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炜:反腐相声上春晚,领导看了会心塞吗?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20 次 更新时间:2015-02-09 15:57

进入专题: 反腐相声   春晚  

曾炜  

原题:“大尺度”相声上春晚,领导会心塞吗?

中国人过年看春晚都已经快成年俗了,但老实讲,近年来春晚越来越难以提起我的兴趣,之所以那个时候打开电视,并不真是为了看节目,完全只是为了有个声音在家里闹着,那样会让我觉得年味比较足。当然,还有一些别的原因,比如当所有电视台都在转播春晚,你不看(听)它,还有别的选吗?

春晚年年有,腻了是正常的,没有新花样,这种被半逼着看的大戏,久了就会成为一种折磨。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每年春晚前夕,各路媒体总喜欢提前爆料点春晚的小道消息,因为人们真的很想知道,今年春晚可有啥新突破。今年的春晚最受人关注的消息,莫过于陕西的相声新贵苗阜、王声将在春晚表演反腐题材的相声。据说这是春晚舞台30多年来,第二次上演反腐题材的相声。上一次还是牛群和李立山在1988年春晚表演的《巧立名目》,这个节目让“领导,冒号”成了一句流行语。

  相声是一门讽刺的艺术,而讽刺必然是一种立足于现实的批评。不过近年来的大量相声,却越来越丧失讽刺、批评的特质。不少相声节目创作乏力,弄一堆网络段子凑数,硬挤出来的笑声让人看着就变扭。更有甚者,讽刺不敢直面权贵,反而转向讽刺挖苦残疾人、农民工这样的弱势群体。弱势群体被丑化,而腐败的领导则再也没有被“冒号”过。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现当下的中国,反腐败如火如荼,而作为讽刺艺术的相声,在这样一个领域缺席,本身就够讽刺的。

我知道关于反腐败的讽刺艺术作品稀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这类题材相对敏感,相关的审查比较严格。管理部门对这类题材也一直不太放心,怕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甚至还担忧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

不过我觉得反腐败这种事情,政府的立场和民众的立场是非常统一的,善恶的区分也是很明确的,文艺作品没有理由缩手缩脚。前段时间,中纪委的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专访了著名的相声、小品演员冯巩,记者还专门问到冯巩,文艺作品该如何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氛围、重塑社会价值观。冯巩特别讲到了相声的讽刺作用,他说道:“歌颂与讽刺并存,对阴暗的讽刺也是对光明的歌颂,引领人心向上。”而通过讽刺艺术形式宣传反腐,中纪委的网站早就做出了表率,网站上专门开辟了反腐漫画的版块,并且组织了优秀作品的评选。可以通过漫画讽刺腐败官员的假恶丑,提倡廉政清风,以讽刺见长的相声有何理由自设雷区?

这一次春晚将上演反腐败题材的相声,无疑是一次打破雷区的尝试,并要破除过去碰到这类敏感的题材就“绕着走”的习惯。为了这个反腐相声,陕西省组织纪委开座谈会,提供了大量真实的素材。这说明,官方已经认可了这种讽刺艺术对反腐败的作用,并鼓励创作者大胆创作。

春晚是一个收视率非常高的节目,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这样的一个本来应该以喜庆为基调的节目里宣传反腐败,可能会让部分习惯了温情脉脉的观众不太适应,估计那种“领导,冒号”式的讽刺,也会让部分领导干部不好受。从收视率、以及部分领导的心情上考虑,这可能是一个“馊点子”。不过我估计创作者是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习总书记曾经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

一段时间以来,反腐败一直保持着高压态势,涉及到的落马官员数量之多、级别之高,可谓前所未有。坚持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成为新常态。随着反腐的深入,反腐进入深水区,相关制度法规的建设和完善的要求也随之而来。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春晚传递政府反腐的决心,营造良好的反腐舆论氛围,并进一步调动起群众的监督作用,意义不容小觑。

中国的讽刺艺术其实源远流长,《诗经》里就有讽刺剥削农民的《硕鼠》,唐代也有大量的“讽喻诗”,到了明清时期,则有揭露官场腐败、社会黑暗的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直到莫言的讽刺小说《酒国》。这些作品说明中国人是有讽刺批评的传统的,至少证明那些说中国人不擅长讽刺艺术的人是错误的。关键是官方有没有勇气去利用好这些资源,克服那种“会产生负面作用”的担忧,其实利用好了,就完全可以产生正能量。反之,那种禁止和不容人民群众讽刺的态度和做法,更容易被看出心虚,而敢于自嘲敢于接受批评,则恰恰是自信的表现。

    进入专题: 反腐相声   春晚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378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团结湖参考,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