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物,辨明物理,给事物命名,是人类认识世界、相互交往的初步。科学源自给事物命名。董仲舒《春秋繁露·实性》:“《春秋》别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必各因其真。”村名,本应该是下里巴人,使用通俗常见字眼,易读、易认、易写、易记,俾便交往。然而,但,可是,却,竟然,不料,事情往往事与愿违,某些佶屈聱牙的村名不胜枚举。村落名称尾字异态纷呈,因为汉字繁难,各地读音不同,造成文化层次底层士子书写读音错位。所以读音相同或相近,书写大有区别。繁难的象形字,村名难写难认的字,同音字,造成村庄称谓异态纷呈,南腔北调,语音不通。地名驳杂难识,分殊异途,怪僻异趣。有些村庄取名粗鄙,村野匹夫,乡间俗众,随意为之,就流于粗鄙,有的则是请文人雅士取名,附庸风雅,自标高洁,故有生僻怪诞字眼出现。有的村名怪字连篇,是因为谐音讹传所致。讹传,有的趋于雅致,有的故作平庸。美化丑化,兼而有之。丑,亦是美,以丑为美,丑到极致便是美,故有丑学之学科分类。总之,村名要不同凡响,做到如雷贯耳。
当然也不是越离奇古怪的村名,越是本文收录的对象。怪僻的村名,如果有一定数量,且代表一地古老信念风俗,越有意义。
鲁迅说,劳苦大众连识字教育的布施也得不到,惟有默默地身受着宰割和灭亡。繁难的象形字,又使他们不能有自修的机会。由是之故,各地村名尾字就有千奇百怪林林总总一大堆,又由于发音不准,各地方言土音、异体字、舛误、错字、生造字,在所难免,就有许多普通劳工不认得的字。村名称谓中,有一些称谓尾字极为难认。“南不识盩厔(zhou zhi ),北不识盱眙(xūyí)”(清 陶澍)。盩厔和盱眙,陕西和江苏两个县名。古代,北人不认得盱眙,南方人也不认得盩厔。自古地名中的生僻字就困扰人。古代中国地名人名多怪癖字,繁难的象形字就多怪癖字。又因了南腔北调故,就有了文字殊异。虽然政治大一统但,皇权所及,不到山乡草莽。风俗习惯亲属称谓,南腔北调,极为怪异。地名中怪癖字也表征了皇权并不是普天之下率土之滨。每个村,独立王“村”,村民自治,自古已然,皇权鞭长莫及。
村名叫做凼的,2802个,dàng,凼,主要字义指塘、水坑,如:水凼,ditch,pool,四川、重庆、湖南、一带方言。张家窝凼(村)、挖地凼(村)、大禾凼(村)、云南曲靖富源古敢水族乡洒交凼(村)村。湖南隆回县崇木凼(村),是个崇拜石头的花瑶村,村里到处都是一大坨一大坨的石头。
村名尾字岘,xiàn,1822个,岘,山岭。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苕递陟陉岘”。李善注:《声类》曰:“岘,山岭小高也”。另外还有山东威海石字岘(村)、文登楚岘(村)、宁夏固原崾岘(村)、兰州白家岘(村)、甘肃白银三岘(村)。南京黄龙岘(村)(南京江宁“新五朵金花”之一的黄龙岘,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热门景点)。
埛,jiōng,村名,1896个,古同“垌”(村名垌,坰,5392个),遥远的郊野。春秋时有国与野之分。邦国都城及近郊一带称为国,土地归君主。郊之外土地称为野,野之外曰林,林外曰埛。因此埛是离都城很远的野外。村名叫峒的,2243个。峒,tóng ,山洞。多用于地名。
有村名叫塅,duàn,全国2938个。塅,面积较大的平坦地区。长沙文家塅(村)。湖南竹鸡塅,福建中塅。长沙文家塅(村)。
圐圙,圐kū,圙,lüè,蒙古语“库伦”的旧译,指围起来的草场,多用于村镇名。其实就是囫囵……
