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改革最大阻力不是既得利益者,是理念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283 次 更新时间:2014-12-12 22:27

进入专题: 理念的力量   改革阻力  

张维迎 (进入专栏)  

【编者按】

中国过去30多年所取得的成就是理念变革的结果;既得利益者是改革的重大阻力,但更大的阻力是人们的理念;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取决于有怎样的思想,没有自由平等的思想市场,就很难有新的理念的出现和传播。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其新作《理念的力量》中,首次总结24个关键理念,既有对过去改革的总结,也有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借由该书出版之际,张维迎在理想国文化沙龙上阐释理念对于今天及未来中国的深远意义。

以下是对演讲的摘录:

非常高兴又一次来到我们对外经贸大学和我们的老师、同学做一些交流。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理念的力量”。这个对好多学经济学的同学来说有点陌生,如果我们问问经济学家,一个人的行为究竟由什么决定的,我想他的回答就是两个字,利益。再说的话就是个人利益。

思想改变人类

在经济学里,我们假定每个人都是理性的,其实等价来说就是每个人的个人利益是最大化的,但是这样最基本的假设推出了好多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在课本里面学到的好多经济学理论。因为它反映了我们人类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问一个普通人的话,他最简单的就是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果这个理论用于分析历史变革,那么就变成了所有的社会变革都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利益的博弈,特别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行动。但是这个假设跟我们现实有多远呢?我觉得还有相当的距离。

首先我们看一下历史和事实。我们看一下历史的话会发现,很多的社会变革其实并不是一种利益战胜另外一种利益,而是一种主义战胜另一种主义,或者说新的理念战胜旧的理念,可以简单说,是理念战胜利益。但是我发现一个社会只要利益战胜理念的时候,我们很难看到这个社会发生真正的变革,看看邓小平,看看美国200多年前的建国之父华盛顿,这些人为什么要选择那样一条道路?华盛顿当年完全可以当皇帝,他没有当,当总统只当了两届就离任了。邓小平在1978年发起的改革也不是从他利益的角度来理解。更一般的,我们看在同样一个政府部门,甚至同样周围的人,有一些人是改革派,另一些人我们认为是保守派,这显然没有把变革仅仅从利益的角度来看。

再进一步讲,按照经济学的理论,人类是不会犯错误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很清楚自己的利益所在。知道事前不会犯错误,事后可能有一些事情发生,这时候我们可能投资失败了,你总是最大化自己预期的收入,所以你不会犯错误。我们看人类历史有多少错误,其中一个,人类灾难性的错误就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形成这样一种制度,这个制度叫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完全是理念的产物,我们不能说当时实行计划经济的人就想到我们后来看到的效果,恰恰是因为他认为计划经济是组织人类生产、分配活动最好的制度。在1930年代,大部分经济学家仍然认为计划经济是可行的。我们知道从今天来看,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但是这个错误的理念对全世界可以说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甚至可以说致命的损失。这说明了一种理念,如果不正视错误,可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再进一步讲,作为学经济学的人,我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困惑,就是假定我们每个人都像经济学家那么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那么经济学有什么用?一点没有用,因为不论经济学家说什么,人们该怎么决策还是怎么决策。既然如此的话,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经济学理论与人们的现实毫不相干,甚至进一步讲,整个社会科学都是无用的。显然,我想如果这样看问题,不能令人满意,因为我们人类花那么多时间、精力、资源搞这些科学研究,并不仅仅是为了做无用功。

当然了,我用这些例子来告诉大家,理念远远比我们经济学家过去想的要重要。经济学家忽略理念在影响人们行为和决策当中这样一个假设是非常错误的。当然,这也不是我自己最早提出来的,根据我追溯到的文献,至少200多年前,英国启蒙思想家大卫休谟就讲过,他说尽管人是由利益支配的,但是利益本身以及人类的所有事物其实都是由观念支配的。

我还可以给大家再说另外几位经济学家的观点,比如说米塞斯,他是奥地利学派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他说人的行为是受各种意识形态的指导,因而社会和社会事物之间任何具体秩序皆是某种意识形态的结果。

