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人民币从1美元兑3.72元开始贬值,至1994年贬到8.7元,适应当时经济从扩张到收缩再到扩张的形势,出口稳步增长。10年来基本上没有动过,从去年7月汇改至今已有-年,升值只有3.5% 。近二年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都有失衡趋势,尽管-再强调宏观调控,今年以来公布数据更表明不但未有改善,而且内外失衡更严重了。
去年7月升值2.1%以来,-年才爬升1.4%,所以最近数月流入的热钱逐月猛升。我国还未 对外开放资本市场,所以新增外汇储备除了贸易顺差以及常规直接外来投资外,就是快速湧入热钱了。最近国家统计局宣称:豪赌人民币升值不可能达到目的。目前国内现状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热钱流入香港引发“大汇战“,就其背景和狀况都不相同。通过合法渠道流入,根本就分不清是投资还是投机,就象股市资金分得清谁是投资者,谁是投机家吗?通常投机家总是比某些经济学家聪明的,苍蝇不叮无缝蛋,还是从自我完善做起吧!
现在说的流动性过剩,应该说货币太多更为確切。因为按照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这里M是货币供给量,V是货币交易流通速度,P是商品价格,T是商品交易数量。现要减少过热的交易量PT就要减少MV数量,已采取各项紧缩措施就是减少MV数量。现在广义货币余额M2至去年底为31.05万亿元,去年我国GDP为182321亿元, M2/GDP就是170%,而在2004年该比值甚至在180%以上。作横向比较就可知我们的货币量有多大。1997年美国GDP为78240亿美元,当年广义货币量M2为39041亿美元,该比值仅为50% 。日本在1998年此值为120%,日本人已为此而发愁。
由上述可知,V即为单位时间内完成交易的成交量,这是代表经济活动效率的指标,流动速度愈快愈好。所以我们是货币数量巨大,而为防止过热成交受到种种限制,所以货币流动速度并不大。责怪地方上政绩观和投资沖动,银行信贷过快,这些都是后发的次生现象,根子还在于钱太多了,而且不少还是自筹的不是银行信贷的,尽管央行也是被迫,但毕竟根源在于广义货币太多了。
汇率问题:长期来说是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支配的;中期是受利率,通胀,外贸收支和资金流动等经济狀况控制的;短期则是受游资或投机行为所影响的。这是规律,不以人们主观意志而转移的。
2003年日美先后正式向我国提出汇率问题,当时舆论几乎全是反对升值。今年以来问题趋向严重,笔者刊文这不是政治问题,对外不应取对立态度,日本停滞并非因为日元升值,我们应加快升值步伐。[1-2]
从过去经历过事件来看汇率问题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1999年欧元诞生,从1欧元兑1.17美元,到2000年9月降到最低兑0.82美元,因为当时是网络和知识经济如日中天的高峰期。到2001年起知识经济降溫,欧元兑美元就在0.85—0.95左右。9.11事件后美元开始转弱,2002年欧元正式上市,到年底欧元美元已在等值附近上下。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6月份1欧元兑1.18美元,到年底兑1.25美元。2004年12月兑1.36美元。进入2005年美国经济在恢复增长基礎上进-步扩张,而且连续加息也加强美元地位,2005年4月1欧元兑1.30美元左右。5月29日法国对欧洲宪法公决的否定结果使欧元逐日下迭,在6—7月份为1.20左右,后有所回升。至11月就业法案引起巴黎动乱,1欧元更降至1.17美元。以上所述无非说明汇率是紧紧跟隨政治经济形势而频繁变化的,而且幅度还相当大。欧元自2002年新年上市17个月已升值30% 。[3]
实行固定汇率体制是多数发展中国家采用金融政策,好处在于保持金融稳定,市场健康发展。但有其利必有其弊,这如同没有调节阀而失去了灵活性。以为有了不变汇率就有金融安全保险,于是多借多贷,长时间偏离市场规律,进而引发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东亚金融危机。当时是东南亚当地货币实际贬值,作为主要原因的内因在先,导致外资恐慌大举撤离进而引发危机。
