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因素对台湾2016选举的影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18 次 更新时间:2015-08-04 15:26

进入专题: 美国因素   台湾大选  

中评论坛  


中评社香港8月4日电/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不久前在中评社台北会议室举办座谈会,邀请“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研究员林正义、淡江大学美洲研究所教授陈一新、美丽岛电子报副董事长郭正亮、“新台湾国策智库”前执行长刘世忠、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复国与会。座谈会由台湾综合研究院董事长黄辉珍主持,与会者围绕美国因素将会对下一次台湾“总统”选举所产生的影响,各自给出了独到的见解。《中国评论》月刊7月号以《美国因素对台湾2016选举的影响》为题,详细刊登了与会者的发言,文章内容如下:

黄辉珍:开场白

各位先生,今天中评社举办思想者论坛,题目是“美国因素对台湾2016年选举的影响”。中评社邀请到各位学者、专家都是一时之选,可以说是台湾对美国与两岸三边关系具有相当深入研究的权威学者。

今天的参考提纲有三项,即怎么看待美国因素对台湾2016选举的重要性与影响?怎么看近期美国专家学者对台湾国民两党,尤其是对民进党、蔡英文有关处理两岸关系的评论?国民两党如何应对美国的关切?

这三项参考性题纲,实质上反映了台湾跟美国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从1949年以来,台湾与美国的关系,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可以说是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的紧密关系。美国几十年来对台湾有重要的直接影响力。台湾社会对美国有一份特别的感情、信任及亲近感。

虽然现在距离2016年选举还有一段时间,但美国已很明确的表达关注,甚至对2016可能产生的政党轮替,在高度关心中也显示了若干忧虑。主要有一点,从1972年上海公报发表以来,美国对台海两岸政策的基本立场一贯是“一个中国、和平解决”,美国国会也为此制定了对台湾关系法,这些构成美国对台政策的系统化核心纲领,大体上也维持了台海及亚太区域的安全与平静。

但是台湾民主化之后,内部政治生态重大变化,台湾执政者的更迭不像过去那么持续稳定与可预测性,曾经发生两次政党轮替,而美国对台“一个中国”政策(包括对台湾关系法)因此存在着被挑战的经验与风险。特别是2000年首度发生政党轮替时,就有这样的风险经验。

2016年会不会重现这种情况,大家都在关注,美国透过退休官员和智库学者表达了关切,日前更特别邀请民进党主席暨“总统”参选人蔡英文前往访问。基本上初步化解了疑虑,但事情仍在发展中,未来的情势仍然高度不确定。今天主办单位的题目,就是要请学者、专家对此问题发表专业性的论述。

下面请陈一新教授开始。

陈一新:美国对蔡英文仍有疑虑  但是蔡还有调整的空间

美国的一中政策是长期的,跟中国的一个中国原则是不同的。美国的对台政策是和平解决台海问题,和平解决台海问题是美国的核心利益。为什么美国有权力干涉台湾?因为美国会在台湾需要的时候来帮助台湾。国民党与民进党都拥抱美国,国民党没有像民进党讲得那样透彻。但是,的确只有美国可能派航空母舰来援助台湾。中国大陆的影响力近年来日益增加,对于海峡两岸,乃至于美中台三边的影响都日益增加。

讲得最透澈的而且基本上是蛮公平的,Richard Bush在去年九月说不管谁当政都要面对一些问题:两岸关系要处理好,府会关系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关系要处理好。两岸关系处理好,目前国民党得分比较高,府会关系处理得好不好目前很难讲。以前民进党执政时因为是少数党,所以有很多案子想过也过不了,像军售案,国民党一共反对了六十几次,让议事没有效果。国民党的府会关系也不怎么样,在政府与社会关系上面,目前是民进党处理得较好,但一旦执政是否会这么好就很难讲了。以前民进党执政时政府与社会关系也不是这么好,原来支持民进党的社运团体也很失望。这三个考题对国、民两党都很公平,目前是国民党在两岸关系占一点优势,民进党可能在社会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至于府会关系就更难讲了。

美国最近对民进党的发言跟2011年不同。2011年的时候,美国认为蔡英文根本没有把两岸政策讲清楚,蔡英文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不够,对蔡英文杀伤力很大。再加上美国对国民党还做了几个支持的动作:第一,派了三位官员来到台湾,最高层级是美国开发总署署长,相当于副国务卿层级,另外是能源部副部长和商务部副助理部长。三位官员来台对国民党有加分的作用。第二是在民进党建议美国不要那么早将台湾列入免签计划(VWP)的候选国,美国还是先宣布了,台湾还没拿到会员国的身分先取得了候选国的身分,因为美签对台湾很多人是有吸引力的。第三,Hillary又加码,她在夏威夷发表演说时表示,台湾是美国重要的安全及经济伙伴,这是1979年以来从来没有的事情,所以对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是有加分作用的。本来民进党是有希望胜选的,当时司徒文告诉美国说民进党胜券在握,但是美国下了三个筹码之后,再加上宣布蔡英文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可能有问题,造成了民进党的败北。当然民进党的败选还有其他很多因素。

现在蔡英文怎么做,包括日前的维持现状说,仍然没有讲出北京想听到的或者美国想听到的。美国的部分智库学者可能会同意蔡英文的说法,但是主流意见可能还没有。她必须要让美国觉得放心,因为美国不想因为台海问题成为亚太地区的热点,变成它的麻烦。蔡英文过去的做法,第一是以拖待变,拖到最后再说。第二,日后选上后以具体行动让大家放心,可称之为具体行动说。第三,今年二月吴钊燮去美国时表示,大陆如果那么重视九二共识就要坐下来谈,但不能有前提。第四,蔡英文说她认同现在的两岸和平稳定关系,她会负责任继续维持等等。这当然是一种承诺,但是这个承诺对大陆来说显然不够,因为不符合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坚定,要就接受九二共识,或者面对一中原则。对民进党而研,一中原则当然更难接受。

九二共识是民进党比较能够接受的一个选项,蔡英文到现在为止不一定能接受,但已慢慢松口了。习近平画下的红线蔡英文很难一步到位,可能继续挤牙膏式的让步,最后关头才会决定要不要让步。对于蔡英文的维持现状说,大陆已完全否定,认为没有实质内容。对此,蔡英文还有进步空间。美国如果给她建议,她接受,还有调整的空间,选前还可能做最后的调整。

据说,2011年选前民进党内部曾酝酿出一种说法,蔡英文要求大陆接受“中华民国”(ROC),她就接受九二共识,但后来内部考虑这并不是很妥当而没有提出。所以看来蔡英文还有改变的空间。美国除非跟蔡英文有默契,今年形成默契的可能性远大于2011年,就是美国支持蔡英文的说法,让中共与蔡英文磨合,这比较有可能。蔡英文不可能一次到位,她会在最后关头再决定要不要一步到位。

美国会顾及中国大陆的立场  不会作出与大陆相反的论述

一般而言,美国不太可能做出跟中共完全相反的论述,因为美国在今年的九月份有欧习会,美国邀请习近平访问,有可能那时会相当程度造成又是一个改变的机会。更早的说法是,按照惯例,蔡英文应该是九月份去的,这次为什么提早到六月去,就是希望第一不要一下子被打枪,造成选情的负面影响。第二,假如有什么问题,还可以磨合,也许还可以再度拜访美国,总之再去一次也不是不可能。

这里面还牵涉到国际背景,亚投行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很多人都说今年4月15日就宣布结果,我认为不可能,那是永远没有定案的。美国要参加,大陆会完全拒绝吗?有人说TPP,中共没有参加就不是完整的经贸组合,同样的,亚投行如果没有美国的参加,也不是一个完整的经贸组合。假如他们在九月份见面之前达成协议,美国可以后发先至,虽然晚申请,但是还可以成为重要的成员国,而且还是主要的核心成员国。这里面包括美国攻打IS的情况也会列为考虑。

