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新常态要求一个好的市场经济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91 次 更新时间:2020-02-11 11:36

进入专题: 市场经济   新常态   结构调整   国企改革  

陈剑 (进入专栏)  


●由于政府主导经济,也使得各级官员支配资源的权力太大,这就造成一种寻租的环境,使得腐败越来越严重;由于国有企业对一些行业的高度垄断,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平等进入,影响了公平竞争的市撤境建立。

●要建立一个好的市场经济,需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让市场而不是政府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并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作用。

●国企改革在于进一步的市朝,在于国企与政府进一步地分离,在于国企要进一步资本化运营,从而,提升民有经济发展以至市场经济整体效率。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剑日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表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是相对于中国上个历史时期经济运行状态而言的,所谓进入或追求“新常态”,就是要求制度转型,从而建设一个好的市场经济。其基本特征是经济自由,包括公平竞争的法治市撤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市场经济框架还不完善

陈剑说,经济的“新常态”是近期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新常态”一词最早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是对2008年至2009年发生“大衰退”之后世界经济政治状态的一种描述和预测,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中国经济从2013年开始进入到一个增长速度下降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表象背后,其本质是社会经济制度的转型。2014年5月,“新常态”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的表述之中。2014年7月29日,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问计当前经济形势,再次提到“新常态”。他指出:“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什么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一种观点是,“进入‘新常态’就是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

但是在陈剑看来,这种认识没有说明什么是“新常态”。“那么,什么是我们追求的新常态?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先对‘常态‘有一个理解。”据他解释,所谓经济常态,应当是一个经济体运行的“经常性状态”或 “稳定性状态”。依此类推,经济的“新常态”,由于有一个“新”字,那这个“新”就一定是相对于“上个时期或阶段”经济运行的状态而言的,或者是相对于“历史时期或阶段”经济运行的状态而言的。

这里的“中国上个历史时期”,陈剑认为应该是改革开放以来直到去年,也就是1979年到2013年。在他看来,上个历史时期的经济运行状态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虽然建立,但还不完善。由于政府的公司主义导致唯GDP至上,进而大干快上成为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主旋律,虽然推进了经济增长,使经济增长保持了较快的水平,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粗放式发展方式成为主导,对能源和原材料过度依赖,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成为这种发展方式的重要特征,致使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乃至生命本身都受到污染的威胁,因环境问题和环境事件引发的矛盾和冲突也有日渐增多和激化的趋势;政府权力过大,取代了市场作为配置资源基础,形成了“半政府”或“半计划”的特征,由于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过多干预,以及保留较多的行政审批权力,市场自身潜能和效率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政府权力过大,做了很多不应做的事,同时严重缺位,很多应当做的事没有做。由于政府主导经济,也使得各级官员支配资源的权力太大,这就造成一种寻租的环境,使得腐败越来越严重;由于国有企业对一些行业的高度垄断,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平等进入,影响了公平竞争的市撤境建立。

好的市场经济就是经济自由

中国要告别上个“历史时期或阶段”经济运行状态,迈入新常态。那么,什么是“新常态”呢?陈剑表示,所谓进入或追求“新常态”,就是要求制度转型,从而建设一个好的市场经济。一个好的市场经济,其基本特征就是经济自由,包括公平竞争的法治的市撤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所以,陈剑将“一个好的市场经济”定义为:市场主体参与者是平等的;由于消除了严重垄断,自由竞争得到了较为充分保障; 政府在向公民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提供公平竞争的市撤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就使得市场经济的契约、信用得到了充分保障。他还进一步表示,要建立一个好的市场经济,需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让市场而不是政府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并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要发挥民有经济作用,必须对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有一个明确定位,即弥补市场失灵和提升国家和民族竞争力的手段。按照这一定位,国有企业就必须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退出,垄断行业逐步向民有经济开放。只有这样,民有经济才会有一个充分发展,市场经济的潜力才能得到进一步释放。此外,政府应当大幅度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

