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精神雾霾《弟子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39 次 更新时间:2015-03-23 13:34

进入专题: 精神雾霾   弟子规  

邵建  

新近看到这样一篇博文《防治精神雾霾,你的孩子可以不读<弟子规>》。内中叙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所学校把清代蒙学读物《弟子规》当作校本课程要求所有学生背诵。但有一对一年级学生的家长,给该校所属教育局写了封信,反对学校硬性规定。几天后得到学校通知,他们的孩子可以不背了。我很认同这对家长在校方面前能够主动行使家长权利,也不赞成学校硬性规定每个孩子都要背。但,他们信中对《弟子规》的看法以及这篇博文将其视为精神雾霾,我以为,这里存在的偏差比校方更大。

这对家长对《弟子规》充满了厌恶:“当我们给孩子讲解的时候,却发现一股传统专制社会的腐臭扑面而来”,“这里面所制定的规则,极大程度符合专制社会帝王培育顺民、奴才的需要。”所以“《弟子规》是传统社会奴化教育的一个范本,几乎没有任何正面价值可言。”信末,这对家长说附了篇王立华女士的文章,声称那篇文章“完全代表了我们的看法”。我好奇地上网搜,得知王女士是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师、全国百佳幼儿园园长,她的文章题目是《我们为什么反对幼儿读<弟子规>》。她认为“《弟子规》整体上来讲,是封建糟粕多于精华”。一位女生因为带幼孩读过《弟子规》,感觉很好,便问什么是糟粕,王女士“反问道:你如果连什么是《弟子规》中的‘糟粕’都分辨不出来,你又如何去引导孩子们读呢?中国的封建社会历经2000多年,已经够长了,封建思想对人的毒害已经够深,难道你还希望封建思想继续‘发扬光大’吗?”“《弟子规》中多处内容体现了封建奴化思想”,“它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培养奴才和顺民的教科书,不适合现当代社会。当今的中国更需要民主意识、独立精神、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

我读文本,很注意一个人的语用。一个人用什么样的语言乃至词汇说话,足以表明他接受的是什么教育。相比之下,那对家长用的是传统专制而王女士用的是封建专制。封建一词频繁闪烁,已表明该女士几十年来那种主义化的教育背景。且不说这里凡是用封建的地方当为皇权,毕竟皇权社会才是专制社会,封建无以专制。所谓封建专制,乃是五四新文化以来生搬硬套某主义人类社会五段论的一个知识错舛。这本来是一个知识笑话,可是它形成了多少人的无意识而不自知。比如王女士的文后有不少跟帖,这是其中一条:“说的太好了!我孩子小的时候,我坚决反对按《弟子规》的某些条文要求孩子,这太禁锢人了,完全是封建余孽,连五四时代的民主自由精神都没了。”

不是传统文化没有问题,但对传统的敌意恰恰来自五四新文化。大体反感《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的,其话语资源无不与五四新文化有关,因为它是反封建的始作俑,而且引进了某种主义反,尽管扛着自由民主的名头。可是,这种文化及其文化思维贻害中国一百年,委实比它所反对的传统文化更糟糕。

《弟子规》并非无瑕,但基本说来,是一本好书。有人说它毁人不倦,我说它是君子之始。中国传统文化重在养成一种君子人格,它要求从小培养。《弟子规》给尚未发蒙的孩童提出一些待人接物的规范,这是君子养成之基。至少我们今天有它比没它要好,何况该文本在首孝之后可谓越来越好。即使就饱受诟病的孝悌而言,重在践履精神,并非要把它当作教条,每一条都刻板去做。毕竟我们不是原教旨。像“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百步余无需照搬,但我当年农村插队,凡是年轻人骑车遇见长者都是下车打招呼,这岂不很好。

至于说它培养奴才与顺民,我们今天更需要的是自由民主独立。问题是,规矩和奴才有什么关系,《弟子规》又与民主何干。它们压根就不在一个语境,我们为什么要把一个有关蒙学教养的读本给政治化。这书里有一丝一毫专制的影子吗。莫非自由就排斥规矩,规矩就妨害独立,这是让人看不懂的逻辑。有道是仁者无畏,“言不讳,色不媚”,这是不是独立。一个人在贫富之间应该“勿谄富,勿骄贫,”这是教人为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难道是封建糟粕。

因为五四新文化以封建为名对传统的全面否定,可以说一百年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像我们这样对自己的传统如此敌视,致使我们这个礼仪之邦在文化上面目全非。比如日本是一个大幅度西化的国家,可是我们从它那里依然可以看到它自己的传统,甚至这种传统还来自我们古老的儒文化。但,我们古老的文化走向海外,以夏变夷;一百年来,我们自己反倒变夷弃夏了,让传统认不得我们,我们也认不得传统。举一个例子,前几天我回看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中日比赛。那位“鬼才之眼”的选手上场之后睥睨着日方对手轻蔑地说:我来就是秒杀他们的。然而,他的对手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翁(那样表述礼貌吗)。比赛过程中,当中国对手领先结束之后,那位日本老翁特意停下来,向对手和观众微微鞠躬摆手,表示歉意(对不起,耽误大家了)。以致在场的嘉宾李永波教练感慨地建议:中国队也应该教教这个。是的,这一言一行,两个细节,其中教养的差异,一目了然。

今天,我们已经不配称什么礼仪之邦了,这顶桂冠早已东渡。那位老者从小就浸染在传统礼仪文化的氛围中,所以他举手投足包括连连鞠躬,都那么得体自然(但他身上有奴才相吗)。如果这位中国选手从小也为包括《弟子规》在内的传统文化所浸润,他肯定不会用那样的口气说出那样的话。我这里并非指责,一百年来,对传统文化的排斥,尤其文革,让我们这个族群不断去教养和粗鄙化(包括我自己)。因此,面对《弟子规》这样的蒙学读物,我不但无法视其为“精神雾霾”;相反,我认为它是孩童长成的必要的精神资源,读一读,真不坏。

    进入专题: 精神雾霾   弟子规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554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共识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