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于国产大片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从去岁末今年初的《智取威虎山3D》到暑期档的《捉妖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再到年尾即将重剑出鞘的《寻龙诀》——国产大片的这一轮爆发,等了四年了。
“大片”为什么重要
无论是从商业价值还是从文化输出角度考量国产大片,对于中国电影乃至中国都是必须面对的挑战和功课。
参照好莱坞,从1994年开始对中国输出的进口分账西片,几乎均为大片,从《亡命天涯》到《泰坦尼克号》,再到《阿凡达》、《星际穿越》,以及那些绵延的系列片如《指环王》《速度与激情》《蝙蝠侠》《变形金刚》等等,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纪录都一直是在被进口大片刷新或是把持。这些大片本身的吸金能力不仅在中国市场,在美国本土市场以及全球各个于美国而言的海外市场都是惊人的。
大片所引发的票房爆炸力还会扩散到以其为火车头带动的产业链上各个节点,包括DVD销售、付费电视、图书、玩具、主题公园等等,以及异业联合、捆绑的营销所创造的更大范围的产业价值。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业会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中国电影要形成重工业产品推进,轻工业产品跟进,大剧情影片镶嵌在中间的格局,这样作为产品体系才是相对科学的,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张宏森在今年10月末的“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专门提到了中国电影产品体系的问题,着重强调了目前的失衡,“中国电影发展还很不均衡。我们看一个国家电影的发展程度,首先是看它的重工业推进水平,重工业推进往往才能带动其他产品的跟进,但是我们重工业的推进还不足。”
想要比肩好莱坞,或是成为亚洲的好莱坞,中国电影必须完成大片生产的这一重工业课题。
而一个国家的电影工业化程度集中表现于电影科技水平的呈现。
从《英雄》(2002)始,经过《集结号》(2007)、《画皮》(2008)、《唐山大地震》(2010)、《狄仁杰之通天帝国》(2010)、《龙门飞甲》(2011)、《西游降魔》(2013)、《智取威虎山》(2014),再到《捉妖记》(2015)——国产大片在科技武装的征途上始终奋勇向前。大片生产的重工业特征反映到观众体验上的即是视听奇观,那些肆意的想象力以及对人类极限的挑战、超越都依靠于科技的支撑。
国产大片对于资本的吸引力每况愈下
国产大片对于新世纪初的中国电影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新任务、新挑战,当然就不可避免有一个摸索、学习和试错的过程。
自《英雄》之后,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从导演到企业都扎进了古装、武侠、动作类大片。《天地英雄》《十面埋伏》《无极》《七剑》《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各有千秋但从整个产品的脉络来看,乏善可陈,也当然招致了媒体和观众的审美疲劳。
随后开始的战争片、魔幻片、灾难片、悬疑片的类型突破给国产大片的新一阶段发展注入了活力。其中多个项目有韩国、香港成熟团队的加入也是影片在工业化水平上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
然而,国产大片的高风险始终居高不下,而其高产出的吸引力则有些“每况愈下”。相形之下,张宏森局长所提的“轻工业”范畴里的中小成本喜剧、青春片成为了比国产大片更诱人的热点。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这两种项目类型格外热闹,多个项目完成了“逆袭”的奇迹,甚至连续打破过去只有大片才可能企望的票房纪录,姑且把这现象叫“小时代”症候群崛起。
华谊兄弟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发现,年度票房TOP10里的国产大片的产出投入比成绩单确实令人有些揪心。按照我国电影票房的费、税扣减额度及分账比例的一般惯例,一部影片的收益是投资的4倍以上才能确保项目盈利,而国产大片们只在2009和2010年在平均产出投入比上整体越过了4,2011年再次跌落,随后2012年上扬至4.4,2013年上涨至5.88,但2014年再次遭遇重创,下探至2.09。
另一个事实是,近年来年度票房TOP10里的国产大片在数量占比和票房份额占比两方面均呈“弱势”。
数量方面,2008年国产大片一度占到全年TOP10的6部,但自2012年后开始,每年不足3部;票房份额方面,2005、2008年曾占比达到60%,到了2012年降至23%,2013年小幅反弹至34%,但到了2014年则再次跌落至20%——2014年全年票房TOP10里除了《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智取威虎山3D》两部国产大片之外,国产片入榜的是《心花路放》《爸爸去哪儿》《分手大师》。
用张宏森局长的话来说,“现在我们轻工业电影产品太多了,在比例上不够均衡。”
与那些小成本奇迹相比,此消彼长间,国产大片显得有些落寞。
与这一轮“小成本奇迹”热呼应的是,互联网企业与一些新兴民营资本的频频触电。热衷短平快的投资策略和大鸣大放传播策略的互联网企业,集中投注了大量资本和资源押注中小成本项目喜剧和青春片。对于这些投资者而言,失败或许不过是赔些小钱,但一旦成功,不仅能被舆论封神,而且还能一步登天——新三板上市。
但总要有些大企业耐得住繁华落下的孤寂、也总得有些大个子扛得住风险高悬的压力,中影、华谊、英皇、寰亚、博纳是过去十四年来始终冲在国产大片制作一线的电影企业,它们始终在国产大片的学习路径上投注资本和资源。
以华谊兄弟为例,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华谊兄弟从国产大片诞生伊始就积极地与海外资本、人才合作,学习并逐渐掌握大片的发行、制作、创作。
在2003年即与好莱坞的哥伦比亚(亚洲)合拍了《天地英雄》;2004年的《功夫》成为年度票房第一;2006年的《夜宴》成为年度票房第二;2007年的战争片《集结号》蝉联年度票房第二,国产片第一;2008年联手李连杰、成龙拍摄制作了中美合拍片《功夫之王》,成为年度票房第六;2009年的谍战片《风声》成为年度票房第七;2010年的灾难片《唐山大地震》夺得年度票房第二,《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位列年度票房第六;2011年《新少林寺》位列年度票房第十二;2012年的史诗剧情片《一九四二》位列年度票房十一;2013年《西游降魔》连破国内多个票房纪录,问鼎年度票房冠军;2015年《寻龙诀》——可能是国内迄今为止最高工业化水平的大片被行业寄望能够再破票房纪录。
不论是华谊兄弟,还是其他同在国产大片征程上的中国影企,都曾在这条学习的道路上体会过跌倒的剧痛,也品尝过站在山巅的喜悦,当然,最重要的是成功驾驭大制作的经验和心得。
没有海外市场支撑的国产大片,该怎么闹?
