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论黄金与经济自由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914 次 更新时间:2015-06-29 21:30

进入专题: 金本位   货币   信用  

格林斯潘  

编者按: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不管我们能找出多少原因,其中有一条是肯定不会被错过的,那就是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发行了太多货币。你可能万万没想到,就在40多年前,格林斯潘还是通胀政策的极力反对者,金本位制度的突出捍卫者。下面是格林斯潘发表于1967年的文章,今天读来,实在令人唏嘘。

论黄金与经济自由

集权主义者分为很多类,但各种各样的集权主义者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疯狂仇视金本位。他们似乎觉得——也许比许多坚持无为而治的自由主义者更为敏锐地感到——金本位和经济自由相互依存不可分离,金本位是无为而治的工具和手段,两者缺一不可。

为了探寻他们对金本位敌视的源头,有必要先理解一下黄金对一个自由社会的作用。

所有经济交换都有一个共同的分母,那就是货币。正是货币这种商品充当了交易媒介,在市场经济里为所有市场参与者所普遍认可,作为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支付手段。因此,货币能够用作衡量价值的标准和作为储存价值的手段。

这样一种商品的存在是劳动分工的前提之一。如果人类缺乏这种被普遍认可为货币、能够衡量客观价值的商品,那我们不得不回到原始社会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或者将被迫回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中去。一句话,我们将被迫放弃劳动分工带来的巨大优势。再者,如果人类没有储存价值或储蓄的手段,那不论是长期计划还是远期交易都无法实现。

然而在任何一个经济体系里,能够被所有市场参与者所共同认可的交易媒介并不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它们必须满足一些客观要求。

首先,交易媒介需要有耐久性。在贫瘠的原始社会里,麦子的存放时间也许让它足以胜任交易媒介的角色,因为所有的市场交易都只发生在收获季节,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多余的价值或财富可以储存到来年。

随着原始社会的生产力越来越发达,社会越来越开化,人类就需要考虑如何储存价值了,于是能够用作交易媒介的商品一定要有足够的耐久性,通常情况下就是金属。

人类之所以选择金属,还因为它们具有同质性和可分割性:只要重量相同就没有区别;而且无论重量如何,都可以被弯曲和塑造成形。其他珍贵的商品,比如珠宝玉器之类的,既不具备同质性,也不具备可分割性。

第三个要求也是更重要的:选择作为交易媒介的商品也必须是一种奢侈品。人类对奢侈品的欲望从来没有止尽,奢侈品的市场需求总是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因此奢侈品也总能获得市场参与者的认可。

在食不裹腹的文明阶段,麦子是一种奢侈品,但是在更为繁荣的社会里麦子就成了普通商品。香烟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被当作货币使用,但是在二战后的欧洲它们曾一度被用做货币,因为它们是当时的奢侈品。所谓“奢侈品”,是指拥有稀缺性和高价值。高价且要便于携带,比如一盎司黄金就足以买下半吨生铁。

在货币经济的早期发展阶段,有着为数众多的商品满足上述条件,所以会出现多种交易媒介并存的现象。不管怎样,总有一种商品会脱颖而出,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所接受,从而逐渐取代所有其他交易媒介。

作为个人,人们会优先选择为大众所广为接受的商品作为储存价值的手段,这反过来促使了这种商品为更多人所接受。转变过程渐次进行,直到最后,那种商品会成为最终的单一交易媒介。

单一交易媒介的使用相比多交易媒介会有巨大优势,理由与货币经济相比以物易物经济的优势相同:让市场交易可以在一个无与伦比的更大规模进行。

至于单一交易媒介是黄金、白银、贝壳、牛羊,还是烟草,则要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情况。实际上,以上所有这些商品在历史上都成为过交易媒介。甚至在本世纪,两大金属——黄金和白银——都还被用作国际性的交易媒介,而黄金正逐渐取代白银。黄金,因其兼具艺术性、实用性与稀缺性的缘故,相比所有其他交易媒介有着显著优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黄金实际上成为了单一的国际性交易媒介。但是,如果所有的商品和服务都以实物黄金进行,那大宗交易的支付就会非常困难,从而将限制国际劳动分工的细化。因此,货币经济的一个合乎逻辑的发展就是银行和信用系统的出现(银行券和银行储蓄),银行发行纸币作为黄金的替代品,而纸币可以兑换成黄金。

