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盛刚:先有城镇化还是先有全球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25 次 更新时间:2014-09-24 13:56

鲍盛刚  

先有城镇化还是先有全球化?

          ——及其中国经济的下一步


从西方国家现代化发展来看,显然是先有城镇化然后才有全球化,城镇化与全球化是现代化的两个过程,都基于资本与产业和市场不断自我扩张的结果,现代经济实际上就是通过经济食物链和市场利基而形成的一个不断扩大的等级化的生态系统和自生秩序。但是,与西方国家现代化道路不同的是中国是先有全球化,然后才有城镇化,其原因就在于西方现代化是一种内生模式,而中国是一种外生模式。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疑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但是全球化这一动力已近耗尽,接下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自然将从外生转向内生模式,由此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经济再增长的动力。


中国城镇化的过程也将是中国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是一个没有国内市场的国家,因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订单,名为世界工厂,实为世界加工厂,中国人只是为别人打工。中国城镇化战略目的就是要打破这一发展模式,推动中国形成以内需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一转型一方面可以使中国避开目前的全球金融和债务危机,继续保持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国形成和完善自身内部产业和市场结构,以及自身内部经济循环系统,摆脱中国经济增长对外部的依赖。中国崛起开始于东南沿海城市,经过30年发展,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已趋于饱和,随着成本的提高,利润空间的下降,导致大批企业内迁,这预示着中国经济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延伸的开始,其原因是,首先中国中西部地区有着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如河南省人口就过亿,相当于15个瑞典,这样企业内迁就轻易解决了刘易斯拐点的瓶颈问题。其次,中西部生产要素如土地租金,水电费都比东部沿海城市便宜。其三,中西部地方政府优惠政策以及中央政府对开发中西部的鼓励,还有就是政府对中西部地区配套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兴建铁路,公路,机场,煤矿,核电站,电力网络等。其四,中西部不仅是中国人力资源的集中地,同时也有着丰厚的矿藏资源,西部天然气,煤炭,铁矿储藏量分别占全国68%,53%和30%。其五,随着运输网络的建立,从东部到中西部的运输成本大大下降,已不再是企业经营中首要考虑的成本问题。其六,中西部有着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东部沿海经过黄金十年,已从短缺经济进入过剩经济时代,产能过剩已影响东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中西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西部人均汽车和空调拥有还不到东部一半。最后,从文化和经济关联方面考虑,企业内迁比外迁更具成本优势。


显而易见,企业内迁将导致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同时促使中国经济一体化和内循环系统的形成,并进而使中国经济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繁荣的道路。对东部沿海地区来说,企业内迁可以使大批面临困境的低端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企业得以存活下来,并找到一条发展之路。同时东部沿海城市可以专注于高端产业,告别之前的粗加工工厂时代,加速向规模优势,高科技产业转移。所以,这是一个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腾笼换鸟的过程。对于中西部来讲,随着东部企业的内迁,将迎来黄金的十年。一方面是东部沿海企业内迁,将带来大量资本和技术以及管理理念,而地方和中央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以及对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将使中西部成为中国下一轮经济投资增长点,由此将极大地拉动中国内需市场,引发中国经济第二波和第三波发展高潮。同时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产业的内迁将就地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使中西部人口压力转变成劳动力优势资源,从而结束持续几十年农民工返乡离乡的中国奇观。除此之外,企业内迁,将使中西部地方财政收入提高,社会福利将得以提升,逐步消除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不平衡状态。对整个中国来讲,企业内迁将促使中国经济内循环系统的形成,加速中国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促使中国东中西经济发展的趋同性,从此摆脱对外循环系统长期的依赖性。过去中国经济发展三十年主要依赖外循环系统,以外资驱动,加工制造,再以出口拉动为特征,在国际U形产业结构中,处于产业链条的低端,名为世界工厂,实为世界加工厂。但是,随着企业内迁和市场的内向型发展,将形成中国式U形曲线产业结构,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将成为研发和高端的产业核心区,以及最终产品的销售中心,而加工制造这个U形曲线的底端集中于中西部。在这个过程中跨省公司是主导,其作用就如同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一样,整个经济运作将建立在市场逻辑而非政策逻辑的基础上,跨省公司将中国作为一体,依据市场竞争机制规则,使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得到合理的配置,以促进稀缺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达到利润的最大化,并由此形成一张网络,打破中西部与东部的隔阂,形成中国式的开放经济体系。


目前我们生活在全球化时代,资本已超越国界,对全球资源整体配置,以取得利润的最大化。全球研发和财富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从而形成北高南低的格局;但从投资利润空间来讲,欧美国家因趋于发展饱和,产能过剩,投资利润日趋稀薄,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形成南高北低的格局,正因为如此,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形成了从高工资发达国家向低工资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先是日本,然后是亚洲四小龙,接着是中国沿海地区。随着资本的流动,转移,它们一级一级走上致富的道路,而目前中国企业内迁,并不会因为发生在一个国家内部而削弱其影响。对中国来讲,发达地区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形成东高西低的格局,但随着东部的发展趋于饱和,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从而使投资利润空间形成西高东低的格局,这就自然将导致投资中心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这一方面可以释放东部过剩的产能,另一方面拉动中西部的发展,所以世界全球化和中国全国化遵循的都是相同的市场规则,它们都是资本和技术在市场规则基础上自由流动的结果。如果说之前30年中国沿海地区工业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现象,那么我们就要看到第二幕中国中西部的崛起和中国经济一体化发展,这将使崛起的中国变得更加炫目。



本文责编:baoshengga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8245.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