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沪港通:中资银行国际化业务重要“入口”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16 次 更新时间:2014-11-21 19:52

进入专题: 人民币   资本市场   国际化   沪港通  

杜金  

业内专家认为,由于试点初期规模受限,短期看沪港通对银行利润贡献有限。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沪港通将成为“入口”,为中资银行的国际化业务带来很多发展空间。

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备受关注的沪港通试点将于11月17日正式开始交易。

此次沪港通“开闸”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得到了各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获得结算业务资格的银行纷纷周密地设计和规划了服务方案。

不过,由于试点初期规模受限,业内专家分析,短期看,沪港通对银行利润贡献有限。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沪港通将成为“入口”,为中资银行的国际化业务带来很多发展空间。

银行“摩拳擦掌”

11月10日,中行宣布,被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指定为“沪股通”独家结算银行和“港股通”业务结算银行,由中银香港、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分别担任香港和内地的结算银行。

同时,工行、建行、农行、交行也分别获得批复成为“港股通”业务结算银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沪港通业务对银行而言潜力无限。“沪港通本身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步,在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随着开放程度的加剧,人民币流入、流出相关交易和结算规模会越来越大,在这个基础上,除了结算外,会衍生出很多其他金融服务的机会。”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记者表示。

获得结算资格的几家银行无疑都嗅到了沪港通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筹备以抢占先机。

中银国际证券表示,今年4月,沪港通联合公告发布后第一时间就开展了筹备工作,与总行相关部门、相关附属公司建立了密切的联动机制,成立了港股通业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5月28日首批提交业务申请,8月29日无条件通过上交所、中国结算和上海证监局的联合现场检查,10月10日首批获得上交所同意开通港股通业务交易权限。

中行日前也宣布,已经就沪港通的资金清算、应急方案、汇兑方案、系统改造等问题进行了周密设计和规划,高质、高效地完成了沪港通各项准备工作。

工行也已制定了包括跨境资金结算、人民币港币换汇以及账户结算透支等一揽子“港股通”服务方案,并将通过工行总行、境内上海分行和在港的全资子公司工银亚洲之间的协调联动,为“港股通”业务提供优质高效的结算银行服务。

中行副行长岳毅表示,中银集团将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多元化财富管理和一站式金融服务的跨境综合平台。

短期利润贡献有限

不过,曾刚表示,毕竟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还在推进中,同时沪港通结算受每日交易额限制。因此,短期来看,对银行产生直接利润的贡献并不大。

“短期看,沪港通的结算、清算并不会给中行带来明显的利润贡献,利润主要来源仍是依靠存贷利差。”中行金融机构部总经理徐辰日前也表示。

中行支付清算部总经理张青松表示,虽然沪港通开通短期内带来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上涨,但从长期来看,沪港通对在岸离岸两个市场利率与汇率的融合、逐步的趋同,都将发挥重大作用。

“随着中国推进改革开放,未来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开放。我们现在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为未来做准备,不是求一时的利润。”徐辰说。

中行董事会秘书部副总经理罗楠11月13日也表示,中国进一步的开放战略将带来一系列跨境人民币机会。中行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投资者非常看好中行长期的投资前景。“随着沪港通开通后,不管是H股市场还是A股市场,估值比较低的大盘蓝筹股可能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前景。”罗楠表示。

国际化业务“入口”

实际上,单纯就沪港通而言,是资本的流入、流出对银行带来的潜在业务需求;而从大趋势来看,其实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对中资银行业务的带动。

“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后,逐渐成为主要的支付货币和储备货币,结算规模将不断扩张。”曾刚表示,“同时,人民币相关的金融市场发展后,其他业务需求也确实有很大的空间。结算业务是基础,账户在这家银行,与之相关的融资业务、现金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就会随之打开。”

换句话说,沪港通就如同一个“入口”,打开的是银行巨大的国际业务空间。曾刚进一步表示,国际资本目前对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愿望非常强烈,尽管目前沪港通有额度限制,但是参与的投资者和机构会比较多,这也为中资银行的国际化业务带来很多新的想象空间。

今年9月,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在公开场合曾表示,随着沪港通的推出,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对接步伐提速,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将为商业银行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商业银行应向资产管理大行转变,要依托其在保险、基金、证券等跨市场领域发展的优势,在更深层面整合集团资源,推进综合化经营,不断提升综合投资管理和资产配置能力。

“中资银行是人民币结算行,也是人民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越高,相关市场交易额越大,在市场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意味着银行国际化程度也是在不断拓展。”曾刚说。

实际上,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中资银行海外的业务扩展也非常迅猛,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显著,投行、私人银行、现金管理、托管、清算等业务增长较快,对利润贡献度大幅增加。

以工行为例,工行已在新加坡、卢森堡、卡塔尔、加拿大四个国家拥有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5年来,跨境人民币业务量的年平均增速超过200%,人民币业务在工行境外机构总资产、负债、收入和利润贡献中的占比都已超过20%。

“虽然沪港通短期金额不大,但是大家看到的是未来。”曾刚表示,“短期人民币开放通过沪港通这个渠道开始,未来预计也会在这个渠道上逐步放大额度。占住了这个"入口",就把握住了未来的机遇。”

    进入专题: 人民币   资本市场   国际化   沪港通  

本文责编:郑雷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034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FT中文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