垸,yuàn,huán,挡水的堤圩围住的地区。垸,即村庄。湖南、湖北指在湖泊地带挡水的堤圩,亦指堤所围住的地区。以垸为名,大多临水,如湖南资阳民主垸。湖北黄冈黎明垸、戴垸(村)、二分垸、东城垸、窑垸(村)、大兴垸、徐家垸。荆楚古村落潘家垸,南宋一胡姓女主薄,在潘家垸为民治山水,理财政,惩恶人,御外敌。潘家垸有600年村史。
村名叫埭的,2107个,埭,dài,土坝、堵水的土坝,如埭岸,堤岸。江河水流湍急险阻处设埭,用牛或人力助船过埭。安徽石埭、浙江钟埭、福建陈埭镇、江苏胡埭镇、张家港严家埭。绍兴村名中常见,如樊家埭、薛家埭、姚家埭。福建泉州曾埭村,宋以前海潮潮退则为咸卤之区,田亩未有也。至宋,御史白承休筑海为埭,名白使埭。后废,有曾姓者修之,垦田其中,因即以曾埭为村名。
垭,yà,两山之间的狭窄地方,常用作地名,如,黄桷垭。全国村名叫垭的,8425个。湖北宜昌界垭(村)、平昌铺垭(村)、平昌碑垭(村)。湖南大庸教字垭(村),位于县城西北34公里处。传说清朝一位秀才路过此垭,在一块大石头上刻了一个大“教”字,后人便称此地为教字垭。湖北省宜昌南垭(村)。
畈,fàn,田地,平畴,成片的田,farmland,如:一畈田。多用于地名:周党畈(河南)、白水畈(湖北)。《字汇》:“畈,田畈,平畴也。” 畈,形声,镜像对称的事物或动作。“田”与“反”联合,表示乡村主干道两旁的农田。浙江杭州桐庐阳山畈(村),著名的瓜果之乡。“舍南舍北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枝柯蔫绵花烂漫,美锦千两敷亭皋。”浙江淳安袁家畈(村)、东庄畈(村)。姜家畈(村),先祖从杭州迁居遂阳,先住坞谷,后住畈中,因姓姜,得名姜家畈。安徽太湖县蔡家畈,古民居村落,建于康熙二十八年,有很多神秘的传说。走进蔡家畈,能感受到神秘和别样风采。
坨,tuó,意为蛇行游走。“土”与“它”结合表示“蛇形扭摆状的长土岗”。地名用字,如:王庆坨、黄沙坨。坨,防水。村名带“坨”字,为防备水患,把家安在地势较高的土丘上,习惯上叫坨子,故村名带“坨”字。
河北保定大边坨(村)。河北丰润圪塔坨(村),建于明朝。因当时这里有一座塔和一个土坨,而得名圪塔坨。北京顺义荆坨(村),明代成村。原村东南有大土坨,上面长满荆条,始有一户人家居此,以编织荆条器具为生,后渐成村。河北秦皇岛张青坨,为明朝山东张姓移民建立。郭青坨,为明朝山东郭姓移民建立。陈青坨与此相同。会君坨。为明朝山东移民建立。村址建在堆有草木灰的坨子上,故名“灰集坨”。后谐音转义雅称“会君坨” 。
塬,yuan,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塬与墚、峁,为当地方言。弋家塬(村),属陕西省韩城芝阳镇。长安四大名塬,写作原,白鹿原、神禾原、少陵原、乐游原。全国叫塬的村庄有2619个之多。垣,塬,就是山梁。北方丘陵地貌,黄土高坡。
村名垣,垣,村庄围墙。土为形,亘(yuán)为声。垣本意为墙,引申为城(取保护之意)。矮墙,也泛指墙,wall。蒲松龄《聊斋志异》:“忽暴雨,上下淋溼。遥望浓树,将以投止。而电光一照,已近村垣。”陕西商洛户家塬、李村垣、刘家垣。山西洪洞李村垣、山西永和张家垣(村)、辖高家塬、佛堂两个自然村。断垣(村),原名断原,改作断塬,现为断垣。汾阳市相子垣、米家垣(村)、山西长治秋树垣(村)、山西浮山赵家垣、郑家垣。
