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恩虎:历史不可演义——话说诸葛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07 次 更新时间:2015-01-04 20:42

进入专题: 三国   诸葛亮  

闫恩虎  

《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描写得神乎其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鲁迅先生话讲:“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其精神实质与历史上的诸葛亮是差不多一致的。他是一个会做忠臣的人!是一个有韬略有智慧且深谙权术的人。他早年“自比管仲乐毅”,其实以后的他超越了他们,成为中国历史上“名相”“忠臣”的代名词,是以后历代读书入仕者的精神偶像,文人骚客歌颂赞美的对象。诸葛亮在民间已成为一种语言现象,凡聪明智慧都可以诸葛亮代之。他的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忠臣的经典誓言!连当代共和国几任堪称政绩卓越的总理都声称以他为榜样(另外的李鹏则声称崇拜“奸雄”曹操!因为曹操团结干部)。可以说,诸葛亮的一生,似乎公忠体国,其实是以刘备及其刘备呕心沥血开创的蜀汉政权为资源,开发制造出自己光耀千古的盛名!用现代的语言讲,诸葛亮是一个有理想但更会经营自己的人。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爱国“忠臣”“名相”的代表,秦桧则是卖国“奸臣”“奸相”的代表。虽然时间相距900多年,但相同体制,可以在非文化意义上可以对比一下。同是相辅偏安的再政权,秦桧死后,南宋继续存在124年,而诸葛亮去世仅29年,蜀汉就灭亡了。秦桧是奉命杀岳飞,言“莫须有”,实质上是基于大宋立国以来借鉴五代武人掌权祸国的教训!诸葛亮擅自决定斩马谡诛魏延(此二人皆为先主重用的部下),深文周纳,似乎名正言顺!秦桧死后,反对他的主战派两次北伐,均惨败;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继承诸葛遗志继续北伐,九次用兵,国亡身死。国家利益和个人声名,对执政者来说,那个重要?读史应该深刻分析!当然,论人格魅力,秦桧无法同诸葛同列。将两个代表性“正反”人物的“业绩”对比,并非想为秦桧翻案,只是我们应该思考一下千多年来以形式道德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是否有点失之偏颇!

先看看诸葛亮是如何从乡野逸人走向权力顶峰的。在《出师表》中他自己陈述早年乡间生活的心态:躬耕陇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当时一起的朋友一致说他“自比管仲乐毅”。而他当时确实是结交名士,以张声望,期待价而沽!《袁子》载:张昭曾欲荐诸葛亮于孙权,诸葛亮认为孙权“能贤亮而不尽亮”,辞而不就。另外,从《隆中对》他对天下形势分析的胸有成竹看,他早就志在天下!这说明《出师表》中他自我心迹的表述是不真实的!一个人白纸黑字地讲假话掩饰自己,其心态多半诡秘!诸葛亮官宦世家的门第和名士声望恰好适合“贩草鞋” 出身的没落皇族英雄刘备的政治需要,从此踏上政治舞台。从史料看,刘备生前一直将他作为政治装饰,并未重用。诸葛亮掌握权力是“白帝托孤”以后。当时刘备遗言:李严统军,赵云殿后,大军回成都。但诸葛亮认为,吴军可能追击,大将军李严懂军事,留下镇守,他和赵云领兵回成都。李严以大局为重,同意。回成都后,诸葛亮以丞相开府,主持朝政。李严请以大将军开府,诸葛亮不同意!李严被架空。应该说这是一次政变!诸葛亮颠覆了刘备临终的权力安排。按照汉武帝以来汉朝的权力运行结构,大将军拥有实权。这就是为什么当时袁绍不愿意接受曹操让汉献帝给的丞相名。南征班师后,诸葛亮便以丞相领司隶校尉益州牧录尚书事假节的身份主持北伐,率幕僚进驻汉中,名正言顺地解除汉中太守刘备生前倚重的名将魏延的兵权!从此,以“相父”之尊掌军国大事,政出汉中,成都政府和皇帝刘禅成了公开的傀儡!

再看诸葛亮是如何运用发挥权力的。应该肯定,南征是全面成功的,体现了诸葛亮作为实际最高领导人应有的智慧和能力。然而,北伐开始后,诸葛亮权力绝对化,国家权力也开始以他个人意志来运作。首先,在北伐的战略方针的确定上,魏延的建议明显有力度并可行,但诸葛亮固执坚持保守的进攻战略,而这个战略显然不适合蜀魏作战实际!诸葛亮并由此将魏延边缘化,排除在权力核心以外。因此,当时就有人而且一直有历史学家认为诸葛亮并非真心北伐,而是拥兵自重,威慑朝廷。其次,用人方面,举贤,他能做到,但任能却大打折扣!他在《出师表》给刘禅讲的任用原则很正确:“亲贤臣远小人”。然而,怎样算小人?怎样算贤臣?他并未具体,但举出朝廷中的“贤臣”:“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这似乎以己意强加朝廷,示恩宠与人以固自己地位!他自己早年说孙权“不能尽己”而不投,自己掌权执政后,“事必亲躬”,不仅不能“尽人”之才为国所用,反而以极端手段对待人才过失!马谡是“白帝托孤”的重臣之一,蜀汉中央的理论人才,诸葛亮南征成功的主要策划者(史载: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纵擒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大量的资源,并且组建了无当飞军这支劲旅,奠定了北伐的基础),因守街亭之失被诸葛亮斩了!当时随军的李邈劝谏诸葛亮:秦国赦免了孟明,才可以收服西戎二十余国而称伯;楚国诛杀子玉,不到两代就衰落了。结果李邈因忤诸葛亮意,被遣还蜀地。而诸葛亮对自己用人不当的严重错误仅象征性自贬两级了事。北伐大业,除大将魏延而扶降将姜维,简直是胡闹!使人不得不怀疑诸葛亮的用心!这是明显的铲除异己,扶持亲信!以至于魏国嘲笑:“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再次,作风方面,朝纲独断,刻意突出神化自己,制造个人崇拜!他治下蜀国不立官史,《出师表》是在当时刘备身边人都没了后写的,是否“三顾”,无从考证;而“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将丞相府等同于宫廷,公开僭越!故诸葛一死,李邈即上书:“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自我膨胀只能自欺,对手往往很清楚!司马懿在致其弟司马孚的信中评价诸葛亮:“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断,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晋书.宣帝纪》)后人也会思考,而陈寿在《三国志》中虽赞诸葛亮“逸群之才,英霸之气”;“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世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邢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但指出:“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章太炎先生更是认为诸葛亮“大奸似忠”。

演义历史,是一种民族意识的混乱!塑造圣人,更是国民精神的萎缩!“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才是国民教育的导向。老子说得好:“圣人不死,大盗不已”;“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客观理智的看待领导人,是一个国家民主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专制统治才需要偶像,而偶像大多是用别人的血染成的,基础是愚昧!文明是以理性和民主作为保障的。而领导人的威信应该以尊重人才服务国家热爱人民而获得,除此之外的神乎其神都应该是笑话!另外,必须清楚,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勋爵的名言“权力倾向腐化;绝对的权力,绝对地腐化” (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是经过历史考验的人间真理!他还有一句名言是:“伟人几乎都是坏人”(Great men are almost always bad men)。

           

(原作选自作者随笔集《人性闲话》(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五十周年隆重推荐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部分修改 )

    进入专题: 三国   诸葛亮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217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