之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说,美国会在五、六月攻打IS。看起来这次为什么伊朗支持也门的叛军,跟美国的政策是矛盾的,而中共一向是支持伊朗的,为什么最近不见得支持伊朗?因为支持伊朗,也门就控制了亚丁湾,对中共的亚投行一带一路都很危险,会有负面影响。所以天下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美中在利益上可以结合,虽然这利益不是永久的结合,但在现阶段,利益至少是结合的。跟伊朗就有矛盾,美国跟伊朗签了核子协议,已经造成以色列不满,造成复杂的国际背景。复杂的国际背景可以造就美中合作程度的多寡,间接影响到美国、中共对蔡英文的看法。

郭正亮:蔡英文希望美当中间人   两岸政策不会一步到位

今年跟四年前不太一样的地方是,民进党支持度稳定领先超过国民党10%,所有的民调蔡英文都超过朱立伦及王金平。而这现象美国也完全认知,包括大陆,这就造成了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因为国、民两党民调如果很接近,反而会造成调整的压力,政治往往是如此,所以国民党是否可以形成强有力的候选人,我认为是最大的必要前提。如果国民党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候选人,我觉得蔡英文的压力相对就会小很多,因为蔡英文的论述已经定调了,认为九二共识是国共共识。既然是这样,就需要去搞一个民共共识,这需要去磨合、去讨论,可是这个过程始终都没有开始。谢长廷曾经试过,去厦门、去北京,蔡英文并不希望这样走。

所以我们就看到她目前透露出来的讯息,大部分都是透过美国,希望美国做为中间人。一新兄所强调的背景我都同意,确实有些国际情势,我认为美国对台湾有一些地缘重大的重新判断,往往是取决于美国现阶段需要大陆的程度。当然,跟中国大陆正常化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因为美国当时要处理越战问题。

现在,美国跟中国大陆要处理的问题更复杂,事实上不只是地缘问题,美国还有很多需要中国共同处理,所以它绝对不希望台湾问题在九月会成为一个议题。

习近平在三月抛出九二共识基础说,这么早就丢议题,又将访问美国排至九月,空出这半年就是要让所有的压力都出现。我觉得既然民进党不愿意透过民共共识的方式来处理,我们可否形成什么样的共识?美国既然要当中间者,这半年该如何处理?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试探性的放话,因为我觉得蔡英文的出身背景是搞经贸谈判的,所以她在谈任何问题时,你大概要从博弈的过程来理解,会比较抓住她的用意:可能不是一次性的,她会逐渐逐渐地放出她要的意思,然后碎步走到她要的地方。

事实上,在四年前,蔡英文只有短短几个星期民调领先,使她决定不处理这问题,因为她觉得这问题是筹码。作为一个领导人,就她的理解方式,当她觉得自己有胜面,她会觉得两岸有这么多矛盾,如果立即接受这共识,她能够有别于国民党什么?所以她决定选前不面对,选后再面对。这次,问题明显包括九二共识,本身只是一个模糊的概括,并没有实质内容。即使台湾跟大陆要往前走,九二共识该怎么谈?大陆理解为两岸同属一中,国民党还要加个“各表”,国共并没有共通内涵。所以我是觉得蔡英文可能是希望她即使要往前走,她也会维持现状。如果维持现状是要朝向两岸更明确化,我觉得她会讲得更具体,所以我觉得这是她未来表达的方式。

民进党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识

刚才一新兄提到用“中华民国”跟九二共识绑在一起,这就是对台湾地位的承认,然后取得九二共识的接受。简单讲,就是有条件式的说法,用什么条件下接受什么,或者是对现状作一个自我的定义,这目前都有人提出。例如有人建议提出台湾决议文2.0版,那可能是“中华民国”前途决议文,至少台湾的定位自己要讲得明确。我觉得民进党有一个主流想法,认为如果只有模糊的九二共识框架,然后完全没有处理台湾定位,或者“中华民国”定位,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快速,综合国力这么大,台湾会被磁吸进去。

事实上,这个问题不早点抛出来,最后连谈都没有办法谈,所以我觉得民进党是不可能带条件接受这名词。甚至我也觉得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识,因为上次选举中蔡英文曾公开否认过九二共识,如果蔡现在接受九二共识,国民党候选人必然会质疑她,四年前不是说九二共识不存在吗?所以我认为她不会这样处理,她会直指核心说问题是什么,会用这种方式来处理。

当然,我也看到包括施蓝奇讲得很白,他说让行政部门悄悄施压,指的是蔡英文让台湾产生缩小歧异的政策,他也认为蔡英文需要更多勇气与领导方法,其意味着目前做得还不足。葛来仪最近的说法,表面上说是维持现状的说法是对的,她也认为维持现状需要血肉,她的用词是说你如何维持现状呢?最终还是要针对一个中国问题,来解释什么是现状。

一新兄说得对,面对九二共识总比面对一中好,可是面对九二共识没有解决问题,面对一中才是解决问题,才可以同时提出台湾定位或者“中华民国”定位。如果九二共识再继续模糊下去,我认为两岸在一些政治领域要往前走,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很可能都会取决于大陆单方的解释。我认为蔡英文如果没有跟美国取得适当的默契,她不会轻易去美国。所以我不太能够想像一新兄所说的,她能去美国两次,我觉得不至于如此。

不过,我觉得蔡英文比起四年前更想要处理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台湾共识”就是台湾朝野内部的共识,这是一个民主内部的程序,但这等于是没有面对两岸问题。今年的起点,是从全力维持两岸现状这句话开始,我觉得她是真的要面对问题了,是不一样了。现在只是说两岸现状要用什么来表述,我认为不是九二共识,以我对民进党的理解很难想像民进党会接受九二共识,接受一中当然更不可能。所以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述?我认为民进党会考虑要不要用决议文的方式来表达,或者是时间更近的时候,蔡英文会用条件式的方式来表达,这两个可能性都有。

刘世忠:对于美国专家学者的涉台讲话  要小心分析了解其背景及动因

我个人长期follow及研究台美关系,特别是民进党的对美关系。除了理论之外也有一些实务经验,我觉得,在看待美国智库学者或前官员相关的涉台发言时,有几点要了解:

第一,他们的讲法并不是一致的,或是你将其落实在对民进党是否施压这部分,都不一定正确,举例说,可能有人解读施蓝旗的讲法是对民进党蔡主席施压,有人认为Michael Green、Richard Bush的讲法是比较中立的,不介入的,其实他们的讲法不一定是一致的。

第二,看他们的讲法一定要看全文,而不是只从其中的一段,拿出来做进一步的衍伸。例如,施蓝旗在Heritage Foundation的讲法,不论是他自己主动的陈述还是事后的答问,好像都在指责民进党,指责蔡英文。后来我们看了全文,发现他也是两边都讲。他也呼吁中国大陆要理性看待民进党可能执政的事实,所以要全盘的来看美国学者的讲法,而且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讲的。

第三,这些学者有时是针对不同的议题在讲,比方说任雪丽,他的谈话比较针对选举,例如民进党是否胜选等议题;包道格的讲话比较有针对性,议题比较强烈一点。有的人针对贸易,有的人针对安全,有的人针对两岸,有的则针对TPP,都不太一样。所以你在评析他们的时候,他们的讲法不能放在同一个天平上或同一议题上。

第四,你要看他们是公开讲还是私底下讲,有时公开讲,媒体报道会取他们想要的部分,回到台北就问当事者你的反应如何?有美国学者如是说,你的回应是什么?以施蓝旗为例,如果民进党没有去了解施蓝旗的完整谈话,还有Heritage Foundation背景,就针对记者的问题回应,因为记者要的都是很即时的答案,你也没有很多时间作完整的了解,等你做完完整的了解,讲了很长的话,媒体只要100字--就是民进党批评施蓝旗。未来民进党处理对美的事情,都要非常的小心。私下讲或公开讲是有差异的,主动讲跟被动讲也有其差异的。

美国的智库专家学者或者前高官

对舆论及政府的影响力不尽相同

再来这些学者或前任官员,每个人对舆论的影响力或他影响美国政府(奥巴马政府)、“国安会”、“国防部”或对相关部门的政策影响力,都不太一样。有的人是纯学者,有的人具有直接建议的管道,有的定期在写一些政策建议,例如AlanRomberg(容安澜)每一季都写一篇完整的台海情势,提给奥巴马政府作为一些参考等等。所以每个人的影响力皆不一样;有人对媒体有影响力,有人对奥巴马政府有影响力,这些都要列入考量。