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有一个必须正视的前提是国产大片一直在面对的“绝境”——海外出口收益的薄弱。与好莱坞在全球出口收获巨大不同的是,中国国产电影在海外出口这几年的成绩与国内本土市场的空前繁荣相形之下几乎可以说是惨淡。
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从2010年开始连续两年下行,从35.17亿元滑落至10.16亿元(2012),2013年和2014年略有好转,爬升至20亿元(2014)。
好莱坞工业得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大片产量,与其遍地开花的全球收益有重要关系,《敢死队》系列即便在北美市场遭遇“大雪纷飞”,但在中国市场的“四季如春”足以让它继续制作续集。
但没有海外市场的国产大片,则必须立足于国内市场,找到打通重模式的攻略。
1、IP级原著改编是大片生产的必由之路
国产大片曾经很多年陷入好故事难求的困境里,或是原创故事支撑不了大片的宏大,或是改编作品影响力本身有限。
依据华谊兄弟研究院的调查问卷显示,受访者认为国产大片的不足(最多选3项)首要即是“故事乏味、无创新”,而“题材陈旧(总是古装片)”亦高居受访者选择的第三位。
不管是《西游记》题材大片的连续卖座,还是《智取威虎山3D》(家喻户晓地红色样板戏)的大卖——国产大片与好莱坞大片的取材方式已开始同步,IP级故事是大片电影改编的最佳底本。
迪士尼在陷入上一轮低谷之际,决意重金买下漫威,正是看重了其不竭的漫画故事源,这些国民级的IP足以支撑迪士尼未来数十年的项目开发。
《寻龙诀》的原著《鬼吹灯》亦是堪比《哈利波特》《指环王》的国民级畅销小说,而《寻龙诀》已决定拍摄续集,其原著的体量以及天下霸唱对该项目的倾心,相信该系列将极有可能成为国产系列片里的《哈利波特》。
当然,并非忽视原创故事的价值,但在商业属性和产业链开发的两个内在属性要求下,大片的取材策略选择IP级故事改编有其必然性。
2. 对精良特效的耐心和决心
在大片的范畴里,优质作品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精良的特效制作,另一个是好故事。
华谊兄弟研究院近期在问卷网上投放了有关国产大片的调查问卷(详细报告不日发布),近千位的受访者在问及其选择的三部最喜爱的国产大片的原因(最多选3项),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原因分别是制作精良、故事赞。
大片的工业化水准首当其冲即是视觉特效的完成水平。根据华谊研究院的调查问卷显示,“特效五毛”是近半数受访者认为的国产大片不足的主要原因。
必须承认,熟悉好莱坞大片的中国观众对国产大片视觉特效的挑剔在所难免,而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准也确实离好莱坞以及韩国有一定差距。但在资本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的今天,不仅中国资本已经可以延请全球顶尖的人才团队,中国自己的制作团队其实也在承接世界级的制作。
《智取威虎山3D》《捉妖记》以及《寻龙诀》的特效团队或是中外合成、或是中方为主,实际上精良的特效能否达成关键的核心在于导演和创作团队对产品质量的用心和驾驭能力,以及出品公司对精良制作的投资决心和耐心。
《智取威虎山3D》的特效镜头近2000个,其中有两分钟的打虎上山段落,这段戏两百人的特效团队制作了270天——所有看过本片的人,对这场戏都是记忆犹新,惊心动魄的刺激正是源于特效的出神入化。
《捉妖记》用一年时间制作10分钟测试短片,3个月盖了一座假城市,包含2894座建筑物,395棵树以及120个路人角色,放映时却只有五秒。该片从测试到成片,五年的制作时间,市场给予了这样的耐心和决心最大的奖励——票房刷新中国影史纪录。
《寻龙诀》是导演乌尔善五年里的第二部电影,可谓慢工出细活,其前一部作品《画皮2》做了两年零两个月,而《寻龙诀》则长达近四年。据乌尔善介绍,整个电影1800个镜头,有1530个是电脑特效镜头。此外,在置景方面也是不惜代价,中影的怀柔基地可以算得上是亚洲最大的摄影基地,共有16个摄影棚, 13个用于《寻龙诀》拍摄,其中包括亚洲第一的五千平米摄影棚,还有第二大的三千平米摄影棚,每拍完一场景,马上要拆掉再搭新的景,“这个搭景规模在之前的华语电影规模中从来没有达到过。”《寻龙诀》的特效制作已被点映观众称赞为中国电影工业的新标杆。
3. 衍生价值的创造力
如果仅仅依靠影院票房的“炸裂”来抵御国产大片的高风险和令人揪心的低产出投入比,显然是有些天真的。华谊兄弟研究院曾撰文介绍过迪士尼凭借《冰雪奇缘》的成功,“一条公主裙卖出4亿美元”,这是迪士尼的生态版图的能量体现。电影作为火车头,驱动完备的产业链创造比票房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