另外一个和米塞斯站在完全不一样的立场的经济学家,大家都知道,他叫凯恩斯,也是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他有这样一段话,他认为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的思想,不论他们正确与否,都比一般所想象的更有力量。的确,世界就是由他们统治的。他说:“我确信和思想的逐步侵蚀相比,既得利益者的力量被过分夸大了,或多或少,无论好坏,危险的东西不是既得利益者,而是思想。”

还有一位也非常有名,甚至比米塞斯更有名的经济学家叫哈耶克,他和凯恩斯,他们俩的信徒进行了80多年的论战,现在仍然没有结束。他说:“长远而言,是观念,因而也正是传播新观念的人,主宰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这一信念是自由主义者的基本信条。”

我们进一步想,2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了哲学家,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为什么这些人要从事这些思辨性的活动?他们脑子里有很简单的假设,这个假设就是思想可以改变人类。我现在越来越相信,其实我们人类的历史也可以就是一部思想的历史,我们人类的大量的制度规则其实都是某一种思想创造出来的。当然了,未来我们人类走出的路也依赖于我们有什么样的思想。

改革最大的阻力是理念

但是大家要问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理念、思想、信念会起这么大的作用?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人是理性的。当然你可能感到奇怪,因为经济学家假设人是理性的,并且其他的科学家对经济学家的最大批评就是他们假定人是理性的。我要说,经济学假设的理性是一种过分狭义的理性,我们叫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其实我们真正的理性不仅仅是工具的理性,我们有目的的理性、价值的理性。所谓理性,就是每个人都是会思考的,每个人干事都是有目的的,而且我们在干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首先要思考,这件事对还是不对,是善的还是恶的。所以中国有句话叫三思而后行。我这样说不是说否定利益本身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一点就是我们人对利益的理解其实都是通过理念进行的,就是你有什么样的理念,你就可能理解为自己有什么样的利益。

……

我还要强调的一点就是经济学过去过分狭义地定义了利益的概念,我们经常谈的利益就变成物质的利益。其实我们人类生活在社会当中,不仅仅有物质利益,还有非物质利益,而且随着人类的进步,我们的物质水平越来越高的话,非物质利益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对许多人而言,慢慢超过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所谓非物质利益,可能是你在明天的追求,你对权力的追求,你自己在历史当中留下什么印记的追求,这些东西对观念、理念有更大的依赖性。比如你希望有好的名声,你希望受人尊重,你怎么能受人尊重,怎么有好的名声呢?你应该做被人赞同、被人认可的事情。什么是被人认同和赞同呢,你可能依赖什么叫公平、正义、仁慈等等这样一些概念。如果你对公平正义有不同的观念,你一定会有不同行为。我们看到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人物,一定是非常有理念的人物,并不是说这些人不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是他们的利益好多是在非物质方面的。我也告诉大家,任何一位同学,你希望以后变成一个伟大的人物的话,仅仅追求物质利益是绝对不可能的,你只有在超越物质利益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变成一个伟大的人物。当然了,你也有可能变成一个恶魔。这样的历史是非常多的。

由此来看,你再看中国的改革,过去30多年的改革,可以说就是一个观念的突破,一个理念的变革。邓小平发现改革是因为他不再相信计划经济能给中国带来富强,他更相信企业家精神、更相信市场的力量,所以从1978年开始,中国逐步走向了市场化的这样一个道路。同样,未来我们的改革能不能真正地顺利进行,我想并不仅仅取决于我们现在谈的最多的所谓既得利益的阻挠。我们必须承认,既得利益是改革的重大阻力,但是在我看来,可能更大的阻力恰恰是人们的观念,是人们的理念。

举例来讲,我们看到好多既得利益者反对改革,是因为他认为改革使他的利益受损。但是在我看来,其实他完全是由于无知导致的,也就是由他的错误观念导致的。我们之所以要改革我们的体制,是因为我们现在这个体制应该是对所有的人都好。为什么有人认为对他好呢?我们只能归结于他的无知。我们看一下,包括那些抓起来的腐败分子,那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我们有一个好的体制的话,那些在重要位置上的人,没有那么多的特权,没有那么多的腐败机会,我想他们的生活可能要比现在更踏实一点,也不会出现那么多人要遭受牢狱之灾。