最后一个最敏感问题是,他们的讲话代不代表官方?代不代表奥巴马政府?例如施蓝旗、包道格或是Richard Bush去年九月的讲话,媒体去问AIT是否代表奥巴马政府?因为他们跟AIT有关,不是前任主席就是台北处长,他们的讲话后续一定会有被操作的空间,尽管他们出来澄清是个人意见,不代表AIT,但其中有多少是反映出那种气氛?例如施蓝旗虽然退休了,他并没有跟华府的氛围完全脱节,他以前在任时可能不太适合公开讲,不敢讲太多的评论。现在卸任了,他在退休后第一次公开讲话,媒体就会将其作大一点。

以我长期涉猎事务性、理论性的台美关系,常跟一些美国前官员和重要的学者互动,他们自己有时也感到很困扰,为何一句话媒体就搅动台湾政坛蓝绿的一池春水?有些人可能以此沾沾自喜,可以得到台湾媒体的青睐。不过,美国重要的涉台专家学者或前官员,对于两岸关系都比较敏感。以我的观察,这些学者的态度渐趋谨慎,不会随意发言,这是最近我跟他们接触互动的感觉。

习近平在三月份讲的九二共识,强调台湾跟中国大陆同属一个中国,这是两岸关系的锚;如果台湾坚持“一边一国”,势必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大陆并没有针对蔡英文所谓的“维持现状”作一些直接性或针对性的回应。不管是美国的专家学者,还是美国官员或国台办的官员,他们都有压力需在第一时间回应;美方跟国台办的回应,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属于Standard。对于相关方面的一些重要讲话的解读或回应,都需要时间消化。因此,我们做研究分析的,需要多一些耐心,谨慎一点,全面一点;因为情势发展很快,不管哪一方受到压力都必须做一些修正,而另外一方看到修正,也要提出回应,因此会有很多你来我往的过程。

民进党处理对美关系都是在私底下运作

就民进当而言,希望赢得2016年大选,比起2012年的机会来得更好。可是并不表示就一定会赢,选举没有一定论的。所以对蔡英文主席或民进党现在的操盘手而言,处理对美关系都是私底下的运作,我们是看不到的,有很多台面上的发言是必须要做。

以我个人的观察,民进党跟华府都持一个比较审慎的态度,不会像2011年蔡主席秋天访美时,有一些前因跟背景,有过度的解读、误判或一些认知上的差距,那些要素在这次选举中已经去除掉很多了。双方都知道必须要增加一些理解,互信的重要性,也都各自作一些努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态度都很小心,不会随意就出手让对方或逼对方出手回应这些问题。

这场选战还很长,而且大家都提到中间还有很多的关卡,就一选战的操盘手而言,不可能现在就将底线全部都讲出来。因为情势都还在变化,国民党的候选人是谁都还不知道,我相信美方也知道,他们也都持一个比较审慎的角度,因为他们知道,第一,民进党有可能会重新执政,所以他们也要做好民进党重新执政的准备,维持一定稳定的程度,要蔡英文作一点承诺。他们也需要北京作一些善意的回应,不是一味的要地动山摇。以我的了解民进党现在是以审慎的态度,更有耐心的态度在观察,不会因为单一事件、单一个人的发言,让好不容易营造的互信关系,就因一点点的波折而面临瓦解。

刘复国:对民进党可能执政  美国有很大的忧虑

台湾的选情瞬息万变,今天讲的情况也许很快就会有新的变化。第一,从大层面的角度来看,怎样看待美国对台湾选举的影响?从去年九月我们陆续听到美国重量级的专家或前政府官员对台湾选情的表态及说法,解读其中原因;我们了解美国智库运作的情况,这些前政府官员是根据他们与政府之间所建立非常深入的人脉关系来研判政策,个别的专家确实有个别的影响力,所以不能等同视之,每一个人的背景及智库的力量也不一样。

为什么美国这么关注台湾选情?我认为与去年11月29日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国民党惨败有关,选后迄今,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的民调优势也持续领先,不管在任何情势下,跟国民党的任何对手比都是领先的。在北京、华府,他们都认为目前的氛围如果没有太大的改变,民进党执政的可能性非常高。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美国政府从去年十一月选完之后到现在,如果有机会到华府深入看相关智库的专家学者,他们普遍都有很高的忧虑感。这个忧虑感主要是担心民进党如果再度执政,它对两岸关系所持立场,及对北京到底要采取什么样的政策?都将牵动区域的稳定性,也会冲击到美国在区域的利益。

当然,从台湾的主场来看这个问题,与从北京和华府的角度来看是不一样的。他们看的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层面,但从民进党的角度来看,他们觉得北京应该来适应民进党的主张。从现在的整体情势来看,主导两岸关系脉动的应该是在北京,这使得华府非常的焦虑民进党的中国政策是否能与北京取得某种程度的谅解。我们要思考民进党该如何与他们取得政策上的协调性,可以理解难免会设想从台湾的角度和民进党的角度观察问题与发展,台湾是否在两岸关系上事事要配合和适应北京?虽然心里会很难堪,但毕竟这是当前的政治现实,我对此判断美国对台湾选举的影响所产生的焦虑,主要是因为台湾民调好恶的改变,再加上国民党政府持续的疲软,短期间也难以有强力反弹之势。

卜睿哲(Richard Bush)去年九月提到的三道题,真的就是国民党政府现在最大的要害,也就是不管是府会的关系、国民党内部的裂痕、还是政府跟民间的互信,都是国民党现在的致命伤。因此美国忧虑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会导致政党轮替的可能性大增,而北京也同样有这种忧虑。

美国越来越需要与中国大陆协商

第二,台湾内政的变化跟反应。四年前中美关系的实质面跟今天的实质内涵已经转变很多,转变的原因是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反观美国相对的实力在衰退中。而且美国需要中国大陆在各个层面政策议题协助的,也大幅增加,所以,中美关系在未来发展阶段中,尽管双方利益难以完全相符合,美国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跟中国大陆协商,稳定和平的关系才是双方的最大利益。因此,在这种双方关系持续深化及更加复杂的情况下,对于台湾未来各种政治势力对两岸关系的界定压力相对会提升。

似乎从民进党陈水扁执政后期开始,中美之间已有相当的默契:如果台湾政府,尤其是民进党政府执政的时候,对于两岸关系的表态和作法,双方必须要共同采取约制性措施。北京方面已越来越清楚,第一,它不会直接出面像过去更早时期所采取强硬威吓的态度,它会绕道美国,由美国出面来对台施压。尤其是奥巴马总统目前还有一年多的执政时间,在政治上由于其府会关系跟过去不一样,民主党在“国会”居于劣势,需求跟中国大陆的合作程度比过去还要多。所以我看到从过去一年当中,卜睿哲的讲话和施蓝奇(BarbaraSchrage)的谈话,虽然背后并不代表美国政府,但其反映了美国的焦虑,反映了美国对台湾选举接近时需要对各方势力表达的基本政治立场,对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基调立场、及其未来的想法跟作法之忧虑。所以,随着蔡英文5月底到美国的访问之后,对两岸关系的进一步表态与立场诠释,或是柯文哲预定今年暑期到上海举行的沪台城市论坛对两岸定位的说词,都将会是美国观察重点,适时藉由智库学者或前任官员诠释立场来传递讯息的作法。

很重要的一点是,台湾的媒体报道相关讯息都是选择性的、偏颇性的报道美国专家的发言,如果不了解全文全貌,可能会被媒体误导。当然这段时间台美关系与两岸关系,对民进党的挑战是比较大的。从现在开始,华府的智库陆陆续续会增加举办对台湾选情及两岸关系发展的研讨会。类似像施蓝奇先前参加的研讨会议只是数十个会议中的一个,对民进党在选情及政策上的思维会有一定程度的冲击与影响。

