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军:中国金融最大的问题是“高杠杆”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50 次 更新时间:2015-09-06 22:23

进入专题: 高杠杆   金融危机  

刘胜军  

本文为8月28日刘胜军在正和岛商学院“走进阿里巴巴--破解互联网金融”上所作的演讲,有删减。 

 “互联网金融”是中国特有的概念,国外没这个说法,这和我们的金融制度环境分不开。如果脱离了制度环境,仅仅从技术层面来看互联网金融是比较浅的,今天我就结合整个中国金融制度的变迁,来和大家来探讨。

中国经济如果出问题,一定出在这里

中国金融体系的问题非常大,金融体系不改变,经济转型将非常艰难。

金融体系现在有什么问题呢?首先是融资贵,PPI已经连续几个月为负,这时候如果企业盈利率是8%,PPI是-2%,那么实际融资成本是10%,这导致融资贵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第二个问题是融资难,这主要是对创新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而言。这类企业成立时间较短,所背负的风险也比较大,更致命的是,他们虽然是经济转型的“牛鼻子”,但不像高新产业有非常多的固定资产,他们最重要的资产其实是人。而银行只习惯企业用实际资产做抵押担保,这种偏好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是不兼容的。

融资难也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生的一些事有关。当时说是4万亿救市,其实加上地方政府的,估计最少也有18万亿,更悲观的估算是30万亿。地方融资平台失控不光导致地方债务的失控,也导致了通货膨胀。中央为了应对通货膨胀连续提高准备金率,后果就是整个银行体系的流动率出现问题,这时候银行首先会牺牲掉小客户,不给它放贷,一年贷几十亿的大企业,银行不会把它停掉。所以这一轮调控实际上也加剧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

融资难、融资贵还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影子银行。国外的影子银行更多的是通过金融创新逃避金融监管,但中国的影子银行更多是用于满足基本的借贷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变化,在经济转型中,我们的银行体系越来越不适应众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企业要发展,但从银行又贷不出钱,就不得不采用这一类间接的方式。

中国的影子银行体量加起来能占GDP50%以上,这是最保守的估计。中国的影子银行有很大的问题,越是高风险的客户越在银行拿不到贷款,他就去找影子银行,但是影子银行的投资人也不傻,为了安全起见,会向企业索要更高的利率。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果影子的利率高到一定水平,好的企业就不会去影子银行借贷,最后剩下的都是不好的企业,这就是典型的逆向选择。这么大的风险,而且影子银行又没有足够的监管,这本身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中国金融最大的问题,也可以说最大的风险,是高杠杆。和其他国家都不一样的是,中国的债务主要集中在企业部门,2014年中国企业债务余额是14.2万亿美元,占到我们GDP的135%,企业部门的负债在全世界是最高的。中国经济如果要出问题,就是出在这个地方。而且到目前为止,这个现象还没有得到改善。

为什么这么高?原因非常简单,过去10年中国一直高增长,高增长就意味着有高投资。而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企业用于投资的钱没有办法通过发股票来满足,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这是导致实体经济的债务水平快速上升的一个原因。

有一个道理企业家务必牢记

美国著名学者罗格夫研究了过去800年全世界发生过的金融危机后发现,所有的金融危机都是过度负债导致的危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哈佛大学教授明斯基提出过“金融不稳定假说”,也就是说金融体系具有天然的内在不稳定性,因此金融危机以及金融危机对经济运行的危害难以避免。明斯基认为,金融体系会经历三个周期,一个是套期融资和套期保值,这时风险还很小。

随着经济繁荣,大家的信心恢复了,资产价格的反应最敏锐,那么最先涨的一定是房价和股价,进而催生出投机性融资,前些年出现的“温州炒房团”就是个例子。这个诱惑力有多大?首先房价每年涨幅都达到百分之几十,如果你再有个杠杆,回报率可能超过100%,这是实体经济做不到的。

这也让很多企业家没有足够的定力抵抗这样大的诱惑,所以我们看到了房地产被热炒。最近的股灾也是这个道理,你去赌资产价格,而且这里面呈现了疯狂的羊群效应,最终就会出现风险性的投机。

但这种投机性融资对经济的影响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庞氏融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山西联盛集团,董事长是邢利斌。2012年,邢利斌在三亚给女儿大办婚礼,花了7000多万,其实那时公司已岌岌可危,为什么还花那么多钱?其实这是一种心理效应,他要告诉全世界,重点是告诉银行,我不缺钱。因为银行最喜欢干的就是雨天收伞,一旦知道这个企业缺钱了,有问题了,银行马上就出面了。

邢利斌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凯恩斯等人提出过“动物精神”的概念,即本能的驱动,体现在企业家身上就是冒险精神。没有冒险精神的人做不了企业家,但冒险精神有时是好事,有时可能变坏事。经济好的时候好像做什么都没问题,像刑利斌做了煤矿做房地产,再做金融,干什么都赚钱。在过度自信和经济快速增长的驱使下,这个企业不知不觉就已经过度负债了。经济一旦出现问题,原来那些很赚钱的投资不再赚钱,比如本来一个煤矿值100亿,可以抵押贷款50亿,但现在连20亿都不值,帐面资产也没有意义了,几百亿的资产贱卖都没人要,因为没法变现。

