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理论带给我们一个最重要的启示:凡事要有“度”,一时发展得太快,整体来说反而可能更慢,可能会栽下去,或是会不可持续。
近日,我在辽宁进行了一场以“收货”为主题的演讲。其实,做企业如同耕地,收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春天的播种,耐心的等待,以及向外部环境借力。以下为此次演讲的内容:
现在是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就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讨论一下收获。
第一个问题,收获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收获就是享受自然的恩赐。不管哪个行业,都会利用太阳,利用空气——虽然太阳从来不跟各位收费,人类一直在这么做。其实人类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智慧的结晶。比如说古人就知道不能涸泽而渔,要是把鱼全打光,以后就没有鱼了。现在有生态理论专门研究这个东西。
人类到今天为止做得还不是那么好,为何会有大量的土地沙化?过度利用了自然界,生态逆转形成的危机其实会影响所有行当,增加行业成本。这里头有很大的学问,抽象看就是:任何资源都有一个存量,存量流量之间要有一个度,没有度就没有可持续。
实际上,我们的发展还没有很好地吸收人类的传统智慧,你看中国就是要急,要快,要大,却不知道“度”。收获理论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凡事要有“度”,一时发展得太快,整体来说反而可能更慢,可能会栽下去,或是会不可持续,这是我知道的第一个关于生态的理论。人类今天已经没有办法单纯靠自然界的恩赐来发展。
第二个收获理论跟农业有关。
农业是高附加价值率行业,现代工业很少有几个行当可以跟农业比,为什么?农业是大量利用自然率的,春天种一颗籽,秋天可以收一大把,那个投入产出就惊人,我们有几个行业投入能产出1万倍?
所以农业这个领域并非注定就是绝对传统的。现在最高新的生物技术,就融入了大量的现代人类智慧。但是农业里有一条最基本的,就是不能看见收获就很激动。你看所有商业界的活动,整个灯光都打在收获上,马云公司要上市了,全球追着报导,他投入的时候我们多少人注意过?王健林攻城掠地,“城市综合体”的经营模式,家喻户晓;可又有谁知道,他“播种”的春天是什么时候,他第一个把住宅和商业搞到一起的时候多困难?当时没有人相信他——团队也不太相信,银行也不给钱。
我们现在的学习注意力还是放在收获上的偏多,可是农业文明告诉我们,没有耕耘不会有收获。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人怎么耕耘上,而不能看到谁成功了,收成的报表出来了,财富效果出来了,就很激动。马云也好,乔布斯也好,小米也好,王健林也好,他们最值得学习的是他们春天在干嘛,春天怎么想问题,怎么下决心,怎么付出超常努力。我希望我们也要有这个风气,注重春天,注重耕耘,不要那么太注重收获。
还有一条,我也认为是收获理论当中的重点。你春天播种了,还要给它个时间,没有时间是最愚蠢的增长方式。因为时间就是利用自然力,有空气、阳光,光合作用它就能生长。我们要有创新精神,但可千万别天天在那创新,创新是播种,接下来你还得让它长。很多企业家朋友都说焦虑,听完他们的这些话我就开始焦虑了。一个主意行还是不行,你要有个时间来看——当然一直等下去也不行,咱们可以达成一个妥协,给它一个最小的检验时间,过了这个时间效果不理想或者没发芽长大那我就再来新的。
创新后面还要有耐心,你怎么知道这个行业模式行还是不行?然后就不断开会,不断说这个跟不上你就永远跟不上了,每天处在末班车效果当中,没法检验你春天做的决定。春天种的东西秋天不收获,不要说团队了,就是你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如果种一棵种子哪怕今年长出来5个,明年长10个,你就有底气了。
