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克鲁格曼:富人高税率符合美国传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47 次 更新时间:2014-08-17 00:29

进入专题: 富人高税率  

保罗·克鲁格曼  


随着贫富不均问题成为美国话语中的一个日益突出的议题,右翼人士一直在疯狂抵制。一些保守人士辩称,集中精力解决贫富不均问题并不明智,对高收入征税会阻碍经济增长。有些人认为这样做不公平,他们认为,应该允许人们保留自己的劳动所得。还有人认为,这违背了美国精神——我们一直尊重能够获得财富的人们,如果认为某些人所拥有的财富太多了,那就有悖于我国的传统。

他们说的没错。没有哪个真正的美国人会说,“如果各州和国家对不公正的财富获得方式缺乏有效的限制措施,就会催生一个由超级富豪和经济力量强大的人士组成的少数阶层,这群人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和扩大自己的权力,”然后呼吁,“对富人征收累进遗产税……随着遗产规模的上升,税额会大幅上升。”

这个左翼人士是谁?西奥多·罗斯福。这些话来自他1910年著名的新国家主义演讲。

事实上,在20世纪初,美国的许多知名人士对财富极端集中的危险性发出了警告,呼吁利用税收政策限制巨额财富的增长。还有一个例子:1919年,伟大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顺便说一句,他的“债务紧缩”理论是我们理解当前经济困境的关键——就任美国经济学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主席的演说中,很大一部份内容是在警告“非民主的财富分配”的效应。他在演讲中支持了通过对遗产课以重税来限制财富继承的多个提案。

限制财富集中,尤其是针对继承的财富,并没有停留在口头。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1世纪的资本》(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一书中,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指出,美国引领了累进税制的崛起,在这方面“遥遥领先于”欧洲。美国1913年引入了收入税,1916年引入了继承税。皮凯蒂甚至说,“对过高收入征收没收性赋税”——即旨在减少收入和贫富差距、而不是筹集资金的赋税——是“美国的发明”。

这种发明可以追溯到杰斐逊对人人平等的小农社会的愿景。当罗斯福发表演讲时,许多有见地的美国人意识到,极端的贫富不均不仅让这种愿景成为空谈,美国还面临着沦为由继承财富主宰的社会的危险——也就是说,新世界可能变成旧欧洲。他们直言不讳地说,公共政策应该寻求限制贫富不均,这既是因为经济原因,也是因为政治原因。他们说,巨额财富是对民主的威胁。

那么,这样的观点是怎么被排挤到主流之外,甚至被认为不合理的?

想想在2012年的大选中人们是如何对待贫富不均和向高收入者征税的问题吧。共和党称奥巴马对富人有敌意。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说,“如果你最大的愿望是惩罚获得了巨大成功的人,那么投票给民主党吧。”民主党人激烈地(而且真诚地)否认了这一指责。然而实际上,罗姆尼是因为奥巴马的想法和泰迪·罗斯福如出一辙而对其加以指责。这怎么就成了一个不可原谅的政治罪过了?

你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观点:财富集中不再是一个重要议题,因为当今的经济中,成功者靠的是自己的奋斗,他们的上层地位都源于自己赚来的收入,不是继承来的。但这个观点二三十年前就过时了。经济学家伊曼纽尔·赛斯(Emmanuel Saez)和加布里埃尔·祖克曼(Gabriel Zucman)的最新研究发现,最顶层人士——人口中最富有的0.1%——所拥有的财富自上世纪80年代已经增加了一倍,现在已经达到泰迪·罗斯福和欧文·费雪发出警告时的水平。

我们不知道这些财富中有多少是继承得来的。但是,你可以看看《福布斯》杂志的美国富豪排行榜。根据我的粗略统计,在前50名富豪中,大约1/3曾继承大笔财富。还有1/3的富豪已经65岁或以上,他们很可能会把大量财富留给他们的继承人。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存在一个世袭的财富贵族群体,但是如果不作出改变,再过几十年,我们就会成为那样的社会。

简言之,任何把谈论财富集中危险性的人妖魔化的做法,都源于对过去和现在的误读。这样的言论没有违背美国精神;其实它很大程度上与美国的传统一致。它根本没有与现代世界脱节。那么,谁会成为这一代的泰迪·罗斯福?


    进入专题: 富人高税率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706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