债还不上了,怎么办?很多企业家和邢利斌一样,选择了继续借贷,因为不借贷的话很多债还不起,银行又逼你,明知借贷是条不归路,明知还不起,但也要咬着牙走下去,地方政府也不希望企业真的倒,希望这个企业最好能找到接盘的,实在找不到接盘的,政府接管,总之会想尽办法把企业延续下去。大企业就更是这样了,拿不到贷款它就死给银行看,银行咬牙也得把它托起来。

有一次施正荣请我吃饭,我问他怎么扩张那么快,他说你没有经历过,你经历过你也这样。当时每天有很多人拿着现金在门口排队,问你要不要多做,哪怕是出错了还会给你钱去做,同时政府也给你提供一切便利,无论是贷款还是其他东西,你只要一句话,我都给你解决,你根本就不需要去请客公关。在那样的情况下,一个企业家真的很难把控好。其实幸福感不是源自你有多少钱,在座的都很有钱,你们为什么不退休呢?幸福感源自你的成长,体现在企业上,就是规模的扩大,但你要把控好自己。


柳州首富廖荣纳外逃了,好像还没有抓到。他逃跑前一直在融资,最后的一笔融资年化利息高达70%,居然真有人敢给,他拿完这笔贷款就消失了。如果庞氏融资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像邢利斌一样,那么就可能给经济带来严重的打击。

中国不会出现美国式金融危机

这一次的经济退潮大家还没有完全认清楚,它跟过去35年里的哪一次都不同。我们过去发生的危机都是周期性危机,有一个消失和归来的周期。但这一次的是模式危机,是经济增长模式出现问题。我特别感谢美国的金融危机,它让我们不得不尽早开始转型,否则我们可能还在原来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那这一轮调整会到什么地方呢,我个人认为会到5%。大家知道克强指数,它最重要的三个指标是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按照这三个指标来衡量,中国经济现在非常难,我们的数据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实体经济的状态非常弱,所以说5%已经是很乐观的预估了。如果改革搞得不好,可能连5%都做不到。

那中国会出现美国那样的金融危机吗?我认为不会,中国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经济一出问题,政府马上出面解决。政府干预市场好不好呢?当然有好处,那就是我们不会发生像美国那么严重的金融危机,因为托市使得这个市场得到了撬动。坏处是经济调整的过程会被延长,本来3年能做完的事,我们可能需要10年,现在来看10年也未必能完成。

二战后,美国总统里根为了恢复经济做了几件事,你仔细研究会发现,今天的克强经济学和里根经济学的内涵是非常接近的,比如减少政府开销的增长,另外就是减税,第三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第四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减少通胀。这四点如果能切实做好,中国经济会好起来。

我们的IPO连规范的赌场都不如

资本市场本该是最重要的融资渠道,无论是重要性还是效率上都高于银行体系,但中国的资本市场为什么不发达?因为我们过度依赖审批制,审批制一方面把市盈率提高,另一方面把权力集中在单个部门,容易套现,股市根本不能发挥正常功能。

我们的IPO就是一场骗局,连规范的赌场都不如。下面这张图是一个基金公司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到无论是主板,中小板还是创业板,样本企业IPO之后的日子过得还没有IPO之前好,本来都是不错的企业,你看净利增速掉了多少?有人说这是2010年的数据,但是我告诉大家,2011年、2012年的数据比这个更难看,而且我们从图中可以发现,“变脸”最惊人的是创业板,大家在创业板的问题上一定要特别小心,这里面的陷阱是最多的。

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监管缺失。中国有很多企业一上市就“变脸”,它要上市,发行价就会抬高,第二上市之后主要靠搞一堆科研上的概念拉业绩,搞烂了大不了我把它卖掉,所以我们很多企业从一上市的时起就开始停止创业了,不再创造价值,这里有监管不到位的原因。

资源错误配置对股市的影响也非常大。有些企业得到了太多不该得的贷款,享受了特别好的待遇,有些好企业却拿不到融资,想上市上不了,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公关,很多企业家甚至把这个当成主业,天天泡在北京,那哪里还有心思管企业、搞创新?结果一等就是三五年,有的企业就这么死在排队上市的路上。

所以各方一直呼吁尽快推动IPO注册制。IPO注册制一定会带动股价。中国现在的股价扭曲了供需关系,供给太少,需求太大,导致一直有泡沫,从市场发展的长远角度来说,IPO注册制是必须迈出的一步,你不能永远维持泡沫的状态。我们原本预计IPO注册制会在10月推出,但现在看来已经不可能了,这一轮的股灾至少会把IPO注册制倒推好几年,高层在忙着研究怎么救火。

一旦了解这点你就会明白,搞注册制改革最好的时机是在牛市,跌一跌没关系,只是让大家的热情降降温,不至于形成股灾,让股价跌出合理的市盈率,整个市场反而会跌出机会。没在牛市推出,说明决策者鼠目寸光。

所以说一个好的资本市场应该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当企业很小的时候,你能够很灵活的得到各种支持。第二,只要企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有良好的业绩,上市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第三,企业上市后还在继续创新和创造价值,否则你拿什么来估价?那股市就变成吃人的机器了。这方面我们要多借鉴美国的经验,让资本市场推动创新。



    进入专题: 高杠杆   金融危机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203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21世纪明天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