美国对台湾选情的关切

主要基于自己利益考量

至于美国的专家如何看待国民两党,就目前陆续看到若干专家的公开发言,我感觉到美国方面非常的忧虑,尤其现在中国大陆已非常清楚,习近平已划定两岸政策的底线;美国虽然不会完全依照习近平的政策底线规范,但却也非常清楚希望两岸要如何走,美国也有其自己的底线。中美对两岸关系的底线虽不尽相同,但恰巧有部分的共同点:防阻“台独”。我们也很清楚,去年卜睿哲回应媒体的内容,民进党秘书长吴钊燮强烈反应不能接受美国直接干涉台湾内政,卜睿哲稍后也直接回应表示是媒体误解。我认为美国对于台湾选情发展与动向,毫无疑问是依照其自己国家利益来判断的。至于变动式的国家利益,在不同的场合和议题上,美国会衡量它与中国大陆的关系以应对与台湾关系的政策,再设定想法做两岸关系的底线。

从国际议题层面上,美国需要中国大陆的成份已越来越高,因此在很多议题上,可以想见其彼此利益矛盾不能冲击到美国本身利益,其实这利益已涵盖到台湾的选情是否会冲击到美国的利益。实际上,这包括中美之间的利益,跟过去中美的关系不太一样。过去美国比较不会受到中国大陆的影响或者不会受到中国大陆左右,美国对台湾的施压可以保持弹性,需要时再出手,不需要时不说话。但现在的情况已有改变,中国大陆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持续的对美国表态施压并透过相互协商影响,其程度跟过去不太一样,但共同点是北京跟华府对于台湾明年可能会有政党轮替,对两岸关系上可能的转向都有一定程度的忧虑。

我个人的看法是,其实北京或华府已经给民进党相当的压力,虽然蔡英文也许在民调持续领先情况下没必要去改变政策作法,这是一种内政的思维;但如果放在两岸关系或是较大的国际平台前提,民进党恐怕要再深入思考。不过,最后可能民进党是依据选情变动来决定两岸关系,只要能赢得大选,它不需要在这时候表态,留一些空间选后再来做,再来谈判。我想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从台美关系或美中台关系来看,我相信这是立即的冲击。目前美国非常担心会直接冲击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以及会对区域安全造成立即的影响。所以,美国在这方面随着选情越来越升高的情况,等到国民党参选“总统”的候选人正式确定是洪秀柱以后,看选情的情况,美国会用不同的语言表示对台湾政治发展的意见。我认为美国政府当然会保持中立,但实际上,他们会利用各种情况来作表态。当然美国的表态对选民到底有多大的影响?2011年选前美国对选情的表态,气势上会感觉是支持国民党的,对民进党不利,但我相信有很多选民不需要听美国讲,都已经有定见了。实际上,能影响的是对舆论动向的影响程度,对选票到底会有多少影响确实仍是ㄧ个大问题。

国民两党如何回应美国的关切

国民两党如何回应对美国的关切?简单作一个结论:第一,就国民党的角度,美国认为国民党政府现在陷入政府与社会关系不佳的状态,再加上府会关系的矛盾,两岸关系是否能往前发展?马英九政府在此虽然得分较多,可是在内部产生极大的挑战以后,两岸关系迟滞不前,服贸协议卡在“立法院”、马习会无法成功,这也反映了马英九在群体方面政策的操作和管理上出了极大问题。所以目前美国很关切国民党政府、或者是下一个国民党政府如何做有效的政策管理,这个管理正好是三道题目的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两岸关系是符合台湾利益也符合美国利益情况之下,持续的慢慢往前推进,这点需要政治智慧才能有利于台湾。第二层面,国民党如何全面掌控内部政治的节奏?包括府会的关系及国民党内部的分裂问题,再加上政府跟民间的互动,怎样有效的引导?不会再产生民间自主的学生运动,激化反对政府的内政作为和两岸政策。第三层面,政府施政如何与民间妥善结合,减少政府施政与民间的期待脱节,这是美国所关心的焦点,不管未来政府是国民党还是民进党执政,也都要面对同样的考题与关注,因为政策是否得到民意大幅度的支持,才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我相信这是关键点。

第二,在这边要提的是,虽然依据当前的民调指标,未来民进党上台执政的可能性比较高,但民进党如何在两岸政策上定调?如何让台湾人民、美国和中国大陆都有信心?因此,不管是国民党政府还是蔡英文要领导民进党来执政,应该要持续赢得各方的信任才是要点。这里的各方包括台湾内部、两岸以及美国或国际。过去有陈水扁执政挑衅的教训,周边国家包括美国、日本、东南亚国家,都非常担心恶梦重演,因为到陈水扁任期的后段,两岸几乎要进入直接冲突的临界点。虽然当时有内政的考量与运用,可是周边国家是非常担心这情况又出现。这情况出现对台湾整体利益是很大的伤害,尤其在今天东亚的局面是非常复杂的,所有的国家都是连结在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一带一路发展道路之下,寻求深化合作的大局,更是不容任何国家轻易冲击稳定局势。

第三,3月31日是亚投行官方的申请入会截止日期,我相信目前台湾政府对亚投行的理解及国际政治深远影响之评估都还不足,申请做为创会会员的失利会对未来国民党选情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中国大陆直接带起区域的合作动力,整体的趋势迫使当前政府或是未来执政的政府,都必须要严谨面对两岸关系发展,不仅仅是纯粹传统的两岸关系范畴,合理的政策思维必须要跨越新时代大层面的两岸关系寻求合作共利。

林正义:两岸经过八年和缓之后会否有变化是一项挑战

美国在台湾的大选里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几乎都没有缺席过。1996、2000、2004,基本上两岸关系是比较紧张的:1996年有飞弹危机,2000年有“两国论”,2004年有防卫性公投;2016年应该不会像1996年、2004年大选的紧张,2016年的选举面临一个类似像2008年的状况。美台在2016年都有“总统”的更迭,中国大陆的领导人则是持续的。2016年“总统”选举的复杂度比2008年低,因为2008年马英九当选的可能性明显高过谢长廷;另外2008年有公投,2016年公投的议题也没有了。所以,2016年的“总统”选举,可能是比较平稳的一次。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环境,就是两岸关系经过八年的和缓之后,会不会在2016年选举时面临一些调整与改变,这是一个新的环境挑战。另外,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美中大国的关系的变化,中美两个大国已经面临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关系,或是竞争之下的合作关系,及共同处理台湾“总统”大选的问题。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因素是女性性别的因素,除了在台湾之外,在美国也有可能出现女性“总统”。

相对而言,美中台对2016年都已经有长期的心理准备,发生意料之外危机的可能性很低。除了北京有特别的运作使台海发生紧张之外,否则目前这种线性的发展,发生类似1996年、2004年危机的可能性非常小。2016年没有军事演习,没有公民投票,大家都有台湾可能政党轮替的心理准备。对美国而言,美中台的挑战只剩下两岸经过八年的缓和之后到底会如何发展。

美国的可能态度

我认为美国应该不会对九二共识特别去表态,美国对台湾不对九二共识表态应该可以容忍或接受。民进党对九二共识可以有很多处理方式,包括不提、少提或如何提,或公开反对。美国有其不希望的部分,也有希望具体表态的。它会鼓励大陆或台湾做哪些事情,它应该会希望台海两岸继续的和平稳定。这方面会持续且具体的表态,例如,两岸如有分歧要用和平的方式处理;欢迎两岸继续有对话协商,它会与经由台湾民主产生的新的领导人合作,也会积极表态任何一方都不能够改变台海的现状。

当然美国有一些不希望看到的,包括台海紧张、台海危机、两岸切断协商及交流。美国不希望因为两岸在台湾万一有政党轮替之后,习近平或中国大陆对台湾采取武力威胁。美国不希望北京因为民进党避谈九二共识,而有高压的行动。它应该不希望台湾忽略了“国防”建军;它对于台湾面临到的外交休兵可能告一段落的情况,应该也会有些推估,但美国不希望看到台湾因为政党轮替导致在外交上更加孤立。

美国从1996到现在,一直扮演台湾“总统”大选的危机处理者角色,美国希望两岸交流能够持续下去,希望两岸协商能促进持续。如果2016年民进党执政,考验民进党的智慧,中美会不会回到2000、2004、2008年美中共管者的状况,还有待观察。有一个新的状况是过去所没有的,即东海、南海都处在一个比较紧张的状态。对台湾、美国及中国大陆而言,台海相对的和平与稳定,符合三边的利益。

