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2015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关键之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78 次 更新时间:2015-01-26 21:45

进入专题: 信用风险   不良贷款   融资成本   市场监管  

连平  

受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影响,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延续上升态势。2015年,以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企业信用风险状况仍难有明显改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将惯性增长,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商业银行自身财务实力的提升有利于不良贷款的平稳运行,并使资产质量处于可控范围。

不良贷款快速增长

2014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继续快速增长。虽然商业银行持续加大了不良贷款核销和处置的力度,但季度不良余额增长仍持续创近年来的新高,前三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共增长1749亿元至7669亿元,单季不良贷款率增长也由原先的平均每季3-4个基点上升至三季度的8个基点。值得关注的是,反映商业银行潜在风险的关注类贷款余额也有较大幅度上升,三季度末关注类贷款的行业占比已达2.79%,明显高于年初水平。

小微企业和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不良贷款的持续增长,是2014年资产质量波动的主因。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小微企业所特有的相对高风险特征逐渐显现,不良率明显高于其他贷款的平均水平。经济增速放缓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未来小微企业不良率仍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而从产能过剩行业的情况看,受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影响,盈利水平下降、开工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内整合也加速推进,在此过程中出现一定量的新增不良贷款不可避免。

2014年银行业总体拨备水平小幅提高,拨备提取和使用较为平衡。2014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保持同步较快增长的态势,余额增加2212亿元至18952亿元。虽然受不良贷款快速增长所形成的下拉作用影响,拨备覆盖率较2013年末下降35个百分点至247.15%,但同期拨贷比指标提高5个基点至2.88%,是银监会推出该项监管指标以来的最高位,反映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在保持稳定的同时略有提升。结合拨备提取和贷款损失准备变化情况分析,商业银行在加大拨备提取的同时,使用贷款准备进行核销的规模与2013年相比有较大幅度增长。考虑到行业不良贷款率仍处于相对低位,同时较高的拨备水平提供了充足的风险抵补能力,因此行业整体风险可控。

资产质量面临惯性压力

从关注类和逾期类贷款较快增长来看,2015年不良贷款在惯性作用下仍将走高。2014年,关注类和逾期贷款的较快上升,表明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仍有下行压力。关注类贷款主要体现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水平。除了余额和占比情况外,关注类贷款的迁徙率也是判断商业银行未来资产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上市银行关注类贷款平均迁徙率已经上升至20%左右的高位,与2010年13%的水平相比增长了近7个百分点,显示关注类贷款有加快下迁为不良贷款的趋势。

从逾期贷款的情况看,上半年上市银行逾期贷款增长2381亿元,而同期不良贷款增长为771亿元,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之间的差额已经由2009年的-9亿元扩大到目前的3405亿元。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业银行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期对逾期贷款的展期和重组趋于保守,但也不能排除以往较严格的不良贷款认定政策有所变化的可能。

根据相关监管规定,贷款逾期90天以上需列入不良,如果未来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间差距持续扩大,则随着逾期时间的增加,将有大量逾期贷款形成不良。总体来看,商业银行以关注类和90天逾期类贷款为代表的潜在风险仍相对较高。即使未来这两类贷款持续上升趋势有所改变,受其滞后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也将至少保持6-9个月。

2015年,企业信用风险暴露仍是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主要原因。工业产品价格整体低位运行、PPI负增长和工业领域通缩态势难以在短期内逆转,因此企业层面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改善的余地不大,企业信用风险暴露仍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长的主因。

内外需不足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将持续发酵。2014年下半年已经出现小微企业风险由长三角、珠三角向环渤海和一些内陆省份扩散的趋势,未来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所涉及的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而在风险隔断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关联企业的联保互保行为极易造成连锁反应,对单个企业风险形成放大效应。产能过剩行业风险向上下游产业蔓延。随着产能过剩行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也将受到波及,尤其是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本来就受制于产能过剩而业绩下滑的资源型和贸易流通型企业风险将继续显现。房地产贷款质量走势则存在不确定性。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2014年“价平量减”的走势后,未来不同地区分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波动可能加剧。虽然较低的抵押率保证了按揭贷款质量的总体稳定,但部分中小型开发商因资金回笼放缓而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则有所提高。地方政府性债务质量可能出现波动。2015年初,存量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甄别工作将告一段落,未来以平台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及其关联主体的融资将出现信用分化。其中被甄别确认的债务质量预计将继续保持稳定,而未被甄别确认的债务风险则主要取决于融资主体本身的信用状况。从目前情况看,这部分债务质量有出现波动的可能。

总体而言,宏观经济继续在“新常态”下运行,经济增速放缓在短期内仍将对银行业的风险管理造成一定的压力。银行业不良贷款惯性增长的趋势可能延续到2015年下半年,预计全年不良贷款余额增长与2014年持平,不良贷款率可能上升0.2-0.3个百分点,至1.5%-1.6%的水平。

不良贷款增幅有望趋于稳定

2014年以来推出的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措施已经开始发挥正面的政策效应,预计2015年有关部门将继续提高对信用风险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改善市场和监管环境,这有助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稳定。

一是实体经济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的问题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是政策调控的重点。随着货币市场流动性状况的好转和对高成本非信贷融资监管的加强,商业银行有能力也有意愿为企业提供较低价格的信贷资金,这将有效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小微企业的财务压力,推动其信用状况回升。二是房地产市场刺激政策增加了房地产贷款的安全系数。2014年下半年陆续推出的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刺激政策已经发挥了一定政策效果,市场情况有所好转,预计未来较为宽松的房地产政策环境不会改变。虽然这些政策难以彻底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状况,但能为市场的结构调整争取时间和空间,有利于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贷款总体质量的稳定。三是地方政府负债体制改革将减轻未来资产质量下行的潜在风险。融资平台贷款的未来走势和还款来源一直是市场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地方政府负债体制改革和存量债务甄别工作的完成,对逐步化解融资平台潜在风险,维持平台贷款平稳运行意义重大。未来即使有部分平台出现风险,其结果也是可预计和可控制的。

尽管未来资产质量的波动仍不可避免,但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来说,相对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拨备水平,为内部消化不良贷款压力提供了有力保障。2015年商业银行生息资产将保持较快增速,即使有息差下降和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整体盈利水平仍能实现小幅提升,从而为不良贷款的处置提供充足的财务资源。随着不良贷款的增加,贷款核销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未来商业银行将继续合理运用拨备资源,加大使用拨备核销贷款的力度,使相对较高的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向监管要求的正常水平回归,从而改变目前不良贷款和拨备“双高”的局面。

总体来看,2015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运行将进一步面临较大压力。只要企业信用风险状况受制于经济增长减速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就有继续下行的压力。但政策层面的支撑以及银行业自身存在的一系列有利因素对资产质量的稳定有正面作用。如果2015年下半年GDP增长形势趋于好转,不排除不良贷款率增幅趋稳的可能性。

    进入专题: 信用风险   不良贷款   融资成本   市场监管  

本文责编:郑雷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312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