我们大概因为穷了很长时间,耽误了很长时间,所以很容易着急。急是对的,但是你再急,在具体做事的时候(特别是企业的事),也要有一个时间。利用时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战略,就是利用自然率,利用整体国民经济的力量。中国这些年很有意思,宏观看怎么看也不差,现在新常态7.5,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倒下去?我的看法是,很多企业不知道利用国民经济这个力量。中国市场13亿人,经济全球第二大,每年涨7.5,你跟着它走一年就是7.5,平均值。如果你再有一点独到性,有一点新的东西,就更不用担心了,而过分着急是万万不能的。
第三条收获理论。跟农业不同,工商业的收获理论还有两个重要环节。第一,不是完全凭辛苦的,还要靠眼光和判断力来决定种什么。要在市场里定位,消费者需要什么,你能不能做?有没有别人能做?所以柳传志老讲,一个事情你要把它吃透。我们现在花在吃透的决断能力上面的投入还不够。
我们是个后起大国,所以就比别人要更着急。但我们的应试教育是有标准答案的,而在商界中做决定,标准答案是不利的。互联网的确不得了,你看见鱼很好就赶快回去织网,可光停留在讲互联网这个层次,在我看来,距离开企业做决断应该还差好几层。
现在很多人说互联网时代,这是人类重大的技术进步。但是,人类过去也有过重大技术进步,火车发明的时候是不得了,可随着临界点普及了以后,谁都利用火车运输了,你还有什么特别的吗?为什么互联网对大家形成冲击,它就是过了临界点了,如果跟不上,那确实要被淘汰。但是,即使你跟上了就万事无忧吗?工商时代的春天,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做决定,种哪颗籽,这个决定做错后边全错,就算加上时间它也是错。这个是跟农业文明不同的。
第二条工商业的收获理论非常重要,你要知道整个市场在往哪里走,然后要回答下一个问题:你在整个行业里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是农业文明时代很少遇见的情况。请注意,如果答案一样,行为一样,你就是过度竞争。我们这个国家最大的问题现在就在这里,不少地方的官员都在同一个地方开会,读同一个文件,穿同样的衣服,想法都是一样的。企业界好一点,但是还不够好,我们独到性的东西不多,这是我们今后5年、10年、15年要努力的方向,要改变这个状态靠什么?你不能再凭成本最优去取胜,你要有点独到性,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做品牌,首先思维上就要有个性。千万不能说有权威,有中央声音,有一致的意见,然后就做出一样的东西来。我们现在对商业模式的研究,在我看来有缺点,其实有很多商业模式是供欣赏的,不能拿来照搬的。
我每次见刘东华,我就非常欣赏,为什么?我永远不会变成他,他是老怕人太少,我是老怕人太多,我从来没打算把我变成刘东华。你一定要找你适合的方向发展,越是适合你,实际上竞争对手就越少,因为你很特别。我们每个人都要把这种特别性发挥到极致,然后下了功夫,把这个事琢磨透了,做了决断不要随便变,要给它时间。地平线上露出来的东西你要包容,但是不等于你马上要采取行动。要吸收天下的精华,但是首先你要尽可能找到那个独到的东西,给它时间,给它成长过程,给它检验过程,然后它会增加你的自信心。
当然,这个收获理论主要是针对企业家。在整个国家的宏观层面,你要收获,就要有公正的环境,谁付出谁才能收获。不维持住这一条,这个国家没有人愿意好好投入。这不是国民性格天生缺陷,是我们体制改革没有到位的结果,这也是收获理论宏观环境的问题。但是,我讲的主要还是微观,给自然界产出的量与投入之间要有度,然后要高度关注春天,关注投入,见贤思齐,你总有你的特点,要深思熟虑到底种哪个籽,然后一起来探讨时间对我们做决断的影响,不要那么急。
最近常讲新常态,新常态首先要有新的心态,不要调成7%大家就慌了神,7%是很高的增长率,美国这100年的平均增长也就2%到2.5%。我们不是像30年前那么穷了,我们有理由、力量来维持跟这个发展阶段,跟未来15年发展阶段相匹配的那个企业家心态。要更有一点底蕴,要更有一点长远预见,要更愿意让时间来检验我们在创新当中,结合自己实际得出的企业发展战略。
我相信,今后5年、15年,中国的发展和收获会有很好的新的一季。我们都对收获有兴趣,我们所有在座的收获就是国家的收获,就是中国的收获,就是中国人的收获——一个国家起来就是这么一步步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