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在过去的10月份里继续维持上升势头,升值依旧是人民币的主要态势。11月19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10月环比上涨1.5%至121.57,连续第五个月回升并创历史新高。10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同比亦续升1.5%至117.73,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理论上,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产品出口价格上涨、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并进一步影响企业生产。那么,在我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的过程中,汇率的大幅波动对工业经济将会造成怎样的冲击?行业主管部门、工业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这种不利影响?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
一、人民币依然面临长期升值预期,但需警惕短期剧烈波动
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存在。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就走上了漫长的升值之路。数据显示,与1994年相比,目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已上涨49.16个点。尽管在过去的20年里出现过几次重大的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也曾一度面临贬值预期,但在大多数时间内,人民币汇率一直面临着持续的升值预期。究其原因,人民币的趋势性升值与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息息相关,且这一趋势仍将持续。据测算,1994—2013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速达13.1%,而同期的美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则仅为3.7%。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增速上的悬殊差距与我国劳动生产率基数较低有关。
尽管出现趋势性贬值的概率较低,但长期趋势中也存在短期波动。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较为频繁,11月19日,人民币汇率即期价、中间价联袂走强。其中,即期汇价取得沪港通正式开启以来的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涨。而2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在隔夜美元小幅走强后小幅回落,即期价随之小幅低开。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4年11月2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1417。目前来看,人民币汇率波动仍处于正常范围。但需注意的是,尽管人民币的走势仍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趋势性贬值尚难以出现,但需要高度警惕人民币汇率超预期波动及其带来的诸多风险。
二、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我国工业的冲击和影响
总体看,近期人民币升值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其幅度处于可控区间。但如果处置不当造成大幅度波动的话,即形成线性持续上升或下降态势,那么将会对我国工业带来一系列巨大冲击。
一是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不利于稳增长、调结构。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潜在增长率下降、资源环境束缚加剧、人口红利渐失等多因素叠加推动我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极易受汇率波动影响,特别是短期内大幅波动会对出口造成更为严重的冲击。汇率的剧烈波动,不仅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制约增长动力由依赖出口和投资规模向扩大内需和提高投资效率的平顺转换,而且对于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也将带来较大影响。
二是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产业国际化进程冲击较大。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倒逼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升级,从而避免我国经济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被长期锁定。但必须注意的是,这样一种正向效应的发挥是有前提的,即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速度和幅度是产业主管部门可控的、国内市场可接受的。否则,人民币汇率的剧烈波动将严重打压企业生产积极性、扰乱价格市场秩序、阻断产业升级路径,对我国产业开放步伐和国际化进程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是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对稳定就业带来一定影响。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我国传统出口产品逐渐失去价格竞争力,特别是对汇率依赖性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冲击更为猛烈。考虑到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从发展阶段来看,正处于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重要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保持经济合理增长和就业基本稳定绝不可偏废其一。从国际经验看,广场协议后日元对美元汇率的急剧升值,导致以出口为主的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二十年”,而现在看来,何时走出这已持续三十年的低谷仍是未知数。
诚然,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会带来一些正向影响,如能够加快我国工业企业“走出去”步伐,扩大产品品牌知名度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倒逼企业加快技术升级等。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汇率剧烈波动所造成的严重冲击,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否则我国工业必将承受巨大的风险。
三、削弱汇率大幅波动对工业经济不利影响的几点建议
第一,政府牵头建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行业影响的预警机制。一是要建立重点行业基础数据库,刻画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行业成本、利润、出口额等方面的直接影响;二是构建预警模型和风险预警指标,确定风险等级,实施监控和发布预警报告;三是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建立相应的防御体系,完善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和企业应对措施,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第二,加快生产领域的机器换人进程,推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改造和升级。一是加强政府引导,搭建机器装备生产企业与使用企业的对接平台,并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智能工厂或智能生产线,加速机器换人进程,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改造提升。二是通过培训解决人机磨合问题,一方面加强专业技能工人的培训,满足机器换人后对专业操作人员的需求;同时也要打造换岗培训安置平台,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避免机器换人过程中的劳资纠纷。
第三,加强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的信息交流和协调。建议建立金融部门与产业主管部门部际交流机制,加强沟通、联络和协调,针对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等金融风险点定期进行突发事件的信息对接,并形成对行业和企业防范风险具有指导性的对策,及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第四,加速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调整和持续扩大内需市场。一是依托国内产业全面升级的契机,给予大型出口导向型企业相应研发支持,并以出口效益的变化作为考核验收标准,提高大型企业及产业链相关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以提升抵御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能力。二是持续挖掘内需市场的增长动力,降低消费品对出口的依赖。一方面要求企业以外贸产品的加工工艺、生产流程控制、质检要求和标准来生产内需产品;同时将进口更多转向高端装备类产品,以提升国内工业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