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2006年的美国中期选举被看成美国选民对共和党政府伊拉克政策的公决,民主党的胜利被认为是对布什政府现行政策的否定,因此,布什政府包括伊拉克政策的内外政策将面临调整。就中美关系而言,选举结果影响有限,不至于改变中美关系大局。不过,这次选举虽然改变了美国政局和某些政策走向,但美国主流政治中间偏保守的性质并没有改变。
在2006年11月7日的美国中期选举中,民主党大获全胜,不仅如舆论预期的那样以较大幅度的胜利(净增29个席位)夺回了众议院的多数席位,而且以51席对49席的优势幸运地获得了参议院领导权。在地方政治中至关重要的州长角逐方面,民主党也收获颇丰,以28席对22席占据优势,两党的州长席位与选举前正好反过来。美国政局为之一变,未来美国政府的内外政策动向引人关注。
民主党胜利的原因
美国媒体和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次中期选举事实上是美国选民对共和党政府伊拉克政策的公决,民主党的胜利被认为是对布什政府现行政策的否定。因此在选举结果出来后,人们一般预计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政策将面临重大调整,甚至包括对以色列政策和中东民主计划在内的整个中东战略都可能发生变化。
毫无疑问,伊拉克问题是这次选举的一个焦点。2003年4月9日,当美国军队仅用20天时间就占领巴格达、迅速摧毁貌似强大的伊拉克军队时,美国民众与布什政府一样沉浸在征服的荣耀感中。但是,随着美军占领伊拉克后的局势日益混乱,美军伤亡日增,爆炸和仇杀的血腥画面不断出现在美国人客厅中的电视上,美国民众的情绪开始发生变化。由于布什当局找不到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萨达姆勾结基地组织的证据,民主党人开始质疑布什发动战争的理由,并开始追究政府情报失误的责任;阿布格莱布监狱和关塔那摩基地虐囚事件的曝光,损害了美国的道德形象。关键的变化出现在2005年10月,当美军死亡人数超过2000人后,民意风向标开始改变,对战争和布什本人的支持曲线持续下滑。到中期选举前,美国民众对伊拉克战争的支持人数已经低于反对人数,《今日美国报》与盖洛普民调显示,60%的美国人认为“不值得”在伊拉克打仗;55%的美国人认为伊拉克局势“已经失控”,①而布什的支持率因此降至35%。伊拉克问题上美国民意的波动给人们的启示是,美国的民意是非常“水性杨花”的。在战争问题上,当政府刚发动战争并且初期进展顺利时,战争政策容易得到人们支持,但是一旦损失巨大且时间较长时,则民意一定发生对政府不利的转变。
从整个选举进程看,共和党的失败还有其他原因。首先,这次选举是美国选民对布什总统本人过去6年执政的公决。据一项选情调查,60%的民众不满意布什的任职能力,大多受访者认为美国正处于“极其错位的轨道上”,经济越来越糟。②在2005年9月“卡特里娜”飓风发生后,布什当局处理不力,既无效率又相当冷漠,导致包括共和党支持者在内的很多民众的不满;“9·11事件”后,布什当局借《爱国者法案》,未经法院允许对某些公民进行电子监听;另外,甚至因政见不同而故意暴露美国情报人员身份,造成“情报门”事件。这导致美国的自由派人士特别是知识分子担心政府滥用职权,减少美国的自由和社会开放性,而相对高的自由度和社会开放度一直被认为是美国成功的重要原因。
在投票选举众议员时,超过1/3的选民至少有部分因素是为了反对布什。对布什在总统任期内表现不满者占选民总数的近6成。对国会的表现感到满意的选民只有37%。另外,分别有22%和29%的选民对国会共和党领导人和布什政府的工作表现“感到生气”。美联社对此的解读是,对此次中期选举共和党的失利,布什政府要承担的责任大于国会共和党领导人。
其次,在投票站出口进行的调查显示,人们对政治人物的丑闻不能容忍也是共和党失败的重要原因。今年以来不断披露出来的共和党议员的腐败和政治丑闻,对共和党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民调显示,41%的选民非常关注政府腐败与丑闻,并以此为投票依据。③从多名共和党议员涉嫌“超级说客”阿布拉莫夫的贿赂案,到共和党议员马克·福利向在国会实习的中学生发送性骚扰电子邮件,这不但使经常在中期选举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中间选民在投票时转向支持民主党,也引起很多共和党选民的反感。④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1月7日所做的出口民调,42%的选民表示,最影响他们投票决定的是候选人的廉洁和道德问题。
第三,民主党的政治动员比较成功。过去6年,共和党同时掌握白宫和国会,加上“9·11”后布什借反恐战争压制民主党,因此在2006年的中期选举中民主党是憋足了劲要打一个翻身仗,政治动员力度特别大。同时,民主党的筹款能力令人刮目相看。以希拉里为例,她为参加中期选举筹款额超过所有的参选者,到10月中旬,她已为竞选花费2950万美元,几乎是大多数参选者的两倍。⑤通过因特网广泛地从比较年轻的网民那里筹集小额捐款是近年来美国选举中的新特点,在这方面民主党人领先于共和党人。另外,新经济的富豪们知识水平比传统大款高,比较倾向于民主党,使民主党在资金筹集上可与对手一较高下,这也是美国政治中的一个新现象。