一个难认又罕见的村名,疃,tuǎn,田舍旁禽兽践踏的空地,方言,村庄,义同“屯”。如。张王疃(在河北巨鹿)。山西泽州有苇町(村)。有村名叫北吴町(tǐng)和北吴疃(tuǎn),但“町”是第四次文字改革简化字,已废。当仍以“疃”为准。河北魏县有12个村名含有“疃”字,该县规范统一用“疃”而不用“町”。町、疃,两个古代汉字。《诗经·豳风》《东山》篇中“町疃鹿场”,田舍旁的空地变成野鹿的活动场所,町,指田间小路。疃 (古同畽)指舍旁空地。疃演变为村舍、村庄。陆游《入蜀记》:“自出城,即黄茅弥望,每十馀里,有疃数家而已”。町指田界,疃指村庄,屯。
疃,即村、屯,是巢湖北岸村落的特定称谓。安徽巢湖洪疃(村),张治中的故里。该村和宗族变迁密切相关,文物古迹众多,有唐朝贞观年间的相隐寺,明代庄氏井,清代洪氏古祠堂,张治中故居以及他创建的黄麓师范。巢湖黄麓镇分布着多个古老村落,均为古代移民村落。这里古村落多以疃命名,如张家疃、洪家疃、唐家疃等。
河北邢台北塘疃(村),《史记》载:秦始皇出巡,途径沙丘平台暴死。运送秦始皇尸体时,打开棺材,部下看到秦始皇尸体腿往北弹(塘)了一下,又往南弹(塘)了一下,此地遂名北塘疃,南边的村庄为南塘疃。北(南)塘疃已有2000岁。文明古村。
夼,kuǎng ,又一个难认的字,洼地 ,low-lying land; depression。夼大与川联合,表示夏季洪水肆虐汇聚的洼地。大,大洼地,川,归向大海的水流、积水的洼地。夼是胶东独特的地名用字,山东胶辽官话。山东招远欧家夼(村),欧家夼,《招远县志》载:元至元年间,戴姓由栖霞县迁此定居,取名戴家沟。明永乐年间,欧姓由山西洪洞县徙此,戴姓徙绝,定名“欧家夼”。山东大夼、刘家夼、马草夼。即墨市西夼村、梁家夼、梁家夼、两家夼、两甲夼。山东胶南徐家前夼,明末徐氏迁此立村。村前一片平川,地势低洼,村后有岭,故名徐家前夼。山东烟台马蹄夼,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该村建于明朝初年,最早来的人家姓马,村南有一巨石,其顶部有一个碗口粗的石洞,传说是唐王东征时马蹄子所踏,据此取村名叫马蹄夼。山东栖霞白马夼(村),有一只恶虎,后来一单身汉,养了一匹白马,白马 和老虎交战,同归于尽。主人埋葬白马,修白马庙,塑 白马像,村名叫大白马夼,白马冢后面的村子叫后白马夼。为民除恶虎,白马垂千古。
碥, biǎn,村庄名称尾字。《玉篇•石部》:“碥,将登车履石也。”本意即上下车时的垫脚石。引申指山路的石阶;又引申指崖岸险峻。蜀江自嘉州至荆门,水路有燕子碥、阎王碥,皆险地。(《正字通•石部》) 碥,就是村。四川内江走马碥村,罗碥(村,罗姓村庄),四川资阳朱家碥(村,朱姓村), 四川巴中毛家碥(村,毛姓村)。
厝,cuò,村名叫厝,2916个。厝,安置、停柩、磨刀石。闽南、福州、莆田等语言中,“厝”表示居住地。湖南省衡阳市方言中指三面环山的小山地。房子,闽南叫大厝,即祖厝、祖屋,先祖开家发业的地方,引申为房屋。姓氏加厝也构成村名。后代繁衍,地名便以姓氏加厝字命名。如柯厝、柳厝、邱厝、钟厝、刘厝、郭厝、叶厝、庄厝等。孙厝,指姓孙的人集中居住的地方。曾厝垵,渔村,位于厦门东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湖南省衡阳市称三面环山的小山地为厝。如耒阳市大厝、小厝、花狗厝、黄泥塘厝等。
村名叫岔的,全国4167个。岔,chà,山脉分歧,亦指道路、河流分歧。村名叫岔的,全国4167个。岔,应该就是叉。岔,《字彙補》:“丑亞切,音姹。三分路也,與汊同。”《通雅》:“山歧曰岔,水岐曰汊,二音同。”榆林赵家岔、郝家岔、柴家岔。岔是丘陵山区特色,不同于叉或汊。太原市清徐县黑岔(村),在四道沟壑中间,沟岔既深且窄,故取名黑岔。河北邯郸北岔口村,刚岔村。山东省胶州里岔(村),为镇驻地。山东沂水县碌碡岔(村)。另有多个中岔(村)、权岔(村)、八岔(村)。
