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日~3日,“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民族事务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著名经济学家杨开忠教授应邀出席了大会并做了题为“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首要经济中心区南下”的大会主旨发言,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将替代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首要经济中心区。
黄校长,各位专家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感谢中央民族大学邀请我参加今天的盛会并做大会主旨发言。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参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途径,是新一轮全球化的重要引擎,也是重塑中国经济地理的关键力量。我想借此机会,谈谈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经济地理再造的战略影响。
2009年8月20日,应广东省人民政府邀请,我参加了时任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主持召开的以“推进珠三角一体化的对策与建议”为主题的省长与专家座谈会,并做了《关于推进珠三角一体化的几点认识和建议》的发言,提出了 “采取不含关税同盟的经济同盟模式建设粤港澳特别合作区”等多项重要建议。
2014年10月12日,我应邀出席了第十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了“关于珠三角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几点意见”的演讲。在这次演讲者中,我结合党的十八以后的新环境,阐述了大珠三角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提出把大珠三角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首要中心地区,使其成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在这里,所谓把珠三角打造海上丝绸之路首湾区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首要经济中心地区。由于中国在一带一路和一带一路在世界经济的地位,这个中心地区当然也就是未来中国和世界的首要经济中心区,它虽然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6671万,分别不足整个日本面积、人口的14.8%和52.8%,但估计到2030年GDP将达4.62万亿美元,超过整个日本2015年4.1万亿GDP,为届时日本东京湾区(3.24万亿美元)的1.4倍左右以上。
大家知道,长期以来,中国首要经济中心区一直是长三角地区。从根本上来讲,长三角的这个中心地位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上的:
第一区域经济地理位置适中。长三角地区地处中国沿海中部长江口,在中国参与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不发达的条件下,囿于中国来看,相对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来讲,在经济空间交互作用中这一地理位置是适中的。
第二长江综合运输体系水运居在主导地位。长三角地区是经济社会相对发达、国土面积、人口分别占全国18.8%和30%的长江流域通江达海的枢纽位置。在长江流域综合运输体系水运占主导的条件下,只有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才拥有有效交通方式——长江水运方便联系长江流域各省市,因而,长江流域是长三角的垄断性腹地。
这两个基础条件意味着:长三角作为中国首要经济中心区,只有在中国参与国际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很不发达的条件下和长江综合运输体系水运主导的时代,才是必然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内对外环境变化,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首要经济中心区的地位经历了两次挑战:
一是80年代以深圳特区为代表的广东率先改革开放带来的挑战。据统计,1990年,珠江三角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同期长江三角洲的1.33倍和1.34倍,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也高出长江三角洲62亿美元和10亿美元。这次挑战通过上个世纪90年代初浦东开放开发得到了有效化解,到2000年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许多方面已超过珠江三角洲;
二是21世纪头十年长江流域综合交通体系转型发展带来的挑战。随着公路、铁路,特别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发展,长江流域综合交通体系逐渐转型,长江内河航运主导时代逐渐开始远去,长江流域逐渐不再是长三角垄断腹地,而成为周边核心区逐鹿的竞争性腹地。正是看到这种变化, 2003年我在经济日报撰文“珠三角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和接受“经济世界”专访中指出,长江流域是上海及长三角的腹地,这个观点在河运占主导地位的年代里可能是正确的。但现在不一样了,铁路网、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运输,长江中上游省市不再一定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排他性腹地了。由此,我建议,珠三角要“南进北伐”。 2004年内地9省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共同创立泛珠三角,我的文章是成立大会分发的背景材料。因此,我的这个建议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成为提出和建设泛珠三角的重要依据。泛珠三角包括了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五省,这从一个方面表明,内陆长江流域已经不再是长三角的垄断性腹地了。因此,2014年国家一提出长江经济带战略,我就呼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也要注意发挥珠三角地区的作用,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在长江内陆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龙头作用,不断强化长江经济带内陆地区与珠三角的交流与合作。
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以来,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首要经济中心区的地位开始经历第三次挑战。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显著,一带一路建设对国内不同地区的影响必然是差别化的,因而必将深刻重塑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总的来讲,这种影响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放大区域差距。一带一路建设虽然扩大需求,增加资源和技术供给,但给国内落后地区带来新的投资和生产的竞争者和替代者,加之相对落后的北方内地距离一带一路亚洲市场地理重心叫较偏远,因而,国内区域差距将趋于扩大。事实上,大家知道,2003年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东西差距还是南北差距都是趋于缩小的,但2013年以来无论是东西差距还是南北差距都掉头转向扩大,国家经济重心南下趋势显现;
第二主要城市群总部经济不断集聚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全球级城市-区域将加快崛起;
第三也是我要重点强调的一个深刻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将替代长三角成为中国首要经济中心,成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创新中心。这不仅是因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与东南亚交流合作的主要基地和门户,更重要的是因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带一路区域和世界的人口和经济地理位置优越。亚洲沿海地区是一带一路区域和世界人口地理重心,也是一带一路区域和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正在迅速崛起的巨型区域。与长三角相比,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亚洲沿海地区中心部位,更有效拥有一带一 路和世界最大的、最具成长性的经济腹地。
第二个因素是粤港澳大湾区海上交通地理条件优越。中国丝绸之路主要战略走向,一是从我国沿海港口过南中国海,经马六甲海峡或讨论中的克拉地峡,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我国沿海港口过南中国海,经印尼低达南太平洋。无论是哪个主要方向,南中国海由于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都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事实上,世界30%以上海运量、我国70%以上的海运量经过南中国海。粤港澳大湾区濒临南海,背靠中国大陆、面向东南亚,是我国唯一地处南海的主要经济核心区,交通位置最为便利。
第三个因素是一带一路将促进东南亚南亚加快发展,而随着东南亚、南亚发展,东北亚日韩相对经济份量将进一步下降,亚洲经济地理重心南下。这将使珠三角区域经济地理更为有利。
因此,我们有十分充足理由相信,在全球和平和发展的环境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作为我国首要经济中心区的历史将成为过去,而粤港澳大湾区将作为中国和世界首要经济中心区兴起。这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千年之变迁!
( 作者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 杨开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