民进党要展现负责任的一面

再来提到台湾“总统”候选人要如何处理?刚刚提到的这些情况,对于一个相对比较弱势的台湾领导人会有较大的压力,中美关系会决定台湾的走向;民进党蔡英文做了什么事或不会做什么事已经变成相对重要,不过也反映出来相对美中之间也有它们的责任,就是尽管在东海及南海有紧张的情况,如何维系台海相对稳定?。

对民进党而言,如果执政,必须避免2000-2008年所犯的错误;而要避免这些错误,就要做些在2000-2008年间没做的事情,以提升民进党的形象。例如,它要更加的负责任,感觉它有更大的能力推动缓和与改善两岸关系,而这是可以从台湾内部做起的。例如,在“立法院”的监督条例、服贸或货贸协议,那是你在承接马英九政府所留下来的未完成的工作,民进党是否能从内部改善形象,表示你是负责任的,或表示你有推动两岸关系的能力。

另外,民进党可能要提升自己的国际视野,它不是一个台湾的在野党或久久才是一个执政党,它要将美国与中国国家的利益、国际的利益或区域的利益,纳入施政的参考,更负责任的、更高视野的、更国际性的来思考美中关系的走向。

民进党有些部分美国是不需要担心的,例如,“国防”自主、“国”防建军,就像是民进党的天然因素一样,不需要刻意强调。民进党与美国尤其是在TPP的部分,可能要面临一个考验;对于美猪、美国农业产品进口如何处理,在TPP之下台湾必须要有一些让步,这是美方观察的一个重点。

蔡英文应该要避免对中国大陆不必要的挑衅,例如公开批判或反对九二共识。既然九二共识是有争议的,不论是共同基础也好,还是一个名词也好,公开的反对或是丢到历史的垃圾堆里,这些说法都没有必要,而是将其当成一个有争议的名词去处理,甚至更进一步去了解或协寻美国如何处理争议议题的表态。美国过去在台湾与中国有争议时,有很多用语谨慎的表态,现在已不是各表一中,而是如何去各表九二共识,民进党如何去表态的问题。

国、民两党可能都会把美国因素夸大了,夸大的目的是有政治因素的。国民党夸大美国的因素要来影响内部的视听;同样的,民进党会说国民党夸大美国的因素是不实在的,那也是要告诉选民,台湾大选的结果如何,美国还是会维持台湾的稳定。美国有其责任,它的责任应该要看时间、看地点,符合美国政府本身的清楚立场的方向。在“总统”选举上,美国角色的拿捏非常重要,好在奥巴马有2012年处理台湾“总统”选举的经验,所以如何避免2011-2012年美国被质疑在台湾“总统”选举上不中立的立场,他应该会在2016年有不同的做法。

我觉得蔡英文提的现状说应该有比较多的意涵,因为现状不单是由小的一方来定义的,而主要由美国和中国大陆来定议。假如2016民进党胜选,北京应该会改变现状,改变过去2008-2014年两岸关系缓和的现状,应该会有一些紧缩的做法;经济交流不会中断,协商会有些变化。事实上,大陆有维持现状的责任,而台北也有维持现状的责任,蔡英文应该知道北京的痛点和敏感处;也应该知道美国的界线何在,美国在维持现状上也有其角色的扮演。所以,希望美国不要变成一个危机的处理者,不希望出现美中共管台湾的情况,美国的角色应该是ㄧ个提供便利facilitator,促进台湾与中国大陆有比较多的协商,让交流不会因2016年“总统”大选而受到破坏及影响。

黄辉珍:小结

第一轮的讨论,可以作几点归纳。首先,在座各位都共同确认,美国因素对台湾2016选举的影响大小、表现形式、如何对待,各有不同的见解及观察。台湾各政党也非常的重视,特别是民进党对于美国因素的影响及表现,特别的重视。

第二点,大选还有一段时间,就过去的经验来看还不是很紧迫。尤其国民党候选人尚未完成提名。所以,现在要对大选投票因素做明确判断,还有变数、难度。

第三点,相对于过去比较不一样的是,去年底九合一的选举结果,蓝绿政党显着的落差,反向的落差,民进党气势高涨,“总统”候选人提早底定,且全党无异议完成整合。而相对于绿营的气势跟团结,国民党还在持续纷争,人选还未确定。在此强烈对比下,一般预测2016再一次政党轮替可能性极高。

由于民进党对两岸关系的政策,跟中国大陆存在基本原则的对立性,造成美国跟中国大陆对民进党可能重新执政的担忧,担忧两岸关系如果没有处理好,是否又会回到对立对抗的局面,对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情势造成重大的冲击,甚至影响到区域的稳定和平。所以美国跟中国大陆高度关注这个问题,并提早作出比较明显的表态,我们可以归纳这是一种“预防性的危机管理”。中美因为预见到可能会有危机出现,所以要提早预防,希望如果民进党重新执政,两岸关系的危机不会出现或者能够减缓。中美提早一年就开始管控危机,这是大国政治的行事风格。

事实上,我们诠释上面的问题,我的看法如邓小平说过的一句话,“没有台湾问题,只有中美关系的问题”。意思是说,1949年开始的台湾问题主要是由中美关系产生的,是由中美冷战关系产生的。从邓小平的谈话,可以理解台湾重大政治变化,就会引起中国大陆跟美国的关注,甚至要共同采取步骤来处理。这是两岸关系本质的存在。

中美关系除了台海议题外,还有许多牵涉全球的问题,包括近期的中东问题、也门问题、IS问题,以及东北亚的问题、东海南海问题等等,不胜其数。所以中美关系的复杂度,冲突、对立、妥协、合作,周而复始的动态变化也会直接影响美国对台海问题的立场、判断,以及干预的力度。美国对台海问题的立场从尼克森之后,历届“总统”及政府基本原则没有动摇过,其最高原则就是“一个中国、和平解决”,以及在和平解决原则之下内含对台湾关系法(包括对台军售),即中国大陆不能片面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相对地,台湾也不能改变“一个中国”“宪法”法理基础,这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化政策。

现实的情况是:台湾不能逾越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中国大陆不能用武力解决台海问题,美国继续对台湾军售,维持台湾对应威胁的基本条件。在这种架构之下,民进党做为在野党,它有“台独”党纲,有台湾前途决议文,实质上,是反对“一个中国”政策。在此背景之下,它若成为执政党,政府的政策将如何处理党的政策,这成为民进党的问题,也产生了今天中美必须实施预防式危机管控。

今天,九二共识在绿营存在着争议,大家都很清楚,但大陆上上下下都强调九二共识的实质意涵是“两岸同属一中”;民进党不接受九二共识,名称不重要,但不接受“两岸同属一中”,如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就是,这就隐含了民进党的“台独”倾向,所以民共之间矛盾、对立、冲突是存在的,如果民进党重新执政,回避不了这个问题,就必须处理这个问题。

现在时间还早,还有磨合的空间。蔡英文主席对两岸政策的谈话,事实上已逐渐在转变,她强调“在当选“总统”之后,将在“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续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两岸之间应该珍惜并维护20多年来协商和交流互动所累积的成果。将在这个坚实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蔡以上说法,显示不会走法理“台独”路线,不会否定两岸既有交流合作局面,同时也没有再挑战九二共识。至于双方在适应调整过程中能够发展至何种地步,我们拭目以待。

当然这中间还有一个观察重点,就是今年九月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ㄧ个全球性重大事件。全球第一、第二强国“元首”国事会议,一定会对两国关系与全球议题有一个全局性的重新定位与宣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充实、成熟与定型,台湾必然无法避开其影响,民进党当然不可能脱离此一新型大国关系下全球格局的制约与影响。

接下来进行第二轮讨论。请大家对刚刚的发言再补充及再发挥。

陈一新:美国认为蔡意识形态比较重   质疑推动两岸和平稳定诚意

美国是否相信蔡英文所提出的书面资料?因为书面资料美国有点怕,当时陈水扁提出四不一没有,时任白宫“国安会”亚太资深主任的葛林(Michael Green)说这是君子协定(Gentlemen’s agreement)。但陈水扁老是转弯抹角地破坏君子协定,所以美国不太相信,口头承诺更漫无标准。即使美国可能会接受口头承诺,中国大陆也不会相信口头承诺。蔡英文与陈水扁两人的最主要差别所在是,美国认为陈水扁是机会主义者(Opportunist),比较不会坚持一定的理想,而蔡英文则是意识型态者(Idealogue),意识形态成份比较重,呈现比例上的差别。陈水扁机会主义者都搞出这么大的风波,那意识型态者难道真的有诚意去推动两岸和平稳定吗?这是大家都在质疑的地方。

2000年的问题到今年同样出现,口头承诺值得相信吗?书面承诺形同具文,陈水扁把四不一没有破坏殆尽,违反君子协定的精神。九二共识按照吴钊燮的说法,即使接受也是要有条件的,这些条件是什么?

