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一个历史性贡献,是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准确测定。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分别从纵向和横向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如果说前两个“意味着”是从纵向的角度,即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进入新时代的话,那么第三个“意味着”就从横向的角度,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本文试图从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谈几点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体会。
一、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期待
在当今世界,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中国要实现自身的发展,要比过去承担更多的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既符合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的进步潮流,又顺应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必定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不论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还是在新科技革命的促进下,抑或在各国面临的世界性难题的紧逼下,这一特征都已根深蒂固,日益凸显。这意味着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制定战略和政策时,都不能无视这一大的时代背景。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那样,这个世界已经逐渐变成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尤其在面临国际经济的复杂局势以及全球性问题时,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能独善其身,都必将牵扯其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过去由一个国家说了算的单极世界是不利于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的,特别是在解决世界性难题的时候,需要所有国家一起共同参与。因此,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才是理性的选择,也是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强烈诉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来看,寻求人类共同利益的本质,就是为实现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而构建的共同体。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充斥着不同国家、民族以及国家集团之间为了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战争,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20世纪就爆发了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这一历史的背后就是一种习惯性认知,即在国际社会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攫取国际权力是最直接的做法。单极世界意味着国际权力掌握在一个国家或者少数几个国家组成的一个集团手里。这就决定了国际权力的排他性,与其对应的必然是一种排他性的利益观。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多极化世界则以追求共同价值为目标,倡导利益共享理念,在共享中实现共赢,在共赢中实现发展。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对应着一种全新的国际权力观。有了共同利益,就不难寻求到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决定共同价值。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多极化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推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条件。
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过程中,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责任、有能力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大的权利,发出更大的声音。国际社会也期待着进入新时代的中国,能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更大的作用。正如斯里兰卡与中国社会文化合作协会主席阿贝赛亚拉所说,“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意味着新时代的中国将更加致力于推动世界的发展,这对世界各国都极具吸引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在十九大闭幕会上,习近平同志明确地说:“长期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顽强拼搏,彻底改变了鸦片战争以后旧中国受人欺凌的悲惨境况,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悲惨境况。今天,13亿多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我们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生机勃发、春意盎然,我们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光彩夺目、魅力永恒,我们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强牢固、充满活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程伟大、前途光明”。这段话真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党的十九大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空前关注,前来报道的外国记者、发来贺信贺电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创造了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之最。英国广播公司评论说:中共十九大“是一次站在世界地图前召开的大会”。俄新社刊载政治观察家德米特里?科瑟列夫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党代会——为何他们实现了苏联没实现的目标》。特朗普在竞选第45任美国总统时说,“让美国再次伟大”;而美国智库圈里著名的对华强硬派、哈德逊研究中心的白邦瑞来华进行学术交流时坦言:“美国再次伟大的道路通往北京”。我们对伟大祖国感到自豪,但我们绝不称霸,我们担负着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历史使命。
二、中国经济发展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秉持的理念,是实现共商共建共赢的条件。其背后推动力则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据经合组织(OECD)2016年度全球对外投资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对外投资连年攀升,到2016年对外投资额超过吸引外资总额,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说明中国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新格局已经形成。
我国正在加快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全面升级。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首先要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不仅要在吸引外资方面练好“内功”,同时要到国外拓展发展空间。只有内外兼修,统筹国际国内发展,才能使我们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其次要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增加我国在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发言权,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角,增加参与全球治理的新优势。总之,我们要顺应世界吸收外资、改善营商环境的潮流,着力打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为构建利益共享、和谐共赢、共同发展的世界经济共同体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例如,在2007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106%,相比之下,美国增长9%,欧盟6%,日本3%。这一时期,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率为44%。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在党的十九大之后的五年里,中国经济在2016年至2022年间增长7.1万亿美元,美国在同期将增长4.8万亿美元。中国将占世界经济增长的28%,而美国为18%,欧盟为16%。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已经并将继续为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双赢”的结果。自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西方国家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不仅实现了本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这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201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与支持。在实践中,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将经济发达与不发达地区联系在一起,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全方位提升开放水平;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为发展中国家拓展了发展空间;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更多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让更多国家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创举。
中国凭借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赢得了推进全球治理的历史机遇。201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69万亿美元,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0%;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超过30%,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就为我们在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我们必须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要求和必由之路。
三、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目前,全世界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约70亿人口,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民族文化以及宗教信仰。一个国家凭什么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诉求?世界各国应该如何实现共同利益、谋求解决全球性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对这一“人类之问”给出的中国方案。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坚定意志和高度自信。
这种坚定意志和高度自信,来源于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东方文明的集中体现。其中,和而不同、有容乃大、民为邦本、世界大同等思想和理念根深蒂固、影响深远。这种大智慧、大格局如果得到认同和践行,“天下为公”、“同舟共济”的世界图景就不难实现了。近现代以来,西方文明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成为引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尽管如此,中华文明作为世界文明最重要的一种样式保留至今,得益于中华文明具有成熟厚重、开放包容的本质属性和磅礴生机。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中,源于中华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使东方文明重新焕发出璀璨的光芒。面对全球性问题,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理应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一个普遍适用的概念,它首先面临如何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包括发展动力不足、发展失去平衡等问题。为此,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即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以上“四点主张”为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难题指明了方向,给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动力。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加强联系、开展竞争的又一广阔空间,需要构建一个创新、开放、联动、包容的治理体系。由中国主办的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都是围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个主题进行的。在2016年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互联网治理的重要性,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主张,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响应。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把握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高屋建瓴地解答“世界向何处去”这个时代命题而提供的中国方案。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近平同志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明确提出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五个坚持”集中回答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些重要论述,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凝聚世界各国共识,绘制了世界发展的美好蓝图,对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实践中,我国通过建立亚投行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践行相互依存、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消除国与国之间的嫌隙,促进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亚投行开业致辞中所说的那样,“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亚投行要“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历史会见证一切,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