新常态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

陈剑表示,我们追求的经济“新常态”首先要“可持续”。吃资源饭、环境饭、子孙饭的旧发展方式应当让位于以转型升级、生产率提高、创新驱动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包容性发展。追求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告别前一阶段不顾资源短缺、竭泽而渔、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的污染性发展,透支人口红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透支性发展,进而转入遵循经济规律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在逐步转向依靠转型升级、生产率提升和开拓创新。

优化结构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

陈剑强调,转变发展方式,“优结构”是其基本内容。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一国或地区实现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结构的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也包括降低消耗、改善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以及经济社会自然发展的协调与和谐等各方面。要建设一个好的市场经济,需要优化经济结构,主要是四大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这是“新常态”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根本推动力。

首先,政府的职能转变要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让经济增长的目的更加明确,因而居民消费应当是经济主要的新增长点。其中,需求结构中要让居民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内需与外需结构发生变化,内需占比要增加。这种转变可与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相印证。2013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从2014年前三个季度数据看,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接近50%,达48.5%,投资率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

其次,要在经济增长中让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三次产业中的农业和制造业比重应下降,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应该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6.1%,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前三个季度,这一比例继续上升到46.7%。陈剑认为,发展服务业不能只局限在生产性服务业中,也应注重发展包括物流、配送、电商、金融服务等在内的消费性服务业。而且产业结构调整应当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求相向,因而公共消费的基础建设投资将成为投资的新经济增长点,这些投资包括高铁、地铁、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空气和水污染的治理等。此外,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面临转型升级,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

最后,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需要进一步优化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大量农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陈剑认为,在社会公正的旗帜指引下,这种转化和融入,应当是在消除经济和政治上的诸多不平等的转化和融入,从而使这种城乡结构的优化有了十分清晰的内容。区域结构优化也同样如此。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

健全市场经济体制

国企改革至为关键

陈剑表示,建设一个好的市场经济,需要放弃政府的公司主义,告别对GDP的崇拜,也就需要告别以增长速度论英雄的阶段。因而,“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就是告别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真正进入经济换挡期。这也就意味着要不搞强刺激、大调整,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在此他强调,经济新常态并不意味着经济减速,而是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提升经济质量的前提下,应推动经济适度增长。

要进一步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进一步摆脱种种束缚,充分发挥市场的潜力和效力。因而进一步推进市朝进程就成为追求“新常态”的重要内容。李克强总理上任时提出的“凡是市场能够做到的让市场来做”,正是充分发挥市场潜力和效率的形象表述。而要发挥市场潜力和效率,就是要进一步推进改革。这包括,充分发挥民有经济作用,这意味着放开微观市场,放松各种市场管制,撤消市场中的很多樊篱;也意味着政府将下放诸多权力,尤其是投资审批权力。因而,就政府而言,重要的是减、放、管。

“减”主要包含减政,即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那些本不应由政府承担的工作交给社会,将那些大量的本应由政府承担而政府没有承担的工作接过来;减少行政审批;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政府不扮演市场主体的角色,不应直接组织融资和操办项目,减少赋税。让企业轻装,需要减轻企业赋税。

“放”是指政府向市场放权,按经济规律办事。例如加快推进利率市朝等等,这将是金融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政府向社会放权,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中央向地方放权。发挥地方的优势和积极性,解决财权事权不匹配的问题,增强地方自主权。

“管”的含义则是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政府的工作重点应转到为市场提供公平竞争的市撤境上来,转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转到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上来。与此同时,政府应当在纳税人的监督之下,改善政府自身的管理,杜绝浪费,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陈剑还说,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国企改革至为关键。国企改革在于进一步的市朝,在于国企与政府进一步地分离,在于国企要进一步资本化运营,从而,提升民有经济发展以至市场经济整体效率。此外,财政体制改革十分迫切。重点是完善税收体制、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此外,中国经济“新常态”,其增长动力还包括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用信息化推动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等内容。2014年,是中国第三轮改革的元年,从上述诸多特征可以看出,也是中国经济追求“新常态”或向“新常态”迈进的元年。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方烨

进入 陈剑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市场经济   新常态   结构调整   国企改革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090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