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现状,所有现状都是变动不居的现状(dynamicstatus)。即使现在定位现状,也不能解决问题,随着时光环境的变化一定会变化,再怎么定位或白纸黑字,二十年后还是有变化。怎样让美国相信?而如何让九二共识跟什么挂勾现在还不是很清楚,有很多选项的,美国跟中国大陆很多议题的磨合,亚投行、TPP都可能决定美国对台湾施压的程度。台湾虽然比美国先申请,但台湾有可能先发后至而美国有可能后发后至,而且美中解决了这问题,对台湾加入亚投行什么身分地位,也有影响。中国大陆考虑到民进党的因素,民进党在没有表达清楚的情形下,中国大陆就让步,造成民进党什么都没做,却享受到所有的利益,这是北京最担心的。

中美可能提高共管台湾的层次

所以这个问题可能延后,美中可能先处理他们自己亚投行的问题。另外,美国对绿营会有红线,将来对蔡英文会有一些红线;对蓝营一样有红线,蓝营红线是两岸不可以太接近。例如,萧万长搞共同市场,除了基金会存在,其他几乎都没太大进展,这是红线。更不用说和平协议,台湾告诉美国三个条件:“国会”同意,“国会”支持,“国家”需要,台湾才会与大陆签和平协议。公投法降低门槛,和平协议有可能过,框架协议是大陆想要台湾通过的,但在台湾是不可能通过的。

还有美中大环境的影响,正如主席所说的,台湾无所遁形于美中大环境的影响之外,这是民进党要考虑的。台湾问题是标准的国际问题,美中共管是国际化,2004-2008的共管是属于层次较低的共管,只是锁定要求民进党不要搞“台独”问题。但是,2016年大选前两岸若是一直没有达成协议,美中共管台湾议题就会变得更为复杂,因为大环境的变化加上中国自身实力的崛起,都会造成共管层次内容提高或增加,这是民进党在处理两岸问题时要了解,因为一旦处理不当,就真的被共管。

2004-2008还不是真的共管,因为双方还是有一些底线,美国国务院官员说不提台湾关系法是真的不提吗?我认为不太可能。台湾关系法可能会提,但其重要性是否会降低,也是值得台湾考虑的。一旦降低,在民进党执政时期美国曾经二次否认台湾关系法有约束美国派兵保护台湾的承诺,认为如果台湾挑衅,美国没有必要派兵驰援台湾。这里面显示台湾关系法弱化的可能性,这是不能不面对的事实。如果民进党执政又没有提出合理合情合法的交代,对两岸关系提不出正面的交代,不无可能造成台湾关系法的进一步弱化。过去几年已经有弃台论出现,弃台论就是已将台湾关系法搬出台面,所以台湾关系法弱化是否会给台湾带来不可测的危机,这是民进党在提高国际视野上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蔡英文访美算是成功吗

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2-4日拜会白宫“国安会”与国务院官员、华府智库,并在“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CSIS)发表演说。她自认此行相当顺利,幕僚却认为非常成功,但从她演说内容与问答表现来看,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检讨。

在这场名为“台湾迎向挑战--打造亚洲新价值的典范”的演说中,蔡英文承诺建立具有一致性、可预测且可持续的两岸关系。

她在演说中表示,“近月来,我已表达并多次重申对维持现状的立场。我坚信,这符合各方的最佳利益。”她说,推动两岸政策必须超越政党的主张,并包容不同的意见,而台湾内部已有了广泛的共识,就是维持现状。

其实,大多数台湾人民支持的“两岸现状”是马政府七年努力的结果,人民要维持的也是这个结果,不是2008年5月以前的“两岸现状”。

更重要的是,她好像忘了自己在民进党执政期间曾多次扮演破坏两岸现状的角色。因为她的阻止,本来有意召开国统会与接受“九二共识”的陈水扁“总统”,才决定收回成命。

陈水扁领导下的台湾后来犯下烽火外交、两岸互信跌至谷底、台美关系连带受损,以及因废统而带来“迷航之旅”等一连串的政策失误,蔡英文恐怕难辞其咎。

在演说中,她将民进党八年在两岸关系的困境,巧妙地包含在“两岸之间应该珍惜并维护二十多年来协商和交流互动所累积的成果”这句话中,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对她曾扮演的角色忘得乾乾净净。

令人怀疑的是,她既然全盘否定马英九的政绩,也不接受“九二共识”,却又高举“维持两岸现状”,作为她在大陆政策的核心政见,岂不自相矛盾?

她在演说中承诺将建立具一致性、可预测且可持续的两岸关系,未免过于一厢情愿。首先,两岸若无坚实的政治基础,就不可能建立制度性的对话、沟通与谈判机制,更不用说增进与中国大陆有原则的互动。

其次,既然她有意亦步亦趋地追随华府与东京,剑指北京,恐怕大陆对民进党的敌意会更进一步加深,而不利两岸关系。

两岸关系不可能是单向进行的,而是双向的。在陈水扁时期,台湾只知亲美,虽想与大陆交往,却苦无沟通管道,更因拒绝接受“九二共识”而不存在两岸政策基础。未来蔡英文若是执政,情况比起当年,也不遑多让。

第三,在国际贸易方面,她说台湾对参加TPP有迫切需求,希望至少能参与第二轮协商。问题是,除非美国准备与大陆对抗,否则在台湾参加TPP的过程中,要排除北京因素的介入,可能不太容易。

尽管她的演说陈义很高,但却提不出具体可行的办法,加上在询答期间一再回避“维持现状”及“九二共识”的问题,还要提问者好好看她的演讲稿,难怪不少华府智库学者专家都大摇其头,认为她的演说是一场内容空洞甚至失败的演说。

在蔡英文4日访问美国国务院后,国务院发言人表示双方进行了一场“具建设性的交流”(constructive exchange)。问题是,为何美方会这样说?

亚太副助卿董云裳上月21日提出期盼与蔡英文有一场“有成果的交流”(productive exchange)。显然,无论在层次上或意境上,“有良好结果的交流”都比“具建设性的交流”高了一级。

就英文字面意义来说,“具建设性的交流”通常意指有助益的交换意见,意为双方的交流有助于增进彼此的瞭解。

至于“有良好结果的交流”,则特指创造性的交换意见,意为双方的交流对彼此在相关问题上的立场与认知都具有创造性的推展。

值得她高兴的是,美方没用“坦率的交流”(candid exchange)来形容蔡英文国务院的拜会,因为在外交用语上,坦率的交流就是各说各话、没有交集,甚至涉及争锋相对的相互抨击。

由此观之,蔡英文这次访美之行,最多只能说是顺利,谈不上成功。

郭正亮:蔡英文提维持现状是一种让步

我觉得未来的大势确实受到两大国影响,未来如何互动确实影响到对台湾的判断,例如亚投行美国是否会参加?日本会参加吗?让美国重返亚洲吗?美国在南海跟中国有这么大的冲突,所以中国另起炉灶,搞一带一路,这有解吗?美国TPP也是另起炉灶,它不愿让中国制造外销的模式掌握世界。这些局势都在发生中。所以,很多民进党的朋友会觉得,美国跟中国会这么快达成对台湾的共识吗?