一个建立在金本位上的自由银行体系能够根据经济的发展需要而扩大信用,从而创造银行纸币(货币)和储蓄。银行承诺向储户支付利息,从而吸引个人黄金持有者把手中的黄金存放到银行(换回支票)。

因为很少发生所有储户同时提取所有黄金的现象,所以银行家只需保留一部分储蓄作为准备金即可。这使得银行家能够贷出的黄金要多于银行实际的黄金储蓄(他声称拥有的黄金而不是实际拥有的黄金储蓄)。但是,银行家也不能肆意放贷:他必须精确计算贷款和准备金的比例,以及评估他的投资风险。

当银行创造出的金钱/黄金实现了盈利时,企业家会迅速偿还贷款,然后银行就能继续创造新钱。但是,如果企业用银行贷款进行的投资陷入了亏损,企业无力偿还债务,银行家就会发现银行的未偿还贷款超出了实际的黄金储蓄,于是他们就开始限制放贷,通常的做法就是提高贷款利息。

银行的这种做法将限制新的投资,将要求现有的借贷人进一步改善盈利水平以获得银行的贷款。因此,金本位下的自由银行体系起到了稳定经济和防止经济过热的作用。当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接受黄金作为交易媒介,一个不受阻碍的自由和国际性的金本位会促进世界劳动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并增进国际贸易。

而且,即便各国都有各自的交换单位(如美元、英镑、法郎等等),当所有这些交换单位都以黄金来定义时,各国的经济就成为了一体——只要不设置贸易壁垒和资本流动障碍。各国的信用、利息、价格水平将趋于相同。

例如,如果一国的银行太过随意地创造信用,该国的利息会随之降低,从而导致储户把他们的黄金转移到他国银行,因为他国的银行给出更高的利息。这会立即导致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国家的银行陷入准备金不足的危机,导致他们紧缩信贷规模并再度将利息提高到他国的水平。

迄今为止,人类还不曾实现过一个彻底自由的银行体系和彻底的金本位制度。不过在一战之前,美国(兼之大部分文明世界国家)的银行体系都建立在金本位之上,即便政府偶尔有所介入,整体上还是相当自由的。

由于过度扩张信用的缘故,银行会间歇性的出现放贷规模超出准备金承受极限的地步,于是利息会在短时期内突然升的很高,银行会突然收紧银根,而经济则会陷入一阵突如其来的,却又是短暂的衰退——与1920和1932年的大萧条相比,一战前的经济周期现象要温和得多。

正是有限的黄金准备金阻止了经济的过热和商业活动的继续,从而避免了经济陷入一战后的那种漫长而痛苦的大萧条。经济在经过了一阵短暂的调整时期后,会迅速以更健康的姿态恢复发展。

不幸的是,经济的这种自愈过程却被诊断为疾病,干预主义者们认为,如果是货币的流动性不足(银行准备金不足)导致了经济衰退,那为何不寻找一种方法来为银行补充流动性,如此银行就不用再担心准备金问题了!如果银行能够无限创造信用/贷款——银行声称拥有的黄金——经济岂不是就永远都不会陷入衰退?

于是联邦储备系统就在1913年出现了,它由十二家地区性的储备银行组成,名义上由私人银行家所有,但实际上都是由政府发起,政府控制,并得到政府的支持。这些银行主导的信用扩张在实际上(虽然没有法律明文规定)是以联邦政府的征税特权为后盾。

技术上讲,美国依然是金本位国家;个人依旧可自由拥有黄金,而银行也继续以黄金为准备金。但是从1913年起,除了黄金之外,美联储创造的信用(纸币准备金)也能用于法定的支付手段,起到了法定货币的作用。

1927年,美国经济陷入了一次温和衰退,美联储及时出手创造了更多准备金,希冀能先发制人,阻止银行业可能面临的准备金短缺困境。不管怎样,一个更为严重的灾难则是美联储企图救助大英帝国,英国的黄金在不断流向美国,因为他们的央行英格兰银行拒绝顺从市场指示而提高银行利息(政治上不可行)。

