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美国人也有“中国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04 次 更新时间:2014-04-22 22:37

进入专题: 美国人  

袁明  


3月,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短短数天的访华中,造访了中国的三所学校。

为了深入理解米歇尔的此次访华的目的,进一步了解中美教育交流的问题,国合记者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袁明教授进行了采访。

 

中美留学生推动“平民外交”

“十万强计划”开启于2009年奥巴马总统访华,预计从2009年起,在未来四年内招揽10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将目前派往中国的留学生人数加倍。那么该计划究竟意义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袁明教授指出:“这个计划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首创。首先是因为它涉及的人数之多,力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其次,它使得从19世纪后期留美幼童开始的‘中国前往美国留学’这样比较单向的中美文化教育交流史转变为一种更为大胆,更有远见的双向交流。在这种转变下,可以想象,只要经由一代到两代人播下交流的种子,未来的中美关系将会是怎样的无限风华!”

袁明教授提到,座谈会当天特别安排了一位中国学生和一位美国留学生轮流以英文和中文介绍米歇尔,而用流利中文介绍米歇尔的美国留学生Eric Schaefer正是袁明教授目前参与指导的硕士生。Eric从伯克利加州大学本科毕业后,受到“十万强计划”的资助前来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就读。

在Eric之外,袁明教授也在不同的学术场合接触到不少在该计划支持下来到中国的美国留学生。“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勤奋、友善、阳光、善于独立思考,而且中文都非常流利!”

袁明教授由此高度肯定留学生所扮演的文化桥梁角色:“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已经讲得很多了。但是我们很少从外国人的角度来看待我们自己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经受现代的洗礼,这是我们通往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而这一进程通过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方式来推动,会比用暴力、压制的方式来做要好得多。所以,美国学生来华留学,一方面他们能够学习新知、开阔眼界,同时我们也从中获益匪浅。”

 

美国人的朴素“中国梦”

米歇尔?奥巴马为此次中国之行做足了功课,在访华前的3月4日特意访问了华盛顿的育英学校(Yu Ying Public Charter School),听取该校六年级学生讲述他们去中国的经历。而在接受北大学生记者的采访中,米歇尔又为北大选派学生前往育英学校担任志愿者这一提议感到振奋。那么,这所育英学校究竟有何特别?它屡屡为米歇尔所提及,携带着怎样的信息?

据曾经访问过育英学校的袁明老师介绍,这所中学是由华盛顿政府大力投入建设的一所公立学校,也是该地区唯一采用中文沉浸式教学的学校,它有两大显著特点:学费面向普通人阶层,提供优质的中英双语教学。正因为此,这所学校在华盛顿地区的平民中间十分有吸引力,许多人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育英学校,校方甚至不得不“摇号”来决定招收学生的名单。

当地的一位尼泊尔裔朋友告诉她,自己的孩子申请就读育英学校的经历可谓扣人心弦,孩子在摇号的队伍中由排在外围到逐渐靠近,直至最终进入学校录取名单。袁明教授说,“他的一句话非常打动我,他说,‘20年后,如果我的孩子不懂中文,他怎么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我们平时谈中国梦,或许觉得这离我们很遥远,但这就是一个外国人最朴实的‘中国梦’!”

回忆起访问育英学校当天,袁明教授依然十分动容:“当我走进学校教室的时候,那么多黑人和白人的孩子都非常高兴地跑过来围着我,大声地用中文跟我打招呼,还给我出了一个关于筷子的谜语‘兄弟两个一般长,只吃菜来不喝汤’。我第一次感到,原来文化也可以是这样沟通的。我们可以听到这么多美国孩子说着中文,而且是在美国的土地上,是在美国的政治和行政中心!”

根据袁明老师的观察,育英学校的硬件条件并不出众,但是无论是那里的英文老师还是中文老师,教学方式都非常阳光。那里的学生不仅来自各个种族,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来自美国的平民阶层,大多是“蓝领”的孩子。美国不是没有其他私立学校教授中文,但育英学校这样的形式恰恰承载了米歇尔的双重关切,即中国在世界中日益重要的事实,以及教育公平是个人梦想实现的前提。

 

歇尔的个人魅力

最后,袁明教授也谈到了她对于米歇尔个人魅力的感受:“米歇尔是个情感细腻的人。座谈会当天,我围着一条印有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的丝巾。在单独与米歇尔合影时我指给她看,告诉她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因为《兰亭集序》的头一句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她一眼就认出了“永”字,这正是头一天她在访问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时,彭丽媛女士教她练习的汉字。我记得这时候她马上做了一个自然的手势,摊了摊手,表示‘我写得还不够好’。

她的肢体语言所透露出的谦虚和优雅,那种情绪的自然表达,以及很快捕捉细节做出反应的能力,都表明她在学习。这是一位杰出女性不断自我完善、追求完美的本能。”

来源: 北大国际合作部记者团

    进入专题: 美国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418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