垴,nao,方言,小山头,little hilltop,削垴填沟,多用于地名,如,河北坛唐垴,江西高虎垴。叫垴的村庄,全国2501个。
郢,yǐng,古代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合肥是楚人的后裔,不少村子取名“郢”。楚人流落四方,把定居的地方叫做郢。郢,位于荆州。地名带“郢”,确实是荆楚习俗。郢子是自然村。《史记·楚世家》,“楚东徙都寿春,命为郢。”全国村庄叫郢的,有6342个。
村名标明地形特征。华夏大地天南地北语音不同,所以就造成了(村)寨称谓的差异,如韩家阿,就是韩家窝,其他地方就叫韩家洼、韩家凹或坳、垇、岙。岙、坳、凹和垇,音义相同,如:黄垇、车垇(都在江西省遂川)、三仙垇(在湖南宁乡),皆为山间平地。全国以坳为尾词的(村)名共有15500个,以垇为尾词的(村)名2491个。
村名岙,ào,浙江、福建沿海一带称山间平地,用于地名。山岙,山间平地。“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梦溪笔谈·雁荡山》)。浙江、福建等沿海一带山间平地被称为“岙”。其实也是山坳。又如:山岙(山间平地),湖南三仙坳,在宁乡县大屯营乡。全国村名叫岙的,1744个。有的村子不直接用“山”命名,但与山有关,叫岙,如梅岙、上岙、垟口岙、宗交岙、滥田岙、包岙。梅岙,山上有野生杨梅,地形是岙。两侧的山像拱合的臂弯合围着一个平坦的小盆地。
有的村名叫屲,wā,山坡,斜坡。古同“洼”,低洼的地方。甘肃漫屲,宁夏何家屲。全国叫屲的村名1665个,同窊、凹、洼、窪。村名耙子屲,水沟屲,均在宁夏。又作窳。明·宋濂《看松庵记》: “有四旁奋起而中窊下者,状如箕筐,人因号之为窊山”。太原杏花岭南窊(村),山西晋城东窊(村),山西西南窊(村),山西霍州陈家窊(村),山西岚县井家窊(村),太原阳曲西南窊(村),山西霍州 师家窊(村),山西吕梁门楼窊(村), 山西榆社河窊(村),山西河曲南沙窊(村)这是北方黄土高原地理地貌。坬,wà,或读guà,指土堆,山坡。用做地名,如暖泉坬、高家坬、武家坬和二毛坬等,陕北村名居多。陕西榆林沙坬(村)、榆林坬(村)、柏树坬(村)、刘家坬、邓家坬(村)、佳县高仲家坬(村)、佳县中石家坬(村)。完全是封建封闭岁月造成的各地差异。
峁,mǎo,黄土峁,字义,小山包,如,下了一道坡,又上了一道峁。小山顶,指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丘陵。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丘陵。陕北龟峁村,高家峁,任柱峁。《洛川县志》:“山之岗坡皆谓之峁。”《安塞县志》:“峁,音卯,山之岗巅也。”《米脂县志》:“圪峁,山岗之小者。”峁:小山顶,指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丘陵。全国叫峁的村庄2548个。黄土高原主要有塬、墚、峁三种地貌。塬,顶面宽阔、地表平缓,保持原始平坦面的形态,黄土高原的耕作地区。呈长条状延伸的冈岭叫墚,顶面比较狭窄、平缓,两侧被沟壑切割。
坂,bǎn,坂,从土,从反。河道对称分布的田地。“反”意为“镜像对称的事物或动作”。“土”指“土地”、“田地”。“土”与“反”联合,表示“河道两边有着同样大小范围的田地”。山西临县,畔音似坂。村庄有石红畔、贺家畔、王家坢、兔儿坂。《说文解字注》:“坡者曰阪。此二篆转注也。又曰,陂、阪也。是坡陂二字音义皆同也。坡谓其陂陀。毛诗,隰则有泮。传曰,泮、坡也。此释叚借之法。谓泮卽坡之双声叚借也。郑不从其说。而易之曰读为畔。”
