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锋:马阿拉哥首脑峰会:让中美“结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56 次 更新时间:2017-04-05 22:58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习特会  

朱锋 (进入专栏)  


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但又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其复杂性,突出地表现在安全与战略领域。对于美国这个今天世界上唯一的“主导性大国”来说,面对崛起势头最为强劲、有可能在实力地位上和美国“平起平坐”的中国,早在2005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就将其定义为最有潜力的“战略竞争者”,中国是有可能颠覆美国霸权地位的国家。

而对于中国来说,保持和平发展的势头,实现“中国梦”,最大的国际压力与挑战肯定也来自美国。美国究竟将实行什么样的“中国战略”,在今后的国际体系中美国将“兼容”中国的崛起,还是将“遏制”中国的强大,不仅是一个争论不休的政策问题,更是一个在西方依然还没有答案的理论问题。


中美“相向而行”值得期待

中国人相信“事在人为”。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并非由莫衷一是的政策辩论所决定的,也不全然是由某种经验性的“修昔底德陷阱”所能预判的。中美两国的领袖承担着调整和把握两国关系的航向、塑造中美关系轨迹和引导中美关系走出传统的“安全困境”的历史性责任。

两国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和世界各国对中美关系走势的反应,同样是塑造两国安全与战略互动关系的重要因素。即将到来的中美元首会晤,将再一次来到两国最高领导人塑造和引领中美安全与战略关系的“尖峰时刻”。

在安全与战略领域,中美目前面临着四个方面的艰巨挑战:首先,中美两国安全与战略关系的基本性质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

如何定性和定义中美关系?其难度确实在与时俱增。这一方面是两国的力量对比在发生显著变化,尽管美国对中国占据着绝对的战略力量优势,但中国实力的上升是不言而喻的。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如果不及时应对,将会增加对彼此战略意图的疑虑。“战略互疑”近年来在两国之间已经明显提升。

另一方面,中美各自力量对比的变化,并非单纯的“此消彼长”的关系。一个稳定、繁荣与和平的世界,需要同时强大的美国和中国。1997年中美两国曾提出致力于建设“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2005年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了“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6月中美庄园会上提出了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构想,全面展示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对于稳定和发展两国关系的战略性构想。

然而,奥巴马政府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退避三舍,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担心中国所谓想要用“新型大国关系”弱化美国对其亚太盟友的安全义务。两国关系究竟如何来“定性”?答案是肯定的,中美两国应该继续致力于建设“战略伙伴关系”。

21世纪,中美必然竞争,但需要“良性竞争”;21世纪中美不管有多大分歧,都是彼此“无法分离的大国”。“结伴”客观上已经是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理论的重要内涵。

其次,面对安全与战略领域内的新问题、新趋势,中美如何增强框架性的、制度性的安排,让两国关系展示稳定安全与战略纠葛的强大“弹性”和持续的应对能力。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下,经过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中美两国在建立和发展两国安全与战略关系中的制度性框架、促进两国避免战略误解与事故性冲突上升、管控争议等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争议上的相互妥协、在提高军事透明度和加强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建设等问题上都有积极进展,两军交流与互动也在增强,中国参加美国主导的“环太军演”,开创了中美在亚太多边军事安全合作机制中的良性互动。

但这些旨在管控争议、增强安全信赖的机制性、制度性安排还不够。中美两国在安全与战略领域内的规则与制度设计,需要进一步常态化、规则化和法律化。例如,“航行自由”原则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中国同样是“航行自由”原则的捍卫者和受益者。

稳定和建设性的中美安全与战略关系,今天需要超越台湾问题等原有困扰,将两国和两军在亚太、乃至全球事务中的规则、秩序和制度性安排,将两国面对安全与战略领域内的新技术和新问题的挑战,在两国制度化的合作框架中及时、有效地得到应对和处理。


