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百家:中国能否确立大国地位取决于国内改革政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63 次 更新时间:2016-08-09 11:01

进入专题: 大国地位   国内改革  

章百家 (进入专栏)  

回顾起来,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过程中,有三段时间遇到的困难较大。第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第二次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第三次便是当下。思考当前的问题,与前两次作些比较,可能会有所启发。

在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我国面临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当时,既要解决十年“文革”造成的种种问题,又要探索新路,很不容易。这一时期的成功突出表现在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一方面是通过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对党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同时通过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完成了与此前历史的切割。这就为凝聚共识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是明确了党和国家的工作应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时期,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它使党提出的现代化概念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同时也使得现代化不仅与国家的发展,而且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战略构想是以小康为指导的。

那几年国内面临的问题很多,但外部环境十分有利。主要是美国、日本和其他主要西方国家都愿意支持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因为中国的发展既可以增强制衡苏联的力量,也可以为它们摆脱滞胀、实现经济增长创造机会。不过,这种有利的外部环境并非凭空而来,前提是我国内政、外交政策的调整,以及卓有成效的外交努力。当年,邓小平不仅把握外交方向和方针政策,还亲自出马做了大量工作。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中国遇到第二次困难。起因首先来自内部,既有经济上的,也有政治上的。经济上,主要是渐进式改革走到一个关口,作为过渡措施的双轨制难以为继;同时经济在几年内上了一个大台阶,积累起不少需要化解的问题。1988年决定进行治理整顿是正确的,但试图把价格闯关作为突破却是失误,结果引发社会恐慌心理。政治上,主要是十年改革带来一些新问题,如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思想意识形态“自由化”或多元化、“官倒”和腐败的出现、脑体劳动倒挂等。这些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处理不当,致使矛盾激化,酿成政治风波。外部环境变动是这次困难加剧的原因。国内政治风波发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稍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都给中国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冲击。

能够克服第二次困难,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中央明确提出“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同时应对措施也是有力的。对内,在平息政治风波后,采取进一步改革措施,如大力改善党的领导、开发浦东、建立证券市场等,最重要的是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外,一方面处理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既顶住压力,又努力恢复和改善关系,打破制裁;另一方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内外两方面措施都收到超出预期的良好效果。除应对得当之外,还应看到,克服这次困难有内外两方面的基础。在国内,主要是改革开放已使大多数人,特别是农民和工人受益,亲历“文革”的干部群众对那十年记忆犹新,也不愿国家再次陷于动乱。在国际,中国的改革开放已使许多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受益,它们也不愿中国倒退和闭关,而坚持制裁只会使中外双方的利益都受到损害。上述种种因素构成的合力,使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成功扭转了局面。

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又一次进入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段,其原因也包括内外两方面,不过分析起来又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从国内看,主要是改革开放已进入一个与以往明显不同的新阶段。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阶段已经结束,正进入一个中速、甚至是相对低速增长的阶段。第二,在经济发展之后,财富的分配问题日益突出;社会贫富分化和利益集团的出现,使这一问题更趋敏感。第三,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已发生明显变化;在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统筹协调各方、凝聚改革共识要比以往复杂得多。第四,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如环境问题、产能过剩问题、老龄化问题、腐败问题等等。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现代化“起飞”阶段完成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类是新体制不完善、不健全所造成的。后一类实际又分两种情况,一种确属新生事物,还需要成长;另一种是表面看起来是新的,但旧的成份很多,有些问题我们以为在改革过程中已经解决了,实际上仍未解决,或有所反复。

从外部环境看,现在的情况与以往也有很大不同。当前的国际形势有两点很突出:第一,世界经济低迷,复苏尚需时日。近20年来先后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虽然这两次金融危机都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总的看,中国在这两次危机之中都起到稳定大局的作用,而且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而中国经济增长放慢,这两者之间将有怎样的相互影响、应如何互动,就很值得关注与研究。第二,国际政治前景难以预料,世界有失序的危险。现在,中东地区的战乱一时难以结束,恐怖组织和难民问题已对欧洲形成冲击。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内部左、右撕裂,难以产生像样的领导人。在亚太地区,朝核问题、南海问题也继续发酵。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如何作为将引起世界特别是周边国家更多的关注和反应。

尽管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复杂性超过以往,但我们有应对复杂局面的经验,也有超出以往的实力。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解决当前的问题,我认为应着重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明确改革开放不动摇,首先要集中精力,踏踏实实做好国内的事情。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和民主建设等几个方面不能退缩,而且要有新思路、新办法。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套能够引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我国发展到现阶段,各方面的政策协调已具有超出以往的意义,否则就会互相掣肘,形不成前进的合力。

第二,既要树立中央的权威,又要通过集思广议形成新的改革共识。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能克服种种困难,这两个方面都十分重要,缺一不可。在决策时如此,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同样如此。从历史的经验教训看,我们的决策体制有一个缺陷,就是容易收到正反馈,而负反馈不易上达,这就使得一旦出现政策偏差,要加以纠正往往会付出很高代价。这一点尤为重要。

第三,中央、地方和基层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中国改革中一个突出的现象,也是一条重要的经验。以往如家庭承包、经济特区建立、股份制和证券交易等等,都是通过上、中、下层之间的互动才得以出现。在这个过程中,专家、学者的参与起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前期,农民、工人等基层群众首先获益,这就使得改革能获得广泛支持,并在变动中实现相对稳定。在改革进入深水区时,如何实现这种良性互动,如何协调各方利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四,在新形势下,如何权衡短期、中期、长期的利弊,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这方面的实践和成功经验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这里仅想指出一点,没有改革发展就不可能实现长期稳定。

最后,中国的改革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离不开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国家的崛起,不可避免地会对现存世界秩序产生一定的冲击,会与守成大国和周边国家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各方之间会有博弈。但必须看到,中国的发展是依靠与外部世界的合作实现的,这是大局。中国为众多邻国环绕这种特殊的地缘环境,以及当今世界的变化也决定了中国要进一步发展也必须走和平、合作、共赢的道路。当前世界各国各有各的难处,相比之下中国的情况是比较好的。在世界有可能陷于动荡之际,中国在维护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积极的建设作用,将可以进一步确立大国地位,展示现风采。

来源:《中国与世界观察》



进入 章百家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大国地位   国内改革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093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