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朝武:新时期群众工作应突出四大要素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22 次 更新时间:2014-07-29 23:08

进入专题: 群众工作  

吴朝武  


摘要:我们必须正确把握时代精神,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人民”“法治”“民主”“创新”四大要素,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以崭新的面貌、务实的作风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是强调最多的一个词,而语意与“人民”关联的如群众、民心、民生等词汇很多。十八大之后一年多来,习近平同志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讲得最多、讲得最深的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问题。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利益调整进入深水区,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会不断出现,而且情况更加复杂,表现更为多样,解决难度更大。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正确把握时代精神,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人民”“法治”“民主”“创新”四大要素,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以崭新的面貌、务实的作风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


彰显“人民”分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是强调最多的一个词,而语意与“人民”关联的如群众、民心、民生等很多。十八大之后一年多来,习近平同志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讲得最多、讲得最深的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问题。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利益调整进入深水区,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会不断出现,而且情况更加复杂,表现更为多样,解决难度更大。人民群众对利益的诉求仍然是时代音符,维护群众利益仍然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点。我们对“人民”要有更新、更深刻的理解,要在工作理念、思想感情、服务态度、办事能力上有进一步提升,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透过信访工作的窗口看近年来社会矛盾运行情况,信访总量高位运行的态势还不会根本改变,新时期跨越发展伴生的阶段性矛盾日益突出,党群、干群关系面临更多的复杂情况和严峻挑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首先要教育帮助各级干部增强宗旨意识,端正“三观”、克服“四风”,切实解决好对待群众的感情、立场、观点问题。

通过对多年来全国大量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剖析,可以深刻感受到:再好的政策也离不开群众工作的保障;千难万难,做好群众工作就不难;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实际上就是做群众工作,只有群众问题解决了,改革才有动力,发展才有环境,稳定才有保障。把干部作风制度化,强化干部同群众的直接联系,已成为党密切同社会关系的必然选择。


运用“法治”思维

十八大提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这些年,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较多,由于一部分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导致一些影响干群关系的问题由小变大、解决由易变难,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与一些党员干部不依法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有着很大关系。

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的发生,必须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一方面,要坚持依法行政。当前要尽快在省、市、县三级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更加注重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建立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妥善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劳动社保以及一些特殊利益群体等突出问题。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运用好“两种手段”,即宣传教育手段和依法维护公共秩序的手段,做到合理诉求依法解决、不合理诉求依法解释、违法行为依法处置。对群体性事件坚持“五个到位”,即调查研究深入到位、合理诉求解决到位、思想工作细致到位、法律手段跟进到位、后续工作完善到位,以此树立正确的导向。


体现“民主”方式

党的十八大把“协商民主”这个有效的模式和方法从基层经验上升到顶层设计,践行协商民主已经成为新时期减少政府决策失误、减少干部执政失误,缓和官民矛盾,促进干群有效沟通理解的重要方法。

针对人民群众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的现实,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方法,更应该体现一种“双向视角”:第一种是自上而下的视角,也就是带有单向性的干部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思路。第二种是自下而上的视角,就是学会如何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反思我们的群众工作和有关思路。从第二种视角看,就要更加有意识地强化对人民群众主体性的尊重,多探索如何引导、培育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力,科学合理地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与此相关,在经济社会文化发达程度不高的广大地区,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深化的过程,需要创造一系列的适宜条件。其中包括,需要不断培育和增强人民群众与其不断增强的主体意识相适应的主体能力,比如政策解读能力、参与能力、监督能力等等。我们要探索,如何把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过程本身,同时也拓展为人民群众参与制定政策、参与社会管理的锻炼过程。在这样的实践中,能进一步让干部、群众学会并习惯于换位思考和良性互动,从现实问题入手,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牢基础。


增强“创新”精神

近年来,很多地方的党组织不断创新载体,把群众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谋划部署,真正做到了把解决认识问题、实践问题、现实问题和方法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尤其在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方面的巨大成效已初步显现。一些地方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创新还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和借鉴性。

在群众工作机制、制度的创新和落实上,我认为各级党组织要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要巩固落实好业已形成的务实管用的方法和制度。在深化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落实过程中,我们要突出制度的实践成效这一重点,用事实证明这些制度设计真正是为人民服务的。要避免“花开满枝,结果不多”。

二是要完善群众工作的总体格局。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统战部门和群团组织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做的党的群众工作总体格局。定期研究和部署群众工作,提出各个时期群众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研究制订相应的群众工作措施,建立群众工作的规章和制度,强化督查落实。建立纪委、组织、宣传、统战、信访、民政部门以及群团组织、新闻单位等部门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分析情况,研究讨论问题。继续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城市中的“两新”人员、社会中介组织、自由职业者、进城农民工、闲散于城市的无业人员的群众工作,把各种新出现的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尽快纳入党的群众工作覆盖的范围。乡(镇)村、街(居)等基层党组织应整合用好群众工作站(室)等平台资源。

三是要完善工作机制。即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活动机制、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保障机制、群众工作的全党全社会参与机制、基层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的资源保障机制等。着力巩固联系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着力解决抓好工作落实和密切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努力做到每一片土地都有人精细管理,每一户群众都有人贴心服务。


    进入专题: 群众工作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665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