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绽英:历史社会学的发展潜力源自跨学科特点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12 次 更新时间:2014-12-14 21:37

进入专题: 历史社会学  

胡绽英  

历史学和社会学同为社会科学,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却“互不相关”。随着各种综合性研究的推广,历史学和社会学出现了跨学科研究的转向,历史社会学由此而生。近日,围绕该学科的发展,记者采访了有关学者。   

跨越彼此之间学科鸿沟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或研究方法的历史社会学在西方兴起。“社会学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面对自身的诸多理论和方法论难题,开始向历史学寻求解决的智慧和灵感。”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表示,与此同时,历史研究也开始发生了社会学的转向,采用了社会学的概念、思考方式,不断地进行历史学的“社会学化”。   

与现代社会学相对应,历史社会学在时间序列上完善了社会学的学科结构,成为了社会学向后看的基点和向前看的基础。“历史社会学的出现是历史学和社会学这两门学科在面临各自‘学科困境’并试图解决时,所尝试的跨越彼此之间学科鸿沟的结果。”文军表示,历史社会学在经验层面和观念层面上强化了社会学的“历史意识”和历史学的“社会意识”。   

尚未形成公认的学科领域   

人们有时很难区分历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到底是属于历史学领域还是社会学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社会学具有历史学与社会学这两门学科的双重属性。有学者认为,尚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历史社会学”领域,只是在历史学与社会学之间存在着一些“交叉”。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教授王军认为,在社会学中,历史社会学至少具有三种含义:作为方法论、作为研究领域相对确定的子学科和作为以历史为导向的开放的社会学议题。   

当人们在历史学领域和社会学领域越发感到“历史社会学”的强烈意识的时候,对于其本质和内涵的争议也由此而产生:它是由其研究方法还是研究对象而界定?它最终可以取得一致性而真正独立起来吗?文军表示,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回答决定了人们对于历史社会学前景的看待。   

不过,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吴忠民表示,恰恰是因为历史社会学的跨学科特点,使得其发展拥有着极大的潜力和余地。   

“历史社会学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大有可为。”文军表示,对快速变化的社会来说,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更需要历史关怀,其研究更需要置于历史的宏大视野和现实社会快速发展的维度中。如此才能用历史的眼光观察社会,关注现代社会的历史来源和历史变迁。   

综合性分析视角受青睐   

历史社会学学者的研究多为宏观性内容。吴忠民介绍说,即使是对一些相对微观的选题,历史社会学也将之作了宏观研究的处理,将之放到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充分考虑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它的制约与影响,从而对这些微观性的选题进行宏观的研究,使之“宏观化”了。   

“历史社会学研究基本上有两种方式。”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郭台辉介绍,一种是着重于为什么,将当下一些重大事情回溯到历史的因果关系中去解释;另一种是侧重于怎么样,即研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怎么起源、怎么消失。因而,形成了历史社会学内部的两个不同派别。   

提及当前历史社会学发展的一些新态势,郭台辉表示,一是在更大的区域、文化层面进行跨越国家、民族的比较研究。如,蒂利就主张将历史社会学的研究视野从国家之间扩展到其他的宏观的历史研究,采用区域、市场、生产方式、多种资本主义间的关联,以及其他大型结构,作为其研究单位;二是扩展到世界体系的研究,如在欧洲资本主义主导之下,世界经济体的历史实况。   

多位学者表示,拓展跨学科理论方法的综合研究是必然趋势。吴忠民认为,历史社会学还可从思想史、考古学、经济史等与之有关的学科中汲取资源。有学者预言,未来的历史社会学还将会有更大范围的理论综合。郭台辉对记者说,在涉及自然灾害、生态危机研究时,将问题置于历史的长波段中去进行比较研究,则需要多学科专家学者的深度合作。

    进入专题: 历史社会学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学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133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