美联储行动的理由是:如果能向美国的银行注入足够多的流动性,美国的银行利息就会下降到与英国的银行同样的水平线,从而阻止英国黄金的外流,大英帝国也就不会蒙受被迫提高利息的耻辱了。

美联储的确成功了,英国的黄金的确不再流向美国,但付出的代价却是摧毁了全世界的经济。美联储向经济注入的流动性很快涌向了股市,引发了一场空前疯狂的大牛市。

姗姗来迟的美联储的官员们试图慢慢收回流动性,并终于成功让过热的经济刹住了车。不过为时已晚,等到了1929年,过度投机的势头已经太过迅猛,美联储的紧缩政策让市场一下子失去了流动性,随之沮害了市场的信心,结果造成了美国经济的崩溃。

大英帝国的局势更加糟糕,而且她不是吞下先前种下的所有恶果,而是选择在1931年全面放弃了金本位。英国的做法撕碎了市场仅存的一点信心,掀起了一场席卷全世界的银行倒闭浪潮。全世界就这样迎来了1930年代的大萧条。

差不多十多年前出现了一种历史论调,集权主义者们声称大萧条由信用崩溃引起,而金本位要为信用崩溃负主要责任。他们认为:如果没有金本位,英国在1931年放弃黄金支付就不会引起全世界的银行倒闭。讽刺之处是,我们自1913年起就不能算是金本位了,而是一种所谓的“混合金本位”,即金汇兑本位;然而他们还是把过错算到了黄金头上。

不过,不管反对金本位的集权主义者们来自何方,就算是声势越来越浩大的福利国家的拥护者们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微妙潜台词:他们意识到金本位与政府长期赤字财政不兼容——福利国家的典型特征。

若把他们的学术术语层层剥离,福利国家不过是一种政府从社会有生产力的那一部分人手里强行征收财富,用以支持自己一系列福利计划的制度。

政府征收财富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征税。但是福利主义者很快就意识到,如果他们希望得到选民的认可,希望得到政治权力,那增税一途势必不可行,于是,他们唯有诉诸于大规模的财政赤字这一条路可走,也就是说,通过举债,通过发行政府债券才能支持大规模的政府福利支出。

而在金本位下,经济能够承受的信用扩张程度由经济的有形资产规模所决定,因为所有的信贷工具最终都会由有形资产作担保。但是国债却没有任何有形资产为保证,唯一的担保就是政府承诺用未来的财政收入来偿还。而且它还无法轻易被金融市场所消化,庞大的政府债务只能以比银行更高的利息向公众兜售。因此,在金本位下,政府赤字运营的能力受到了极大限制。

对福利主义者来说,放弃金本位等于放开了政府的手脚,让政府能够利用银行系统作为无限制信用扩张的手段。他们用国债的形式创造了大量纸币——通过复杂的步骤——银行用国债取代有形资产,把国债视为实际的储蓄,比方说就好似先前的黄金储蓄一样。国债或银行存款的持有人相信他们手中拥有的是货真价实的资产,而实际上银行账面上的资产要远远多于实际资产。

供求规律永远正确,当货币的供应超出了有形资产的供应,物价就一定会上涨。于是,社会有生产力的成员所积累的财富的价值就会在无形中蒸发。当人们终于算清了这本经济账,就会发现蒸发的财富结果都掉到了政府口袋里去了,被政府用于福利或各种各样的其他目的,而政府采用的手段就是发行国债+银行的信用扩张。

没有了金本位,人民就失去了保护自己的财富免遭通货膨胀掠夺的手段。再也没有价值的安全避难所。就算有,政府也会用行动让这个避难所变得不合法,就像美国政府宣布个人持有黄金不再合法那样。

如果所有人决定把所有的银行存款都兑换成白银或黄铜或任何其他商品,并拒绝接受支票付款,纸币就会很快失去它们的购买力,而政府创造出来的银行信用也会变得一无是处。福利国家的经济政策必然会是让有产者没有任何办法保护自己的财产。

这就是集权主义者反对黄金的深层原因。国债就是抢劫,而金本位作为私有财产的保护神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如果理解了这一层,就不难理解这些集权主义者反对金本位的癫狂了。

    进入专题: 金本位   货币   信用  

本文责编:郑雷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学人与经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997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