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加友 吴大华: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87 次 更新时间:2018-02-02 10:54

进入专题: 大数据   国家治理现代化  

陈加友   吴大华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悄然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指明了方向。

要主动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创新决策机制,增强政策执行力,不断提高政府治理的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提高政策执行力。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不断优化政府政策执行环境,整合政策执行资源,形成政策执行合力,将有效遏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中梗阻”“低效率”等现象,有效防止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和弄虚作假行为,确保政府政令畅通,提高政策执行力。推进数字信息技术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完善政府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实现政府决策流程再造。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建立政府科学决策机制,防止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凭个别领导经验决策,充分利用数字化关联分析、数学建模、虚拟仿真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基于海量数据进行模块化分析和政策模拟,为决策提供更为系统、精确、科学的参考依据,为决策实施提供更为全面、可靠的实时跟踪,推动政府决策向数据分析型转变。

完善政府权力监督机制。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对权力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全程记录、挖掘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不作为、乱作为及腐败行为,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构筑反腐败的网络数字化监督机制,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搭建政府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打破信息孤岛,整合数据资源,搭建快速、精准、高效的数字化办公流程和政务服务模式,为政府、民众和企业提供快捷、精准、高效、方便的服务,实现政府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单兵式管理向协作式管理转变,提升政府综合协同和管理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浪潮中,我们要运用数字化技术,改进社会治理,加强社会风险疏导,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夯实公众、社会与政府协同治理基础。以数据开放共享、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建设等为抓手,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等优势,拓宽公众、社会组织及市场主体参与社会协同治理的渠道,运用电子技术手段简化行政事务处理程序,加强政府引导、社会组织或市场主体与公众参与社会协同治理,实现社会治理的效益最大化。

完善多元协商机制和治理路径。进入数字时代,社会治理主体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从传统的政府单一主体拓展到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众多元协商共治。要运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完善多元协商机制和治理路径,促进线下治理向线下线上融合治理转向,引导社会与公众协同化解社会矛盾、防控社会风险、增进社会认同,实现社会协同治理效益最大化。

推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双重治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社会应运而生。虚拟社会的匿名、开放、高度自治等内在特点必然会催生出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往往与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交织在一起,客观上要求社会治理模式顺应时代发展,更加注重治理空间、主体、路径的多元化,及时、有效地向网络虚拟空间延伸,以数字化技术手段,更好地应对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推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有效治理,维护社会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数字信息的开放共享使生产生活的透明度加大,涉及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公民隐私等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步凸显。在运用大数据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构筑起数据安全的法治之网,确保数字信息安全。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加快大数据法规制度建设,为数据更大范围开放、共享和促进大数据应用等工作提供法治保障。与此同时,要加强网络安全应用示范和网络安全监管,搭建安全应用平台,以平台建设加强数字安全技术保障。加快区块链、数字化安全技术等在数据安全中的应用,加快构建大数据安全应用保障技术支撑体系。

(作者:陈加友 吴大华,均系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贵州省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进入专题: 大数据   国家治理现代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821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光明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