目前我国本币该升值而不升或缓慢爬升,导致外来投资和投机资金大量湧入,加上贸易顺差,这样双顺差夾攻,导致外汇储备大增,又引发广义货币大增,这就是近几年来投资冲动,信贷膨胀,房地产火爆的主因。虽经-再紧缩:发行央行票据,实行窗口指导,提高准备金率,提高贷款利率,但都收效甚微。若再提贷款利率,因存贷利差加大更会促使银行放贷,若存贷同时升息又怕外来资金更加湧入。各种办法都左右为难且效果有限,但就是回避较大幅度的升值。固定汇率现已有二方面正好相反的教训了:东亚金融危机是由于当地货币实质贬值,外资大举撤离引发的,所以后续措施是通过IMF注入资金帮助解决危机。我们目前是由于本币低估引发双顺差,外来资金激发广义货币太多,由外在失衡引发内外全面失衡,若不加快升值减少外来资金,同样会引发危机。
如上所述,自9.11后,美元转弱进入贬值通道,因为美国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日益增大,尽管官方声称要维持强势美元,但这不是单靠加息就可做到的,今后只要双赤字无明显回落就很难保证美元不再贬值。当初钉住美元就好比搭便车,现在中美的经济形势与几年前已大不相同,双顺差要在双赤字上搭便车?汇率体制和政策是国家主权,而主张将这主权依然还挂靠半钉住美元的,居然是怀有强烈爱国情绪的人们,岂不是咄咄怪事!有人说美元已是垃圾货币了,那为何还主张半钉住呢?
汇率改变真的会造成出口大幅下降,失业率上涨,经济停滯不前?不是说出口有一半以上是加工贸易出口,其中外资又占有很大部分,若升值有风险外商当然要分担,央行何必全力罩着呢!若升值后外来农产品冲击国内市场,可进行政府补贴并作结构调整。所有由汇改引发问题最后解决不了的都由政府承担,相信其代价也不会大于内外失衡所造成的损失。
我们的研究机构做过多少汇率变动而引起对各方面影响的研究工作呢,至少在大众媒体上报道极为罕见。在国外特别是变化波动大时,常可见到这类报道。1997年金融危机前,一季度1美元兑120日元,这时媒体就刊文若日元贬到135曰元时对各方面的影响。[4]因为从1995年4月1美元兑80日元,到1997年2月兑124日元,二年不到下跌50%以上,汇率如此大起大落,而且日本又是以贸易立国的不得不研究吧。日本并未惊慌失措,对我们来说也是宝贵的启示。
美元贬值即欧元升值,欧元区出口大受影响,他们就采用套期保值或选购以美元定价的原料,产品和服务。在2004年初他们就三种情况:1欧元兑1.17美元以下;兑1.26美元当时情况;兑1.36美元以上分别列出对增长,出口,就业和通脹方面的影响之研究结果。[5] 欧洲人并未只看到不利的一面,同时也指出欧元升值后,在世界一些地区购买能力提高。[6]
为何英国还未加入欧元区?有人说是英国人舍不得英镑情结,其实德国人在筹划欧元时,对马克依依不舍更不在话下。近几年来英国经济-直比欧元区国家胜过一筹。这其中重要原因之-就在于欧央行以-些规则限制约束,将12国捆绑在-起,就算这些规则是必要的正確的,但12国各有不同增长速度和通脹通缩风险,不同的债务和赤字状况,不同的重点和先后次序,如何协调?英国人早就看到这一层,所以他们想避开欧元。[7] 由此可知,不依赖别国货币,独立自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大国来说太重要了!
2002年12月1欧元兑人民币8.64元,今年6月5日兑10.38元,对欧元来说不但未升值而且还贬值20% 。因此今年内将汇率控制在1美元兑7.5元左右,明年达到兑7.0元左右,即从去年7月算起升值15%较为妥当。宏观调控愈调愈恐该结束了!不必担心,其实从大趋势看,本币并未升值,只是大致上回挡到2002年汇率水平上而已。
参考文献
[1] 曾其英 笫一财经日报 2006.5.17, A2版
[2] 曾其英 新浪财经 新评谈 2006.5.29
[3] Business Week 2003.6.2 p.36
[4] 钻石周刊 ( 日 ) 1997.3.15, p.96
[5] Capital ( 德 ) 2004.1.8, s.14
[6] Challenges ( 法 ) 2003.7.10, p.28
[7] L.D.Tyson , Business Week 2003.6.2,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