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开国:布劳与邓肯的流动理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82 次 更新时间:2014-11-14 21:29

进入专题: 社会分层   流动理论  

汪开国  

美国社会学家布劳与邓肯于1967年出版了《美国职业结构》一书, 该书向人们展示了一套研究社会流动独特的分析框架、专门化的分析技术和系统严谨的分析模型。与以前的各种社会流动研究成果相比,该书在概念的定义上更为合理、清晰,分析更为系统全面,尤其是在定量分析的方法上更为精细高深,在社会流动研究领域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们的贡献主要集中在:第一,说明了现代工业社会中遗传并非地位获得的主要途径,而更多依赖个人自身人力资本和努力。他们认为,社会阶层现象包括了先赋性和自致性两种因素,先赋性因素指的是与个人出身背景相关的各种因素,主要是父亲的职业和父亲的教育水平;自致性因素则是后天靠个人的努力和经历所获得的一些个人特征,主要是个人的教育水平。个人的社会地位一方面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一方面也要受家庭出身的影响,上一代中的不平等会在下一代中不同程度地再现。在美国,对个人职业地位影响最大的,首推其受教育程度,其次为其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职业地位,父亲职业对子女职业的直接影响比前面二者小。第二, 研究方法和量化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数理化倾向日趋明显,抽样理论和统计检验的引入、社会测量法的推广、社会统计学和数理社会学的发展等等,都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研究方法的定量化。同时,理论的发展也越来越取决于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的提高。布劳和邓肯在研究中首先从理论上假定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个人在获得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时,要受到在个人生命周期中顺序出现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父亲的职业地位和教育程度等先赋性因素、本人的初职和教育程度等获致性因素。通过比较两种因素影响程度上的差异,便可以对社会开放程度的大小做出判断。接下来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建立个人地位获得的统计模型。然后再将美国1962年实施的“一代内的职业变迁"的调查数据代入模型,建立复杂的因果统计分析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统计检验,用以解释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实现过程以及影响这种实现过程的各种因素。直到今天,该书中采用的基于社会经济地位指标而建立的职业声望量表和路径分析,仍然是社会流动研究者们使用的常用方法。

但是,成也方法,败也方法。他们表现出一种过分依照统计分析技术的倾向,因而得出的结论经不起推敲。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现代统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后来者又创造了许多更为复杂艰深的新的路径分析模型和其他数学分析模型,完全背离了社会流动研究与社会分层研究不可分割的逻辑原则,使社会流动研究成为一种纯粹的数字游戏。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许多学者开始反思社会流动研究,出现了新的研究取向,即从社会分层和社会结构的整体出发去研究流动。

    进入专题: 社会分层   流动理论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分层与流动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007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深圳九大阶层调查》 ,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