增强亚太区域安全需要中美共同行动

第三、亚太地区中的一系列安全热点问题,需要中美两国加强沟通与合作,确实寻找到有效的途径来“相向而行”。

亚太区域安全正在遭遇冷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朝核问题的恶化、朝鲜半岛的持续紧张以及东海和南中国海问题,都给地区安全秩序和中美关系的未来带来沉重的考验。在这一系列地区安全“热点”上,中美两国都需要展示足够的政治决心和战略眼光,通过采取实际的行动、加强合作的同时,寻找给“热点”降温、给潜在的安全冲突“排雷”,并最终走向解决进程的现实方案。朝核问题、东海和南中国海问题,都在考验中美两国是否能够真正合作共赢的决心和未来。

第四、面对“特朗普新政”、欧洲民粹主义的兴起、中东持续的暴力冲突,以及持续蔓延的中东和非洲的难民危机,中美两国迫切需要在稳定全球治理与国际秩序等,事关世界政治未来走向的战略性议题上,重建中美之间的“大国协调”。

2016年的一系列“黑天鹅事件”,意味着后冷战时代已经彻底终结,世界政治正在进入“新周期”,全球局势正在面临深刻的转型。在这样一个时刻,以中美关系为代表的“大国协调”和“大国合作”尤为关键。

两国关系应该充分用好即将到来的中美首脑峰会的政治机遇,就当前一系列重大的国际问题“对对表”“交交心”,尤其是对两国各自的国内发展与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变化,中美需要相互理解和支持,需要加深认识和了解。

中美最大的安全与战略难题,就是如何保证变化和调整中的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能够最大限度地让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共同受益,让两国持续的进步和发展受益。


“习特会”需要超越领导人“个性”

中美即将在美国迈阿密州马阿拉哥庄园举行的新一次庄园会,有望在全球和地区安全与战略议题上,拿出中美两国的“新答案”。特朗普与习近平的第一次首脑会晤,当然不能奢望能够就“一堆”的中美安全与战略议题达成共识。但可以肯定的是,会谈将会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和富有成果的。

许多国际观察家当前都把眼睛“紧紧盯”在特朗普个性、经常做出的“夸张举动”和不按套路“出牌”上,就会担心特朗普是否会有一些怪异举动,例如和日本首相安倍见面时握手的“大力”、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见面时,对于记者要求两人握手“视若罔闻”,是否会给“习特会”制造障碍和不确定因素。但是,这样的担心恐怕是多余的。

首先,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成长经历、工作环境和国情差异,决定了两国领导人在做派、风格和思维习惯上都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从来就不是决定两国元首峰会成果的首要因素。

从1972年尼克逊访华到1983年里根总统访问中国,从1989年邓小平会见老布什总统,再到1997年和1998年江泽民与克林顿的互访,中美领导人个性的差异始终都是存在的,但从来没有阻碍两国关系的进展。

特朗普如果“个性过头”,以至于公开显示对中国领导人的“轻侮”,那必定会引起习近平的当面回击。特朗普有个性,习近平就没有个性吗?即将到来的中美马阿拉哥峰会,两国领导人可以对等地展示“个性”。

从中美首脑峰会的历史来看,个性是一方面,会晤的建设性成果是另一方面。衡量和判断中美峰会质量的,个性只是花絮,是否具有“建设性”才是标准。

其次,在迈阿密海滩的马阿拉哥举行的习特会,是2013年6月习近平与奥巴马总统开创的加州桑尼兰农场庄园会的延续。这期间已经经历了两国首脑之间的“瀛台夜话”和“苏堤漫步”,从形式到内容日趋“常态化”。

中美首脑的庄园会说到底,是通过寻找一个相对宽松、自如的环境,少一点白宫或者人民大会堂对话的正式,多一点山清水秀中的放松,本身就是以形式促内容,更好地给两国领袖之间深入和坦诚的交流提供机会。许多国际观察家担心,马阿拉哥庄园的金碧辉煌和特朗普行事风格的一贯高调,将迥异于中国领导人一贯的朴实和低调。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即将到来的中美首脑峰会值得世界期待,在马阿拉哥,中国领导人将“客随主便”,放松、自如地应对特朗普的各种“歪招”,如果特朗普想“出招”的话。他们的睿智、眼光和魄力,将再度让中美这两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管控争议、协调政策、降低冲突、规划未来、实现亚太地区持久稳定与繁荣的历史性力量。

作者是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联合早报


进入 朱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习特会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386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