事实上,民进党提出维持现状本身就是一种让步,因为马英九讲不统不独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国民党本来就不是统派政党。可是民进党真的是独派政党,当民进党讲维持现状,“台独”党讲维持现状就形同不独,隐含不会独的意思。

另外,现状的内涵由谁决定?显然大国能够决定的分量超过台湾,现状的内涵不是台湾单独可以决定的。所以蔡英文提出全力维持现状就隐含这两点让步的意义。她的发言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句话:第一,我不是陈水扁,是稳定的领导人;第二,九二共识就是国共共识,所以我不会用那个字眼;第三,我要全力维持两岸现状。

这对民进党而言已经放出让步的讯息,只是北京认为这样的让步不够。马晓光提出回应,希望能够维护两岸的政治基础,可这词很难回答。这应是良性互动的开始,民进党怎么可能接受九二共识?怎么可能接受一中?民进党如果接受了就不是民进党了,台湾就会产生另外一个“台独”政党,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因为政党政治的本质是有社会支持者。这不是民进党的问题,而是社会有这样的支持者。

另外,以陈菊高雄市为基础,推动跟大陆的交流。但比较遗憾的是大陆用九二共识来卡这件事。之前这并不是问题,去年陈菊去天津,大陆当局也没有要求她要讲九二共识;赖清德去上海也没被要求如此;现在通通政治化了,这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民进党有13县市愿意用高雄模式跟大陆交流,强调维持现状,形同不会搞“台独”,而且蔡英文很稳健,也是朝这方向走。事实上她很久没有公开否定九二共识,她也让人知道她是稳健的候选人,如果她当选,她就会这样做。

当然我也同意,政治不是她一个人,她是代表民进党,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也包括民进党所有行为,一定有很多现象北京还会解释成“台独”,这是很难避免的,这在当选之后一年内,恐怕无法解决。不过如果在一年内,民进党要全部调成这基调,领导人应可以做得到,至少13个县市长包括党内前辈应该也没有问题,至于民进党各个“立委”言行,我不敢打包票。

所以接下来的互动,如果以我之前的判断,中美之间的角力,我认为民进党有很多人并不像陈一新教授看得这么乐观,所以民进党会有一些人认为美中不会达成针对台湾的明显共识。我也认为民进党会做出自我行动的节制,这是负责任的态度。

至于两岸的真正基础是什么,现在没有办法谈,因为快要选举了,很多行为北京很容易将其政治化。例如大陆绝对不会让蔡英文访问大陆,以免影响国民党选情。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可能要现实一点,至少蔡英文所做的声明,是愿意继续维持并扩大地方交流。若她执政,我相信一定会继续维持这样的态势,北京接受与否则是另一回事。

如果北京将政治基础看得如此重,它确实有可能会做一些让两岸关系恶化的行为,例如惠台措施可能会消失,21项协议不至于废止,可是行政措施可能会停止,甚至会有外交上的作为等等。但是回归到解决问题的本质,这样能够解决两岸问题吗?如果民进党当选的机率很高,而愿意节制自己的行为,又要维持现状,逐渐用一些具体方式表现自己的诚意,大陆恐怕要好好考虑如何面对。

第二点就是民进党对中美关系的判断,可能跟陈一新教授不太一样。他们认为中美之间的矛盾很大,包括亚投行、TPP,还有重返亚洲这些议题。美国会这么轻易在台湾议题上让步吗?如果民进党愿意节制自己的行动,表达不独的行为主张,我认为美国接受的可能性很高,接下来还要看具体的美国跟北京九月的互动。

刘世忠:台湾的历次大选  美国都不会缺席

第一点RichardBush说过,历次台湾“总统”大选美国从来没有缺席,会直接间接公开私下表达看法,而且手段层级也不同,包括2011年那次是用媒体放话的方式,1996年是派航空母舰,2004年最后一个星期判断不是宋楚瑜就是陈水扁,而且陈水扁的机率比较高,之前就有让陈水扁保证四不一没有里面的三不,2004年更是危急,因为差距很近,2003年陈水扁丢了一个公投,民进党跟小布什政府沟通后,将公投题目做修改,也算是危机处理。2008年的局其实已经很清楚了,民进党败选倒也不是因为公投,美国官员出来批评,也不是谢长廷能控制的。这模式会跟2016年有点像,不管国民党的候选人是谁,都无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因为马英九还在位。所以我觉得,每一次大选,老美出手的做法有非常隐含的、私底下的,也有直接下重手的。对民进党的部分是2004年那一次,2012年那次也算是下重手。所以不同的“总统”大选,老美会看状况。

老美表态的方式、强度,到底对台湾的大选有多大的影响?有几个因素要纳入考虑:第一,蓝绿候选人的差距。我们看过去五、六次的大选,2004及2012年差距是比较近的,老美是下重手,中间涉及的因素是因为民进党的沟通不够好,是因为民进党一开始丢出的东西让老美不信任。2003年有些外交的斡旋,2012年可能是沟通不够,所以老美的动作是很重的。2000年那次,我个人认为民进党跟老美在选前沟通、希望老美的出手不要影响民进党的胜选,陈水扁的沟通是成功的。他的做法是承诺不会做那三件事情。所以2000大选前一星期美国官方的讲法是说美国支持一星期之后台湾透过民主程序选出来的“总统”。如果那时候老美的说法是像2011年9月美国对陈水扁是不放心的,宋楚瑜就当选了。所以回顾历次“总统”大选,老美出手的强度、方式、层级、出手的内容都不同,民进党要做一个完整的回顾。

所以将这东西放在2016年,小英也经历2011年包括她访美之后被美国官员透过金融时报出手,后续还有美国一连串的高级官员访台、免签证宣布等等,很明显的老美有出手助选。2016年会不会发生同样的状况,民进党都在了解整个状况,也不会将它等闲视之,也不会认为赢面较大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反正老美怎样出手就算下重手也不至于影响到3%或5%以上。

不管怎样,选前三个月也好,一个月也好,民进党应该会在对美这部分做很多的沟通,甚至于必要的一些政策上的铺陈或说法上的调整。评论老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刚刚我提的那几个标准,特别到最后蓝绿的差距,蓝绿候选人议题的设定,老美出手的时候你怎么化解或定义,这牵涉到选战的操作,老美表态的方式。

如果2016老美表态的方式又是下重手,而且背后很明显有北京的操作,我觉得对民进党未尝不是个机会,将它转化成美中联合起来压迫台湾人民民主选票的选择。但我不觉得民进党需要如此做,因为这会伤害到美国,美国说从来不会听北京的话的,美国对民进党的表态一定是美国自己国家的利益,并不会承认是受到北京的压力。

最后一点,回到这个局,这是ㄧ个美中台三边五造的局,华府、北京、台湾,台湾部分是台湾选民、国民党、民进党。这是台湾的选举,外界一直在说,给民进党压力,给蔡英文压力,可以让台湾人民接受,美国可以满意,北京可以不反对,国民党的攻击无效,能做到这四个players,可以满足的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些美国朋友也觉得不可能。

现在民进党有一个立基,在人民部分,在民调部分现在是赢的,特别是国民党的候选人是谁还不知道,所以对蔡英文,对民进党而言面对这四个players要找到最好的胜选的立基点。顺了台湾人民有可能会得罪北京,甚至华府不高兴,可是过度的迎合北京又逆了多数台湾人民的看法。所以过去这一年多来太阳花,一些公民团体,对于马政府的做法上的反弹等等,我觉得民进党可以做到很不错的状况,继续维持一个获得台湾人民多数人的支持的优势。

第二,在美国的部分,做一定程度外交的努力,包括提出更明确的strategic reassurance,口头或书面的保证函是ㄧ定要提出的,还要搭配一致性。其实,美国对陈水扁有一些不谅解的地方是他不够一致,变来变去,蔡英文在这部分相对是consistence。不管外界认为她是哪一种意识形态都是ㄧ致的,类似以前陈水扁给美国的印象,给老美更清楚的战略保证,言行的一致性,具体的行动纲领,其不止包括两岸关系,还包括台美的关系。

台美的关系还有很多层面,不是只有中国问题,还有台美的经贸、军事、“国防”、政治关系、国际参与等等;希望台美关系是全面性的,而不是限缩在九二共识、民进党的替代共识是什么框架等。所以我觉得,对蔡英文来说,对这四个players能够争取到两个players的支持,至少不要再出重手,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国民党是对手,它绝对不希望民进党赢,也不要期待国民党或共产党一定会相信,就算蔡英文接受一中的框架,北京的说法还是听其言观其行。不过,不管如何,先将台湾选民跟美国这部分用最坦承的态度,最有效的方式做好沟通跟说服,当然也不要刺激对岸,确保胜选的优势可以维持到明年1月16日。