第四,虽然美国经济2006年来一直不错,特别是年初以来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屡创新高,但是80%的普通民众在经济增长中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加上高油价、经济安全感下降等一系列因素的负面影响,布什政府的支持率自然受到很大削弱。
中期选举的影响
中期选举的影响首先在政局方面。未来两年布什的日子不会好过,可能成为跛鸭总统。事实上,选举后第二天的民意测验表明布什的支持率已下降到31%,落到他执政以来的最低点。选举后第三天,布什邀请即将出任众议院议长、自由主义色彩强烈、并且在过去几年公开反对他的佩洛西到访白宫,希望得到未来民主党国会的合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目前的政治弱势。民主党将以国会为基地与共和党展开权力较量,布什政府的高官将更多地被国会招到各种各样的国会听证会上接受批评,遭遇恐怖袭击后一度稍稍平息的政党政治可能再度激化。
拉姆斯菲尔德的去职意味着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失势,而布什提名罗伯特·盖茨接任国防部长预示着共和党的政策将回归老布什代表的传统保守派。拉姆斯菲尔德的离职同时也帮助布什化解了一部分政治责任,特别是来自共和党的批评,但是为了避免在2008年大选中再次失利,共和党未来可能进一步拉开与布什的距离。
就国内政策而言,布什想把过去几年保守派减税的成果用法律固定下来的努力会遇到重大障碍。共和党限制非法移民的法案将被注入民主党的党派观点。布什政府曾大力提倡的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的计划也可能被束之高阁。美联社报道称,民主党计划在2007年新国会开会后的100小时内提交一系列国内议题,包括提高最低工资,采纳“9·11”恐怖袭击后有关部门提出的反恐建议,以竞争方式降低政府医疗保险项目药品支出等。国内政策的议题主导权将向民主党偏移。
从国际社会的角度看,更值得注意的是选举结果对美国外交的影响。在伊拉克问题上,民主党目前主导性的意见是要求制定撤军时间表,从而加大对布什的压力。布什本人不久将接受两党共同组建的伊拉克战争未来策略研究小组的询问。但是,伊拉克问题实际上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布什政府入侵伊拉克的决定有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战略错误之一,占领伊拉克使美国坐在了火山口上,进退维谷。继续挺下去,看不到出路;撤出美军,留下一个烂摊子不管,美国的霸权地位将受到严重影响。这已经不是哪个党派的问题了,而是美国这个国家的问题。
在巴以冲突问题上,民主党对以色列的支持力度一向不如共和党,国会可能对布什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的政策进行修正。在朝鲜核问题上,民主党可能要求政府与朝鲜举行直接谈判;在伊朗核问题上,要求举行谈判的压力也会增加,而这将导致以色列的不满;在反恐和其他国际问题上,民主党更倾向于接受多边合作的方式,会比较尊重盟国的意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可能将一些责任“外包”给其他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
受中期选举的影响,未来至少在众议院对中国的批评会有所增加。民主党对中国的批评将主要涉及人权、贸易、台湾和西藏等议题。另外,国会与白宫的关系复杂化也将对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产生一定影响。过去几年中美关系相对稳定的一个原因是,共和党国会对布什的政策干扰较少,现在中美关系成为美国两党政治受害者的可能性加大了。对中国一直抱有偏见的南希·佩洛西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众议院议长,中美关系也可能经历新一轮考验。佩洛西经常以“国际人权斗士”自居,对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的人权状况指手画脚,妄加评论。她一向主张要把中国的“人权”问题与对华贸易挂钩,鼓吹所谓“解放西藏人民”,曾连续10年投票反对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作为众院中国事务工作小组主席,佩洛西从不掩饰她对中国的不满,在重大涉华问题上,一直投中国的反对票。当然,承担议长职务后,由于责任的不同,她的对华态度也可能有所变化。如何与美国未来的新议长打交道,是一个需要中国涉美外交官认真思考的问题。
当然,中期选举的外交影响,特别是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有其局限性。毕竟美国外交是由总统主导的,国会更多的是起牵制作用。另外,布什没有连任顾虑,其个性也不同于克林顿,后者出身贫寒,其升到权力顶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八面玲珑、善于平衡,而布什出身名门,贵族的高傲和牛仔的倔强,可能使他在民主党国会压力过大时干脆与国会对着干。还有,美国面临的问题太多,民主党实际上也没有可行的办法,加上民主党还要在获胜后进行内部整合,所以不太可能过多专注于中美关系。最后,在今天的中美关系中,中国的分量比以前大,主导两国关系的能力加强,少数国会议员的干扰不会改变中美关系的大局。
