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贲:选举政治的“负面倾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49 次 更新时间:2015-10-09 23:58

进入专题: 选举政治   负面倾向  

徐贲 (进入专栏)  

每到总统大选,美国媒体就会有许多对候选人的“负面报道”,2015年的总统初选当然也不例外。媒体做种种“负面报道”,但出于中立、客观报道的原则,并不是直接对候选人提出批评意见,而是报道候选人可能引起公众反感的事情。例如,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的“电邮门”和不诚实,共和党候选人川普像个不懂事的愣头青,说要遣返所有来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还要叫墨西哥政府协助兴建美墨边境围墙。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正面报道”,例如,共和党女候选人菲奥瑞纳虽不是职业政治家,但在辩论中立场明确、观点清晰、论述有力,表现不俗。不过民众更感兴趣的,似乎永远是负面消息。

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人在认知上有“负面趋向”(negative bias),对负面事物的关注超过正面事物,负面信息比正面信息更让人感兴趣,对人的影响也更显著。而且,负面印象在人的记忆中比正面印象保留得更为长久。心理学家戈特曼(John M. Gottman)在对亲密人际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做一件坏事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至少需要做5件好事才能弥补。在公共关系中,政治人物或公共人物的丑闻就更难以弥补。

在《民主政治的负面性》(Negativity in Democratic Politics)一书中,政治学教授斯图尔特·索罗卡(Stuart N. Soroka)讨论了人类心理的负面倾向与民主政治和民主制度的关系。他指出,在像加拿大和美国这样的国家里,“负面信息在政治行为和政治交流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政治的看法显得非常负面。这不仅是人的天性使然,而且也是人所设计的种种制度的自然特征”。

新闻媒体便是这些制度(institutions)中的一种,它的报道偏重于负面内容,不仅是因为受众更关心负面消息,而且是因为媒体原本就是为监视错误而设计的一种制度。索罗卡指出,“在代议制民主中,监督错误是新闻媒体的核心功能。媒体是第四等级(Fourth Estate),其要义便在于此。作为一个制度,新闻媒体是独立于商业和政治的,它能够也必须要求商业和政治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不仅是新闻媒体这样的独立制度,就连政治制度也是为监视错误而设计的,因为“大多数政治制度与大多数人一样,也是把负面消息看得比正面信息更为优先”。政治制度的设计不仅要让民众能对政府有所监督,而且也要使政府制度本身具有“内部监督”的功能。监督是为了发现和排除错误,因此,政治制度处理负面信息自然需要比正面信息更为优先,它对负面信息投以更多关注,这不是“负能量”,而是它的责任功能。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政府权力不同部分(立法、行政、司法)的分离,就不仅仅是为了相互制衡,而且更是为了起到相互防错和纠错的作用。在《联邦党人文集》第10篇和第51篇里,美国建国之父之一的麦迪逊论述了宗派之争的危害、三权分立的必要和权力间的制约与平衡,其基本前提就是人性的丑陋和必然会犯错误。麦迪逊写道,“基于人性的本质,这些(分权)措施是必要的,它们可以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但是,什么是政府本身所反映的人性?如果人是天使,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由天使管理政府,一切内部和外部的制约都不需要了。在建立一个由人组成又要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是:你首先要给这个政府统治的权力,然后才能责成它管好自身。”

责成权力管好自身,这就要求它对自己的负面信息(错误)给予制度性的优先重视。因此,索罗卡指出,“监视和避免/纠正错误是麦迪逊式总统制设计的基础”。对于这个政治制度的设计来说,发现和纠正错误是一个主要的原则,而不是原则之一。其顺序是,“我们先建立起一个能够监视错误的制度,然后——在严格限制和细致监督下——选举出一个政府。如果不能有自我监督的制度,就很难有受到监督的选举”。美国大选中的负面消息是选举制度自我监督起作用的必然现象,虽然看上去负面,其实是选举受到严格监督的重要保证。

(作者为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

进入 徐贲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选举政治   负面倾向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278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南方周末,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