阪,bǎn,崎岖硗薄的山坡。阪同“坂”,带“阪”字的村镇较少,村名常用“坂”,分布于福建、广东、浙江。王克明《听见古代》:陕北话“畔”音“半”,高处边缘。黄土高坡沟谷下切,各处边缘即“畔”。
墕,同堰,yàn,两山之间的山地。山西晋中榆次东墕(村),山西太原西梁墕(村)、山西方山郝家墕(村)、山西晋城古洞墕(村)、陕西神木银道墕(村)、陕西榆林李家墕(村)、陕西榆林沙墕(村)、浙江杭州赵家墕(村)。李自成故居长峁墕。
中国天南地北有些村名用的是地道方言土话,无法形诸笔墨,书写时大大走样,无法体现土语的本色。譬如圪垯。也有生僻不常见的,如,花鸨(bǎo)、鹅峁(mǎo)峪、漫滩沟、大窑墕(yān)、张家墕(yān,堰)、高家塌、玉皇岔(chà,山脉分歧)、石磕沟、红崖峁(mǎo,小山包,指顶部浑圆的黄土丘陵)。
村名还有稀奇古怪的,二嘀哨、桑树渠,等。罗列起来,不胜其烦,恕不一一枚举。浙江富阳觃(yan)口村的“觃”字,只为的一个村庄而造。民间传说,此名为梁武帝萧衍所赐。萧衍称帝后,寻找儿子,在燕口闲步双板溪口,一白发老妪正在洗涤男童裤衫,茅屋有个男童,正和自己一样,梁武帝对老妪说明真相。原来老妪受托抚养孩子。老妪看到玉燕,忙和挂在男童脖子上的比较,知道是亲生父亲来相认。梁武帝叫人拿来笔墨纸砚,写下村名。可他激动之余,竟把燕口的燕写成“见子”二字,合成为“觃”字,意思是见到了久别的儿子。帝王赐字,燕口村就成了觃口村。
爨,cuàn,中国最难写的村名,村民全姓韩。爨底下村,位于北京门头沟斋堂镇。相传该村是明代由山西洪洞移民而来,原村址在村西北老坟处,后因山洪暴发,将整个村庄摧毁。只有一对青年男女外出幸免遇难。为延续韩族后代,二人成婚,并在现址立村。 “爨”字笔画太多,现改为“川”,但国务院立碑仍刻“爨底下村古建筑群”。“爨”字由来,一,姓氏。魏晋南北朝,统治云南东部地区的爨氏家族。爨姓书法家爨道庆,留有“爨龙颜碑”。二,源于军事。川底下村有个地名叫“爨头”,明代是“爨里安口”,村名“爨底下”,因明代军事隘口得名,爨、川谐音,后人去繁从简,变为“川底下”。因村位于爨里安口之下方,故名为“爨底下”(村)。谚语曰,“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
河南上蔡县的奇怪村名以姓氏做尾缀代替村、庄、屯、坡,如:蚂蚱王(村),蚂蚱多,王姓把村名叫“蚂蚱王”。“旱生蚂蚱涝生鱼”。蚂蚱也叫蝗虫。1942年河南遭旱灾和蝗灾。上蔡百姓跪地里祈祷:“蚂蚱爷,给俺留一点吧!”篦子李(村),姓李的以卖篦子为生。簸箕贾(村),贾姓以编织出售簸箕出名。言语白(村),“鲶鱼白”的谐音。姓白的人捕捞鲶鱼为生。拐子杨(村),杨姓逃荒至此,东拐西拐,选址建村叫拐子杨。
唐山怪异村名,安家坨(村)、安狼坨(村)、鞍子沟、拗榆树(村)、八根亭子、坝墙峪、白沙坨(村)、帮道窝(村),比古岫(村)、毕家酄(村)、步步川(村)、卜大寨(村)、卜官营(村)、擦都岭(村)、擦崖子(村)、蔡各庄(村)、彩河东(村)、草塘坨(村)、岑寨、大碱场、大尖坨(村)、碟峪、东阁楼坨(村)、东晒甲山(村)、东晒甲坨(村)、东晒甲营(村)、东蛇探峪(村)、东双坨(村)、东长坨(村)、东甄庄(村)、独幽城崖坨、疙瘩坨、疙瘩庄子、葛代坨、韩家酄、韩家?(村)(?,quan,地名用字,?已改为圈)、好桲椤峪(村)、后耍峪(村)、后羿各庄(村)、后殷各庄(村)、柳树酄前街、任塔坨(村)、三面灶、上换甲套(村)、商家埝(村)、石臼坨、石臼窝(村)、装货沟、走马浮、遵武涵、作崔店、左家坞(村)。
2017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