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亮:古罗马信访系统的启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17 次 更新时间:2015-02-03 21:02

进入专题: 古罗马信访系统  

韩家亮  

古罗马帝国对现代中国来说竟然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地方!这是我读Simon Baker的《古代罗马》【1】一书时始料所不及的。先谈谈这本书。我以前曾经读过几本很好的欧洲史和世界史的书。虽然这些书含有古罗马史,但是我总觉得对古罗马史了解还不够。这些书有些地方过于简单。譬如基督教曾在罗马受残酷迫害,康士坦丁大帝一次打仗以前有个天象,好像一下子就使整个帝国成为基督教国。看了这本书以后知道原来这个转变相当复杂,也牵涉到许多权力斗争。我强力推荐这本书。其实比较我以前所看过的一些历史书来说,这本书不属于那种经典类的。但是许多人读经典书会觉得比较累,甚至读不下去。这本书本身是从BBC电视系列来的,作为大学低年级课本或者大众读物非常合适。另外作者工作于剑桥大学,这本书的权威性应该不容置疑。当然我觉得这本书有些地方可以改进,譬如:1)提供一张各帝王的时代表便于参照;2)各章之间的过渡可以更平滑。

刚看到共识网上刘正强《重建信访政治》 一文。我想这里大致介绍一下古罗马的信访,或许对现代中国会有些用处。【1】有一节(226-230页)讲罗马帝国的机械构成(Mechanics of Empire),其中一部分讲信访。现代学界关于罗马帝国信访知识的重要来源是考古发现。罗马帝国非常大,西北包括英国的大部分、北部到德国、南部到北非、东部到埃及、叙利亚、土耳其。罗马帝国在帝国边缘建造了很长的防御墙。1970年代1980年代考古学家在靠近英国北部Vindolanda一地的防御墙附近发现几百片木头碑牌。其中有罗马帝国管理用的记录,例如经济账目和请假申请,还有生日邀请信。这些信件可以通过帝国的邮政系统传送到罗马各个要塞。罗马帝国当时的道路网从英国的卡莱尔到埃及的阿斯旺,有九万多公里之长。为便于旅行,这些道路有路标和下水道。邮差递交信件和收集信件后,沿着这道路网继续前进,休息就在路边旅馆。

从邮政渠道得来的一些信件也揭示了哈德良(Hadrian,一罗马大帝的名字)时代帝国是如何运行的。想象一下,七千万罗马公民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向皇帝求助是多么非凡的一件事。皇帝是最后的仲裁。罗马公民有望期待信件有回应,这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哈德良大帝希望造成平民可以接近他的形象,当然事实上并不是像表面显现那样。请愿和上诉书的量非常大。总的量无法知道。但有消息来源在罗马帝国的这段黄金时代埃及的省长每天就接到1208件请愿信。可以想象哈德良大帝一天会收到许许多多信件。

显然要处理所有请愿信,皇帝和他的省长们需要一个雇佣大量管理顾问的官僚系统。这些顾问有广泛的但是有限制的权力。保存下来罗马省长小普林尼与皇帝图拉真之间的通信反映了他们之间关系的活力和问责范围的限制。一封信中小普林尼抱怨公共服务的一项琐事是写大量这种没有文学价值的信件。可以想象罗马皇帝、省长、军事指挥官或是他们的下属需要敷衍签署大量寻常的信件。有一件事可以确定:无论是土地之争,离婚要求,还是公民权,回复的信件和解决的问题影响以至改变了写信的公民。帝国的成功运行和公民的幸福依赖于巨大尺度上的分权。

从罗马历史我们看到,罗马帝国在全盛时期曾经利用信访系统来进行有效统治。从全书看来,那时的罗马政治体制还是相当成功的。但是最终罗马政治军事体制没有制止罗马帝国的衰亡。【1】列出罗马的衰亡的多种原因,我们这里不讨论。我想指出罗马之所以信访制度比较成功有两点,一是权力划分比较清楚,二是从上到下对信访都比较重视。我对西方信访稍有了解,以前曾经写信给美国国会议员。因为美国职权划分比较清楚,信件常常发给在职权范围内的官员,通常会得到较快的处理。更重要的是现代西方是法治(古罗马不是法治但古希腊已经有些法治),通常公民知道法律规定不可行的,请愿也没有用。只有法律模棱两可的事例可以请愿。在法治下,请愿信和上诉信的数量会少很多。少量的请愿信和上诉信也可以较快地处理。

注释:

【1】Simon Baker, "Ancient Rome: The Rise and Fall of an Empire," BBC Digital, 2010

    进入专题: 古罗马信访系统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350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共识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