刘复国:三点呼应

在这结论部分,我对刚才讨论作三点呼应。

第一点,不管是民进党、国民党或是中国大陆,其实他们对于台湾选举的情形,主要是在看(特别是民进党)对外政策上的调整。目前的两个导向:一是为了赢得大选的考量,二是被外在的形势要求,要考虑到执政以后其内外的考量。所以说两个考量的基点不一样:如果为了大选,第一个考量最重要的是选民的反应,民调看起来似乎会持续影响民进党在两岸关系政策的调整,但要赢得大选跟将来要执政有一个共同点,首先,就是要对外确认能够维持两岸关系稳定,其次,就是老百姓对政策或未来的政府要有足够支持度,毕竟民心的向背具有最大决定力量,北京跟华府对未来政府的认同,以及接受的程度也是相当重要的。当然,对政治人物而言,赢得大选是最优先。在这样的情况下,民进党要塑造完全满足相关五造(台湾内部蓝绿第三势力、北京、华府),恐怕不太容易。所以在选举策略思考之下,它可能在某种程度会有一个优先顺序。在最大的优先顺序考量之下先赢得选票,又可能回到关键点:在选战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蔡英文对两岸关系可能会有些转变,以掌握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表态可能会一直调整。我认为民进党到选前不会有一致性的、稳定的政策宣示,蔡英文在访问美国时的说法,到选举的时候可能会再作进一步调整。尤其国民党推出洪秀柱参选“总统”,民调如果逼近时,民进党将被迫需要做出一些回应。

第二点,必须要特别提出的是,在我们的讨论议题里面,没有特别注意到中国大陆对美国所进行的游说施压,因为随着情势的转变,民进党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大陆现在更加强对美国的游说工作,这点多少会有影响。六月中旬中共军委副主席范长龙访美的军对军交流、六月底中美的战略暨经济对话、九月份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是访问,都会将台湾问题提上议程。

第三点,我们周边的大环境在改变,亚投行的成立就是ㄧ个非常明显的例子,还有一带一路的发展。这在台湾感觉好像是两件不相干的事情,可是在中国大陆积极推动以后,会造成中日之间、中美之间,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逐渐改善。这些关系改善以后,如果民进党对中国大陆的态度仍然用传统的想法或原先立足点,将会对台湾或两岸关系发展产生极为不利影响。这显然回归到正义兄提的,民进党国际事务的出发点似乎只是从台湾内部的考量和台湾民间的反应观点。因此这些能否跟周边的形势做密切的结合,恐怕是ㄧ个比较严峻的考验。其实这段时间,大家都在区域里谈的是亚投行跟一带一路的结合效应,其格局恐怕是空前的大规模,对结构性的改变是有非常强的力道。因此,我认为,不仅仅是民进党,甚至连国民党现在都必须严肃的面对亚投行、一带一路整体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做出适当与正确的回应。

我特别用结构性的发展做一个结论,也就是说明年在台湾会有一个新的经验,我们会有一个新的政府,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冲击到台湾整体的发展以及影响两岸关系的动向。

林正义:两岸关系起起伏伏   总的态势是向前进

我觉得2008跟2016年ㄧ样,包容是包容好与坏,包容进步文明的部分,有时候不进步不文明的部分也需要去包容,分歧的部分当然更重要了。从1993年开始,两岸关系有密使的谈判,有93协议,一路发展下来,尽管到最后有台海危机,有“两国论”,有民进党的执政,又失掉执政,不过总的来说,两岸关系还是前进的比较多。我相信2016年蔡英文应该是无意要两岸关系倒退,不过尽管她有这个意愿,也不完全由得了她。很大的部分还取决于习近平或中国大陆。但2016年还没有成定局,到选举前一刻都可能还有很大的变数。2004年有较不幸的319枪击事件,然而不管如何,舍去那部份,两岸关系总的来说,还是前进的,当然希望北京不要让两岸关系倒退。

台湾内部,相对来说,蔡英文还是比较冷静且有能力处理两岸关系的“总统”候选人。在包容部分,在台湾部分要包容,对于九二共识两岸实际上是有分歧的,但重要的是对分歧部分要妥善处理。我相信民进党在延续国民党东海及南海的政策部分有极高的可能性,其实北京不需要担心民进党执政会有太大的改变。

如果2016年台湾“总统”大选可以同时不要让中国大陆及美国紧张是最好的,但如果不能兼得,蔡英文应争取美国的支持与默认为最优先,应视其为努力目标。因为美国的支持与默认对台湾内部选举是一个基本要件,不要让类似2011年9月美国“国安会”官员的谈话再度出现,我想这部份的可能性已降低很多了,不过美国总是有其利益所在。在未来,2015年9月中旬以后,习近平到美国访问,除了二战结束70周年之外,对日本,对台湾内部,或台湾内部“总统”选举,中美之间要有共同的协调与关切,应是习近平最主要的任务。

从某种角度而言,习近平面对民进党已有很多的优势,过去中国领导人一上台即要处理这个问题,但习近平不需要。对于习近平而言,民进党的“总统”候选人相对是比较温和的,不是一个典型的政治人物,不是激情、煽动的,会挑起两岸紧张的候选人。所以两岸关系总的而言是前进的,当然有些许倒退,但不要让这倒退太严重。

黄辉珍:座谈会结语

现在距离选举还有半年时间,大家将相关的重要问题提出来讨论,考虑到自己,也考虑到对方,让不同意见的各个方面,互相理解、调整、完善,未尝不是从思想上对2016大选可能产生巨大变化的预见、防范与应对。

这段时间以来,美国的学者、智库、退休官员一些讲话,或中国大陆方面的表态,也对民进党与蔡英文主席相关的两岸关系政策看法产生明显的变化,一定程度缓和了对立情势;而且我们也看到了民进党及蔡英文本人虽然没有正面接受九二共识,但口头上也没有再反对或批评九二共识。蔡英文强调维持现状,相对于过去的民进党,是明显调整了。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来,美国、大陆、民进党三方的立场折冲,也许结果并不必然悲观,而且很多积极正面的事情是在互动交锋实践中辩证发展出来的。各位均是美国与两岸关系议题的专家,今天贡献专业卓见,对缓和、改善2016台湾大选政治影响应有相当正面的帮助。

今天的座谈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评论员简介:

黄辉珍:台湾政治大学法律系毕业,美国华府国会运作研究;曾任“国家”政策研究中心执行长、《中央日报》发行人兼社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工作会主任、中华文化复兴总会秘书长、“行政院新闻局”局长、“总统府国策顾问”、“行政院政务委员”等;现为台湾综合研究院董事长。

林正义:政治大学外交系及外交研究所毕业,美国维吉尼亚大学政府及外交系博士;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所长,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国安会”谘询委员等;现为“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研究员。

陈一新:淡江大学外文系法文组学士与美研所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哲学硕士与博士;曾任第三届“立法委员”、外交委员会召集人、“国防”委员会召集人、“立院”新党党团召集人、任务型“国大代表”、淡江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现为淡江大学美洲研究所教授。

郭正亮: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学士、社会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博士;大学期间参与学生运动,并曾任学运刊物《南方杂志》总编辑。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回台后,曾任东吴大学政治系副教授、《中国时报》主笔,民进党文宣部主任,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立法委员”,“行政院体委会副主委”等;现为中国文化大学国际企业管理系副教授、美丽岛电子报副董事长。

刘世忠:东吴大学政治系毕业、淡江大学美国研究所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政治学博士班研究、美国华府智库布鲁金斯研究院─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访问学人;曾任“外交部”研设会副主委、“总统府”谘议、民进党国际事务部主任、英文台北时报政治专栏评论、“新台湾国策智库”执行长等。

刘复国:英国赫尔(Hull)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访问学者,美国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访问学者,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访问学者,中国南海研究院访问学者,澳门大学政府及公共行政系访问教授;“外交部”研究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现为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政治大学安全研究中心执行长等。



    进入专题: 美国因素   台湾大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101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