我想更进一步地讲,我们在经济学里面假定利益是人们的唯一驱动力,我们所有人犯的错误都是因为他太贪婪。那时候可能好多人的错误也是由于我们太无知,包括我们看到像食品安全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人们的贪婪,因为与我们的知识有很大的关系。

市场经济带来道德

我再讲一点有关市场的观念,我们好多人有这样的基本理解,认为市场与道德是相冲突的,甚至认为我们今天中国的道德水平比改革开放之前大大下降了。我要告诉大家,这种认识是有问题的。中国今天的道德问题很严重,我们可以说,甚至存在着道德危机。但是今天中国的道德总体水平比30年前要高得多,要好得多,您也许不会同意我这个观念,我简单跟大家做一个解释。道德包括什么?有两个方面:第一,正义。第二,仁慈。

所谓正义,第一点,我们不能侵害别人的基本权利。第二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得到自己相应的道德报酬。当然,也应该得到自己应该受到的惩罚。仁慈呢?是我们对别人的关爱,对别人的帮助,包括慈善性的活动……道德的要求是你不能说假话,那么看30年前,中国人说的假话比现在还要多,甚至可能多得多。那我们看到一个循环的现象,我们不太满意,好比说前一段时间出过小月月事件,一个女孩子在马路上受伤了,过路有几十个人没有任何一人救助她,这说明我们的道德水准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大家再进一步想,这样的事情媒体披露了,引起很多公众的议论,意味着什么?我们中国人现在至少开始意识到生命的可贵……

我要讲的一个意思,市场经济才真是给我们带来道德,因为首先是正义的,要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同时还要给我们带来仁慈。你看全世界捐款最多的国家是哪些国家?一定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包括美国,美国一年的捐款有3000亿美元,美国的人均自愿服务时间也是最多的。

再讲一个观点,这也是我们改革当中面临的一个理念的突破,就是什么叫法治,什么叫真正的法治。我们理解法治就是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所以法治就是制造大量的法律,然后严格执行法律。这个也是一个错误的观念。真正的法治,首先法律本身必须是合理的,也就是我讲的法律、人定法律必须符合天理,因为我们人是会犯错误的,我们有我们的私利,有我们的无知,有我们的贪婪,有我们的偏见,所以我们在制定法律的时候,怎么能够保证法律本身是公正的,用什么样的标准保证法律是公正的,这就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法律本身不符合天理,不符合自然法的规则的话,再多的法律也不可能建成一个法治的社会。

理念来自思想市场

大家可能会问一个问题,理念重要,那么这些理念从哪儿来?理念只有一个来源,就是思想市场。思想市场就是指不同的理论,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信仰之间的公平、平等、自由的竞争,我通过市场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创造理念的市场。

第二个层次,传播理念的市场。

第三个层次,实现理念的市场。

在这三个层次里边,当然最重要的是第一个层次,创造观念。任何变革都是观念引起的,而观念最初一定是来自少数的思想家,或者说少数的人,这个人不一定是思想家,但是他比其他的人更早地意识到一种变革需要,可能提出一种新的观点。但是这种观点只有经过理论的系统化,它才能真正变成社会变革的力量。如果没有思想市场,没有新的观念的突破,那可以说,我们人类所有的变革基本都是不可能的。中国在过去30年的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学术界所创造的思想,当然也包括我们从国外引进的人类的先进思想。在经济方面,我想经济学家、法学家都做出了好多贡献,未来中国改革,我想仅仅靠经济学家,可能是远远不够的,加上法学家,也可能是不够的。我想政治学家、历史学家都会变得非常非常重要。

我特别想强调一点是,思想市场不仅为我们人类未来的变革带来思想的火种,而且可以使我们人类避免灾难性的错误。我们中国在近代史发生了很多灾难性的错误……我要说未来我们中国如何避免类似的一些灾难,也呼唤着一个思想市场,也就是学术的自由和平等的讨论。

我希望大家能认识到理念的力量,也加入到创造理念的行列来,我想在未来,我们各位,或者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你们相信什么,其实在决定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我希望今天晚上我们的讨论能够使得大家未来有更大的热情来参与到有关中国改革开放的研究和争论当中。

(本文根据主办方提供的速记整理,有删节)

进入 张维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理念的力量   改革阻力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125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澎湃新闻,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