,都应该可圈可点。但事实上,在宣传此次对华“301”调查结果之前,美国已经对世界各国发起了一圈“贸易战”,虽然对某些国家后来有所豁免,但已经招来其所有贸易伙伴包括欧盟和日本的警惕和批评,甚至在这次对中国产品施加的一揽子关税,也在国际上多受批评,可谓毫无“统一战线”可言,这根本不是要精心收拾什么“新冷战”对手的架势和准备。
或曰美国此次的行为是胸中自有丘壑,一切是为了有效遏制中国的优势产业,体现了国际体系中在位霸权(美国)对新型挑战国(中国)的全面打压,美国公布的征税领域涵盖了中国政府的产业发展蓝图《中国制造2025》所涵盖的高科技行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这些领域的产品,可能面对最高达25%的关税,涉及年度进口额将高达600亿美元。
但稍微认真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上述征税措施在目前仅具有象征意义,而不可能对中国的高科技发展造成实质伤害。首先上述领域只是中国计划未来发展并由政府大力加以扶持的产业,还远不是已经发展成熟并能出口创汇的行业,它们的成长,目前还不需要借助美国市场。其次,证之以过去的经验,就算是美国对中国个别高端产品制造的整体封锁,也没有遏制中国凭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比如在航空航天、超级计算机、武器装备等领域,美国已经封锁了中国几十年,但仍未能拦住中国在这些领域崛起进入世界第一梯队。全面封锁都不能有所奏功,25%的关税更是难有所作为。美国市场虽然大,但并不是整个世界。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华为在企业电信设备方面几乎和美国市场绝缘,但这没有妨碍它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商业成功。
当然,这不是说中国应该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行为毫不在意。贸易纠纷是一场博弈,结局可以是双赢(达成互相开放的协议)、双输(互相惩罚、两败俱伤),也可能是一方单赢(另一方全面接受对方要求),而最后一种(一方被动挨打)对该方来说是最差的结局,最好的结局则是双方以此为契机真诚谈判,寻求进一步的互相开放市场,这不仅对双方有利,也能给世界经济增加福利。但在现实中,出于种种原因(如国内政治需要、谈判策略等),一方往往希望追求单赢,希望对方单方让步。在这种情况下,另一方需要以硬碰硬,以战求和,以自身的市场实力为手段,迫使对方回到谈判桌。中国这一次以关税对关税,先宣布对七类美国产品施加关税,并保留更大范围的报复手段,但表示敞开谈判对话的大门,应该是这是相当有利有理有节的回应。事实上,双方宣布各自关税措施后,政府高层就立即开始了谈判的准备,对结果出现双赢局面,笔者持谨慎乐观态度。
最后要指出的是,要警惕对外政策的讨论陷入“冷战思维”。中国政府经常指责西方政府和媒体的一些言行是“冷战思维”,但中国国内民众、学者和官员有时候也难免自身有意无意进入这个陷阱,常以敌我矛盾来看待国际关系,认为外国对华政策只要是对中国不利,就一定是包藏着灭亡中国的极大祸心,或者背后必然有压制中国发展的宏大战略。其实把外国想好想坏本身并无多大关系,怕的是在没有充分根据的情况下以此为基础制定政策,或者是形成群情汹涌的民意基础,从而裹挟政策制定,最后导致用力过猛,制造不必要的甚至是一发不可收拾的矛盾,那才真是自行赌上“国运”的不明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