美国中期选举的政治启示
从某种程度上讲,民主党获得了选民的授权同时也意味着政治风险。民主党取胜后,可以在这两年间不断检验、诠释自己的政策,为总统大选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如果民主党对美国面临的内外问题,特别是伊拉克问题迟迟拿不出解决办法,必将对其2008年的选情产生负面影响。英国《泰晤士报》称,如果民主党上台后作为不大,就会给共和党以口实,反而影响其总统大选。《经济学家》则认为,从长远看,输掉中期选举,对共和党来说是“塞翁失马”,并非坏事,因为这有利于共和党发现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方针政策,从而使其在2008年总统选举中更具竞争力。
自1980年的里根革命以来,美国政治的主流意识形态一直是偏向保守主义的,中期选举没有改变这个基本特点。克林顿执政时期一直面临保守派的强大压力,他还通过所谓的第三条道路来融合、甚至直接照搬一些保守主义的政策,这本身就反映了保守主义的强势。中期选举后,曾经在布什政府盛极一时的新保守派地位下降了,但美国政治总的保守倾向不会改变。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次选举中,很有希望代表民主党出战2008年大选的希拉里也在某些问题上向保守主义原则靠拢。可以说,2006年中期选举改变了美国政局和某些政策的走向,但是,美国主流政治中间偏保守的性质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依然如故。
选举是美国政治游戏的重要环节,是美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观察美国政治过程中优点和问题的重要机会。从好的方面看,选举是政策调整的时机。事实上,美国选民就借此次中期选举向其政府发出信号:美国的伊拉克政策面临失败,必须有所改变。从这个角度看,包括大选和中期选举在内的美国定期选举制度提高了美国的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问题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个人、组织、政党和国家都不可能不犯错误,从长期博弈的视角看,善于从错误中学习,善于纠正错误、减少错误的一方,将是最终胜利的一方。美国赢得冷战的关键之一就是因为其学习能力、反省能力比苏联强。
当然,美国的选举政治同时充满了大量为世人诟病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本次中期选举中再次凸显,主要包括低投票率、金钱作用、相互攻击、媒体炒作等。
本次选举的投票率为40%,在近几次中期选举中是比较高的。这又一次使人们提出疑问,这么低的投票率能真正反映民意吗?不到一半的选民做出的决定具有100%的合法性吗?
金钱是美国政治的润滑剂,有了金钱不能保障政治竞选成功,但是没有金钱将肯定不能成功,多一分资金就多一分胜算。民主竞选是有经济成本的,这很正常,但如果成本过高就应该加以控制,如果金钱因素扭曲民意就必须加以制止。与别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美国选举经费的问题主要不是指贿买选票之类的问题,而主要是指增长幅度太快、成本过高。据香港《文汇报》11月9日报道,这次选举已成为美国史上最昂贵的中期选举。
本次中期选举特别突出的问题是共和与民主两党在大选中无所不用其极,令这次选举成为美国史上可能是最污秽的选举。两党互指对方欺骗及恐吓,又出阴招妨碍选民投票,加上多个州的票站发生电脑故障,致使美国联邦调查局不得不出动调查有关事件。
注释:
①Kenneth T.walsh,"Politics and War," U.S.News and World Report,November 6,2006,p.28.
②Jeff Zeleny and Megan Thee,"Independents Line up with the Democrats,"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Novennber 9,2006.
③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Novermber 9,2006.
④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Novermber 9,2006.
⑤Jeff Zeleny,"Clinton Biggest Spender in Midterm Campaign,"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Novermber 8,2006.
原文来源:《现代国际关系》(京)2006年第11期 第43-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